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5)
2023(11048)
2022(9116)
2021(7988)
2020(6538)
2019(14722)
2018(14345)
2017(27661)
2016(14710)
2015(16200)
2014(16153)
2013(15706)
2012(14406)
2011(12803)
2010(12736)
2009(11656)
2008(11511)
2007(10151)
2006(8791)
2005(8210)
作者
(39658)
(33234)
(32831)
(31388)
(21023)
(15562)
(15174)
(12775)
(12663)
(11541)
(11334)
(11328)
(10417)
(10417)
(10281)
(10239)
(10021)
(9631)
(9588)
(9359)
(7995)
(7983)
(7937)
(7571)
(7413)
(7334)
(7181)
(7171)
(6450)
(6399)
学科
(59339)
经济(59241)
管理(51439)
(43800)
(36047)
企业(36047)
方法(21826)
(19340)
(19003)
数学(18942)
数学方法(18797)
中国(17954)
环境(15394)
地方(15373)
(14941)
银行(14931)
(14265)
(14003)
(13852)
金融(13849)
业经(13764)
(12555)
(11897)
财务(11877)
财务管理(11840)
企业财务(11283)
(11152)
保险(11061)
体制(10862)
(10831)
机构
大学(202962)
学院(202168)
(87199)
经济(85429)
管理(80226)
理学(68070)
理学院(67316)
管理学(66427)
研究(66038)
管理学院(66030)
中国(56717)
(46576)
(44606)
科学(36765)
财经(35902)
(32641)
中心(31723)
(31231)
(30203)
北京(28418)
经济学(27963)
研究所(27688)
财经大学(27129)
(25909)
业大(25695)
经济学院(25213)
(24774)
(24240)
师范(24046)
(23699)
基金
项目(137840)
科学(111637)
研究(103795)
基金(103265)
(88373)
国家(87718)
科学基金(77550)
社会(69949)
社会科(66445)
社会科学(66435)
基金项目(54699)
(52004)
自然(48229)
自然科(47121)
自然科学(47113)
自然科学基金(46273)
教育(46199)
(44949)
编号(40552)
资助(40223)
(32721)
成果(32638)
重点(31377)
(31189)
(30086)
国家社会(29697)
(29499)
课题(28212)
创新(27811)
教育部(27506)
期刊
(95472)
经济(95472)
研究(64862)
中国(42501)
(37040)
管理(30003)
(27566)
金融(27566)
学报(26188)
科学(26071)
(23224)
大学(21374)
学学(20146)
财经(17892)
教育(17828)
技术(15749)
(15224)
农业(15156)
经济研究(14917)
业经(14750)
问题(12189)
理论(10030)
财会(9789)
会计(9704)
(9627)
现代(9412)
实践(8964)
(8964)
技术经济(8947)
科技(8875)
共检索到308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墨  王军锋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在此背景下,应因地制宜地大力构建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碳交易作为区域环境治理的重要抓手,其中碳排放权交易监管问题的研究对整个交易体系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监管工具的选择有法律规范、行政监管、经济激励与公众监督,同时应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设立专门的碳排放权交易监管部门进行统一监管,进而推进京津冀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监管体系的建设。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崔也光  周畅  
碳排放量控制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而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特大城市群与新兴的经济区域,以区域碳市场与控排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北京市场交易量与金额整体上升,天津市场活跃性下降,河北省没有实际参与碳交易。已发布的会计处理指导中,北京市场更注重监管核算。各碳市场的信息披露形成一定规范,且披露与市场活跃程度直接相关。在全国2502家控排企业中,北京市场纳入大量服务业企业,天津市场则均为重工业企业。大部分控排企业的会计处理倾向简化,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程度较低,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且京津冀市场发展不一的重要原因即是会计准则缺失。对代表性企业进行案例描述,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崔也光  周畅  
碳排放量控制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而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特大城市群与新兴的经济区域,以区域碳市场与控排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北京市场交易量与金额整体上升,天津市场活跃性下降,河北省没有实际参与碳交易。已发布的会计处理指导中,北京市场更注重监管核算。各碳市场的信息披露形成一定规范,且披露与市场活跃程度直接相关。在全国2502家控排企业中,北京市场纳入大量服务业企业,天津市场则均为重工业企业。大部分控排企业的会计处理倾向简化,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程度较低,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且京津冀市场发展不一的重要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晟  李兴国  
为研究跨省域的碳排放和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模式,该文根据碳排放计算公式对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核算后发现,河北省碳排放占据京津冀地区排放总量的70%以上,且比重还在增加。通过对河北钢铁产业的碳排放能力核算表明,仅河北钢铁行业就占据了京津冀碳排放总量的20%以上。因此,加快建设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全域的碳交易市场,制定碳金融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创新丰富多样的碳金融产品、培养高素质的碳金融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碳交易监管体系,才能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减排成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骏飞  姜颖  付明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然而由于京、津、冀三地发展的不均衡,如何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快速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区域特征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横向比较两个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思路与对策,以期为该地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松岭  杨子夜  
在全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作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的物流业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当前,京津冀区域内物流业正在深入协同发展,论文选取相关有效数据,通过统计京津冀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量,测算碳排放量,提出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建设低碳协同发展机制,以期降低碳排放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绿色环保的物流体系,最终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丽娟  任伟  杜美卿  
为研究京津冀区域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借鉴收入分配理论,定义了碳洛伦兹曲线、碳基尼系数和区域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碳排放统计数据,应用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量指标,绘制出京津冀区域碳洛伦兹曲线并测算了碳基尼系数。结果表明:京津冀存在历史累计碳排放空间分配的不公平性,不公平的程度达到警戒线;不公平性缘于北京和河北的碳排放空间分配的差异,河北省付出了过度的由碳排放导致的生态环境代价。针对研究结果,从产业转移、产业结构、生态共建、创新驱动、区域总量控制与碳交易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薛景梅  李明芳  
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能力结构关系模型,对2008—2013年京津冀区域三省级地区的创新能力结构指数、创新能力结构耦合度及协同创新获益比例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综合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结构耦合度及协同创新获益比都呈现出持续、稳定改善趋势。三个省级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北京市最高,河北省最弱;创新能力结构耦合度不均衡,京津合作比京冀、津冀合作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京津、京冀、津冀协同创新获益比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各地区在区域合作创新中的获益值呈现上升趋势。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满银  全荣  
文章围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题,提出了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构建了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评估模型,且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穆伟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优势作用发挥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能优势互补。因此,应把握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提升协同发展思想认识,明确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领域,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莹炜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首都都市区合作与协同发展迄今已经走过25年的时间,其协同治理体系在长期实践中日臻完善。本文认为,柏林—勃兰登堡首都区域的治理机制具有如下特点:一方面具有政府性质的区域性治理机构和灵活、多层次的治理机制是都市区治理体系运转的重要保障,在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非政府性质的、公众广泛参与的目的性联盟、论坛、区域协调与对话机制也逐渐成为区域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德国首都都市区与我国京津冀地区具有极为相似的结构性特征,发展基础和发展模式选择也有极强的互通性质,其协同治理经验对京津冀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是政府对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速度、格局和路径进行调控的政策手段。本文探讨了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近中期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当前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应重点服务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构建一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五大方面;并基于长远和全局视角,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宏观区域政策,包括: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机制与政策、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与政策、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与政策和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这些政策旨在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树强  徐娜  
生态环境质量是评价区域协同效果的重要标准,科学评测协同的环境质量效果是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2004-2016年京津冀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广义线性回归的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协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京津冀经济协同度的提高,环境质量呈现出收敛式上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一步识别京津冀经济协同的环境效应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由于同时存在要素禀赋效应和污染避风港假说,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通过结构效应而不是技术效应改善环境质量。最后,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出了加强政府政策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京津冀之间的环境治理合作等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是政府对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速度、格局和路径进行调控的政策手段。本文探讨了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近中期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当前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应重点服务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构建一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五大方面;并基于长远和全局视角,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宏观区域政策,包括: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家庭  曹清峰  
京津冀地区生态治理中存在治理强度不够、受地方利益分割制约以及生态治理成本与收益不匹配等问题。京津冀必须走生态协同治理的道路,通过建立跨区域的生态治理机构来协同地方政府行为,在区域一体化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生态资源以及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鼓励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来实现区域内生活方式的转型与生态治理政策的落实,最终形成京津冀区域生态治理中不同地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有效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