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70)
2023(17400)
2022(14848)
2021(13773)
2020(11319)
2019(25661)
2018(25644)
2017(48400)
2016(26149)
2015(29450)
2014(29592)
2013(29309)
2012(27308)
2011(25042)
2010(25434)
2009(23333)
2008(22872)
2007(20530)
2006(18547)
2005(16681)
作者
(77237)
(64022)
(63531)
(60445)
(40877)
(30620)
(28975)
(25118)
(24423)
(23098)
(21845)
(21775)
(20581)
(20483)
(19789)
(19728)
(18945)
(18482)
(18280)
(18270)
(16199)
(15841)
(15493)
(14701)
(14422)
(14393)
(14326)
(14178)
(13006)
(12597)
学科
(123152)
经济(123048)
管理(76366)
(68802)
(56413)
企业(56413)
方法(44672)
数学(37571)
数学方法(37179)
中国(34108)
地方(32575)
(30557)
业经(27295)
(26423)
(23804)
环境(22939)
农业(20850)
(19866)
(19314)
(19211)
贸易(19196)
理论(18796)
(18466)
地方经济(18219)
(17968)
银行(17927)
(17866)
金融(17864)
(17639)
(17328)
机构
大学(377450)
学院(377170)
(155193)
经济(151673)
管理(145473)
研究(135047)
理学(124021)
理学院(122531)
管理学(120577)
管理学院(119876)
中国(100887)
(82619)
科学(82548)
(68976)
(68527)
研究所(62047)
中心(59901)
(58551)
(57694)
财经(54206)
(53266)
北京(53259)
业大(53183)
师范(52805)
(49498)
(49024)
(46983)
经济学(46003)
农业(45086)
师范大学(42583)
基金
项目(249410)
科学(195545)
研究(185800)
基金(177795)
(154336)
国家(152997)
科学基金(130666)
社会(116509)
社会科(110283)
社会科学(110253)
(98168)
基金项目(94079)
教育(84749)
自然(83026)
(82481)
自然科(80929)
自然科学(80913)
自然科学基金(79413)
编号(76621)
资助(72642)
成果(62960)
(57588)
重点(56410)
(54192)
课题(54118)
(51216)
创新(47732)
国家社会(47216)
科研(46713)
项目编号(46447)
期刊
(185526)
经济(185526)
研究(118177)
中国(80734)
管理(56907)
学报(56831)
(53878)
科学(53836)
(50531)
教育(48213)
大学(42996)
学学(39900)
农业(37545)
技术(34735)
(34495)
金融(34495)
业经(29906)
经济研究(29101)
财经(26654)
问题(23495)
图书(22932)
(22918)
(19478)
技术经济(19369)
资源(18628)
科技(18436)
理论(17855)
现代(17803)
(17376)
商业(17135)
共检索到584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巧素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立伟  沈满洪  
本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描述了政策演变的基本轨迹。根据有关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型以及环境政策的历史发展过程,将我国环境政策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经济优先阶段(1978-1995年);协调兼顾阶段(1996-2005年);环境优先阶段(2006-至今)。结合"两个大局"战略构想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1978-1999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期(2000-2003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期(2003-至今)。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对政策实施的总体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虹  李蕾  
文章通过选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17省市2008—2016年数据,在对区域物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对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圈协调发展水平集中在[0.4,0.8]之间且总体呈下降趋势;物流业生产总值对协调发展水平有负向影响,企业R&D经费投入对协调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发明  
近年来,浙江的工业经济发展很快,同时也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影响并制约着浙江经济的发展。文章试图从这种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中探求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浙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及措施,以达到环境、经济与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目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雪娇  杨琳  
文章以中国31个省区为研究对象,构造出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三个系统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指法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进行探究,测算出2006-2015年中国省域的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度,以此剖析31个省市耦合度契合趋势的变化过程,探究出各省域在哪些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特征,我国各省市耦合协调度总体是偏低的,并呈现出显著"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艳玲  高建山  韩伏彬  
在厘清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和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模型,并以河北省为例,基于2005~2013年河北省发展统计数据,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绩效问题。依据结果指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改善,反过来将对生态文明提出更高要求,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进入互适互补的良好循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文广  陈增帅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与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非常相似的是,西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和生态质量也都是伴随着工业化而逐步变化的。为了更好地测度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动态变化情况,本文从时间维度来测度西部生态脆弱区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变化情况,以便更好地说明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实际情况,通过对西部生态脆弱区的各污染变量与经济增长变量之间进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立伟  沈满洪  
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政策领域为产业生态化政策、消费绿色化政策、资源节约化政策、生态经济化政策、生态科技创新政策、生态制度创新政策等,按照符合阶段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相对统一与区别对待相结合等原则,提出了提高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标准等24条建议实施的重点政策。在专家调查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对重点政策做出了政策优先序评价,认为中国现阶段既重要,又紧迫,且有效的重点政策是提高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标准,制订产业梯度转移的环境管制政策、综合的政绩考核政策、自然资源产权改革政策、企业清洁生产激励政策,强化绿色消费的宣传政策、政府绿色采购、居民绿色消费鼓励政策、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费洪平  
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很大程度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而忽视现实的生产力方面存在的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对其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是发展区域经济可以直接依靠的现实优势有所忽视。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资源优势相比,大中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为此需要从企业地理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金浩  李晓珍  
改革开放前以强调“公平”为主的“均衡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后以强调“效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导致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提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应实行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儒  
文章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及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根据青海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对青海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的经济差异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剑  王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高职教育以其知识、技术等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发展地方高职教育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引起人们的关注。分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对于高职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楼飞燕  
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要想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树立明确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找准办学定位,优化高职教育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需求,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校企合作等多元化模式,更新高职教育人才培育观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