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46)
- 2023(15303)
- 2022(12838)
- 2021(11975)
- 2020(9978)
- 2019(22982)
- 2018(23106)
- 2017(44430)
- 2016(24602)
- 2015(27843)
- 2014(28075)
- 2013(27408)
- 2012(24504)
- 2011(21931)
- 2010(22136)
- 2009(20122)
- 2008(19607)
- 2007(17298)
- 2006(15182)
- 2005(13281)
- 学科
- 济(101028)
- 经济(100927)
- 管理(69646)
- 业(63571)
- 企(53113)
- 企业(53113)
- 方法(47276)
- 数学(41123)
- 数学方法(40364)
- 农(26469)
- 中国(26170)
- 地方(23158)
- 学(23040)
- 业经(22599)
- 财(21521)
- 理论(18130)
- 环境(17855)
- 农业(17803)
- 和(16781)
- 制(15724)
- 贸(15141)
- 贸易(15131)
- 技术(15021)
- 易(14616)
- 划(14533)
- 务(13762)
- 财务(13675)
- 财务管理(13643)
- 银(13340)
- 银行(13301)
- 机构
- 学院(345798)
- 大学(344479)
- 管理(137174)
- 济(129720)
- 经济(126711)
- 理学(119399)
- 理学院(118031)
- 管理学(115365)
- 管理学院(114774)
- 研究(113522)
- 中国(82601)
- 科学(74970)
- 京(74240)
- 所(57452)
- 财(57063)
- 农(56369)
- 业大(53978)
- 研究所(52905)
- 中心(51227)
- 江(50154)
- 范(47291)
- 师范(46863)
- 北京(46733)
- 财经(46430)
- 农业(44096)
- 经(42056)
- 院(41958)
- 州(41392)
- 技术(38803)
- 经济学(37810)
- 基金
- 项目(243355)
- 科学(190780)
- 研究(175839)
- 基金(174039)
- 家(152503)
- 国家(151266)
- 科学基金(129870)
- 社会(108394)
- 社会科(102614)
- 社会科学(102580)
- 省(97285)
- 基金项目(92023)
- 自然(86064)
- 自然科(84027)
- 自然科学(84009)
- 自然科学基金(82397)
- 教育(81876)
- 划(81740)
- 编号(72704)
- 资助(72565)
- 成果(58087)
- 重点(55000)
- 发(52032)
- 部(52030)
- 课题(50748)
- 创(49966)
- 创新(46545)
- 科研(46450)
- 计划(44440)
- 大学(44334)
- 期刊
- 济(139045)
- 经济(139045)
- 研究(95474)
- 中国(64305)
- 学报(56467)
- 科学(51850)
- 农(50902)
- 管理(49105)
- 教育(42769)
- 大学(42159)
- 财(41757)
- 学学(39626)
- 农业(35824)
- 技术(32688)
- 融(24731)
- 金融(24731)
- 业经(24048)
- 经济研究(21829)
- 财经(21001)
- 图书(19036)
- 业(18976)
- 统计(18335)
- 问题(18077)
- 经(17841)
- 科技(17656)
- 资源(17332)
- 技术经济(17208)
- 策(16793)
- 版(16414)
- 理论(15792)
共检索到490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海生 张学玲 王晓明 金志农
生态化评价对象包括环境、社会、经济、创新等要素。文章在阐述生态化评价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选择环境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和创新生态化4个一级指标,对初次选择的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选定二级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最后构建了生态化水平评价分析计算模型。通过研究确定了包括环境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和创新生态化4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各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为:环境生态化(A)权重系数为0.5083,经济生态化(B)权重系数为0.2653,社会生态化(C)权重系数为0.1512,创新生态化(D)权重系数为0.0752。该研究为区域生态化水...
关键词:
生态化评价 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 评价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海生 王晓明 张学玲 金志农
探讨了区域生态化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生态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生态化指数计算等构建了具有4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区域生态化评价模型。选取2000~2010年江西省及其各设区市生态化发展的相关数据,对江西省生态化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生态化发展建设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江西省生态化指数由0.1077上升到0.2861,总体逐年上升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以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生态化发展情况比较分析,总体上南昌市、赣州市、抚州市较好,吉安市、宜春市、鹰潭市相对落后。
关键词:
生态化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江西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春艳 李富强
本文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以阐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更深层次地研究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一个参照平台,并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产业结构 优化模型 评价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星
生态安全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通过分析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采用少量、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模型;提出了用区位系数表达自然地域差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特征,为定量化表达地理空间生态环境特征和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支持系统能力提供了新方法;用GDP和人口数量两个指标,描述区域人类社会系统所产生的生态安全负荷量;用区域森林分布生物量作为生态安全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标。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对以水土流失为特征的长汀县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为生态安全和比较安全的区域占全县面积的87.75%。文中讨论了区域森林资源、地理特征和人为活...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空间格局 评价模型 福建长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莉 郭亚军
生态效率是基于环境-经济系统相互关系的定量描述,搭建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桥梁。基于区域生态效率增长与环保投入的平衡关系,本文构建了区域生态经济评价模型,以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环保投入条件下的环境改善效果,并对中国30个城市的经济环境协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力求为现阶段中国区域生态经济状况提供新的可行评价方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健 杨佳伟 崔海洋
采用2012~2013年统计数据建立两阶段网络DEA模型,首先对中国30个省级微观层次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然后按照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中观层次的生态效率进行比较,区域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生态效率自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呈阶梯型递减趋势,区域内部省域之间的差异程度也具有此特点,东部高生态效率区域省级之间的差距较大,中西部低生态效率区域各省之间的差距较小;最后在全国宏观层次上对生态效率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网络DEA 区域生态 生态效率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哲明 彭耀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小宁 谢晓振 郭满才 王继军
针对生态技术研究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和模型,在对常用的评价方法和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三阶段评价法",设计了生态技术评价的理论模型。通过设置虚拟变量、Lasso指标选择和数据纠偏处理等方法,分别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属性指标数字化、指标信息重叠和数据不平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技术评价的回归模型。这对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客观评价生态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生态技术评价提供思路、方法和参考。
关键词:
生态技术 评价方法 评价模型 回归分析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迪云 李莎
在科学、合理地评价区域生态效率中,由于传统序关系分析法(G1)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观性过强,导致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出现偏差。鉴于此,有必要通过融合主观经验与客观观察数据的组合G1法重新确定权重,在考察指标数据增长程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考虑了动态激励因素的G1-TOPSIS法,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进行区域生态效率的动态评价,以获得更加科学的评价结果,更好地指导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运用新的评价方法对东部11个省市区域生态效率的动态评价和分析表明,11个省市的区域生态效率存在明显差异,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庆明 谢月华
本文借助SFA模型,以四省七个中小城市为样本,对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进行定量评价和模式分类,进而论证不同金融生态类型与经济增长效率的相关性,并为探索金融生态建设模式、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提供了一个新的决策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金融生态 经济增长效率 SFA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永德 戴克清 王磊
本文通过构建旅游业轴-面评价模型,对区域旅游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以安徽省皖西地区旅游业发展评价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结合区域特征对皖西地区旅游资源品质、旅游业包括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产业的结构及发育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其旅游业发展水平定位。文章通过分析得出皖西地区旅游业在全省所处位置及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虽然旅游产业发育程度不高,但因其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提升较快,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应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进行培育,并给出加快发展皖西地区旅游业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伟 关新
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而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区域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剧了环境污染和限制了区域经济增长。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即使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配比达到合理状态,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政府通过单纯的行政指令和财政宏观政策调控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比例,没有考虑到现实需求。因此,需要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关系,发现常规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某些特征,动态调整两者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状况。通过建立专家评价体系和量化系统模型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态调节方法,使传统能源和新能源...
关键词:
能源产业 产业结构 结构调整 评价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伟 关新
严峻的能源与环境不平衡,能源内部结构不平衡使一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只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配比达到合理状态,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政府通过单纯的行政指令和财政宏观政策调控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比例,没有考虑到现实需求。因此,需要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关系,发现常规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某些特征,动态调整两者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状况。通过建立专家评价体系和量化系统模型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态调节方法,使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达到合理的配给,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产业优势,从而建立高效、节能、低碳的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产业 产业结构 结构调整 评价体系 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开亚 李如忠 陈晓剑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是实现全面环境管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评价所涉及的地域复杂性和因素多样性,许多评价方法和体系都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包括了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的因素。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该模型将评价样本及各级质量标准视为矢量,分别向同一矢量(理想样本)进行投影。根据投影值的大小,确定样本所属的生态环境质量级别及样本间的优劣排序。以巢湖流域为个案,在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基础上,运用所建模型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子怡 郝红霞
文章采用一种熵值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组合式多元统计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区域生态效率。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生态效率分布呈现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不均衡性,同时全国及区域层面生态效率水平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