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55)
2023(15616)
2022(13211)
2021(12197)
2020(10213)
2019(23511)
2018(23068)
2017(43848)
2016(23852)
2015(27061)
2014(27129)
2013(26770)
2012(24724)
2011(22363)
2010(22271)
2009(20438)
2008(20066)
2007(17899)
2006(15416)
2005(13944)
作者
(69552)
(58156)
(57838)
(55114)
(36838)
(28050)
(26519)
(22799)
(22126)
(20508)
(19729)
(19644)
(18426)
(18292)
(18176)
(17928)
(17627)
(17263)
(16682)
(16619)
(14442)
(14334)
(14151)
(13326)
(13124)
(13062)
(12808)
(12782)
(11799)
(11589)
学科
(107456)
经济(107366)
管理(66629)
(64865)
(51103)
企业(51103)
方法(46049)
数学(40715)
数学方法(40238)
中国(30608)
(29873)
地方(28621)
(24274)
业经(23680)
(20269)
农业(20263)
(19566)
贸易(19550)
(18879)
(17056)
环境(16857)
(15741)
地方经济(15653)
(15612)
银行(15577)
(15541)
金融(15538)
技术(15276)
(15102)
财务(15031)
机构
学院(341871)
大学(338283)
(141704)
经济(138756)
管理(131477)
研究(117154)
理学(113244)
理学院(111867)
管理学(109879)
管理学院(109243)
中国(87696)
科学(72962)
(72244)
(62247)
(59278)
(59041)
中心(54720)
研究所(53944)
(52096)
业大(51379)
财经(49729)
(46475)
农业(46310)
师范(46005)
北京(45298)
(45074)
经济学(43168)
(42740)
(41639)
经济学院(39036)
基金
项目(231340)
科学(182918)
研究(167372)
基金(167243)
(146187)
国家(144984)
科学基金(124872)
社会(106460)
社会科(101106)
社会科学(101079)
(92272)
基金项目(88869)
自然(81302)
自然科(79425)
自然科学(79405)
自然科学基金(77962)
(77498)
教育(77401)
资助(68303)
编号(67657)
(54580)
成果(53418)
重点(52777)
(50585)
(48032)
课题(47359)
创新(44957)
科研(44621)
国家社会(44025)
发展(43284)
期刊
(155652)
经济(155652)
研究(96908)
中国(67395)
(53349)
学报(52145)
科学(49250)
(47991)
管理(47537)
大学(39393)
学学(37148)
农业(36847)
教育(36736)
技术(33765)
(29870)
金融(29870)
业经(27148)
经济研究(24974)
财经(23925)
问题(20909)
(20629)
(20394)
技术经济(17621)
统计(17283)
资源(17037)
商业(16596)
(15951)
(15894)
(15798)
图书(15524)
共检索到504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子婧  马海燕  
物流生产力是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究物流生产力成长空间差异是构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内容。选取物流业劳动生产率指标,运用改进的泰尔指数,对江苏省三大区域从"十一五"到"十三五"中期的物流生产力成长空间差异进行测度,并借鉴函数性数据分析思想,从动态连续视角,对13个城市物流生产力成长的空间差异变化速度和加速度进行可视化图形比较分析并检验。研究发现:江苏省区域物流生产力总体差异呈现波浪起伏状态且差异程度不断缓解,区域间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空间格局呈现出阶段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特征。基于此,从优化物流生产力布局、引导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和构建物流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瑞  王琴梅  
文章在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围绕数字物流创新安全、结构优化、绿色高效、开放合作和环境共享五个维度梳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0年我国省级层面数据,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法和空间收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东部发展水平最高,且拉动全国平均水平上升,西部最低,东北和中部次之。(2)就地区差异来看,区域内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区域间差异表现为东部与其他地区差异一直较大,西部与其他地区差异逐年拉大;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3)就空间收敛性来看,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结果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趋向稳态。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红   陈云贤   常远  
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而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立足于中观经济学的区域资源生成理论,研究区域资源生成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指出,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而新质生产力是“新”与“质”的蜕变,是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跃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源泉;区域资源生成是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资源生成领域的“三类资源”能催生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新力量;资源生成领域的“三个层面”可以突破关键技术、保证基本民生、推动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的新突破;资源生成领域的供给侧“三驾马车”从要素供给、环境供给、市场供给三个维度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是成熟市场经济的典型模式,成为区域资源生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同时要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超前引领作用,以赋能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雪  
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将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建立经济和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利用Super-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区域物流业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进。结果表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物流高质量发展及其耦合协调程度存在较大地区差异,主要原因是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差。因此,在大力提升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同时,应加强物流业与经济的高质量联系,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若祥   王继源   窦红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国区域之间异质性强,区域发展差异大,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大契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创新中心与区域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区域间协同融合,提高战略取向一致性,促进不同区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形成合力,不断将我国区域空间回旋余地大的优势转化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加快形成多极点支撑、多层次联动、网络化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育民  田思苗  
本文利用2005年-2020年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物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城市的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相关测度,进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物流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样本下,物流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不同方法测算所得的核心解释变量替换后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果;在分地区样本下,其影响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异质性,珠三角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粤东西北地区的促进作用则较弱,这说明物流高质量发展只有达到较高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正外部效应,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广东省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要素自由顺畅流动的正确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方菲   胡强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以长江经济带区域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物流智慧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物流智慧化转型有效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效率,促进了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物流智慧化转型主要依靠提升物流效率、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传导机制,进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宝友   高家璐   谭旭睿   孟丽君   于艳娜  
文章在把握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与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测2005—2021年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距与时空分异。研究发现:(1)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三大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但发展速度有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其发展速度最快。(2)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地区差距较大,呈“先下降后上扬”的变化趋势,造成地区差距的主因是地区间差距。(3)全国及三大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均呈收敛特征,总体上考察期后期要比前期的收敛速度更快。基于上述发现,现阶段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应考虑效率导向与创新驱动并重,注重空间溢出效应,实施差别化政策,促进物流业均衡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陈胜利  
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2011—2019年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Spatial-Markov链刻画其空间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发展质量保持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依然偏低,且呈现“东优西劣”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差异,地区内差异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地区间差异构成空间差异最重要的来源;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发生跨阶段转移的概率较小,低水平地区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邻近地区之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董展  
依据集成场理论,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划分为业内集成和业间集成两种不同系列的发展模式。针对业内集成发展模式,融入新质生产力要素,探讨其战略、运行、创新、突变等机制。首先,介绍了网链合成场元与新质生产力在物流业高级化、高质量发展中的交融机制,并基于网络货运、外包物流等研究了业内和业外、境内和境外、微观经济动能和宏观政策势能等的辩证统一关系。接着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物流业集成优化中的分步整合与创新发展,讨论了物流集成高质量发展中的新质生产力导入以及需要完善的进阶机制等问题。通过集成场探方优一体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融入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董展  
依据集成场理论,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划分为业内集成和业间集成两种不同系列的发展模式。针对业内集成发展模式,融入新质生产力要素,探讨其战略、运行、创新、突变等机制。首先,介绍了网链合成场元与新质生产力在物流业高级化、高质量发展中的交融机制,并基于网络货运、外包物流等研究了业内和业外、境内和境外、微观经济动能和宏观政策势能等的辩证统一关系。接着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物流业集成优化中的分步整合与创新发展,讨论了物流集成高质量发展中的新质生产力导入以及需要完善的进阶机制等问题。通过集成场探方优一体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融入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研  
文章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依据,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建立政府治理效能指数,将其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对差异来源进行分解,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发展态势良好,但各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对于全国及东部地区来讲,高质量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生态文明差异;全样本及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β收敛,中部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α收敛,西部地区仅存在条件β收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当前,我国物流业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现代物流业、现代供应链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需求更加迫切;区域协调发展需要统筹不同地区的物流布局;全方位对外开放需要打造服务全球的物流基础设施和产业供应链体系。这一系列物流建设战略正需要构建科学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从而促进物流资源集聚、提高物流运行效率、推动产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当前,我国物流业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现代物流业、现代供应链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需求更加迫切;区域协调发展需要统筹不同地区的物流布局;全方位对外开放需要打造服务全球的物流基础设施和产业供应链体系。这一系列物流建设战略正需要构建科学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从而促进物流资源集聚、提高物流运行效率、推动产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林蔚  孔荣  
实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各地区收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状态,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东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为明显,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具有不同的α收敛、β收敛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