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9)
2023(8727)
2022(7337)
2021(6958)
2020(5717)
2019(12826)
2018(12740)
2017(24671)
2016(13024)
2015(14473)
2014(13795)
2013(13575)
2012(12391)
2011(11411)
2010(11363)
2009(10357)
2008(9919)
2007(8924)
2006(8114)
2005(7034)
作者
(36142)
(31180)
(30244)
(28660)
(18812)
(14928)
(13657)
(11927)
(11594)
(10507)
(10423)
(10267)
(9662)
(9438)
(9229)
(9138)
(9129)
(8862)
(8687)
(8523)
(7641)
(7563)
(7393)
(7115)
(6958)
(6896)
(6873)
(6469)
(6191)
(6139)
学科
(60115)
经济(60080)
(46119)
(39722)
管理(31512)
农业(30871)
地方(19281)
方法(18108)
(17888)
企业(17888)
环境(16650)
业经(16320)
数学(16141)
数学方法(15970)
中国(13019)
(11678)
(11140)
农业经济(10648)
(9768)
地方经济(9403)
(9279)
(9152)
农村(9141)
发展(8903)
(8892)
资源(8786)
(8679)
技术(8564)
(8346)
贸易(8344)
机构
学院(181417)
大学(172958)
(75834)
经济(74281)
管理(68941)
研究(63201)
理学(60395)
理学院(59697)
管理学(58570)
管理学院(58274)
(51430)
中国(48517)
科学(40881)
农业(38996)
(36294)
业大(34563)
(31722)
中心(30707)
研究所(29059)
(28537)
(28166)
(25957)
师范(25759)
农业大学(23990)
财经(22986)
(22862)
经济管理(22817)
(22453)
北京(21888)
经济学(21500)
基金
项目(130116)
科学(103122)
研究(98633)
基金(92956)
(81447)
国家(80676)
科学基金(68911)
社会(63612)
社会科(59865)
社会科学(59851)
(54128)
基金项目(50480)
(43668)
自然(42620)
教育(41847)
编号(41556)
自然科(41398)
自然科学(41392)
自然科学基金(40565)
资助(35298)
(31929)
成果(31213)
(30400)
重点(29475)
(27930)
课题(27662)
(27391)
国家社会(26671)
发展(26066)
(25664)
期刊
(90878)
经济(90878)
(55634)
研究(46971)
农业(38158)
中国(37745)
科学(27445)
学报(27205)
业经(22418)
大学(21284)
学学(20331)
(19087)
管理(18422)
(18303)
教育(16823)
技术(15565)
(15505)
金融(15505)
资源(14440)
农业经济(13920)
问题(13647)
农村(13617)
(13617)
经济研究(11040)
(10965)
经济问题(10164)
世界(10110)
财经(9461)
科技(9271)
农村经济(9225)
共检索到264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国力  
本文通过估算基本模型与参照模型对比分析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灾害性生态环境因子有效系数订正,初步探讨了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区域生态环境生产能力估算模型的建立、修正和应用,并得到如下结论:限制我国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区域生态环境生产性能的主要障碍性因素为水分亏缺、土壤贫瘠及灾害性生态环境因子的侵袭。伴随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其生产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姜冬梅  宋豫秦  杨勇  
通过对内蒙古奈曼旗尧勒甸子村的微观研究,得出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小区域人地关系演变的模式及原因,并在近年来这一地区实施“多元系统”整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环境科学与经济学的理论,提出这一地带建设小区域高效经济生态系统的宏观发展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峰  徐长金  
高寒干旱、土瘠地薄的生态环境与乏力的社会投入,使高寒半干旱农牧交错带面临生态恶化、粮草短缺、经济贫困三大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区域资源生产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后,提出了通过农田增施化肥,草地人工栽培开发土地资源初级生产潜力;面向温带市场发展蔬菜生产,开发区域冷凉资源生产潜力的关键技术。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区域农牧业发展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其开发前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晖  张克斌  慈龙骏  
为了解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该文以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该旗近20年来景观和景观要素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整个景观正从单一的人为景观向多样化的近自然景观过渡,其中前期(1977—1987年)变化主要发生在梁滩相间区,后期(1987—1998年)变化则发生在整个区域内,整个景观趋于稳定.从土地利用结构上来看,前期乔木林地的变化以面积变化为主,而后期则以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为主.前期灌木的过度利用和后期灌木大面积种植则对整个景观的变化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这表明治沙造林的观念正在由以往的大面积营造乔木林向灌木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述河,闫海利,郭丽英  
基于1985~2000年间的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的陕北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0年,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多分布在北部风沙滩地区,表明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相对活跃。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得到改善,但局部地区恶化也相当严重,且在县级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在大的区域尺度上北部风沙滩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强于南部丘陵沟壑区。导致生态环境变化(改善和退化)的主导因素是林地、草地与其它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转变,其中治沙种草与防护林体系建设对该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率最高,达到74.8%。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裘国旺  赵艳霞  王石立  
本文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入手 ,分析了气候变化及人为因素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影响 ,提出了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卫国  陈云浩  李京  李加洪  武永峰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成为生态环境研究的典型区和理想地带。论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能反映生态环境特点的多种空间数据信息,利用数字网格模型,通过采用空间叠加的分析方法,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带1989年和1999年的生态环境背景状况,并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变化及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89至1999年,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差;②1989至1999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逐渐变差;③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变化严重地区集中在晋陕蒙宁甘交界处、科尔沁沙地区、青海海东地区3个区域;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杰  郭彩霞  李莲芬  张强  
【目的】探明山西省农牧交错带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一步为山西实施区域养分资源管理、加快农牧交错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和GIS,估算山西省农牧交错带(主要涉及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和太原等6个地市)42个县区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账户平衡、流动路径及损失途径。【结果】不同县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学勇  李玉霖  
为推动中国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促进中国生态系统的网络化研究与区域综合研究,2006年5月10日~11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办了“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孙鸿烈院士、李文华院士和傅伯杰、刘纪远、欧阳志云、谢高地、赵学勇、曹敏、张仁华、岳天祥、邵全琴等十余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主题学术报告。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于秀波、姜鲁光、侯西勇、潘明麒、王斌、王进欣等同志根据专家讲稿协助整理了部分文稿,现将经孙鸿烈、李文华等专家亲自修订过的文稿择要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玉祥  
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为例,探讨了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藏南农牧区土地沙漠化的面积、类型、分布、危害与成因等。成因分析表明,区内沙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区内的自然沙漠化过程、气候干旱化加剧过程及人为加速过程共同决定的,是以气候变化为主并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同时,还提出了若干沙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包括合理利用耕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发挥草地优势,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开展人工造林,建设防风固沙体系;分步分类实施,整治沙漠化土地;建立治沙机构,重视治沙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乔颖丽  孙芳  
高寒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生态逆境 ,荒漠化趋势严峻。做为区域重要生产部门之一的草原畜牧业赖以存在的草原已成为一种濒危资源 ,比耕地资源更为稀缺 ,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耗竭利用方式已刻不容缓。本文论证了区域草原畜牧业饲料供给中农副产品的重要地位 ;提出通过预期收入增加、构建投资激励机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兰  罗维  周宝同  
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农牧交错带典型流域生态风险的影响,在Arc GIS技术支持下,以洋河流域1990、1995、2000和2008年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洋河流域1990—2008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将研究区划分为525个生态风险评价单元,从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结构角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洋河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7%以上;1990—2008年,洋河流域总体景观生态风险值(ERI)由0.197 3上升到0.238 4。低风险区(ERI≤0.17)面积减少3.53%,高风险区(ERI>0.68)面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庆  卢文喜  刘佳雪  
吉林省西部是我国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趋势明显。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多目标、多变量、多回路、非线性的反馈系统,目前对这一巨大复杂系统的修复或重建还没有较好的研究方案。以前郭县为例,应用生态经济学、反馈控制理论和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变量调控,优化建设方案,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妍  杨志峰  李巍  
开展农牧交错地带的生态评估,不仅能够保障区域内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更能启示未来的土地整理工作。利用1986、1996和2000年的3期Landsat数据,应用转移矩阵、生态服务功能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地处典型农牧交错带的镇赉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是研究区域中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1986~1996年间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是耕地与未利用地之间的转变,1996~2000年间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是耕地与草地之间的转变。土地形态整理必然引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随着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退化,对于土地整理过程中不可控制单元(如湿地和水域)的微小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娄安如  
该文运用卫星遥感数据,在Arc/info和Arcview支持下,对怀来盆地的土壤潜在侵蚀强度和坡度进行了计算,并将结果运用于环境敏感性分类中.环境敏感性分类所选取的6项指标为行政村数目、土壤潜在侵蚀强度、坡度、年降水量、森林覆盖度和草地覆盖度.根据怀来县各区域的环境敏感度Sr的计算结果,以环境敏感度值11为分类步长,将怀来县15个乡镇划分成了5个等级,分别代表5个区域:Ⅰ级属于不敏感区域,有东花园乡、瑞云观乡、小南辛堡乡、孙庄子乡和大黄庄乡5个乡镇;Ⅱ级属于轻微敏感区域,包括桑园乡、存瑞乡、王家楼乡和北辛堡乡4个乡镇;Ⅲ级属于中度敏感区域,包括沙城、鸡鸣驿和西八里3个乡镇;Ⅳ级属于高度敏感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