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8)
- 2023(15805)
- 2022(12852)
- 2021(11458)
- 2020(9525)
- 2019(21383)
- 2018(21188)
- 2017(40809)
- 2016(22113)
- 2015(24617)
- 2014(24695)
- 2013(24568)
- 2012(23604)
- 2011(21568)
- 2010(22058)
- 2009(20777)
- 2008(20546)
- 2007(18640)
- 2006(17255)
- 2005(16389)
- 学科
- 济(111997)
- 经济(111889)
- 管理(58267)
- 业(55435)
- 企(42195)
- 企业(42195)
- 方法(36096)
- 中国(34631)
- 数学(31132)
- 数学方法(30831)
- 地方(29598)
- 农(28114)
- 财(24164)
- 学(23944)
- 业经(23827)
- 制(21324)
- 银(19343)
- 银行(19295)
- 农业(19125)
- 融(18693)
- 金融(18691)
- 行(18673)
- 贸(17412)
- 贸易(17394)
- 地方经济(17330)
- 易(16764)
- 发(16364)
- 环境(15523)
- 体(14838)
- 和(14247)
- 机构
- 大学(328930)
- 学院(327152)
- 济(142982)
- 经济(140002)
- 研究(127923)
- 管理(113088)
- 中国(98079)
- 理学(94759)
- 理学院(93509)
- 管理学(91763)
- 管理学院(91152)
- 科学(77813)
- 京(73147)
- 财(68174)
- 所(67953)
- 研究所(61108)
- 农(60102)
- 中心(55528)
- 江(52463)
- 财经(52376)
- 业大(47675)
- 北京(47458)
- 经(47383)
- 农业(46974)
- 院(46139)
- 经济学(45695)
- 范(44828)
- 师范(44304)
- 州(41805)
- 经济学院(40713)
- 基金
- 项目(205318)
- 科学(159894)
- 研究(147876)
- 基金(147257)
- 家(131081)
- 国家(130002)
- 科学基金(107883)
- 社会(94757)
- 社会科(89785)
- 社会科学(89759)
- 省(80013)
- 基金项目(76074)
- 划(68154)
- 自然(67772)
- 教育(66362)
- 自然科(66124)
- 自然科学(66096)
- 自然科学基金(64922)
- 资助(60935)
- 编号(57920)
- 发(50426)
- 成果(49243)
- 重点(47902)
- 部(44896)
- 课题(42814)
- 创(41611)
- 发展(40326)
- 国家社会(40066)
- 展(39709)
- 创新(39222)
- 期刊
- 济(174139)
- 经济(174139)
- 研究(109135)
- 中国(74983)
- 学报(56616)
- 农(56411)
- 财(51220)
- 科学(50713)
- 管理(46175)
- 大学(42285)
- 学学(39747)
- 农业(37980)
- 融(37836)
- 金融(37836)
- 教育(36696)
- 经济研究(29516)
- 技术(27664)
- 财经(27216)
- 业经(26578)
- 经(23609)
- 问题(23029)
- 业(20076)
- 贸(19175)
- 国际(17278)
- 技术经济(17026)
- 世界(16107)
- 版(15419)
- 统计(15320)
- 商业(15059)
- 现代(14858)
共检索到532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必定
我国经济历史地形成了具有一定差距的区域格局,由于地区间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这种区域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之处,不是在于消除了区域差距,而是在于不断地缩小区域差距。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把缩小区域差距作为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但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在各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区域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明显地扩大了。就全国而言,这种情况突出地表现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差距变动上。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熊冬洋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也日趋明显。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税收政策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税收政策因素包括:税制存在缺陷、税收优惠政策逆向调节、税收返还制度设计不合理等。为发挥好税收政策在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方面的调节作用,当前应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返还制度。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税收政策 公共服务 中西部地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燕萍 付淑琴
我国目前不合理的税种设计、税收管理体制、税收优惠政策是造成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为此 ,应优化税种设计、完善分税制度、改进税收优惠政策 ,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发挥税收政策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税收体制 税收优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伟
集聚——扩散效应推动着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衍生出区域的负外部性。区域负外部性制约了城市群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并导致了空间侵占、污染转移、发展剥夺、跨界污染等诸多问题。本研究在分析城市群形成过程中,核心城市非农就业人口过度集聚、核心城市污染密集型产业扩散、城市生产生活空间粗放无序扩张、外围城市污染反向转移和扩散、城市间经济社会发展关联程度变化等导致的区域负外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负外部性的成因并提出了实现城市群区域负外部性内部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淑新 胡仪元
基于2000-2012年31个省(区、市)的空间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法探讨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省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现旅游业在不同区域扮演的角色具有差异性:在全国范围内,旅游业成为推动各省(区、市)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有利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在内陆地区,这一作用也得到了验证;在沿海地区,尽管旅游业扩大了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但各地依然要重视发展旅游业。上述发现在客观上验证了旅游经济较落后的内陆省份,充分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旅游业 区域差异 空间数据 实证分析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乃全
本文主要从技术或创新的溢出效应及由溢出效应产生的递增收益角度来探讨企业的区位选择、产业聚集及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并讨论了存在外部经济条件下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外部性 产业聚集 区域增长 区域政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伍新木 李雪松
流域是地表水的集水区域。流域问题的本质是水。水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是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核心。流域开发是以水资源为先导和主体的综合资源开发。实现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质就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外部性是流域开发的基本特征 ,水资源的特性决定了流域开发的外部性。实现流域开发的外部性内部化是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流域开发外部性内部化 ,必须界定流域资源产权 ,明确流域开发主体 ;建立税收—补贴体系 ;对水资源合理定价 ;坚持“排污者付费原则” ;建立流域水资源市场 ,实现水资源资产化管理。同时 ,政府要加强流域的管理 ;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与流域开发的法律体系 ;普及保护环境和水...
关键词:
流域开发 外部性 内部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大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地困扰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东中西经济协调发展,国家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然而,通过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非但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造成这种差距持续、加速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就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呈强正相关性。从而证实了有些学者所提出的“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的本质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论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甘家武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利用1978-2007年的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表现出长期内的收敛性、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表现出长期内的收敛性、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不具有收敛特征。缩小地区经济差异,还需要给予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是给予西部地区加大税收优化力度、优化税种优化结构、改革消费税的分配模式、增加税收优惠形式、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法律形式科学明确划分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权。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收敛性 财政政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振华 刘翘楚 江金启
基于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将交通可达性纳入产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影响的非线性框架,分别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验证三者间的逻辑关系。结果发现: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有非线性影响;产业集聚的外部性表现为拥挤效应;交通可达性在产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交通可达性提高会放大产业集聚的负外部性进而降低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因此,政府在尝试释放和扩大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外部性时,应该充分考虑交通可达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琦 范丽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启仿
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两种因素分解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1978年—2000年,从三次产业的层面来看,第二产业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第一因素,但其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是第二位因素,其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第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几乎不起作用;从空间层面来看,地带间差距始终是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胜强 周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距 原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影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差不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近年这一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本文首先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所选取的指标作灰色关联分析,找出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形成与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2007年江苏省10个主要城市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最后对缩小这一经济发展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江苏省 灰色关联度 经济差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门洪亮 李舒
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诸要素中,资本要素尤为重要。它不仅带动其它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并且涉及到政府如何适时地采取有效的地区发展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