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9)
- 2023(13098)
- 2022(11341)
- 2021(10251)
- 2020(8867)
- 2019(20614)
- 2018(20449)
- 2017(39762)
- 2016(22028)
- 2015(25243)
- 2014(25189)
- 2013(25075)
- 2012(23534)
- 2011(21262)
- 2010(21442)
- 2009(19475)
- 2008(19071)
- 2007(17077)
- 2006(14688)
- 2005(12713)
- 学科
- 济(99275)
- 经济(99193)
- 管理(60555)
- 业(56413)
- 方法(49096)
- 数学(44834)
- 企(44647)
- 企业(44647)
- 数学方法(44176)
- 农(25945)
- 地方(25271)
- 中国(22291)
- 财(21622)
- 学(20839)
- 业经(18698)
- 环境(18150)
- 农业(17666)
- 贸(16812)
- 贸易(16805)
- 易(16199)
- 制(14606)
- 和(14472)
- 理论(14183)
- 务(13488)
- 财务(13449)
- 财务管理(13412)
- 地方经济(13351)
- 划(13094)
- 技术(12722)
- 融(12634)
- 机构
- 学院(316433)
- 大学(314930)
- 济(126495)
- 经济(123729)
- 管理(121315)
- 理学(105716)
- 研究(105270)
- 理学院(104414)
- 管理学(102243)
- 管理学院(101661)
- 中国(77619)
- 科学(68487)
- 京(66099)
- 农(57654)
- 财(55172)
- 所(54298)
- 业大(51000)
- 江(50833)
- 研究所(49844)
- 中心(49510)
- 农业(45645)
- 财经(44777)
- 范(42474)
- 师范(42005)
- 经(40521)
- 北京(40394)
- 经济学(38788)
- 州(38382)
- 院(38107)
- 经济学院(35418)
- 基金
- 项目(219708)
- 科学(172742)
- 基金(158533)
- 研究(155988)
- 家(139313)
- 国家(138211)
- 科学基金(118398)
- 社会(97524)
- 社会科(92476)
- 社会科学(92445)
- 省(89420)
- 基金项目(84487)
- 自然(79076)
- 自然科(77206)
- 自然科学(77188)
- 自然科学基金(75788)
- 划(74551)
- 教育(73420)
- 资助(66106)
- 编号(63142)
- 重点(50408)
- 成果(49906)
- 发(48216)
- 部(48188)
- 创(45367)
- 课题(44598)
- 科研(42876)
- 创新(42478)
- 计划(41528)
- 教育部(40753)
- 期刊
- 济(132371)
- 经济(132371)
- 研究(84563)
- 中国(59164)
- 学报(52814)
- 农(50230)
- 科学(47838)
- 财(42692)
- 管理(40562)
- 大学(39057)
- 学学(36847)
- 农业(34215)
- 教育(33450)
- 技术(28906)
- 融(25657)
- 金融(25657)
- 业经(22246)
- 财经(21545)
- 经济研究(21027)
- 业(19180)
- 经(18456)
- 统计(17971)
- 问题(17906)
- 资源(17586)
- 策(16490)
- 技术经济(16217)
- 版(15655)
- 决策(14908)
- 图书(14662)
- 科技(14556)
共检索到451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伟林 黄贤金
文章通过分解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江苏省碳排放强度变动由行业碳排放强度和行业产出份额共同作用。相对于行业产出份额,行业碳排放强度对整个社会碳排放强度变动影响更大。而工业行业对整个社会碳排放强度贡献较大,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变化有较大影响。因此,江苏省碳排放强度研究应该重点放在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尤其是研究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上以及工业结构的调整上。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因素分解模型 工业 江苏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温景光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主要源于能源消费。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的剧增以及严重倚靠煤炭的不合理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导致了江苏省碳排放的不断增加。文章在运用碳排放量基本等式计算江苏省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江苏省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对1996-2007年间,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这三个主要因素对江苏人均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论是经济发展对促进江苏人均碳排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能源效率 能源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欣 龙如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由碳排放的增加带来的温室效应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已经触及农业和食品安全、水资源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减排压力。为此,本文分析了1997-2007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及其三大产业碳排放变化情况,并对江苏省1996和2007两年六部门终端能源利用碳排放总量进行对比。采用LMDI分解法,建立了江苏省碳排放增量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6-2007年间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能耗结构四个因素对江苏省碳排放增量的影响。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雷厉 仲云云 袁晓玲
本文测度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市的碳排放量,分析了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通过构建"LMD I分解模型",将各地区人均碳排放分解为人均GDP、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等影响因素,同时将能源强度进一步分解为各产业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两类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几类因素对各省市自治区碳排放增长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看,人均GDP是促进碳排放量增长的决定因素,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变化主要由工业部门能源强度的变化决定,产业结构变化通过促进能源强度的增加,间接推动了碳排放量的增长。能源结构推动了碳排放的增长,但影响程度较小。现阶段应根据各地区碳...
关键词:
碳排放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因素分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娜 曲福田 冯淑怡 邵雪兰
定量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地区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对区域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计算了江苏省苏锡常地区1991—2008年能源消费碳足迹,采用岭回归函数对STIR-PAT模型进行了拟合,采用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碳足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991—2008年能源消费碳足迹平均增长速度为15.30%,能源消费碳足迹分配率以煤炭为主,石油所占比例呈波动下降趋势,天然气所占比例上升较快,能源消费碳足迹产值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②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两者关系模型拟合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③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碳足迹之间处于相对脱钩与复钩的波动状态,从另一侧面验证了目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国泉 蔡珠 封士伟
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阶段LMDI模型对江苏省2003~2018年人均碳排放量进行研究,并对江苏省10个地级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碳减排效果显著,碳排放正处于向拐点迈进的平稳期,能源效率的减排空间不断缩小,结构性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继续增强,碳排放在空间上呈现多极化现象。因此,推进结构要素特别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是江苏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陶应虎
使用统计数据,对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走势作出判断,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江苏省13个市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动趋势在数学意义上并没有表现出威廉姆森倒U型曲线特征,说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并不必然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无条件下降;研究表明非农就业、公路密度的增加可以使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差异变大,农业支出、教育支出、资本密集度的增加使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差异变小。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区域收入 走势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燕 董锋
文章首先利用pearson关联度分析,从可能影响江苏省碳排放强度的七个因素中筛选出与碳排放强度相关度最高的前三个变量:能源强度、第三产业比重和外贸依存度,然后采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三个变量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得到协整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同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结论为江苏省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第三产业比重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碳排放强度与外贸依存度之间存在负向影响关系。鉴于分析结果,建议从提高能源效率、第三产业低碳化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三个方面降低江苏省碳排放强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权礼 陈玲玲
区域旅游产业碳排放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对旅游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采用"自下而上"法估算了2001—2015年江苏省旅游业及主要部门的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量的序时性变化,并利用LMDI分解法对CO_2变化的驱动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江苏省旅游业能源消费量自289.54×108 MJ提升至710.11×108 MJ,CO_2排放量自211.86×104 t增加为448.68×104 t。(2)旅游交通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量最高,旅游住宿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旅游活动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持续快速走高。(3)能源结构、能源强度、消费水平和游客规模所引起的CO_2排放变动总量为87.74×104 t。其中,消费水平和游客规模是主要促进因素,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则是抑制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蒋毅一 赵培
文章首先通过采用1991-2010年间的数据,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江苏省城乡人均居民收入、商业规模、政府支出和常住人口对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江苏省居民消费长期发展有显著影响的是城镇居民收入和常住人口,且常住人口总量对消费影响程度已经明显大于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为了全面了解江苏省区域性消费影响因素的差异,采用上述所有影响因素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法将江苏省十三个市分为三类,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三类城市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对三类城市消费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因此,政府在制定促进消费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莹 林文鹏 宗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足迹模型作为定量化可持续评价的重要理论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结合遥感产品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构建了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足迹模型,调整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并增加了污染物账户。在此基础上,应用传统模型和改进后的模型分别计算了南通市2000~2013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改进模型下的南通市2000~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都是稳步增长的,改进后的模型变化较小;(2)南通市2000~2013年生态承载力虽有所波动,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3)南通市连续14年出现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0.308 6 hm~2/人上升到0.587 7 hm~2/人,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可见,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研究区自然资源利用状况。最后,针对南通市生态不安全状况,从土地结构、能源消费等方面提出减少生态足迹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子清 周德群
利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将江苏省1995年~2005年能源消费变化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促进江苏省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影响则较小,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江苏省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微微 徐雪高
基于江苏2006-2014年13市77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化肥施用强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化肥施用强度下降主要由效率变动驱动,其累计驱动效应达127.85%,种植结构调整反而制约了化肥施用强度下降,累计驱动效应为-27.85%;效率变化驱动的化肥施用强度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呈明显下降趋势,江苏化肥施用强度正处于"倒U型"的下降治理阶段;化肥施用强度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农业科技进步、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及生物有机肥替代。因此,应坚定不移地推进技术推广、土地流转、剩余
关键词:
化肥施用强度 驱动因子 因子分解 江苏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洪久 胡彦蓉 Robert Rieg 马卫民
本文采用Kaya及其扩展模型将CO2排放影响因素划分为产业能源强度、生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均产出、人居收入和人口总数7个方面。根据1995~2009年江苏省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部门的12种能源消费数据,利用LMDI模型分解计算出7个因素的CO2排放量和贡献值。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9年江苏省CO2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产出、人居收入和人口总数对CO2排放起到正向驱动作用,产业能源强度、生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起到负向驱动作用,人均产出和产业能源强度分别是影响CO2排放的正向和负向主导因素。降低CO2排放量,需要通过提高产业能源强度、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
关键词:
CO2排放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江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徐国泉 栾昊
对江苏省能源消耗的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分析了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关系,并对江苏省碳排放进行了二阶段因素分解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拐点,经济发展是带动江苏省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效率对抑制江苏人均碳排放增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贡献份额都呈现"倒U型"曲线。江苏能否顺利越过该拐点,则取决于包括加大转型升级力度等一揽子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
碳排放 库兹涅茨曲线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