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4)
- 2023(13172)
- 2022(11616)
- 2021(11050)
- 2020(9060)
- 2019(21192)
- 2018(21125)
- 2017(40660)
- 2016(22348)
- 2015(25085)
- 2014(25157)
- 2013(24612)
- 2012(22180)
- 2011(19941)
- 2010(20033)
- 2009(18157)
- 2008(17480)
- 2007(15075)
- 2006(13072)
- 2005(11211)
- 学科
- 济(91645)
- 经济(91564)
- 管理(63229)
- 业(56400)
- 企(47154)
- 企业(47154)
- 方法(44469)
- 数学(39224)
- 数学方法(38528)
- 农(22869)
- 地方(21885)
- 中国(21580)
- 学(20675)
- 业经(19241)
- 财(18618)
- 环境(17183)
- 理论(15905)
- 农业(15547)
- 和(15377)
- 贸(14124)
- 贸易(14116)
- 易(13609)
- 划(13563)
- 技术(13481)
- 制(12829)
- 地方经济(12038)
- 务(11853)
- 财务(11777)
- 财务管理(11753)
- 教育(11156)
- 机构
- 学院(312116)
- 大学(311154)
- 管理(126541)
- 济(117344)
- 经济(114611)
- 理学(110896)
- 理学院(109603)
- 管理学(107205)
- 管理学院(106678)
- 研究(102370)
- 中国(73457)
- 科学(68190)
- 京(66737)
- 所(51353)
- 财(50054)
- 农(49934)
- 业大(49111)
- 研究所(47537)
- 中心(46235)
- 江(43932)
- 范(43027)
- 师范(42661)
- 北京(41895)
- 财经(41282)
- 农业(39146)
- 院(38074)
- 经(37517)
- 州(36379)
- 师范大学(34543)
- 技术(33964)
- 基金
- 项目(224692)
- 科学(176684)
- 基金(161651)
- 研究(161478)
- 家(141821)
- 国家(140713)
- 科学基金(121100)
- 社会(99761)
- 社会科(94557)
- 社会科学(94525)
- 省(89532)
- 基金项目(86658)
- 自然(81221)
- 自然科(79293)
- 自然科学(79276)
- 自然科学基金(77764)
- 划(75368)
- 教育(74740)
- 资助(66984)
- 编号(66300)
- 成果(51968)
- 重点(50684)
- 部(48141)
- 发(47923)
- 创(46234)
- 课题(45934)
- 创新(43064)
- 科研(42949)
- 计划(41191)
- 大学(40935)
- 期刊
- 济(123527)
- 经济(123527)
- 研究(84659)
- 中国(54655)
- 学报(49854)
- 科学(46856)
- 管理(44253)
- 农(43975)
- 大学(37098)
- 教育(36243)
- 财(35236)
- 学学(34990)
- 农业(31598)
- 技术(28975)
- 业经(21325)
- 融(20275)
- 金融(20275)
- 经济研究(19090)
- 财经(18231)
- 资源(17106)
- 业(16878)
- 图书(16460)
- 科技(16390)
- 问题(15843)
- 统计(15697)
- 技术经济(15532)
- 经(15410)
- 策(14574)
- 理论(14401)
- 版(14211)
共检索到432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星
生态安全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通过分析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采用少量、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模型;提出了用区位系数表达自然地域差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特征,为定量化表达地理空间生态环境特征和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支持系统能力提供了新方法;用GDP和人口数量两个指标,描述区域人类社会系统所产生的生态安全负荷量;用区域森林分布生物量作为生态安全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标。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对以水土流失为特征的长汀县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为生态安全和比较安全的区域占全县面积的87.75%。文中讨论了区域森林资源、地理特征和人为活...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空间格局 评价模型 福建长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霞 李振林
大都市的快速发展对外围乡村生态安全格局造成了较大影响。以武汉市农业生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生态安全指数并分析生态安全空间特征。武汉市农业生态区生态安全指数的圈层特征明显且轴向差异较大,三生空间的生态安全状况同时存在轴向和圈层差异;山体、水体生态安全状况由近到远梯次递增。按照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复合的调控思路,提出分类、分级、分层的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秋月 严金明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东莞市33个镇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通过横向比较东莞市生态足迹在区域间的差异,分析了东莞市各镇街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揭示了各镇街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土地生态压力,为东莞市在经济社会双转型中制定土地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黎
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区域旅游城市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选取2010-2014年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六市一区的19组数据,运用生态位态势模型计算福建省六市一区的旅游城市生态位。结合生态位测评结果,构建以福州、厦门为核心城市,泉州、漳州为节点城市,莆田、宁德、平潭区为网络城市的空间格局,并提出相应的构建对策,以优化福建省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旅游城市空间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枫 刘小玲 袁中友
对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问题,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只有减少权重赋值的主观性才能体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文章依据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突变评价模型,以宁夏南部彭阳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为例验证了其具体用法,该模型不使用权重,只需按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很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体现了该模型简捷、实用、科学、有效的优点。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突变评价模型 突变级数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遂,杨开忠,荀丽娜,谭成文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最新成果的城市与区域空间格局演变模型。在本模型中,城市与区域空间系统的集聚力量除了区位的因素外,主要来自于消费者对消费品多样化的偏好和生产企业对中间产品的多样化偏好。而分散力量完全来自于各种行为主体对有限土地的竞争。模拟的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够较好地抓住单一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在不同给定条件下的演化。并且本模型也能够体现出交通条件改善对于中心城市郊区化现象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海生 张学玲 王晓明 金志农
生态化评价对象包括环境、社会、经济、创新等要素。文章在阐述生态化评价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选择环境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和创新生态化4个一级指标,对初次选择的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选定二级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最后构建了生态化水平评价分析计算模型。通过研究确定了包括环境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和创新生态化4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各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为:环境生态化(A)权重系数为0.5083,经济生态化(B)权重系数为0.2653,社会生态化(C)权重系数为0.1512,创新生态化(D)权重系数为0.0752。该研究为区域生态化水...
关键词:
生态化评价 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 评价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莉 郭亚军
生态效率是基于环境-经济系统相互关系的定量描述,搭建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桥梁。基于区域生态效率增长与环保投入的平衡关系,本文构建了区域生态经济评价模型,以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环保投入条件下的环境改善效果,并对中国30个城市的经济环境协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力求为现阶段中国区域生态经济状况提供新的可行评价方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健 杨佳伟 崔海洋
采用2012~2013年统计数据建立两阶段网络DEA模型,首先对中国30个省级微观层次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然后按照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中观层次的生态效率进行比较,区域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生态效率自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呈阶梯型递减趋势,区域内部省域之间的差异程度也具有此特点,东部高生态效率区域省级之间的差距较大,中西部低生态效率区域各省之间的差距较小;最后在全国宏观层次上对生态效率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网络DEA 区域生态 生态效率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家星 张昱镇 连紫璇 殷敏 欧维新
随着区域协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压力。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缓解生态系统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选择苏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综合MSPA方法与景观连通性评估筛选生态供给源地,利用生态稀缺度评价筛选生态需求源地;进而采用最小阻力模型提取耦合供需空间的生态廊道,并结合战略点设置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苏南城市群生态供给源地总面积为4 876.7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36%。生态需求源地总面积为2 099.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8%;(2)共构建生态供给廊道55条,生态供需廊道199条,总长度2 296.95 km;(3)共得到98处战略点,作为未来城镇生态建设优先考虑的关键空间节点。研究可为包括苏南城市群在内的长三角地区在共守生态安全前提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参考,也为国内其他高密度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莲莲 谢永宏 宋冰冰 李峰 傅晓华 陈心胜 邓正苗
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通过构建湖南省生态安全指标评价体系,系统研究了1989-2012年间湖南省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探讨诱发其变化的各种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现从安全状态降为轻度预警状态的趋势,生态安全指数由0.550降至0.420,其中驱动力指数由0.140降至0.052,压力指数由0.204降至0.007,状态指数由0.092降至0.044,影响指数由0.074上升至0.220,响应指数由0.057上升至0.098。就安全格局而言,处于轻度预警状态的城市比例增大,13个城市中处于轻度预警状态的城市达9个,湘中、湘南与湘西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文磊 仲秋雁 曲毅
构建了区域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和G1法相结合,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构建了区域产业安全评价模型。利用2011—2016年大连旅顺口区的相关数据,采用该模型评价了该区域的产业安全。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产业安全 可持续发展 评价方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 陆文聪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首次从县域的视角对2007年中国2400多个县份的粮食生产区域格局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7年中国县域粮食生产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区域格局特征,县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形成不仅与人均耕地面积、经济效益比、生产技术、非农就业机会、城镇化和人均GDP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与相邻县粮食生产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解雪峰 吴涛 肖翠 蒋国俊 边华菁 马勇 陈建华
以与乡镇结合的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将遥感影像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相结合,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生态安全度模型和RS与GIS技术,结合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选取18项评价指标,建立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揭示流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东阳江流域生态安全状态优秀区域面积占8%,良好区域面积占81%,一般区域面积占11%,流域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2流域上游部分评价单元设有自然保护区(东阳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生态安全处于优秀状态;流域中游评价单元(马宅,画水等)河流流经丘陵低山地带,主要流域环境处于自然-半自然状态,整体生态安全状态良好;流域下游...
关键词:
生态安全 PSR模型 评价 东阳江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孝富 邵艳莹 崔书红 王文杰 李元钊 田石强
基于PSFR(压力-状态-功能-响应)框架模型,从社会经济影响、水生态健康、生态服务功能、水环境与水资源调控管理4个方面,选择15个大项,46个小项建立了东江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加权叠加、分类分级的方法定量化地评价了东江湖流域生态安全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东江湖流域生态安全指数为79,处于安全水平,但还未达到很安全的理想程度。影响东江湖流域生态安全的劣势因子主要是水环境与水资源调控管理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包括污染治理、水利工程、矿产开采、流域污染负荷等。完善流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流域环境治理和监管体系,是提高流域生态安全,实现东江湖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