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2)
- 2023(8356)
- 2022(7046)
- 2021(6708)
- 2020(5559)
- 2019(12619)
- 2018(12652)
- 2017(25067)
- 2016(13499)
- 2015(15309)
- 2014(15123)
- 2013(14405)
- 2012(13135)
- 2011(11886)
- 2010(11935)
- 2009(10861)
- 2008(10566)
- 2007(9173)
- 2006(8130)
- 2005(7218)
- 学科
- 济(58671)
- 经济(58624)
- 管理(38943)
- 业(33268)
- 企(27718)
- 企业(27718)
- 方法(26559)
- 数学(23723)
- 数学方法(23166)
- 地方(16568)
- 农(14922)
- 环境(13965)
- 中国(12788)
- 业经(11664)
- 学(11609)
- 财(11602)
- 划(9966)
- 农业(9768)
- 理论(9689)
- 地方经济(9460)
- 制(9222)
- 和(9097)
- 贸(8600)
- 贸易(8595)
- 易(8255)
- 技术(7662)
- 融(7382)
- 金融(7379)
- 务(7199)
- 财务(7166)
- 机构
- 学院(187511)
- 大学(186224)
- 管理(73266)
- 济(72466)
- 经济(70815)
- 理学(64015)
- 理学院(63282)
- 管理学(61865)
- 管理学院(61538)
- 研究(60381)
- 中国(45144)
- 京(39577)
- 科学(38564)
- 财(32215)
- 所(29581)
- 中心(28505)
- 江(27632)
- 农(27289)
- 研究所(27141)
- 业大(26833)
- 范(26421)
- 师范(26185)
- 财经(26125)
- 北京(24489)
- 经(23547)
- 院(22821)
- 州(22770)
- 经济学(21826)
- 农业(21330)
- 师范大学(21110)
- 基金
- 项目(131719)
- 科学(104474)
- 研究(96693)
- 基金(94736)
- 家(82622)
- 国家(81956)
- 科学基金(71048)
- 社会(61356)
- 社会科(58124)
- 社会科学(58108)
- 省(52835)
- 基金项目(50081)
- 自然(46203)
- 自然科(45065)
- 自然科学(45058)
- 教育(45011)
- 划(44244)
- 自然科学基金(44179)
- 编号(39685)
- 资助(39198)
- 成果(31645)
- 重点(29974)
- 发(28999)
- 部(28526)
- 课题(27778)
- 创(27364)
- 创新(25652)
- 科研(25154)
- 国家社会(25139)
- 教育部(24416)
共检索到265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沈克颖 罗冬林 刘红
面对环境污染危机,根据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任务的复杂性以及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提出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路径,即在跨界水污染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以政府治理为主导、柔性地融合运用科层治理模式、市场治理模式和网络治理模式。研究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基础,对这三种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加以对策性选择和柔性运用,以期实现利益补偿下的区域利益共享,从而促进区域产业、能源等合理调整,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区域 大气污染 治理模式 选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逯进 王恩泽
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是促进中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客观评估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对于这一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61个地级市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效应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析。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会显著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进而有效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第二,新能源示范城市可以通过能源技术创新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财政资金扶持效应3条中介路径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第三,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治理效应存在异质性,主要体现为:一方面,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城市在进行示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更大的污染治理效应;另一方面,示范城市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越能有效地抑制污染物的排放。本研究为中国进一步推进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战略、提高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质量、总结与推广新能源城市建设经验以及深入研发与推广新能源技术提供了依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月 王凤 吴燕杰
我国于2018年起开征环境保护税。排污费改环境保护税是完善现代环境治理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环境保护税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开征有效改善城市综合空气质量,但具体污染物中的臭氧治理效果欠佳;环境保护税税率提升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效应更显著,但税率提升中的税率中等地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治理效果欠佳;环境保护税对高污染地区的综合空气质量以及细颗粒物、二氧化氮和臭氧治理效果均欠佳。因此,建议将全部臭氧前体有机物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并且税率提升的中等税率地区应将氮氧化物税率提高至较高税率水平,税率提升中等税率地区的山西省应将一氧化碳税率提高至高税率水平,将挥发性有机物中的细颗粒物的前体物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税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全方位效应。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大气污染治理 税率 征税范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俭 李常敏 赵海英
依据当前我国雾霾污染的实际状况,分析了污染物总量控制中区域合作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性,而区域内各行政主体治理费用公平合理分摊成为区域能否合作的关键;建立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区域合作博弈模型,描述了治理费用分配方法(Shapley值法、核心法、GQP法、MCRS法);将其应用于京津冀区域实证分析中,并对四类分配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基于区域合作博弈模型的大气污染治理费用分配将有助于总量控制规划的顺利实施,有效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使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关键词:
雾霾 区域合作博弈 治理费用分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纯增 顾海英 姜虹
基于2011~2013年大气污染物治理投入、排放和去除数据,利用Super-efficiency DeA和MAlMquiSt模型,首次同时计算了工业废气及其分类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的治理效率。结果表明:工业废气治理效率较低,投入冗余与去除不足并存。相对各自的前沿面,不同污染物治理效率差异明显,氮氧化物的去除率最低,治理效率也最低,其次是二氧化硫,而烟粉尘治理效率最高。从地区分布看,废气污染治理效率以西部最高,其次是中部,再次为东部。烟粉尘的污染治理效率呈现中部、西部和东部依次下降格局。而氮氧化物的治理效率以东部最高,其次是西部,再次是中部。二氧化硫的治理则西部最高,其次东部,再...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治理效率 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明 陈丽
从福建省经济、人口、科技、能源和环境等角度出发,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系统动力学模型,设定单一政策、多项政策组合等情景进行系统仿真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三种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空间越来越小,只有同时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环保投资等多项政策进行组合调控,减排效果更好。因此,提出合理分配固定资产投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大气污染 仿真分析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佳佳 罗能生
通过空间面板模型和偏微分效应分解方法研究了税收安排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宏观税负对各污染物排放量有负向影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对各污染物排放量有正向影响,环境税对不同污染物影响差异较大;环境污染对邻近地区溢出效应从大到小为:废气、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地方政府对宏观税负采取"趋优竞争",对企业所得税采取"趋劣竞争",对增值税和环境税采取"骑跷跷板"策略。因此,推进环境税费改革,促进区域环境合作是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鹏程 张曙红
文章利用神经网络的性质,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构建环境污染与社会经济综合分析模型;以武汉市为例,通过神经网络贡献分析选择影响因素.分析武汉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活动、工业结构重型化、城市化进程是导致污染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环境污染 影响因子 数量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国龙 殷晨曦
应对气候变化的"30/60"目标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虽已顺利收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攻坚阶段下京津冀地区的二次污染防治。本文立足秋冬治霾的瓶颈期,比较分析英国、美国以及欧盟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厘清我国大气污染成因的综合性、复杂性、特殊性特征,分析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反思我国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型机遇,深入探讨国际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对我国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从外部防范转型、工业模式转型、能源体制转型、发展模式转型四个层面出发,探索效率与责任并重的精准化、系统化内生治理之路,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治理模式 结构转型 内生治理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明 曹海丽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从1973年大气环境保护正式启动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程。但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说明现有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难以彻底解决大气污染治理的"盲点"和"死角"。而网格化管理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实现基层资源整合和多元联动管理,可以有效突破大气污染治理的现实困顿。为此,从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模式的结构出发,探讨了该模式的应用历程,并指出现有治理模式下也面临着责任归属不明、信息建设滞后、公众行动乏力和各主体联动与协调不足的应用困境,最后从责任机制、信息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合作机制四个方面对推进大气污染网格化协同治理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网格化管理 协同治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振信 闫洪举 张雪峰
基于空间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本文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大气污染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现大气污染推动了本省以及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其经济增长未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大气污染会推动本省以及邻近省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经济增长是加剧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能促进本省和邻近省份的大气污染减排,但在短期仍会加剧其大气污染;经济增长、大气污染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表现为"负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玲 汪峰 张伟 刘宇 田远
省际商品贸易不仅带来经济效益,同样会伴随污染转移。从消费视角分析隐含于省际贸易中的污染治理成本转移,对于全面理解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及其环境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以大气环境密切依存的泛京津冀区域为例,对其各省市间省际贸易所带来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完全治理成本转移进行评估,并与省际贸易导致的经济收益转移进行比较,基于二者关系权衡,揭示了大气环境治理上存在的不公平。结果表明,北京、天津等发达省市通过消费山西、内蒙古、河北、河南的污染密集型产品,将本该属于自身的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转移到能源富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玲 汪峰 张伟 刘宇 田远
省际商品贸易不仅带来经济效益,同样会伴随污染转移。从消费视角分析隐含于省际贸易中的污染治理成本转移,对于全面理解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及其环境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以大气环境密切依存的泛京津冀区域为例,对其各省市间省际贸易所带来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完全治理成本转移进行评估,并与省际贸易导致的经济收益转移进行比较,基于二者关系权衡,揭示了大气环境治理上存在的不公平。结果表明,北京、天津等发达省市通过消费山西、内蒙古、河北、河南的污染密集型产品,将本该属于自身的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转移到能源富集的落后省份;山西和内蒙古等落后省份虽承担了约70%的大气污染完全治理成本,但只获得了不到20%的GDP净流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军 卓玉国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推进环保设施运营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则是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阐述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及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含义的基础上,剖析了经济发达国家及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PPP模式典型案例,提出了进一步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参与、进一步加强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探索设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基金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PPP模式 环境污染 第三方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新峰 袁宗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层面所暴露的问题,亟需掌握着区域内主要资源和权力的政府组织调整策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束缚,协同治理区域公共问题。从政府层面破题,以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在系统分析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在体制层面,实现由"属地管理"到"区域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机制层面,实现由"运动式"协同治理到"常态化"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政策工具层面,实现由"单一型"工具到"复合型"政策工具的转变。
关键词:
京津冀 大气污染治理 区域政府 协同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