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9)
2023(11883)
2022(10559)
2021(9847)
2020(8104)
2019(18439)
2018(18441)
2017(35546)
2016(19429)
2015(21652)
2014(21521)
2013(21162)
2012(19306)
2011(17474)
2010(17213)
2009(15583)
2008(15156)
2007(12972)
2006(11375)
2005(10013)
作者
(55054)
(45533)
(45324)
(43017)
(28880)
(21819)
(20694)
(18016)
(17453)
(16131)
(15818)
(15156)
(14333)
(14329)
(14101)
(13824)
(13650)
(13602)
(12925)
(12872)
(11342)
(11020)
(10951)
(10371)
(10185)
(10118)
(10053)
(9944)
(9063)
(9021)
学科
(79071)
经济(78991)
管理(57943)
(51370)
(43848)
企业(43848)
方法(36110)
数学(31020)
数学方法(30669)
地方(19770)
(19514)
中国(19299)
(18248)
(18145)
业经(17127)
环境(16786)
(14106)
理论(13250)
农业(12992)
(12850)
(12666)
贸易(12662)
(12619)
(12211)
(11996)
财务(11936)
财务管理(11916)
技术(11902)
企业财务(11358)
地方经济(11280)
机构
大学(272997)
学院(270024)
管理(110925)
(103556)
经济(101200)
理学(97191)
理学院(96110)
管理学(94498)
管理学院(94014)
研究(89378)
中国(64709)
(58103)
科学(57012)
(45782)
(44079)
研究所(40506)
中心(40047)
业大(39940)
(39930)
(37676)
财经(37593)
(37470)
师范(37173)
北京(36628)
(34208)
(33209)
(31330)
农业(31134)
师范大学(30361)
经济学(30072)
基金
项目(193036)
科学(152146)
研究(142107)
基金(139858)
(121575)
国家(120566)
科学基金(103923)
社会(89224)
社会科(84481)
社会科学(84457)
(75429)
基金项目(75134)
自然(67757)
自然科(66086)
自然科学(66071)
自然科学基金(64836)
教育(64470)
(63634)
编号(58313)
资助(56603)
成果(46882)
重点(43020)
(42143)
(41367)
(40014)
课题(39673)
创新(37314)
科研(36835)
国家社会(36239)
项目编号(36235)
期刊
(110573)
经济(110573)
研究(77374)
中国(48204)
学报(42775)
科学(39585)
管理(38961)
(35500)
(32741)
大学(32111)
教育(31143)
学学(29633)
农业(25464)
技术(23012)
(18802)
金融(18802)
图书(18388)
业经(18154)
财经(17082)
经济研究(17075)
(14394)
问题(14181)
科技(13846)
理论(13786)
资源(13611)
实践(12790)
(12790)
技术经济(12702)
书馆(12411)
图书馆(12411)
共检索到382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润羊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是应对环境外部性和集体行动困境的现实需要和适宜方式。在总结梳理国内外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中外在研究方向上虽有趋同性,但研究主题的侧重点、切入视角却各有不同。目前,该领域研究主题相对比较广泛,“治理”概念在研究演化中有泛化的现象,既有研究虽有积极进展,但“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涉及的基本问题和深层问题还有待继续深化和系统探究。未来研究需要辨析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内涵、特点和局限,阐明协同治理失灵的现实挑战和理论缘由,在构建理论框架和互动机制的基础上,揭示中国环境治理演进的基本逻辑,并识别和刻画协同治理的模式,实证检验协同治理的效果,进而提出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优化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润羊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是应对环境外部性和集体行动困境的现实需要和适宜方式。在总结梳理国内外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中外在研究方向上虽有趋同性,但研究主题的侧重点、切入视角却各有不同。目前,该领域研究主题相对比较广泛,“治理”概念在研究演化中有泛化的现象,既有研究虽有积极进展,但“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涉及的基本问题和深层问题还有待继续深化和系统探究。未来研究需要辨析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内涵、特点和局限,阐明协同治理失灵的现实挑战和理论缘由,在构建理论框架和互动机制的基础上,揭示中国环境治理演进的基本逻辑,并识别和刻画协同治理的模式,实证检验协同治理的效果,进而提出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优化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润羊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是应对环境外部性和集体行动困境的现实需要和适宜方式。在总结梳理国内外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中外在研究方向上虽有趋同性,但研究主题的侧重点、切入视角却各有不同。目前,该领域研究主题相对比较广泛,“治理”概念在研究演化中有泛化的现象,既有研究虽有积极进展,但“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涉及的基本问题和深层问题还有待继续深化和系统探究。未来研究需要辨析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内涵、特点和局限,阐明协同治理失灵的现实挑战和理论缘由,在构建理论框架和互动机制的基础上,揭示中国环境治理演进的基本逻辑,并识别和刻画协同治理的模式,实证检验协同治理的效果,进而提出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优化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润羊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是应对环境外部性和集体行动困境的现实需要和适宜方式。在总结梳理国内外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中外在研究方向上虽有趋同性,但研究主题的侧重点、切入视角却各有不同。目前,该领域研究主题相对比较广泛,“治理”概念在研究演化中有泛化的现象,既有研究虽有积极进展,但“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涉及的基本问题和深层问题还有待继续深化和系统探究。未来研究需要辨析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内涵、特点和局限,阐明协同治理失灵的现实挑战和理论缘由,在构建理论框架和互动机制的基础上,揭示中国环境治理演进的基本逻辑,并识别和刻画协同治理的模式,实证检验协同治理的效果,进而提出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优化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婧  姜哲  
基于2005—2018年长三角区域41市的经验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与空间分析工具检验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直接效果、空间效应和经济复合效果。检验结论有:(1)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直接效果具有明显的短期效应和问题导向特点,区域内环境排放逐渐趋同;(2)长三角区域环境排放空间关联较强,存在两极分化的空间集聚特征,“双低”区域分布在城市群外围,“双高”区域则集中于核心区域;(3)各城市环境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所处的阶段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结论表明,长三角区域环境协同治理需要长效动态机制的顶层设计,并应兼顾区际差异和空间异质性,以实现区域环境与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而处于控制组的全国其他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婧  姜哲  
基于2005—2018年长三角区域41市的经验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与空间分析工具检验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直接效果、空间效应和经济复合效果。检验结论有:(1)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直接效果具有明显的短期效应和问题导向特点,区域内环境排放逐渐趋同;(2)长三角区域环境排放空间关联较强,存在两极分化的空间集聚特征,“双低”区域分布在城市群外围,“双高”区域则集中于核心区域;(3)各城市环境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所处的阶段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结论表明,长三角区域环境协同治理需要长效动态机制的顶层设计,并应兼顾区际差异和空间异质性,以实现区域环境与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而处于控制组的全国其他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泽波  王鸿雁  
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京津冀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需要区域内利益相关方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从而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主从上而下的单中心治理模式。文章以京津冀环境治理问题入手分析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必要性,总结了多中心治理与环境协同治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现状,尝试着提出基于政府、企业、民众、非政府环保组织"四中心"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模式,分析其各参与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角色与责任,以及利用"道德"的力量促使环境治理目标实现的必要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润羊  
提炼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模式既是将中国鲜活环境治理实践探索进行理论抽象的必要途径,也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构建了包含“环境经济背景、初始条件情况、基本运行机制、协同组织演变、激励约束机制和治理模式评价”等“六个维度”的分析框架,以前、后两个阶段的京津冀环境治理为案例,深入考察了其所代表的从对等型到权威型演化的任务驱动型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模式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特点。研究发现,任务驱动型模式短期治理效果比较明显,但也存在层层加码等不足,未来需扩大治理主体,引入更多市场激励型手段,并构建长效机制。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模式是“演化理性”和“建构理性”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其既有内嵌于制度、文化、习俗的自发性,也具有人为的设计性和诱导的目的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润羊  
提炼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模式既是将中国鲜活环境治理实践探索进行理论抽象的必要途径,也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构建了包含“环境经济背景、初始条件情况、基本运行机制、协同组织演变、激励约束机制和治理模式评价”等“六个维度”的分析框架,以前、后两个阶段的京津冀环境治理为案例,深入考察了其所代表的从对等型到权威型演化的任务驱动型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模式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特点。研究发现,任务驱动型模式短期治理效果比较明显,但也存在层层加码等不足,未来需扩大治理主体,引入更多市场激励型手段,并构建长效机制。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模式是“演化理性”和“建构理性”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其既有内嵌于制度、文化、习俗的自发性,也具有人为的设计性和诱导的目的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莉  张华  
环境污染与资源耗竭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影响到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绩效评估作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环境管理工具,对区域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环境管理绩效改善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首先对区域环境绩效概念内涵、研究方法进行简要评述,重点介绍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区域环境绩效研究的理论和模型,接下来主要从环境效率评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核算,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三个方面对基于DEA的区域环境绩效的实证研究展开了文献回顾,最后从理论、方法和研究视角等角度对基于DEA的环境绩效研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肃昌  芦海燕  周一虹  
本文对区域性环境审计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评价,认为区域性环境审计研究尽管已逐渐成为环境审计研究框架的组成部分,但目前总体研究还相当薄弱,系统性研究成果不多。为了深化这一研究,本文提出了在研究中应注意把握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产业发展动态,以区域环境承载力为导向,紧密联系环境问题与环境治理的区域性特征,以动态和开放的视野拓宽研究领域以及应大胆创新研究方法等若干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润羊  
中国式环境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支撑,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是我国区域实践和环境政策中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而区域环境治理困境是中外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区域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着许多现实挑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人为管理的分割性,污染的无界性与管理的有界性,属地管理的限定性与跨界治理的延展性,经济效益的短期性与环境效益的长期性,政府更替、干部任期与环境治理过程的不一致性;而外部性与搭便车、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偏离、政府间纵向委托代理与横向竞合博弈是其理论缘由。应对策略需要从三个层面着力:通过多主体参与回应环境治理复杂性的需求、通过政府干预与环境规制应对外部性和“市场失灵”、通过明晰环境权益以及创造污染交易市场并使治理成本内部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润羊  
中国式环境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支撑,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是我国区域实践和环境政策中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而区域环境治理困境是中外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区域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着许多现实挑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人为管理的分割性,污染的无界性与管理的有界性,属地管理的限定性与跨界治理的延展性,经济效益的短期性与环境效益的长期性,政府更替、干部任期与环境治理过程的不一致性;而外部性与搭便车、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偏离、政府间纵向委托代理与横向竞合博弈是其理论缘由。应对策略需要从三个层面着力:通过多主体参与回应环境治理复杂性的需求、通过政府干预与环境规制应对外部性和“市场失灵”、通过明晰环境权益以及创造污染交易市场并使治理成本内部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志安  邱国庆  
区别于以往政府主导型环境治理的模式,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模式的顶层设计应引入财政合作的思维。区域财政合作的逻辑机理一方面来自地方利益关系扩展、行政权力调整及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逻辑;另一方面来自区域环境治理自身具有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公共性及阶段性的理论逻辑。而现实中行政区划、财政供给、合作路径、利益共享等制约因素阻碍了区域财政合作。鉴于此,从既有体制框架下提出地方政府间建立财政预算协同体系,构建财政合作收支体系、引入横向转移支付体系及完善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的实现路径,以整合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社会资源,实现协同功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曾丽霞  
目前跨企业协同关系已经成为企业界的普遍现象,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跨企业协同关系战略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出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六种学派,即定位学派、资源学派、关系学派、演进学派、交易成本经济学派和制度学派。并对各学派关于跨企业协同战略的动因和跨企业协同关系治理模式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对今后研究跨企业协同战略的发展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