- 年份
- 2024(6996)
- 2023(10096)
- 2022(8288)
- 2021(7118)
- 2020(5732)
- 2019(12666)
- 2018(12169)
- 2017(23044)
- 2016(12337)
- 2015(13552)
- 2014(13279)
- 2013(13396)
- 2012(12872)
- 2011(12023)
- 2010(12243)
- 2009(10779)
- 2008(10413)
- 2007(9348)
- 2006(8579)
- 2005(7813)
- 学科
- 济(78954)
- 经济(78900)
- 管理(32626)
- 业(26035)
- 方法(25390)
- 数学(22832)
- 数学方法(22645)
- 地方(21265)
- 企(18620)
- 企业(18620)
- 学(18023)
- 中国(16769)
- 环境(16038)
- 农(15240)
- 贸(15240)
- 贸易(15236)
- 易(14762)
- 地方经济(14564)
- 业经(12930)
- 财(12561)
- 出(12291)
- 农业(10985)
- 经济学(10195)
- 和(9665)
- 融(9395)
- 金融(9391)
- 制(9355)
- 划(9036)
- 发(9007)
- 资源(8778)
- 机构
- 大学(192282)
- 学院(190300)
- 济(92642)
- 经济(91063)
- 研究(74568)
- 管理(67508)
- 理学(58456)
- 理学院(57606)
- 管理学(56559)
- 管理学院(56207)
- 中国(53966)
- 科学(45383)
- 京(40097)
- 财(38899)
- 所(38226)
- 研究所(35070)
- 中心(32209)
- 经济学(31747)
- 财经(31552)
- 农(30679)
- 江(28767)
- 经(28723)
- 经济学院(28555)
- 院(27302)
- 业大(26611)
- 范(26344)
- 师范(26114)
- 北京(24804)
- 农业(23920)
- 财经大学(23361)
- 基金
- 项目(131103)
- 科学(105485)
- 基金(99250)
- 研究(92040)
- 家(88361)
- 国家(87796)
- 科学基金(74625)
- 社会(63508)
- 社会科(60571)
- 社会科学(60557)
- 基金项目(52545)
- 省(49334)
- 自然(47214)
- 自然科(46103)
- 自然科学(46090)
- 自然科学基金(45243)
- 划(42546)
- 教育(40105)
- 资助(39220)
- 编号(33581)
- 发(30843)
- 重点(30734)
- 部(29220)
- 国家社会(28366)
- 成果(26488)
- 创(26338)
- 科研(25064)
- 创新(25031)
- 教育部(24940)
- 发展(24909)
共检索到287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立成 程发新 李群
准确把握区域碳排放转移的空间转移特征,明确其经济溢出效应是引导区域碳排放合理转移的基础。以中国省际区域为研究对象,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分别测算了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入总量及碳排放转出总量;通过构建基于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的空间权重矩阵,综合运用Moran’s I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了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碳排放转移总量均较大,其中碳排放转入总量大于碳排放转出总量,东部及中部较发达地区均具有正的净转移特征;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入和碳排放转出的Moran’s I指数分别为0.17和0.14,表明中国省际区域碳排放转移在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佳骏 史丹 汪川
论文利用空间相关模型与空间溢出模型,结合全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分析我国碳排放强度与人均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碳排放强度局部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冷点"区与"热点"区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人均碳排放强度局部范围内空间相关性较低,没有出现显著的"凸点"和"凹点"现象;碳排放强度溢出效应显著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区与中西部传统能源产品输出省区,人均碳排放溢出效应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环渤海与长三角城市群聚集的省区,中部(两湖、徽、赣)和云贵高原的人均碳排放存在一定集聚效应,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区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与其各自省区碳排放占全国份额的发散...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相关 溢出 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维光 古惠冬 陈文捷 李英华
文章基于我国省际跨区域专利转移数据构建技术转移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通过增强跨区域技术关联网络中影响力的技术集聚与扩散的空间互动关系,以及其促进技术与创新要素流动,进而驱动区域经济效率正向提升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2001—2018年,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网络紧密程度明显提高,跨区域技术转移网络基本架构已然形成,两极分化下涌现出显著的等级层次性的“核心—边缘”格局;基于技术转移网络邻近性下我国区域间经济效率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核心区域的度中心性等网络影响力与区域经济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向艺 郑林 王成璋
基于对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旅游经济的空间特征的研究,并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溢出效应与空间特征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省域旅游经济总体呈集聚、多中心,局部呈"中心-外围"的空间特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自东向西呈阶梯递减分布;旅游经济空间依赖性显著,空间集群呈增强-降低趋势。旅游需求与产业发展环境显著影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是引致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关键在于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以及合理引导旅游需求。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政府主导空间依赖 空间计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慧 任春悦 游珊
在数字中国建设下,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发展。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自下而上法、空间自相关、空间错位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剖析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中国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均呈现出“东部高,西北和西南部低”的空间布局,地区非均衡性显著;在空间集聚上,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均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的HH集聚以及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的LL集聚特征;在空间错位上,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正向空间错位现象,广东省空间错位指数均值绝对值最高,呈现负向高错位特点;湖北省均值绝对值最低,空间错位演变较为复杂;在空间溢出效应上,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区旅游业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邻近地区旅游业碳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慧 任春悦 游珊
在数字中国建设下,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发展。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自下而上法、空间自相关、空间错位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剖析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中国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均呈现出“东部高,西北和西南部低”的空间布局,地区非均衡性显著;在空间集聚上,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均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的HH集聚以及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的LL集聚特征;在空间错位上,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正向空间错位现象,广东省空间错位指数均值绝对值最高,呈现负向高错位特点;湖北省均值绝对值最低,空间错位演变较为复杂;在空间溢出效应上,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区旅游业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邻近地区旅游业碳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渭恒
数字经济依托于数字化技术携带的环保效应不仅直接影响碳排放,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间接影响区域碳减排绩效。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碳减排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碳减排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区碳减排;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可显著提高周边区域碳减排绩效,产生明显碳减排治理空间溢出效应;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区域,数字经济对碳减排绩效的提升效果最为突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宽 张弘 史磊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生产函数和因子测度公式测算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碳排放强度,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正向空间关联关系;本地区农业科技进步对相邻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存在“减碳效应”;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非线性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门槛效应,且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型特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能 刘凤朝
能源效率的改进能缓解经济增长过程中日益紧张的能源供需矛盾,然而空间异质性使得传统整体分析难以解释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考察我国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空间联系,本文以我国1995-2009年省份面板数据,首先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我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及时空特征。接着,综合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对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进行空间异质性检验,研究表明: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合理解释了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的空间非均衡分布。同时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存在门槛效应,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弹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随着能源效率的提高而降低。本...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晓夏 安超帆
本文选取1999-2016我国省域经济数据为样本,采用空间计量的实证方法,研究我国保险产业发展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发展的空间特征。通过研究发现:首先,我国省域保险产业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其次,由LISA地图可知,我国东西部保险产业的空间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别,东部地区呈HH集聚而西部地区呈L-L集聚的特点;最后,保险机构数目、教育水平等变量对我国保险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娟 张菲菲 杨雪怡
利用我国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不同类型空间权重矩阵,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创业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机会型创业质量提高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拉动作用,会促进该区域内部及创业水平相近区域的经济增长,但可能抑制地理位置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需求型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可能抑制该区域内部经济增长,但会促进地理位置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强,溢出效应最大。
关键词:
区域创业 空间溢出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卿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1988-2009年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大;另一方面,局域相关也显示出中国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以一个表征市场潜能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经验分析表明,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47%,超过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弹性值。当然,实证分析也发现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距离间隔的增加而减...
关键词:
区域关联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将环境污染引入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2011—2015年我国各省份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将其与传统经济效率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存在的区域差异,然后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省级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经济效率水平相比,我国绿色经济效率的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我国省级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结构对其有显著的正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永盛 高苇 邓宏兵 卢丽文
文章利用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GIS空间地理信息工具,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经济在空间上的依赖性进行动态演化分析,并在考虑资本和劳动增长的溢出效应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探索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爱民 孙琳
文章在评估1998—2017年我国旅游业的碳排放规模基础上,综合运用基于向量误差修正(VECM)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厘清了我国旅游经济空间溢出与碳排放彼此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旅游经济空间溢出与碳排放彼此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且碳排放对旅游经济空间溢出具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认为实现低碳旅游不应以牺牲旅游交通、客流与景区收入为代价,而应在明确我国旅游经济空间溢出重点领域基础上,科学设置旅游业节能减排的关键标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