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6)
- 2023(9987)
- 2022(8195)
- 2021(7594)
- 2020(6066)
- 2019(13674)
- 2018(13590)
- 2017(25097)
- 2016(14063)
- 2015(15801)
- 2014(15949)
- 2013(15287)
- 2012(14292)
- 2011(13076)
- 2010(13567)
- 2009(12644)
- 2008(12763)
- 2007(11415)
- 2006(10341)
- 2005(9615)
- 学科
- 济(57857)
- 经济(57704)
- 管理(45108)
- 业(35984)
- 企(30694)
- 企业(30694)
- 方法(20915)
- 数学(16902)
- 数学方法(16623)
- 财(15498)
- 农(15407)
- 中国(15303)
- 制(15147)
- 学(15049)
- 地方(14399)
- 业经(13769)
- 环境(13453)
- 理论(12060)
- 体(10452)
- 和(10223)
- 融(10053)
- 金融(10049)
- 农业(9981)
- 划(9875)
- 银(9669)
- 银行(9647)
- 行(9283)
- 务(8645)
- 财务(8593)
- 财务管理(8570)
- 机构
- 大学(208021)
- 学院(206548)
- 济(81492)
- 经济(79556)
- 管理(75045)
- 研究(73015)
- 理学(64207)
- 理学院(63323)
- 管理学(62088)
- 管理学院(61697)
- 中国(54574)
- 科学(45299)
- 京(44494)
- 财(41317)
- 所(36982)
- 研究所(33508)
- 江(33115)
- 中心(32524)
- 农(32483)
- 财经(31842)
- 范(30215)
- 师范(29902)
- 业大(28996)
- 经(28684)
- 北京(27942)
- 院(26956)
- 州(26080)
- 经济学(25579)
- 农业(25164)
- 师范大学(24424)
- 基金
- 项目(138295)
- 科学(109715)
- 研究(103061)
- 基金(100007)
- 家(87617)
- 国家(86917)
- 科学基金(74129)
- 社会(66097)
- 社会科(62375)
- 社会科学(62361)
- 省(54245)
- 基金项目(52395)
- 教育(48361)
- 自然(46364)
- 划(45977)
- 自然科(45123)
- 自然科学(45106)
- 自然科学基金(44293)
- 编号(41425)
- 资助(39565)
- 成果(35287)
- 重点(32672)
- 部(30867)
- 制(30380)
- 课题(30291)
- 发(30206)
- 创(28775)
- 国家社会(27792)
- 创新(27056)
- 教育部(26443)
共检索到315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王荣成
在"空间管制"和"功能区划"的管理模式下,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外部作用"或"外部性"非常明显,如果获益者不补偿,区域协调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面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这个科学命题和重大实践,生态补偿还要同时解决人地关系中的区域关系,这就是区域生态补偿问题。区域生态补偿是从"区域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和操作生态补偿,关注于区域主体,关注于区域尺度上的"生态-经济"过程和资源环境问题,并通过相应的区域政策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整个生态补偿尺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区域生态补偿,区域制度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强势的地方政府和异常活跃的地方经济,及其形成的"行政经济区域",以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区域发展差距问题,...
关键词:
区域生态补偿 区域制度 制度障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淼
四川集体林权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主体改革,逐步开始建立和完善配套改革部分,积极探索林权流转和林业经营的新型模式。然而,在此过程中原有的诸多制度性障碍仍然制约着林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将从补偿与经营制度障碍的层面,着重分析集体林改后农户最切身相关的林业补偿和经营问题,尤其关注林改后国家公益林建设、林业经营产业和规模化、森林资源保护等问题,并提出推进四川集体林权改革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完善四川集体林权改革在补偿与经营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集体林权改革 补偿与经营制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卢艳丽
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划是一次重大的实践,但是要解决的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区域划分和分工等追求发展效率的问题,而是要同时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区域与区域的矛盾,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区域生态补偿。任何的生态补偿政策都是"嵌入"于具体的区域制度当中,因此本文以我国的行政经济区域制度为切入点,从区域生态补偿的责任机制、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三个维度探讨其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问题,并分析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负面影响。在主体功能区划的战略格局下,如何在区域制度的约束中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本文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经济援助和人口迁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区域制度 区域生态补偿 难点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晖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期性战略。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原因是:产权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区域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考核指标失衡与政府职能错位;文化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改革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政绩考核机制,正确处理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建立适合不同经济区特征的区域协调机制是制度改革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制度 产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国力 丁丁 刘国艳
上世纪初以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建立和形成关于各类生态保护区域利益补偿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在此指导下相继开展了国家公园保护、矿区复垦、水权交易、绿色标识等方面类型多样的探索性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国"十一五"时期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利益补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生态保护 利益补偿 限制开发 禁止开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德凡
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又是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但目前单一的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制度无法应对大规模的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建立区域政府间横向财政支付体系对于目前生态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基于此,立足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从我国目前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遇到的问题出发,在探究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以"生态补偿基金"为核心的区域政府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障碍提出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恰逢其时。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横向转移支付体系 生态补偿基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润秋
四川省农村土地生态补偿的典型案例,反映了我国当前的普遍问题:生态保护较好的区域陷入"生态诅咒";受偿意愿未得到满足;现有补偿标准偏低。其深层原因在于生态补偿缺乏法律基础、产权基础、谈判机制和造血机制。优化生态补偿制度的基本逻辑在于通过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及明晰产权解决"公地悲剧"和"搭便车行为"。补偿标准的内在逻辑是在顶层设计框架下,通过补偿双方博弈,对土地利用的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进行补偿。补偿方式的内在逻辑是收入贫困与可行能力贫困的双重脱贫。农村土地生态补偿的实现路径是分区、分层、分类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颖昊 王亚静 尹建锋 孙仁华 徐志宇
[目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通过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实现养分高效利用。系统总结国内外秸秆利用补偿政策,可为创设适合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补偿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调动各方开展秸秆利用的积极性,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秸秆利用补偿政策,系统梳理秸秆利用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对我国秸秆利用生态补偿制度的创设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正在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政策框架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参与主体和方式较为单一,需结合法律、政策和经济手段,构建一种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结论]建议我国在未来的秸秆还田生态补偿工作中,要建立利益驱动和政策导向机制,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扩大补偿内容、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开展多形式宣传引导,推动秸秆利用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娟 刘守义
在京津冀区域发展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不同地区之间生态效益的"外部作用"日益明显,"空间管制"成为理性政府的主要作为,要求其同时创新区域生态补偿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框架。京津冀由于府际关系协调不畅、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和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经济梯度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最终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亟待从革新政府治理方式、完善生态产业合作体系、规范区域生态法律制度等方面入手,构建京津冀生态补偿新的制度模式。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制度模式 京津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颖
生态补偿机制是对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保护与损害之间的经济利益调整。无锡从太湖综合治理现实要求出发,基于城市发展和生态治理的有机互动,以政府为导向、市场多元参与为主体,以沿湖企业和居民整体搬迁、定点集中为路径,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产生了较好的生态保护、资源升值、城市发展和居民安居的综合效益,探索建立了基于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环境经济学与循环经济理论的一种经济制度安排。
关键词:
无锡 生态补偿 综合效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莫张勤
面对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城市无序扩张,"生态红线"作为环境管理创新制度被写入2015年实施的《环境保护法》,旨在解决环境急剧下降而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盼望之间的矛盾。生态红线制度的落实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立法过于抽象,管理体制混乱以及法律责任不明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得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红线法律保障措施:制定生态红线综合性立法、完善生态红线越线法律责任、健全生态红线的管理模式等,以确保其真正落地并发挥作用。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环境法律责任 生态安全 生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唐应茂
本文讨论了国际板建设涉及的三方面的理论问题,以及五个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这三个方面的关系问题是国际板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关系问题、国际板与外汇管理制度的关系问题以及国际板与国内板的关系问题。五个方面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包括国际板的保荐、发行和审批流程问题、国际板的招股书披露要求问题、国际板的适用财务准则问题、国际板的上市规则问题以及国际板的公司治理问题。
关键词:
国际板 世界金融中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庆锋 沈伟康 李瑶
建设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创新驱动力、实现数字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共生视域结合技术进化理论,分析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涵与进化机制,进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共生度、共生进化动量和障碍因子诊断分析模型等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化过程及障碍度。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显著;(2)共生进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域“马太效应”,总体进化动量非均衡性波动减小,区域不均衡是造成总体进化动量不均衡的主要来源,进化动量轨迹由初、中级水平转向中高、高级水平;(3)区域共生基质是制约共生进化的主要障碍因子,其数字技术发展平均障碍度为37.47%,是影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建红 王敏 刘娟 张然
论文运用海洋渔业产品生态标签制度,以两个海岛型旅游目的地为案例,对海洋生态产品生态补偿标准区域差异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和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分别有93.41%和95.90%的受访者支持海洋渔业生态标签产品,愿意为海洋渔业生态标签产品支付比普通海产品更高的价格;2)舟山市普陀区旅游目的地的浙江省游客、江苏省-上海市游客、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山东省游客和其他省(市、区)游客,承担的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10.53、10.98、11.03和11.18元/kg,或14.39、17.59、20.54和22.87元/人次,通过海洋渔业产品生态标签制度,201...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孔凡斌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本文简要回顾了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进展,归纳了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内容以及主要观点,对我国生态补偿政策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从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角度,提出新时期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领域以及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机制 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