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93)
2023(3296)
2022(2709)
2021(2449)
2020(1928)
2019(4047)
2018(3991)
2017(7555)
2016(4112)
2015(4357)
2014(4485)
2013(4367)
2012(3999)
2011(3768)
2010(3737)
2009(3415)
2008(3255)
2007(2814)
2006(2557)
2005(2304)
作者
(12461)
(10519)
(10244)
(9906)
(6435)
(5101)
(4701)
(4031)
(4010)
(3678)
(3673)
(3565)
(3374)
(3263)
(3227)
(3207)
(3019)
(2982)
(2918)
(2878)
(2650)
(2503)
(2411)
(2376)
(2324)
(2290)
(2259)
(2157)
(2079)
(2028)
学科
(22771)
经济(22766)
管理(11744)
地方(9840)
环境(8520)
土地(7822)
(7718)
地方经济(6669)
(6227)
(5748)
生态(5547)
方法(5382)
数学(4818)
数学方法(4785)
经济学(4714)
资源(4700)
中国(4589)
农业(4458)
(4142)
(4052)
(3840)
区域(3835)
(3738)
业经(3584)
问题(3409)
规划(3266)
环境规划(3194)
(2926)
企业(2926)
(2512)
机构
学院(59295)
大学(57540)
研究(23397)
(23057)
经济(22522)
管理(22293)
理学(19086)
理学院(18778)
管理学(18395)
管理学院(18302)
中国(17677)
科学(16506)
(13347)
(12274)
(11953)
研究所(11177)
中心(11023)
业大(10500)
农业(9592)
(9456)
(9399)
师范(9394)
(9306)
资源(8700)
(8335)
科学院(8223)
北京(8085)
师范大学(7651)
(7516)
环境(7446)
基金
项目(45616)
科学(36648)
基金(33042)
研究(32624)
(29887)
国家(29707)
科学基金(25083)
社会(21744)
社会科(20650)
社会科学(20646)
(18507)
基金项目(18198)
自然(15927)
(15793)
自然科(15336)
自然科学(15331)
自然科学基金(15009)
教育(13254)
编号(12797)
资助(11928)
(11502)
重点(11004)
国家社会(9487)
(9464)
发展(9270)
(9133)
成果(9118)
(9034)
课题(8985)
计划(8674)
期刊
(28316)
经济(28316)
中国(14217)
研究(13554)
(11107)
科学(10864)
学报(9460)
农业(8014)
资源(7690)
大学(6623)
学学(6475)
管理(6242)
业经(5493)
国土(4841)
(4581)
土地(4434)
(4120)
教育(4039)
生态(4031)
技术(4011)
问题(3693)
科技(3621)
(3287)
金融(3287)
经济研究(3270)
地理(3167)
(3152)
(3059)
环境(2906)
财经(2814)
共检索到84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双成  黄姣  邵晓梅  张衍毓  
研究目的:划定中国土地生态补偿分区方案,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格局空间统计分析与生态地理区划。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安全表现为下降趋势,西部地区为高生态安全区,东部地区为低生态安全区,是生态服务功能空间传递的受益区,可将中国划分为生态补偿受体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和生态补偿主体区(主要分布于东部)两个一级大区。研究结论:设立全国性的土地生态补偿专门机构,构建土地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土地生态补偿监管体系,完善土地生态补偿的政策导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爱慧  蔡银莺  张安录  徐唐奇  
研究目的:以土地生态价值量为基础,结合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土地资源的跨区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方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生态补偿的价值量很大;(2)在选取的众多典型区域城市中,仅有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抚顺、齐齐哈尔和伊春生态补偿量为负值,即应该获得生态补偿,而其他城市都是正值,应该支付生态补偿。研究结论:要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转变目前的补偿机制,确定合理的土地生态补偿标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丘君  刘容子  赵景柱  邓红兵  
生态系统方法是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新理念,得到世界各海洋大国的普遍关注和认可。生态系统方法要求运用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是:①根据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界定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②补偿途径以财政转移支付和环境资源税费为主;③遵循理论计算值与现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补偿标准。围绕影响渤海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是人类活动,提出了构建渤海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设想,主要包括:改革现有"排污收费制度",提高收费标准,增强制度的生态补偿效力,以减少陆源污染物排海;建立流域和海域之间的用水生态补偿机制,以增加入海淡水量;推广"退渔还湿"的生态补偿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平  王奕淇  张文彬  
文章首先对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新的诠释,提出构建区域间的生态产品与物质产品分工与合作,以利用区域资源禀赋提高效率,但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生态产品很难转化为经济价值,造成了区域间的发展失衡和不公平问题,认为建立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效率与公平、解决区域发展失衡的重要途径。其次在区域生态产品和物质产品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依据生态价值当量,通过比较生态价值盈余和生态价值亏欠状态确定区域生态补偿额度。最后,以2013年全国各省域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测算各省的生态价值盈余和亏欠状态,结果表明以西藏为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彩凤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却呈现出逆向的下降之势,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整体和谐发展的一个重大桎梏。急功近利的补救措施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而需要构建完善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来从长远解决,不仅要提高农村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而且要通过完善税收、拓宽资金渠道、强化技术扶持等对策来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晓明  郭志远  张可云  
针对区域生态补偿中的补偿主客体界定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设想,即建立基于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和实现政府生态职能的生态职能区划。生态职能区包括生态核心区、生态辐射区、生态边缘区3种区域类型。将生态职能区划作为生态补偿的区划基础,有利于识别区域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方,促进区域生态补偿内部化,有利于区域生态补偿的横向协调及区域生态补偿工作的开展。在区域生态补偿过程中,生态职能区内各类型区域政府应根据生态职能定位承担不同的生态补偿责任,建立基于生态职能区框架的三方协调机制,为区域生态补偿交易提供平台和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卢艳丽  
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划是一次重大的实践,但是要解决的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区域划分和分工等追求发展效率的问题,而是要同时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区域与区域的矛盾,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区域生态补偿。任何的生态补偿政策都是"嵌入"于具体的区域制度当中,因此本文以我国的行政经济区域制度为切入点,从区域生态补偿的责任机制、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三个维度探讨其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问题,并分析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负面影响。在主体功能区划的战略格局下,如何在区域制度的约束中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本文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经济援助和人口迁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靳乐山  甄鸣涛  
流域生态补偿是综合多角度、多层面的问题,最具有生态补偿的代表性。但目前对流域生态补偿认识模糊的状况,不利于生态补偿的展开、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内涵、逻辑思路、原则和理念等理论整理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采用经济激励手段实现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进行比较,揭示了中国在政府主导下的流域生态补偿特点和国外在流域环境服务付费机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为进一步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工作提供帮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倪琪  张思阳  刘霁瑶  赵敏娟  
基于纳入风险偏好和消费习惯的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公众参与跨区域生态补偿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发现:①公众的意愿对其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风险偏好型公众参与意愿更低、行为态度更消极、参与补偿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更大、行为控制程度的感知更强。④公众消费习惯变量对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小三  
在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区域性环境问题,如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不对称、跨流域水资源污染严重等。为改善生态环境,山西在区域间生态补偿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十一五"期间,山西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十二五"期间,探索建立了排污权有偿使用机制,加快制定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相关管理办法,并结合主体功能分区,研究确定全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区域、流域范围,制定生态补偿地方性法律法规和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边玉花  解学竟  张瑞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是确立补偿标准,本文将保护区视为提供生态服务的企业,基于会计体系、运用恰当的会计计量属性,对生态建设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成本加以确认和计量,予以资本化,并在适当的期限内摊消,结合各年度的期间费用和合理收益,测算生态服务价值。根据生态保护质量和受益程度对其进行修正和分配,形成区域间生态补偿标准,并测算出2013年的京张区域间生态补偿额为98.13亿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小飞  傅春  陈伏生  杨丽  
水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其效益外部性使得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本应由相关的若干区域共同承担,因此,建立合理的区域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及区域内外共同补偿机制是当前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前沿。通过构建水足迹与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对江西省及11地市水足迹与水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估算。主要结果如下:2000~2013年,江西省总生产水足迹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粮食、水产品、猪肉生产所占比重较大,水盈余呈波动下降趋势。11地市生产水足迹与水足迹效率呈上升趋势,除南昌市出现水赤字要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外,其余各市均有水盈余,应获得生态补偿资金。2000~2013年江西省水盈余共需补偿1 805.76亿元,平均每年128....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段宜宏  
跨区域生态补偿,正成为国内外用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虽然我国各地对跨区域生态补偿进行了诸多实践和探索,但效果常为人所诟病,一方面是因为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不完善,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理论研究界,对跨区域生态补偿概念、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缺乏统一的认识,尚处在摸索阶段。为此,对国内主流期刊的相关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颖  
生态补偿机制是对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保护与损害之间的经济利益调整。无锡从太湖综合治理现实要求出发,基于城市发展和生态治理的有机互动,以政府为导向、市场多元参与为主体,以沿湖企业和居民整体搬迁、定点集中为路径,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产生了较好的生态保护、资源升值、城市发展和居民安居的综合效益,探索建立了基于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环境经济学与循环经济理论的一种经济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