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80)
- 2023(3331)
- 2022(2701)
- 2021(2519)
- 2020(2003)
- 2019(4289)
- 2018(4030)
- 2017(7411)
- 2016(4220)
- 2015(4705)
- 2014(4783)
- 2013(4819)
- 2012(4517)
- 2011(4304)
- 2010(4295)
- 2009(3865)
- 2008(3963)
- 2007(3305)
- 2006(3154)
- 2005(2778)
- 学科
- 济(21393)
- 经济(21382)
- 管理(12963)
- 地方(9899)
- 业(7530)
- 地方经济(6807)
- 方法(5930)
- 资源(5736)
- 中国(5718)
- 企(5512)
- 企业(5512)
- 数学(5223)
- 数学方法(5144)
- 环境(5023)
- 和(4592)
- 学(4555)
- 农(4332)
- 发(3740)
- 业经(3541)
- 农业(3386)
- 划(3107)
- 人事(2827)
- 人事管理(2827)
- 财(2732)
- 生态(2690)
- 理论(2620)
- 域(2584)
- 区域(2580)
- 制(2351)
- 经济学(2300)
- 机构
- 学院(62774)
- 大学(62082)
- 研究(24711)
- 济(22767)
- 管理(22626)
- 经济(22063)
- 理学(19179)
- 理学院(18848)
- 管理学(18476)
- 管理学院(18341)
- 中国(18074)
- 科学(17141)
- 京(14538)
- 所(13014)
- 研究所(12000)
- 中心(11016)
- 农(10480)
- 范(10379)
- 师范(10309)
- 江(10120)
- 院(9602)
- 财(9526)
- 业大(9262)
- 北京(9198)
- 师范大学(8435)
- 州(8429)
- 农业(8314)
- 科学院(8301)
- 省(7851)
- 资源(7720)
- 基金
- 项目(45527)
- 科学(36050)
- 研究(32578)
- 基金(32139)
- 家(29016)
- 国家(28829)
- 科学基金(24184)
- 社会(20395)
- 社会科(19359)
- 社会科学(19354)
- 省(18434)
- 基金项目(17201)
- 划(16266)
- 自然(15846)
- 自然科(15246)
- 自然科学(15240)
- 自然科学基金(14907)
- 教育(14290)
- 编号(13656)
- 资助(12523)
- 发(11621)
- 重点(10900)
- 成果(10554)
- 课题(9563)
- 部(9498)
- 创(8986)
- 发展(8958)
- 展(8821)
- 计划(8799)
- 国家社会(8682)
共检索到95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巧生 王华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状况的基础上 ,论述了矿产资源规划的地位、作用 ,并就矿产资源规划的任务、定位、理论发展方向及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矿产资源规划 学科发展 资源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军印 赵国杰
系统是事物普遍存在的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系统特征尺度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以系统特征尺度理论为基础,全面分析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系统的特征尺度表现形式及系统更替演化规律;提出应在准确分析和判断地区资源系统运行状态及发展态势条件下,依据分析规划期与系统特征时间尺度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地区矿产资源的战略规划,为区域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合理规划与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谷树忠,耿海青,姚予龙
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资源安全须建立在地区间合理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之上 ,是对地区资源安全的整合。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资源赋存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显著 ,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方面承担的职能也应有所区别。能源和矿产资源是非原位性资源 ,地区间的合理配置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基础 ;为此 ,本文在综合考虑资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以及生态条件等因素的前提下 ,进行了国家能矿资源安全的功能区域划分 ,提出应将全国的能矿资源富集区划分为开发区、接替区和储备区三种类型 ,并将这一划分方案具体运用到西部地区 ,针对各能矿资源集中区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最后 ,在客观评价西部能矿资源特点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 ,展望了西部在国家资源安全格局中所应具有的地位以及为此需要做出的努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凤典 吴巧生 胡远群 朱曾汉
本文就矿产资源规划体系进行了概括 ,认为树立开放的、动态的、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安全观是矿产资源规划的前提。
关键词:
矿产资源规划 矿产资源安全观 规划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德敏 胡耘通
矿产资源规划是一种规范矿产资源利用行为的制度设计,建立在尊重矿产资源自然属性、弥补市场机制失灵以及减少个体非理性抉择的基础之上。究其本质,矿产资源规划是一种带有强烈法治印记的行政行为,因而,政府权力的行使规则和标准决定了矿产资源规划应当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实体与程序便成为矿产资源规划达致法治主义主要途径。但就现行矿产资源规划的相关法律而言,关于规划的实体法律规范存在诸多不足和难以避免的缺陷。以法治手段规范规划程序,尤其是规划制定程序显得十分必要,它在保障矿产资源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方面,成为一种理性的制度进路。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规划 法治 实体 程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金华 朱蓓
矿产资源规划是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政府对矿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本文从理论更新和完善的角度重新确立了区域矿产资源规划的理论体系 ,提出矿产资源规划理论经历形成、发展与创新三个阶段 ,并就矿产资源配置与价格规律、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其中的深远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矿产资源规划理论 形成 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雷
本文着重从正面探讨我国40多年来区域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效应。主因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增长要素决定着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的基本特征;矿业开发活动的专业化分工和发展加速了国家“核心-边缘”二元结构的演进进程;矿业开发对多数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当地资源基础(数量、质量和种类):富则强,贫则弱;矿业开发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贡献往往大于资源开发本身,这对发展中地区加强对外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在全部要素赋值中,4个正相关变量(能源消费、原材料加工工业固定资产、货运量和每千人医院床位拥有量)代表了我国工业化初期的区域发展的基本过程:即社会生产经济结构的转变极大地刺激了矿产资源的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随臣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矿产资源的丰度、开发利用水平及其效益的大小,对区域开发,特别是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更为密切。产业政策区域化方针的贯彻实施,促使我们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时,必须重视对区域矿产资源经济评价,使各地区经济发展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区域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研究,是把矿产资源体系中的区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来峰 熊保成 罗利波
本文首先回顾了第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和实施情况,大致介绍了矿产资源规划的发展历程。然后,以规划文本内容为基础,从规划背景、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三个方面,提出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修编中需要重点解决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矿产资源规划 修编 问题 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叶青
该文在总结区域开发的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矿业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系统探讨县域煤炭资源开发演变历程,及煤炭资源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县域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开发均呈现倒"U"字型结构,受国家"关井压产"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煤炭市场压力、地区竞争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影响,经济总量增长缓慢,矿业经济比重持续下降,现阶段县域经济正由繁荣期向衰退期转变,促进黄陵县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依托县域资源的综合优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产业优势再造、优势替代和优势互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军印 赵国杰 栾文楼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分析评介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突出强调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理念。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思路,具体研究了矿产资源在其系统特征尺度范围内的运行特征,以及系统临界状态分叉点的演进规律。提出了区域矿产资源系统特征尺度范围内的精益战略选择和系统临界状态条件下的临界战略选择,得出了实现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在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条件下精益战略选择和临界战略选择的循环往复和有机结合。为合理规划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矿产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雷
为完成预定的工业化发展目标,21世纪中国矿产资源的消费总量和结构将呈现持续增长和重大转变。从矿产资源持续开发的角度出发,中国不仅努力加强自身供应保障能力的建设,而且也要努力进行资源开发的区域开发调整。考虑到有限的矿产资源基础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国矿产资源持续开发的基本模式可以考虑为:结构改善+技术进步+资源国际化+环保意识增强。相应地,区域开发调整模式则为:充分开放东部,积极稳定中部,适度开发西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军印 赵国杰 孙卫东
本文基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确立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准则;在全面分析影响区域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素,区域资源基础及潜力因素,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因素,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因素,资源安全储备因素,区域外资源可供性因素,配套资源及基础设施支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模和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计算模型;就河北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多目标准则下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时间维度上的优化配置问题,为合理规划和调整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靳小钊
黄河晋陕峡谷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积弱贫瘠的基础和急欲发展的区域经济构成了典型的西部开发世纪课题。以黄河为主轴的晋陕峡谷区域是我国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最具典型意义的区域。汲取黄河晋陕峡谷区域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必须选择一条复式递进、整体整治的强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
整体整治 复式递进 强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