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30)
2023(17199)
2022(14806)
2021(13812)
2020(11453)
2019(26410)
2018(26323)
2017(50369)
2016(27351)
2015(30788)
2014(31023)
2013(30614)
2012(28332)
2011(25800)
2010(26346)
2009(24215)
2008(23527)
2007(20784)
2006(18542)
2005(16812)
作者
(80746)
(67138)
(66833)
(63453)
(42791)
(32168)
(30279)
(26392)
(25668)
(24201)
(22849)
(22724)
(21556)
(21524)
(20685)
(20652)
(19845)
(19504)
(19265)
(19152)
(16990)
(16744)
(16314)
(15466)
(15173)
(14946)
(14934)
(14722)
(13649)
(13144)
学科
(129060)
经济(128942)
管理(78909)
(72254)
(59394)
企业(59394)
方法(51867)
数学(44898)
数学方法(44193)
中国(33801)
地方(31403)
(30411)
(27169)
业经(27009)
(25436)
环境(21319)
农业(20822)
理论(20212)
(20087)
(20064)
贸易(20049)
(19286)
(18910)
地方经济(17963)
技术(17750)
(17744)
金融(17742)
(17696)
银行(17649)
(17016)
机构
学院(394918)
大学(394604)
(161938)
经济(158411)
管理(153210)
研究(138204)
理学(131905)
理学院(130336)
管理学(127779)
管理学院(127075)
中国(102469)
科学(85806)
(85725)
(71618)
(70668)
研究所(64189)
(62886)
中心(61285)
(59007)
业大(57447)
财经(56960)
北京(55037)
(54245)
师范(53747)
(51527)
(50338)
农业(48794)
经济学(48523)
(48149)
师范大学(43337)
基金
项目(264296)
科学(207612)
研究(193060)
基金(189693)
(165572)
国家(164196)
科学基金(140584)
社会(121056)
社会科(114692)
社会科学(114660)
(104253)
基金项目(99822)
自然(91330)
教育(89384)
自然科(89176)
自然科学(89157)
(87571)
自然科学基金(87509)
资助(79429)
编号(78880)
成果(64056)
重点(59789)
(59707)
(57524)
课题(55574)
(54254)
创新(50532)
科研(49936)
国家社会(49231)
教育部(49161)
期刊
(186584)
经济(186584)
研究(120099)
中国(80472)
学报(61052)
管理(58585)
科学(57387)
(57082)
(52804)
教育(48448)
大学(46087)
学学(43252)
农业(39732)
技术(37132)
(34308)
金融(34308)
经济研究(30441)
业经(29857)
财经(27906)
(23915)
问题(23459)
图书(20950)
技术经济(20853)
(20762)
统计(19706)
科技(18795)
资源(18498)
理论(18149)
商业(18122)
(17873)
共检索到596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学山  吴豪  陈雯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目前环境经济领域被广泛引用的一个计量模型。针对当前人们大多通过实际观测资料 ,利用回归分析 ,估计环境质量转折点 ,而理论研究相对较少的现状 ,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 ,通过设定物品消费偏好指数 ,建立了一个两物品模型。通过数学推理 ,首先推导出了区域环境最佳投资水平 ,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证明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的依据 ,以及在环境质量最低点和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好转的转折点的社会总投资水平。研究表明 ,环境质量演化过程曲线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它与非环境物品生产函数和排污生产函数的技术参数 ,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对环境物品和非环境物品的消费偏好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等有关 ...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梅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也迫切需要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利用区域省际面板数据,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关系进行系统检验,并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性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柳敏  徐自华  吴晓晨  孟鑫鑫  
以海南省为例,本文研究了以生态型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海南省空气环境质量中SO2、总悬浮物、降尘等污染物浓度年均值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而降低,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158、0.8909、0.2570,NO2浓度年均值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基本上保持稳定;显示了区域生态型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具有较小的空气环境质量代价,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提升区域空气环境质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洪军  莎娜  
本文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利用山东省1978—2009年的数据检验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探索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差异明显,经济发展阶段越高,经济增长更多依赖隐性环境指标;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强化单方面环境指标并不必然加速区域经济增长;山东省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摆脱显性区域环境指标的负面影响,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环境显性指标与隐性指标的有效融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秀凤  
以区域环境容量、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借助空气质量指数AQI等指标分析了区域环境容量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性,采用A值法对山东济南和青岛两个样本城市的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区域环境承载力、环境压力及生态赤字等进行了测算,得出现阶段和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以及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尚处于"二、三、一"阶段等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重,调整和优化第一和第二产业,包括各产业内部的比例以及持续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等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华  廖中举  戴娟兰  
在清晰界定环境创新能力概念的内涵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环境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遴选了22个评价指标构成了我国区域环境创新能力的理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环境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然后运用集对分析法对区域环境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总体上环境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呈现"强同势"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兰凯  茹梁  
为揭示西南五省(区、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动态关系,首先利用VECM进行先验性因果检验,然后基于AHP测度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最后对人均实际GDP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单一和综合比较研究分析。研究发现: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单向因果关系,人均实际GDP以基于Quadratic函数的形式影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单一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则以基于Inverse、Cubic、Power函数等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形式受人均实际GDP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汤明  黄亮  洪欣  付剑茹  
本文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为基础,通过选取2003~2012年之间山西省的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相关数据,构建人均GDP的污染物排放量模型,对山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它们都没有很好地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假说,认为山西省目前仍没有出现由于收入提高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典型特征现象;只有工业废水排放总量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表现出先增长、正在开始下降趋势,已经具有拐点,在一定意义上形成倒"U"形的曲线特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天配  
本文选取单位GDP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来体现中国环境质量的好坏,以人均GDP为影响变量,构建了6个非线性回归模型来实证研究中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不同研究阶段以单位GDP"三废"排放所体现的环境质量与人均GDP之间遵循的轨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兵  刘婷婷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30个省份环境治理压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的协同效应对碳中和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方法:在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探讨碳中和绩效的线性和非线性变化特征,运用事件研究法借助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碳减排政策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基准线性回归中区域环境治理压力、经济发展水平的独立效应阻滞碳中和绩效,但二者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碳中和绩效;囿于碳中和绩效可能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趋势,分别以三者为门槛变量进行检验发现,区域环境治理压力、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不存在门槛效应,两者的协同效应为门槛变量时,协同效应对碳中和绩效具有非线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碳减排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的碳中和绩效,但政策的动态效应存在时滞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碳中和绩效实现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创新:将区域环境治理压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的协同效应纳入碳中和绩效分析框架,丰富了新时期双碳目标研究主题;从能源供给侧视阈下深入探究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碳中和绩效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揭示了碳中和绩效的不同发展轨迹。研究价值:据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根据碳中和绩效发展历程因时施策,为构建全球碳秩序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苗天青  闫二旺  
本文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条件,采用系统分析方法,遵循企业的自我经济关系网络→区域经济关系网络→区域生产系统→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思路,构建起基于企业间经济关系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分析模型。构建这一模型旨在探索区域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以指导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牛盼强  谢富纪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以中国山东省为例,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各要素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存在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与要素流动性的强弱及要素流动成本的大小有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振华  
对区域经济进行计量研究,可以大大扩展人们对经济系统的数量特征的认识。区域经济的发展应是各部门生产的协调发展,而为了各部门协调发展,应从再生产过程中哪个环节出发来构造模型并进行综合平衡?这是设定区域经济发展模型框架时首先应考虑的问题。一、模型框架设定的出发点区域经济结构应该具有特色,并能够发挥区域优势,这是由一个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1)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并且自然资源在各个区域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因此,围绕着开发自然资源而形成的地区经济结构就各具特色;(2)不同区域的原有经济发展水平、特点和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存在着差异,生产的专业化水平、集中化程度也是不同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  陈屹立  陈刚  
环保产业能够通过技术效应、替代效应、直接效应、环保意识和环境管制标准提升等途径来改善环境质量。对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环保产业发展确实能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但是目前其对不同污染物排放有着不同的影响力度,其对整体环境质量和工业废水排放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但对固体废物和废气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环保产业改善环境质量的力度和广度都还没有充分展示出来,这与其目前的总体规模和水平相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