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2)
2023(12971)
2022(11483)
2021(10831)
2020(9055)
2019(21002)
2018(21005)
2017(39945)
2016(22228)
2015(25058)
2014(25114)
2013(24818)
2012(22990)
2011(20794)
2010(20705)
2009(18716)
2008(18055)
2007(15481)
2006(13564)
2005(11572)
作者
(65156)
(54159)
(53763)
(51117)
(34830)
(26191)
(24432)
(21366)
(20954)
(19401)
(18983)
(18353)
(17452)
(16967)
(16760)
(16543)
(16217)
(15962)
(15529)
(15469)
(13536)
(13329)
(13128)
(12460)
(12081)
(12078)
(12000)
(11973)
(10813)
(10792)
学科
(90046)
经济(89958)
管理(59315)
(54317)
(43467)
企业(43467)
方法(40098)
数学(34888)
数学方法(34430)
地方(26025)
(25511)
(22670)
中国(21505)
业经(19234)
(18928)
农业(17490)
环境(17279)
(15070)
理论(14446)
(14181)
贸易(14174)
(13612)
地方经济(13436)
(13299)
技术(12795)
(12709)
(11685)
金融(11681)
(11551)
财务(11489)
机构
大学(310953)
学院(309980)
管理(121933)
(115248)
经济(112503)
研究(107331)
理学(106429)
理学院(105062)
管理学(102957)
管理学院(102418)
中国(76758)
科学(72388)
(67106)
(55244)
(54927)
研究所(51282)
业大(50625)
(50316)
中心(48374)
(48106)
(44769)
师范(44349)
农业(43160)
北京(41710)
财经(40843)
(39592)
(37521)
(36985)
师范大学(36112)
(33889)
基金
项目(223388)
科学(174636)
研究(160491)
基金(160189)
(141028)
国家(139890)
科学基金(118954)
社会(98200)
社会科(92714)
社会科学(92684)
(89849)
基金项目(86683)
自然(79941)
自然科(77898)
自然科学(77878)
自然科学基金(76406)
(75090)
教育(72803)
编号(65886)
资助(65377)
成果(52514)
重点(50676)
(48641)
(47902)
课题(45746)
(45508)
科研(42882)
创新(42515)
计划(41469)
大学(40261)
期刊
(126445)
经济(126445)
研究(86352)
中国(56759)
学报(54130)
科学(49846)
(49266)
管理(41409)
大学(39629)
学学(37193)
(35519)
教育(35096)
农业(34788)
技术(26084)
(22313)
金融(22313)
业经(21541)
资源(18938)
经济研究(18362)
财经(18090)
图书(18081)
(17844)
问题(16576)
科技(16362)
(15656)
(15248)
理论(14732)
技术经济(14321)
业大(14235)
林业(13930)
共检索到443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霞  佘济云  沈金明  周丹华  
为了探讨南渡江流域历年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流域2005年~201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盈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流域未来4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南渡江流域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人均生态承载能力逐年降低,至2011年存在人均-0.137 822 hm2/cap的生态赤字;通过SPSS软件中的Holt线性趋势预测模型得到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500 149 hm2/cap、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98 368 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为0.601 78 hm2/cap;说明该区域自2011年后将处于不可持续性发展状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新海  柯善淦  
通过计算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之间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差异,建立各省间水资源利用和经济补偿的联动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长江流域各省份水资源超载指数,结合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结果,考虑地区补偿能力,构建水资源生态补偿的量化模型,计算各省份应当支付的生态补偿量。长江流域各省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高达9.37×1012元,各省生态服务价值也都在3.1×108元以上。整体上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趋势,上中下游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分比为44%,49%和7%。因此,处于长江流域下游以及中游的地区理论上应当对上中游地区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服务价值外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维兢  刘斌  杨德伟  郭青海  
自然资本评估是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文章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2000-2015年九龙江流域不同地类及区域人均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三维生态足迹,并通过资本流量占用率和存量流量利用比等指标,详细分析了区域自然资本流量、自然资本存量的占用情况及不同地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九龙江流域人均足迹深度由2.34增加至4.33,足迹广度由0.463hm2/人增加至0.655hm2/人,三维生态足迹由1.08hm2/人不断扩大至2.84hm2/人,说明区域自然资本流量占用逐渐增大,自然资本存量消耗快速上升,生态系统资源供给压力加剧;(2)不同地类自然资本利用差异显著,除林、草地外,其它用地从2011年开始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其中,化石能源用地需求增加最快,是区域生态足迹加速上升的最主要原因;(3)促进九龙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在于增加资本流量限度、减少资本存量消耗,为此需要倡导节约型消费、加大耕地资源保护力度、科学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维兢  刘斌  杨德伟  郭青海  
自然资本评估是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文章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2000-2015年九龙江流域不同地类及区域人均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三维生态足迹,并通过资本流量占用率和存量流量利用比等指标,详细分析了区域自然资本流量、自然资本存量的占用情况及不同地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九龙江流域人均足迹深度由2.34增加至4.33,足迹广度由0.463hm2/人增加至0.655hm2/人,三维生态足迹由1.08hm2/人不断扩大至2.84hm2/人,说明区域自然资本流量占用逐渐增大,自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键  
以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和泰尔指数等区域差距计算方法为模型工具,对海南的生态足迹及其空间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生态足迹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和结构差异,其中海南省总量生态足迹为2 890 133 hm2,最高的是儋州市,最低的是五指山市。海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为0.328587 hm2,最高的是白沙县,最低的是海口市。最后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和建设好海南生态环境的政策和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卫  刘景双  孔凡娥  
生态足迹模型偏重于生态可持续性的评估,缺乏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性特征的预测功能。为探索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子,建立了吉林省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水平的上升和能源消费的增加是该省生态足迹上升的主要原因。以居民消费水平和能源强度为策略变量,构建区域生态足迹预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相对误差均低于4.3%。最后,结合情景分析法,对吉林省生态足迹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策略变量对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维持现行发展趋势,2010年吉林省生态足迹将增至2.99 hm2/人,年均增长率为4.35%;按照“十一五”规划发展,2010年该省生态足迹升至3.53 hm2/人,年均增长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晓云  丁四保  
根据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及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原理,以海南省为例,对其经济发展条件与生态系统状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最后,根据区划结果对海南省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布局进行评述与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莹  林文鹏  宗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足迹模型作为定量化可持续评价的重要理论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结合遥感产品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构建了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足迹模型,调整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并增加了污染物账户。在此基础上,应用传统模型和改进后的模型分别计算了南通市2000~2013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改进模型下的南通市2000~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都是稳步增长的,改进后的模型变化较小;(2)南通市2000~2013年生态承载力虽有所波动,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3)南通市连续14年出现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0.308 6 hm~2/人上升到0.587 7 hm~2/人,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可见,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研究区自然资源利用状况。最后,针对南通市生态不安全状况,从土地结构、能源消费等方面提出减少生态足迹的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麻智辉  高玫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涉及到流域上下游省区间的生态和利益关系,牵涉的范围广,利益主体多,省域之间的协商难度较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更难。本文以国家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为典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与问题,构建了全新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机制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化解区域利益冲突、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在全国展开、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玲丽  马文斌  文传浩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重庆武隆县2007年的生态足迹,并对该地区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的结果显示:生态赤字为0.443909494hm2/人,生态系统的前景不容乐观,人类活动的负荷超过了该地区的生态容量。文章详细分析了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仇蕾  崔韵文  
测算了江苏省2005~2015年间的生态足迹,构建LMDI生态足迹分解模型分析了土地结构、技术、经济和人口因素对生态足迹变动的影响,并利用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和泰尔指数分别测算江苏省生态足迹主要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2.82 hm2/人增长到2015年的3.88 hm2/人,年增长率为3.24%。土地结构变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递增对生态足迹的增长起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抑制资源消耗。技术和经济水平是影响江苏省生态足迹变动的主要因素,总体差异在逐年递减,苏南、苏中、苏北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江苏省应加强区际协调发展,促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技术学习、经济互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彦菊   章标彪   刘栋栋   陈思年   王承杰  
基于灰水足迹理论,并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对珠江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20年珠江流域整体农业灰水足迹增长幅度不大,部分省份农业灰水足迹出现下降。此外,农业灰水足迹主要由畜牧业污染造成,占比均超过90.00%。(2)从LMDI分解结果来看,珠江流域及省际农业灰水足迹变化主要受农业产出和技术效应影响。其中农业产出效应正向驱动作用最大,农业技术效应负向驱动作用最大。且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驱动效应不同。(3)各影响因素对于农业灰水足迹变化的贡献量与其效应增长速度有关,增长速度加快或放缓将会导致其贡献量增长或者下降甚至改变其驱动方向。最后对珠江流域农业水污染提出相关建议: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加强农业以及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加强农业以及污水处理推广,加强企业污染排放监管力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彦菊   章标彪   刘栋栋   陈思年   王承杰  
基于灰水足迹理论,并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对珠江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20年珠江流域整体农业灰水足迹增长幅度不大,部分省份农业灰水足迹出现下降。此外,农业灰水足迹主要由畜牧业污染造成,占比均超过90.00%。(2)从LMDI分解结果来看,珠江流域及省际农业灰水足迹变化主要受农业产出和技术效应影响。其中农业产出效应正向驱动作用最大,农业技术效应负向驱动作用最大。且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驱动效应不同。(3)各影响因素对于农业灰水足迹变化的贡献量与其效应增长速度有关,增长速度加快或放缓将会导致其贡献量增长或者下降甚至改变其驱动方向。最后对珠江流域农业水污染提出相关建议: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加强农业以及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加强农业以及污水处理推广,加强企业污染排放监管力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子刚  郑瑜  
本文初步界定了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将水生态足迹分为水产品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污染生态足迹,并建立了水生态足迹模型。其中,采用了Wackemagel的水产品生态足迹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采用了基于水资源消耗量的计算模型;采用零维模型计算污染稀释净化需水量,构建水污染生态足迹模型。最后,以扣除60%生态需水为前提建立了水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模型计算了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承载力超过水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但是水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水生态足迹在不断增大;由于水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大,水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华斌  袁奇峰  陈军  
生态足迹理论应用于区域生态规划,扩展了区域生态规划的视野,并为规划的目标和生态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文章通过对九江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计算,结合生态规划中土地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地区的过程分析等,提出了九江市生态空间体系的构建以及生态建设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