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2)
- 2023(16676)
- 2022(14569)
- 2021(13439)
- 2020(11367)
- 2019(26239)
- 2018(25828)
- 2017(50042)
- 2016(27165)
- 2015(30493)
- 2014(30374)
- 2013(29780)
- 2012(26864)
- 2011(24081)
- 2010(23975)
- 2009(21857)
- 2008(21214)
- 2007(18227)
- 2006(15666)
- 2005(13218)
- 学科
- 济(112726)
- 经济(112613)
- 管理(80143)
- 业(73709)
- 企(62095)
- 企业(62095)
- 方法(57437)
- 数学(51067)
- 数学方法(50246)
- 农(28012)
- 财(27533)
- 中国(26187)
- 地方(24026)
- 业经(23923)
- 学(23640)
- 环境(19505)
- 农业(19066)
- 理论(18809)
- 贸(18746)
- 贸易(18737)
- 务(18260)
- 财务(18175)
- 易(18136)
- 财务管理(18135)
- 和(17575)
- 技术(17261)
- 企业财务(17142)
- 制(16854)
- 划(15970)
- 融(14588)
- 机构
- 学院(381560)
- 大学(380908)
- 管理(154084)
- 济(148242)
- 经济(145114)
- 理学(135471)
- 理学院(134004)
- 管理学(131186)
- 管理学院(130522)
- 研究(120486)
- 中国(87848)
- 京(79542)
- 科学(77822)
- 财(66246)
- 农(60205)
- 所(59178)
- 业大(58883)
- 中心(55685)
- 财经(54794)
- 研究所(54593)
- 江(53417)
- 经(50007)
- 范(49940)
- 北京(49446)
- 师范(49438)
- 农业(47306)
- 经济学(44976)
- 院(44722)
- 州(43730)
- 财经大学(41118)
- 基金
- 项目(273878)
- 科学(216248)
- 基金(199390)
- 研究(196685)
- 家(174262)
- 国家(172886)
- 科学基金(149803)
- 社会(123732)
- 社会科(117392)
- 社会科学(117358)
- 省(107969)
- 基金项目(105703)
- 自然(99695)
- 自然科(97385)
- 自然科学(97365)
- 自然科学基金(95565)
- 教育(92016)
- 划(90799)
- 资助(83307)
- 编号(79748)
- 成果(62297)
- 重点(61585)
- 部(59941)
- 发(57773)
- 创(56938)
- 课题(54789)
- 创新(53125)
- 科研(52943)
- 教育部(51419)
- 大学(50967)
- 期刊
- 济(149463)
- 经济(149463)
- 研究(102707)
- 中国(64915)
- 学报(61228)
- 科学(55930)
- 管理(53844)
- 农(52610)
- 财(49658)
- 大学(46594)
- 学学(44146)
- 教育(41680)
- 农业(37118)
- 技术(35509)
- 融(27179)
- 金融(27179)
- 业经(25622)
- 财经(25579)
- 经济研究(24343)
- 经(21692)
- 统计(20604)
- 业(19564)
- 问题(19333)
- 策(18976)
- 技术经济(18876)
- 科技(18632)
- 资源(18430)
- 图书(18383)
- 版(17866)
- 理论(17210)
共检索到525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迪云 李莎
在科学、合理地评价区域生态效率中,由于传统序关系分析法(G1)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观性过强,导致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出现偏差。鉴于此,有必要通过融合主观经验与客观观察数据的组合G1法重新确定权重,在考察指标数据增长程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考虑了动态激励因素的G1-TOPSIS法,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进行区域生态效率的动态评价,以获得更加科学的评价结果,更好地指导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运用新的评价方法对东部11个省市区域生态效率的动态评价和分析表明,11个省市的区域生态效率存在明显差异,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傅为忠 徐丽君
本文借助熵值修正G1法进行指标赋权,利用TOPSIS和灰色关联度改进距离协调度模型,构造发展成熟度指数(DMI)、协调成熟度指数(CMI)和协调发展成熟度指数(CDMI)3个成熟度测度指数,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6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的成熟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0年间长江经济带DMI和CDMI持续增长,CMI呈波动式增长态势;部分省市工业绿色发展存在发展水平与协调程度不同步现象;中三角发展迅速,与长三角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泛成渝地区与长三角的差距无明显缩小趋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正柱 汪祖柱 孙明贵
基于熵值修正G1组合赋权法,构建区域商务成本科学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上海、安徽和四川等东、中、西部14个省市2011年区域商务成本为评价对象。发现,东部区域要素成本远大于中西部区域,而中西部区域要素成本相差不大;东部区域交易成本远低于中西部区域,而中西部区域交易成本相差也不大;东部区域要素成本与交易成本较接近,而中西部区域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相差较大,呈现出交易成本较高,而要素成本较低;区域商务成本沿着东、中、西部呈现出上升态势,但中、西部商务成本较接近。论文的主要创新是构建基于熵值修正G1法的区域商务成本综合评价模型,避免了现有的研究中客观赋权无法反映专家经验,而主观赋权无法反映客观条件变化双重...
关键词:
熵值修正G1法 商务成本 综合评价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庄平 李延喜
针对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选择,建立考虑宏观、微观影响因素的企业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观和客观两种赋权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构建基于G1-变异系数法的企业投资风险评价模型,并以家电行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探索符合当前形势的投资风险评价新方法。
关键词:
投资风险 组合赋权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卜伟 孙骏 王钰云 叶枫 王宇
基于改进的G1-CRITIC-TOPSIS方法构建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模型和可视化系统,对2015年至2019年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绩效评价模型相比,所提出的绩效评价模型可对协同创新中心的绩效进行客观有效评价;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绩效水平与国家级绩效水平差异较大;不同类型的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结果差异悬殊,行业产业类和区域发展类绩效评价结果显著高于文化传承类和科学前沿类。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优化协同创新中心体系建设、建立分类分层绩效评价机制、动态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情况等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真玲
资源环境日益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使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采用超效率DEA的方法,对中国2003年~2012年间30个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生态效率的全面评估,从中探究区域生态效率的变动趋势和时空特征,构建MAlMquist指数从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效率水平考察影响区域生态效率变动的因素。结果表明: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并没有呈现东、中、西的区域格局,而是呈现"东西部高,中部低"东、西、中的发展趋势。从影响生态效率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收益来看,技术进步已成为生态效率变动的主要因素,规模收益呈现递减趋势。最后针对以上研究提出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河东
在PSR框架下建立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法对我国18个城市群的生态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城市群生态质量指数为0.384 3~0.602 5,整体上处于中下水平;并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城市群生态质量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最后,从产业、技术、制度等方面提出提高中国城市群生态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建荣 苏苏
以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的实际生态效率值;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数据方法揭示区域生态效率值的时空特征;构建GTWR模型研究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特征。结果表明:区域生态效率时间上呈现“速度快、后劲足、阶段性强”的特点;空间上则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格局;各要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非平稳特征,不同时空节点下,各要素的作用方向、时变趋势均不同,各地区系数的分布分别呈上升、下降、“N”型、倒“N”型等形态。论文据此提出机制赋能、配置赋能、要素赋能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局EBM模型 生态效率 GTWR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建荣 苏苏
以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的实际生态效率值;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数据方法揭示区域生态效率值的时空特征;构建GTWR模型研究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特征。结果表明:区域生态效率时间上呈现“速度快、后劲足、阶段性强”的特点;空间上则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格局;各要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非平稳特征,不同时空节点下,各要素的作用方向、时变趋势均不同,各地区系数的分布分别呈上升、下降、“N”型、倒“N”型等形态。论文据此提出机制赋能、配置赋能、要素赋能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局EBM模型 生态效率 GTWR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建
本文以1989~2005年我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为对象,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及相关性指数以及面板单位根及协整检验,得出结论表明:各省域能源利用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并非表现出完全随机状态;空间相关性指数极其显著且历年波动很小,表明我国省域能源效率之间内在作用机制长期存在且相互影响;各省域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数量、技术进步等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的短期修正和波动效应。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空间相关 面板协整 演化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一波 陈灵明
基于"十一五"期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物流经济发展相关数据,构建CCR、BCC、SE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物流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通过多次效率评价构建区域经济物流效率有效性的雁行形态图,对相对有效DMU,采用超效率DEA模型进行效率全排序,对无效DMU,分析其投入要素冗余和调整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健 杨佳伟 崔海洋
采用2012~2013年统计数据建立两阶段网络DEA模型,首先对中国30个省级微观层次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然后按照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中观层次的生态效率进行比较,区域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生态效率自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呈阶梯型递减趋势,区域内部省域之间的差异程度也具有此特点,东部高生态效率区域省级之间的差距较大,中西部低生态效率区域各省之间的差距较小;最后在全国宏观层次上对生态效率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网络DEA 区域生态 生态效率评价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庆明 谢月华
本文借助SFA模型,以四省七个中小城市为样本,对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进行定量评价和模式分类,进而论证不同金融生态类型与经济增长效率的相关性,并为探索金融生态建设模式、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提供了一个新的决策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金融生态 经济增长效率 SFA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莉 郭亚军
生态效率是基于环境-经济系统相互关系的定量描述,搭建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桥梁。基于区域生态效率增长与环保投入的平衡关系,本文构建了区域生态经济评价模型,以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环保投入条件下的环境改善效果,并对中国30个城市的经济环境协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力求为现阶段中国区域生态经济状况提供新的可行评价方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武春友 郭玲玲 于惊涛
在总结现有研究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本文结合TOPSIS与灰色关联理论构建区域绿色增长系统的评价模型。该方法引入最优和最劣双基准,运用相对距离来衡量系统现有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差距。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较具代表性的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国绿色增长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此方法对中国2001-2012年的绿色增长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增长系统呈现缓慢升高的趋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中国绿色增长系统具有显著的影响;自然资产与政策支持的波动性增长导致整个系统出现了短期下滑。产业结构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熵值修正G1组合赋权的科技评价模型及实证
基于TOPSIS-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绿色增长系统评价模型及实证
基于G_1赋权模型的生态城市发展管理评价
基于改进两阶段DEA模型的区域研发创新效率研究——来自30省份的实证数据
基于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TOPSIS灰关联投影法的区域碳效率动态评价
泛珠三角洲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基于E-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基于动态DEA模型的建筑企业集团区域公司运营效率评价研究
TOPSIS法在区域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中的应用——以陕西省为例
基于AHP-改进TOPSIS法的制造系统精益设计评价模型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我国区域道路交通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