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17)
- 2023(16218)
- 2022(13946)
- 2021(13063)
- 2020(10582)
- 2019(24402)
- 2018(24117)
- 2017(45858)
- 2016(24991)
- 2015(27978)
- 2014(28018)
- 2013(27685)
- 2012(25681)
- 2011(23409)
- 2010(23521)
- 2009(21453)
- 2008(20943)
- 2007(18451)
- 2006(16478)
- 2005(14735)
- 学科
- 济(107134)
- 经济(107039)
- 管理(70082)
- 业(66975)
- 企(53275)
- 企业(53275)
- 方法(41033)
- 数学(35002)
- 数学方法(34541)
- 中国(31215)
- 农(30314)
- 地方(30172)
- 业经(24366)
- 学(23823)
- 财(21894)
- 农业(20973)
- 贸(18144)
- 贸易(18128)
- 环境(17970)
- 制(17901)
- 和(17618)
- 易(17451)
- 地方经济(16564)
- 理论(16393)
- 发(16250)
- 技术(16210)
- 银(16088)
- 银行(16044)
- 融(15695)
- 金融(15691)
- 机构
- 学院(353332)
- 大学(353267)
- 管理(138674)
- 济(137808)
- 经济(134561)
- 研究(124693)
- 理学(119082)
- 理学院(117565)
- 管理学(115542)
- 管理学院(114880)
- 中国(92578)
- 科学(78882)
- 京(77603)
- 所(63272)
- 财(61222)
- 农(58178)
- 研究所(57623)
- 中心(56041)
- 江(53190)
- 业大(52473)
- 范(50974)
- 师范(50541)
- 北京(49487)
- 财经(48690)
- 院(45997)
- 农业(45146)
- 经(44136)
- 州(43998)
- 师范大学(40919)
- 经济学(39883)
- 基金
- 项目(241973)
- 科学(190159)
- 研究(177984)
- 基金(173256)
- 家(151423)
- 国家(150142)
- 科学基金(128282)
- 社会(110931)
- 社会科(105056)
- 社会科学(105030)
- 省(95371)
- 基金项目(92492)
- 自然(83181)
- 自然科(81093)
- 自然科学(81077)
- 教育(80988)
- 划(80532)
- 自然科学基金(79583)
- 编号(73907)
- 资助(70191)
- 成果(60045)
- 发(55692)
- 重点(54485)
- 部(52212)
- 课题(51462)
- 创(49740)
- 创新(46356)
- 科研(45441)
- 国家社会(45000)
- 项目编号(44488)
- 期刊
- 济(159542)
- 经济(159542)
- 研究(105101)
- 中国(75460)
- 学报(55328)
- 农(54173)
- 科学(53100)
- 管理(51733)
- 教育(43840)
- 财(43206)
- 大学(41240)
- 学学(38359)
- 农业(37806)
- 技术(30954)
- 融(30423)
- 金融(30423)
- 业经(27925)
- 经济研究(24212)
- 财经(22545)
- 图书(21791)
- 问题(20778)
- 资源(19508)
- 业(19397)
- 经(19247)
- 科技(17864)
- 技术经济(16713)
- 理论(16570)
- 现代(16488)
- 商业(15983)
- 发(15906)
共检索到533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倩
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是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将生态、社会、经济适宜性恰当组合,形成城乡用地结构数量的协调与平衡,优化配置的目标在于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本研究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为依据,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思想为指导,以具体实例为分析对象,对加强区域特困地区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进行研究,提出应加强城乡土地一体化配置,"以城带乡,城乡结合"的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和平衡发展格局。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空间优化 协调发展战略 新格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晓
本文以国家首批扶贫攻坚示范区武陵山片区湖南省湘西城市带为例,选择波士顿矩阵、城市职能层次、层次职能规模等测算方法,将国民经济行业分为19类,对其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发现该城市带存在城市等级关系模糊、城市整体规模偏小、城镇发展潜力普遍偏弱;城市职能结构区分不明显,四大主要城市主导产业雷同,产业引进方向类似,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区域产业互补无法真正实现等问题。因此,湘西城市带空间优化与协调策略如下:优化城市带主导城市内部发展格局,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湘西城市带协调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力度。
关键词:
连片特困 空间优化 协调发展 湘西城市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军民 王立新
受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疆绿洲经济发展普遍具有封闭性、局限性和不平衡性特征,经济规模小而内向,生态约束性强,市场化动力不足,制约了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基于非连续封闭流域的绿洲经济,提出应采取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战略,通过强化开放和流通解决市场问题,采取“相对集中发展战略”,建设大城市、大基地和大通道,克服市场化结构和布局矛盾,发展流域生态经济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绿洲 流域生态经济 非连续 城市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剑勇 高人元 张雁
本文从空间效率角度探讨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我们首先给出了空间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出发,应用贸易引力模型与1997年区域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分析了表征各地区空间效率大小的指标——真实市场潜能。本文发现,中国区域的真实市场潜能按从高到低顺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第二层次为京津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第三层次是中部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居于第四层次。同时,从真实市场潜能构成来看,所有地区的真实市场潜能主要是由本地区内部需求引致的,而其他地区需求与国外需求引致的真实市场潜能较弱;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较快发展产生的...
关键词:
空间效率 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真实潜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子生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巧素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德显
县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中一种特殊的类型。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以县域经济为载体的三农问题由此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焦点。文章从县域经济的特点、作用出发,论述了县域经济发展中若干重大战略问题,对县域经济进行了定位。文章认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三农问题,发展的重点在于制度创新,制定政策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应允许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发展。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协调发展 发展战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湘辉 姬冠 孙艳华
连片特困地区是当前扶贫攻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湘西地区是这一区域的典型。基于系统科学的视角分析,区域系统开放是湘西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子系统的竞争与协同是湘西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超循环是湘西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部实现途径。推进湘西地区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构建区域市场协调发展模式——区域一体化市场体系,构建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区域特色产业体系,构建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建设模式——基础设施区域网络体系,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荣胜
现阶段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不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应当遵循整体开发与各省开发相统一、经济开发与淮河治理相统一的原则,把徐州与蚌埠培育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把淮河干流沿岸打造为经济发展轴线。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稳妥推进城镇化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开发轴线的构建。淮河流域应当把握机遇,壮大徐州与蚌埠的经济实力,提高淮河通航能力,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以胜 陆林 朱道才
边界作为一种自然和体制作用下形成的综合性空间地理要素,如同一堵"看不见的墙"阻碍了跨行政区域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行政边界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迫切性。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已有研究存在以下缺憾:重视实证研究,忽视边界作为空间地理要素的理论研究;注重空间尺度,缺乏行政边界尺度转换的探讨;依赖单一方法,欠缺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与融合。因此,为解决行政边界壁垒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服务于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的新需求,应该重视行政边界领域的理论研究,系统阐释边界作为空间地理要素的本质内涵,重点开展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格局—机制"、不同尺度空间边界区域的政策体系、不同尺度空间行政边界的尺度转换、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的路径等领域研究,加强综合性与系统分析方法、区域性与区域分析方法等运用,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的研究方法体系,引领人民生活走向更美好更公平的新时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任平
大都市圈层空间经济是近年来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构建成都市圈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统计年鉴数据和经济普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数学模型,研究了成都市"都市圈层经济结构"的存在形式。研究表明成都市具有明显的城乡圈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都市圈中城乡空间互动机制、协调发展模式,提出统筹城乡的发展战略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咸立双
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存在产品组合单一、旅游交通建设滞后、缺少创新型旅游产品和缺少旅游产业集群的主导企业等问题。我国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思路:打造精简高效的产业结构,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市场运作,促进旅游产业良性发展;优化交通运输业,促进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特色互补,促进旅游产业联动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司振强
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欧盟范围实施概况2002年7月欧盟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的第1606号决议》(简称:1606/2002/EC决议)。决议不同于指令,不需要经过成员国国家法律程序批准,而是直接在成员国内实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咸立双
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存在产品组合单一、旅游交通建设滞后、缺少创新型旅游产品和缺少旅游产业集群的主导企业等问题。我国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思路:打造精简高效的产业结构,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市场运作,促进旅游产业良性发展;优化交通运输业,促进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特色互补,促进旅游产业联动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咸立双
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存在产品组合单一、旅游交通建设滞后、缺少创新型旅游产品和缺少旅游产业集群的主导企业等问题。我国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思路:打造精简高效的产业结构,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市场运作,促进旅游产业良性发展;优化交通运输业,促进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特色互补,促进旅游产业联动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