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63)
- 2023(22334)
- 2022(19093)
- 2021(17664)
- 2020(15024)
- 2019(34363)
- 2018(34051)
- 2017(65247)
- 2016(35434)
- 2015(40103)
- 2014(40172)
- 2013(39468)
- 2012(36642)
- 2011(33219)
- 2010(33735)
- 2009(31359)
- 2008(30734)
- 2007(27520)
- 2006(24132)
- 2005(21707)
- 学科
- 济(156266)
- 经济(156108)
- 管理(101473)
- 业(95486)
- 企(78306)
- 企业(78306)
- 方法(66596)
- 数学(57763)
- 数学方法(56886)
- 中国(40970)
- 农(40464)
- 财(36472)
- 地方(35087)
- 学(33700)
- 业经(33683)
- 农业(27302)
- 制(27009)
- 贸(26615)
- 贸易(26601)
- 易(25678)
- 理论(25002)
- 环境(24249)
- 和(23101)
- 银(23055)
- 银行(22993)
- 务(22820)
- 融(22746)
- 金融(22742)
- 财务(22715)
- 财务管理(22657)
- 机构
- 学院(510043)
- 大学(509541)
- 济(206460)
- 经济(201820)
- 管理(195671)
- 研究(174678)
- 理学(168384)
- 理学院(166427)
- 管理学(163119)
- 管理学院(162207)
- 中国(131295)
- 科学(109252)
- 京(109175)
- 财(94193)
- 所(89485)
- 农(85042)
- 研究所(81244)
- 中心(79678)
- 江(77102)
- 业大(75916)
- 财经(74835)
- 北京(69382)
- 范(68746)
- 师范(68059)
- 经(67792)
- 农业(66478)
- 院(63352)
- 经济学(62417)
- 州(62212)
- 经济学院(55970)
- 基金
- 项目(340314)
- 科学(266283)
- 研究(246817)
- 基金(244569)
- 家(213619)
- 国家(211833)
- 科学基金(181202)
- 社会(153975)
- 社会科(145785)
- 社会科学(145746)
- 省(134343)
- 基金项目(128378)
- 自然(118563)
- 自然科(115780)
- 自然科学(115751)
- 教育(114907)
- 自然科学基金(113631)
- 划(112750)
- 资助(102698)
- 编号(101526)
- 成果(82674)
- 重点(76848)
- 发(74451)
- 部(74392)
- 课题(70653)
- 创(69753)
- 科研(65277)
- 创新(65153)
- 教育部(63527)
- 大学(63149)
- 期刊
- 济(232410)
- 经济(232410)
- 研究(149453)
- 中国(101338)
- 学报(81616)
- 农(77051)
- 科学(74260)
- 财(72748)
- 管理(72399)
- 大学(61385)
- 教育(58984)
- 学学(57653)
- 农业(52795)
- 技术(47118)
- 融(45603)
- 金融(45603)
- 业经(37926)
- 经济研究(37545)
- 财经(36546)
- 经(31341)
- 问题(29600)
- 业(27760)
- 图书(27195)
- 统计(26357)
- 技术经济(25913)
- 版(23917)
- 策(23835)
- 理论(23381)
- 科技(23333)
- 商业(23060)
共检索到762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洪军 莎娜
本文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利用山东省1978—2009年的数据检验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探索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差异明显,经济发展阶段越高,经济增长更多依赖隐性环境指标;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强化单方面环境指标并不必然加速区域经济增长;山东省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摆脱显性区域环境指标的负面影响,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环境显性指标与隐性指标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环境 发展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金涛
文章选取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传统经典测度方法,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并运用锡尔系数分解法对其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总体处于缩小趋势,经济增长模式也正由"哑铃型"向"纺锤形"迈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由于地区融资结构差异、区域经济特点不同,因此研究和探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为切入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阀值检验验证了山东省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可适性不足,并对如何促进山东省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健康发展,优化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社会融资规模 区域经济发展 可适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单宝艳 刘洪燕
勘察设计是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的先导和灵魂,其规模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建设规模和水平。建设规模和水平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相适应。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17个市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和勘察设计行业的综合发展状况,并从勘察设计行业角度测度城市建设规模和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定量联系和空间关系。
关键词:
勘察设计 区域经济 主成分分析 空间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耿殿明 刘佳翔
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山东省生态经济系统1996-2010期间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山东省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印证了区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废弃物输出效率的提高,反映出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效果的显著性。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循环经济 物质强度 物质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文 郭苑 徐小琴
基于2009年底我国31个省级地区统计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当前显著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宏观结构性因素主要是人口的城乡结构(城镇人口比重)、就业结构(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和产业结构偏离度等3个变量,产业结构(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城乡消费水平对比、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就应该加快破除各地区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性障碍,构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加速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在强化产业功能基础上提高城镇化率,完善城乡人口结构;加大城乡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升非农就业水平,优化就业结构,提高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新光 黄安民 张永起
本文通过选取2001-2014年福建省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市化水平3个方面来衡量高铁的开通是否对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中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平缓的情况下高铁铁路建设在短期内对地区GDP总量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对经济增长速度有抑制趋势:同时,高铁建设在短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水平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高铁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城市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以尽快发挥高铁的经济效应,享受高铁建设带来的"红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毕思勇
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条件之一,而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重要的途径。本文对山东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然后测算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通过这种分析,更准确地描述了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的关系,进而提出改进教育投资、推进经济增长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区域经济 教育 培训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牛盼强 谢富纪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以中国山东省为例,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各要素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存在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与要素流动性的强弱及要素流动成本的大小有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继承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推进"四化同步"的核心内容,它与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探讨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家新型城市化发展宏观形势的前提下,基于2000~2012年云南省际时序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协整检验、回归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关系紧密,且具体表现在镇化发展水平与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人均消费水平、人均财政收入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城市化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的Granger原因。因此,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
关键词:
新型城市化 经济发展 云南 实证分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关秋燕
针对目前对全国物流产业集聚研究较少的状况,将全国31个省级单位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东部、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部地区,运用区位熵法对这五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东部、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而东北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西部地区的物流集聚对经济发展作用不显著。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适度集聚、改善政府对地区经济的干预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力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实证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正向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催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增加政府补助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基于上述结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期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 政府补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希华,张淑敏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度的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系统空间开发模式,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莹
区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且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律进行长久规划,才能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构建区域经济的现代化模式。基于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中,需要合理的分配工作,有效结合区域经济特色,有效利用科学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能够总结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优化资源配置,有效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入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弊端产生的原因,然后探究相应的完善策略,希望可以借此给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模式 问题原因 完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