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3)
2023(11745)
2022(10353)
2021(9864)
2020(8041)
2019(18774)
2018(18860)
2017(36123)
2016(19849)
2015(22219)
2014(22204)
2013(21972)
2012(20112)
2011(17965)
2010(17717)
2009(15997)
2008(15219)
2007(12979)
2006(11269)
2005(9597)
作者
(56172)
(46521)
(46202)
(43977)
(29534)
(22463)
(21065)
(18367)
(17752)
(16479)
(16195)
(15480)
(14690)
(14458)
(14303)
(13992)
(13934)
(13817)
(13218)
(13013)
(11551)
(11221)
(11132)
(10559)
(10302)
(10275)
(10264)
(10209)
(9359)
(9246)
学科
(80018)
经济(79943)
管理(55281)
(49033)
(39419)
企业(39419)
方法(35107)
数学(30513)
数学方法(30173)
地方(23111)
(22285)
中国(19239)
(18091)
业经(17276)
(16553)
环境(15923)
农业(15449)
(13629)
地方经济(12716)
理论(12708)
(12636)
贸易(12629)
(12134)
(11734)
技术(11602)
(11552)
教育(10351)
(10292)
财务(10234)
财务管理(10219)
机构
大学(272481)
学院(272101)
管理(110238)
(102573)
经济(100147)
理学(96410)
理学院(95243)
管理学(93568)
管理学院(93096)
研究(90755)
中国(65595)
科学(59703)
(58790)
(45142)
(43666)
(43599)
业大(42378)
研究所(41729)
中心(41503)
(38706)
师范(38400)
(38396)
北京(37003)
财经(35923)
农业(34086)
(33710)
(32633)
(32196)
师范大学(31260)
经济学(29280)
基金
项目(197308)
科学(154623)
研究(144981)
基金(141660)
(123657)
国家(122628)
科学基金(105082)
社会(89434)
社会科(84535)
社会科学(84512)
(77637)
基金项目(77171)
自然(69187)
自然科(67433)
自然科学(67420)
自然科学基金(66168)
(65605)
教育(65416)
编号(60423)
资助(56961)
成果(47756)
重点(44114)
(43052)
(42528)
课题(40845)
(40550)
创新(37759)
科研(37483)
项目编号(36246)
大学(36143)
期刊
(111028)
经济(111028)
研究(76051)
中国(47746)
学报(43246)
科学(40861)
(39300)
管理(37538)
大学(32120)
教育(31144)
(30717)
学学(30052)
农业(28088)
技术(23238)
业经(19216)
(18707)
金融(18707)
图书(16355)
经济研究(16186)
资源(16046)
财经(15757)
问题(14830)
(14399)
科技(14270)
(13299)
理论(13292)
(12520)
实践(12501)
(12501)
现代(12390)
共检索到381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丽霞  任志远  薛亮  
文章选择延安地区为实证案例,采用生态安全与生态足迹方法评价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延安地区在区域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或不安全发展态势。其中,生态安全度综合评分值为0.404,属于较不安全;人均生态足迹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0.474 6 hm2的人均生态赤字。同时,就实证分析过程对2种研究方法的应用特点及适用范围予以评价,以期为探讨更真实、全面、客观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包风霞  杨改河  冯永忠  陈豫  
【目的】建立合理的陕北黄土高原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为陕北黄土高原农村户用沼气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以延安市为例,应用DPS多元统计软件中提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延安市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延安市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综合得分排序结果为:吴旗县(4.927 66)>安塞县(2.593 485)>洛川县(1.087 115)>志丹县(0.104 478)>延川县(-0.423 69)>宜川县(-1.541 01)>黄龙县(-3.539 25);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其划分为3类:户用沼气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适宜区包括延川...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晓军  
适度人口取决于生态、经济和土地等多要素的综合承载力。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模型对兵团1995—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兵团的1995—2010年的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95—1999年兵团的实际人口虽然在增加,但相对于生态适度人口并没有出现过剩;2000—2010年兵团生态适度人口在不断下降,实际人口和过剩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兵团目前已经出现了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人地矛盾相对紧张,生态适度人口规模是不合理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华斌  袁奇峰  陈军  
生态足迹理论应用于区域生态规划,扩展了区域生态规划的视野,并为规划的目标和生态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文章通过对九江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计算,结合生态规划中土地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地区的过程分析等,提出了九江市生态空间体系的构建以及生态建设的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卫  刘景双  孔凡娥  
生态足迹模型偏重于生态可持续性的评估,缺乏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性特征的预测功能。为探索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子,建立了吉林省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水平的上升和能源消费的增加是该省生态足迹上升的主要原因。以居民消费水平和能源强度为策略变量,构建区域生态足迹预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相对误差均低于4.3%。最后,结合情景分析法,对吉林省生态足迹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策略变量对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维持现行发展趋势,2010年吉林省生态足迹将增至2.99 hm2/人,年均增长率为4.35%;按照“十一五”规划发展,2010年该省生态足迹升至3.53 hm2/人,年均增长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枫华  吕森伟  刘术新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探寻城市生态安全的演变特征,分析了2000-2008年丽水市快速发展时期生态足迹的构成及其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丽水市人均生态足迹呈现持续升高的态势,从0.884 hm2增至1.511 hm2,年均增幅为6.96%;人均生态承载力较为稳定,年变化率低于0.69%;2008年生态足迹多样性为0.974,生态经济发展能力为1.465 hm2,分别是2000年的1.50倍和2.56倍.说明城市化发展影响了丽水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提升的居民消费水平已经成为生态压力的主体.适度控制资源开采规模,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目前该类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新向  
对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根据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以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以上指标体系,对开封市2004年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开封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0.014983 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5.53%;其次是餐饮,为9.75%。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为0.041 790hm2,生态安全度为0.36,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对研究结果采用旅游环境容量来进行判断,也表明研究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旅游地生态安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子刚  郑瑜  
本文初步界定了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将水生态足迹分为水产品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污染生态足迹,并建立了水生态足迹模型。其中,采用了Wackemagel的水产品生态足迹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采用了基于水资源消耗量的计算模型;采用零维模型计算污染稀释净化需水量,构建水污染生态足迹模型。最后,以扣除60%生态需水为前提建立了水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模型计算了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承载力超过水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但是水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水生态足迹在不断增大;由于水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大,水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霞  佘济云  沈金明  周丹华  
为了探讨南渡江流域历年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流域2005年~201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盈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流域未来4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南渡江流域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人均生态承载能力逐年降低,至2011年存在人均-0.137 822 hm2/cap的生态赤字;通过SPSS软件中的Holt线性趋势预测模型得到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500 149 hm2/cap、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98 368 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为0.601 78 hm2/cap;说明该区域自2011年后将处于不可持续性发展状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宁静  杨楠  杜国明  孙天成  胡明均  王蕾  
为区域低碳农业和生态振兴提供数据支持,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以黑龙江省为例探究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特征,基于2000—2020年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的农业生产投入等数据,构建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模型,分析黑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变化,并利用ArcGIS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和碳排放呈现上升趋势,碳足迹呈现波动变化特征,空间上均为“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综上,黑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生态赤字,发挥碳源功能,2010年起碳生态盈亏呈现增长趋势,表明碳源功能逐渐减弱。由此有针对提出加强田间管理、实现农田固碳减排的策略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本文首先基于科斯定理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水足迹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通过比较流域上、下游地区的水足迹和实际可用水量,判断生态盈亏状态。然后以渭河流域为例,测算得到下游地区应向上游地区支付16.07亿元的生态补偿额,并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进一步分配,得到下游地区的西安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5.09亿元、6.05亿元,渭南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2.25亿元、2.68亿元。该结果既可弥补生态盈余区域的水资源价值,又充分考虑了生态赤字区域的补偿能力,有利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实现生态资源的永久保护,同时也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新海  柯善淦  
通过计算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之间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差异,建立各省间水资源利用和经济补偿的联动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长江流域各省份水资源超载指数,结合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结果,考虑地区补偿能力,构建水资源生态补偿的量化模型,计算各省份应当支付的生态补偿量。长江流域各省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高达9.37×1012元,各省生态服务价值也都在3.1×108元以上。整体上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趋势,上中下游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分比为44%,49%和7%。因此,处于长江流域下游以及中游的地区理论上应当对上中游地区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服务价值外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增林  郭建科  刘锴  
海岛地域经济类型作为劳动地域分工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2004年长山群岛地区生态足迹为1.6825hm2/人,生态赤字为0.9338hm2/人,同时还输出高达25.4608hm2/人的生态足迹。淡水足迹为0.3150hm2/人,为整个大连地区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赤字惊人。作为开放的经济系统,长山群岛不仅通过本地消耗造成大量的陆地生态赤字,更通过向区外输出大量水产品,贡献了巨大的海洋生态足迹,这使得长山群岛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通过对长山群岛生态足迹结构的分析,文章认为海岛地区生态足迹状况是本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特点所决定的,更是其长期的劳动地域分工所形成的特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道辰  王振健  唐永顺  石立岩  
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理论框架,并以莘县为例进行了详细计算,结果表明,莘县目前处于不可持续状况,为了缓解生态压力,本文从减少生态足迹需求和增加生态足迹供给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生态足迹赤字的具体方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金华  李纪伟  梁晶晶  
研究目的: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关系研究,发现之间规律并揭示土地利用问题,以指导今后区域土地科学利用。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改进后刘纪远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延安市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再采用容量耦合模型和动态耦合模型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结果:延安市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组成的土地复合系统正处在由协调发展向极限发展的过度时期,未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评价已不能仅从土地利用程度或效益单方面入手,而应当从土地利用系统角度去考虑。采用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评价人类利用土地恰当与否的方法。(2)应针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