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9)
- 2023(13694)
- 2022(11402)
- 2021(10436)
- 2020(8324)
- 2019(19145)
- 2018(18520)
- 2017(35023)
- 2016(18523)
- 2015(20796)
- 2014(20658)
- 2013(20857)
- 2012(20014)
- 2011(18706)
- 2010(18797)
- 2009(17320)
- 2008(16881)
- 2007(14973)
- 2006(13772)
- 2005(13012)
- 学科
- 济(106637)
- 经济(106554)
- 管理(48301)
- 业(45103)
- 方法(36367)
- 企(33346)
- 企业(33346)
- 数学(32193)
- 数学方法(31973)
- 中国(31387)
- 地方(28222)
- 农(24698)
- 贸(21670)
- 贸易(21656)
- 易(21039)
- 业经(20720)
- 学(19052)
- 财(18319)
- 农业(17403)
- 地方经济(17075)
- 环境(16028)
- 制(15932)
- 融(15736)
- 金融(15735)
- 银(15213)
- 银行(15197)
- 发(15032)
- 行(14884)
- 出(13847)
- 和(13566)
- 机构
- 大学(278741)
- 学院(277153)
- 济(135071)
- 经济(132781)
- 研究(108405)
- 管理(101883)
- 理学(86114)
- 理学院(85053)
- 管理学(83971)
- 中国(83493)
- 管理学院(83444)
- 科学(61581)
- 京(60818)
- 财(58525)
- 所(54962)
- 研究所(49555)
- 中心(47146)
- 财经(45903)
- 经济学(44466)
- 农(42255)
- 经(41869)
- 江(41671)
- 经济学院(39928)
- 北京(39519)
- 院(39046)
- 范(38312)
- 师范(38013)
- 业大(35248)
- 财经大学(33948)
- 科学院(33056)
- 基金
- 项目(178993)
- 科学(143043)
- 研究(133485)
- 基金(131839)
- 家(114771)
- 国家(113899)
- 科学基金(97096)
- 社会(90234)
- 社会科(85911)
- 社会科学(85892)
- 基金项目(68364)
- 省(67298)
- 教育(58921)
- 自然(57872)
- 划(57071)
- 自然科(56513)
- 自然科学(56497)
- 自然科学基金(55508)
- 资助(54019)
- 编号(51522)
- 发(45062)
- 成果(42369)
- 部(40998)
- 重点(40863)
- 国家社会(39361)
- 发展(37225)
- 创(36792)
- 展(36634)
- 课题(36554)
- 中国(35467)
- 期刊
- 济(157565)
- 经济(157565)
- 研究(94151)
- 中国(60631)
- 财(42347)
- 管理(39479)
- 农(39319)
- 科学(39061)
- 学报(38962)
- 大学(30011)
- 融(29514)
- 金融(29514)
- 学学(28050)
- 教育(28011)
- 经济研究(27436)
- 农业(27435)
- 财经(24071)
- 技术(24066)
- 业经(22841)
- 经(21059)
- 问题(20955)
- 贸(20127)
- 国际(18080)
- 世界(17336)
- 技术经济(16173)
- 业(15535)
- 统计(14756)
- 资源(13878)
- 策(13204)
- 经济问题(12754)
共检索到445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孙建 吴利萍
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及小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区域—宏观"联系机制,把区域研发活动与国家宏观经济活动联系起来,研究中国八大区域研发投入的宏观效应。主要结论为:中国区域创新活动存在着较强的空间聚集趋向,区域创新正向溢出不断加强;八大区域研发投入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微弱,并且影响形式也不完全一样,北部沿海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研发投入对宏观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明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华 周凤秀
文章考虑到货物贸易过程中以实体资本品为载体的非物化型知识溢出所具有的空间相关属性,利用中国2001-2014年29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将R&D作为单独的生产要素引入到生产函数中,建立空间面板德宾模型,就国际研发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自主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为正的溢出效应,同时发现国际货物贸易中物化型知识溢出效应为负。并就如何发挥国际研发知识溢出服务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王舒然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产业集聚、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知识空间溢出现象,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基于多样化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聚更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区域层面上,东中部产业集聚的本地溢出效应比西部地区更加显著,而东部的专业化知识溢出的作用有所削弱;对外开放水平对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影响程度也不同,东部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对推动邻地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为实现更高质量的产业集聚水平,提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促进产业互补,提升多样化溢出效应,以及加强知识空间积累,提升知识和人才储备,拓宽技术升级范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知识溢出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静 徐海龙 王宏伟
中国区域创新呈现出明显的梯次分布特征,东部区域科技资源相对集聚,中西部地区劣势明显,创新资源与东部地区差异较大。在这一过程中,是推动遍地开花式的创新创业,还是发挥区域优势、利用科技创新活动本身存在的知识溢出效应和空间关联,实现区域创新和经济的协同增长,是两种不同的政策思路。深入研究知识溢出影响下,中国各区域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的收敛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分析中国知识资本存量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联特征入手,根据知识资本空间溢出的特征,构建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知识的空间溢出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认为:(1)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无条件的单一稳态趋同,经济倾向在空间邻近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形成多稳态的俱乐部趋同。其中伴随资本和人员流动的知识跨越区域溢出,是地理邻近或经济社会水平相似地区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重要机制。(2)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创新活动的空间关联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知识溢出影响下的三大地区经济增长也呈现明显的俱乐部趋同,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收敛速度最快,趋同半生命周期最短,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趋同相对较慢。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收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卿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1988-2009年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大;另一方面,局域相关也显示出中国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以一个表征市场潜能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经验分析表明,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47%,超过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弹性值。当然,实证分析也发现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距离间隔的增加而减...
关键词:
区域关联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俊红 王钺 蒋伏心 李婧
本文旨在考察研发要素的区际流动,能否通过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理论分析这一机制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研发要素的区际流动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一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不同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以后,这一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促进区域之间研发要素的合理流动,统筹区域创新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俊红 王钺 蒋伏心 李婧
本文旨在考察研发要素的区际流动,能否通过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理论分析这一机制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研发要素的区际流动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一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不同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以后,这一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促进区域之间研发要素的合理流动,统筹区域创新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宁军明
在经济结构、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即MAR溢出、雅各布斯溢出与波特溢出。MAR假说偏爱低竞争与产业专业化;波特也偏爱专业化,但赞成高竞争;而雅各布斯赞同高竞争与产业多样化。中国各省制造业的经验表明,专业化和多样化不是对立的,地方产业中的不同专业化水平与地区的多样化程度是能够很好结合起来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丰毅 桂文林
研究目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异质的知识溢出如何产生经济空间收敛现象以及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增长。研究方法:理论上,基于包含异质的知识吸收能力的Ertur-Koch空间增广Solow模型分析知识吸收能力对经济协调增长的影响。实证上,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使用1995~2018年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和专利引用数据,采用贝叶斯层次空间Durbin模型和M-H Gibbs混合抽样算法估计空间收敛方程。研究发现:理论上,知识溢出导致经济空间收敛,提高知识吸收能力能提升经济增长潜力。知识吸收能力不均衡会扩大地区间经济差距,不利于区域协调增长。从其他地区获得的知识溢出越多,本地经济增长过程中获得的空间溢出收益越大。实证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收敛。各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获得的空间溢出收益存在很大的异质性,中心城市要强于边缘城市,珠三角城市整体上要强于港澳。研究创新:理论模型中加入了异质的知识吸收能力,突出了吸收能力的均衡性对于地区经济协调增长的重要性。在实证研究中采用变系数空间计量模型,从而能够识别知识溢出对经济空间收敛的影响。充分利用了地理信息和技术交流信息,构造复合空间权重矩阵。研究价值:揭示了知识溢出能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取决于区域间知识吸收能力是否均衡。本文就如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长期经济协调增长和创新合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奇伟 张诚
本文首先阐述了东道国要素市场发展程度如何对FDI溢出效应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三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其中,要素市场发展水平通过制约本地研发部门获取生产要素的便利程度,影响本地企业获取FDI净溢出效应的大小。分析发现,东道国要素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本地企业获取正向的FDI溢出效应,从而加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采用我国1997~2004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外资大规模涌入,我国要素市场已难以为当地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支持,从而造成FDI净溢出效应为负。而且,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滞后也是造成我国FDI溢出效应跨区域差异和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针对如何促进生产要素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继勇 盛杨怿
本文构建了包括国内知识资本、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和地区技术进步的分析框架,通过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2—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区域R&D投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自身科技投入是推动地区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因素;受中国目前引资结构和质量的影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特别是通过FDI企业在当地从事生产活动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FDI渠道传递的外国R&D资本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与当地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FDI引资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知识溢出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鹏 张剑波
以2001~2012年我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研发活动及其内外溢出效应同区域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基础研究抑制了研发内外活动对区域创新产出增长的影响;应用研究能直接推动创新产出增长,但却降低了其他两类研发活动对区域创新产出的贡献,也未能较好地利用研发外部的创新影响因素;试验发展较好地推动我国现阶段的区域创新,能直接促进区域创新产出,也能提升其他两类研发活动对区域创新增长的边际贡献,但未能提升外部创新因素的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伟光 敬莉
本文在外部性理论、经济地理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下,通过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对1995年以来新疆14地州全域和局域两个层面上的区域关联进行研究,并通引入表征区域关联的新经济地理变量"市场潜能",对区域联系效应和空间外溢对于新疆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进行计量分析。结论表明,新疆区域关联性逐渐加深。市场潜能提高1%,区域经济提高0.29个百分点,同时在忽视区域关联效应,会造成过度高估资本投资对于新疆经济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
区域关联 空间溢出 Moran指数 新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清正
以内生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为基础,文章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理论分析和探讨了知识溢出、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间的作用机制,认为我国各省域的科研投入是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主体,知识的多种溢出机制中产学研合作可有效促进创新知识溢出,各省域通过知识积累促进了在区域间的溢出;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果显示,创新溢出与经济增长显示了正相关。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美涛
知识溢出高度依赖于地理邻近性,知识溢出效应的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选用研发支出、人力资本、专利水平三种知识存量替代变量,借助SEM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测度和分析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知识存量变量具有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Jacbos效应、Porter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各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城市集聚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加大研发经费支出,以增强知识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知识溢出 空间效应 区域经济 SEM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