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76)
- 2023(18468)
- 2022(15713)
- 2021(14381)
- 2020(12181)
- 2019(27214)
- 2018(26764)
- 2017(52031)
- 2016(28265)
- 2015(31331)
- 2014(30980)
- 2013(30994)
- 2012(28065)
- 2011(25070)
- 2010(24776)
- 2009(22815)
- 2008(22768)
- 2007(20136)
- 2006(17532)
- 2005(15451)
- 学科
- 济(120791)
- 经济(120662)
- 业(100981)
- 管理(91001)
- 企(88765)
- 企业(88765)
- 方法(54401)
- 数学(44361)
- 数学方法(43889)
- 农(35604)
- 业经(35041)
- 财(33625)
- 中国(28861)
- 地方(25194)
- 农业(24827)
- 务(24096)
- 财务(24007)
- 财务管理(23983)
- 学(23948)
- 企业财务(22692)
- 技术(22579)
- 制(21011)
- 贸(20841)
- 贸易(20834)
- 理论(20624)
- 和(20436)
- 易(20165)
- 划(18521)
- 环境(18082)
- 策(16876)
- 机构
- 学院(409668)
- 大学(404641)
- 济(164656)
- 管理(163531)
- 经济(161462)
- 理学(142343)
- 理学院(140781)
- 管理学(138426)
- 管理学院(137697)
- 研究(134927)
- 中国(99612)
- 科学(87320)
- 京(85612)
- 农(76759)
- 财(73408)
- 所(68900)
- 业大(66681)
- 研究所(63318)
- 农业(60962)
- 中心(60276)
- 财经(59835)
- 江(59753)
- 经(54543)
- 北京(53097)
- 范(50138)
- 师范(49528)
- 经济学(49248)
- 院(48917)
- 州(47996)
- 经济学院(44813)
- 基金
- 项目(284882)
- 科学(223860)
- 基金(207252)
- 研究(201363)
- 家(183388)
- 国家(181830)
- 科学基金(155907)
- 社会(128146)
- 社会科(121617)
- 社会科学(121585)
- 省(113064)
- 基金项目(110591)
- 自然(103882)
- 自然科(101506)
- 自然科学(101477)
- 自然科学基金(99665)
- 划(94471)
- 教育(90638)
- 资助(84708)
- 编号(79565)
- 重点(63888)
- 成果(61915)
- 发(61634)
- 部(61343)
- 创(61173)
- 创新(56655)
- 课题(54901)
- 科研(54846)
- 业(54420)
- 计划(53318)
- 期刊
- 济(178252)
- 经济(178252)
- 研究(113029)
- 中国(71397)
- 学报(70586)
- 农(70015)
- 科学(63706)
- 管理(61869)
- 财(57035)
- 大学(52216)
- 学学(50116)
- 农业(48455)
- 教育(36276)
- 技术(35806)
- 业经(32420)
- 融(32005)
- 金融(32005)
- 财经(29319)
- 经济研究(28605)
- 业(27444)
- 经(25265)
- 问题(23477)
- 技术经济(21391)
- 科技(21124)
- 商业(20157)
- 版(20153)
- 现代(19198)
- 业大(18455)
- 资源(17894)
- 理论(17628)
共检索到581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孟金环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对区域物流能力与流通业韧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产业聚集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物流能力能够显著增强流通业韧性,并且产业聚集在区域物流能力和流通业韧性的关系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因地制宜制定物流能力建设总体布局,通过提升区域物流能力增强流通业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韧性;二是引导流通业融合,为流通业集群化发展创造条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庆泉
本文通过构建2013-2021年我国商贸流通业聚集和城市经济发展韧性的指标体系,探究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在基准回归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呈正向影响;不同城市规模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其影响程度受城市规模大小呈逐步减弱趋势;商贸流通业聚集与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商贸流通业聚集对本地区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带来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对邻接城市经济发展韧性也带来显著的提升作用。最后,文章提出全面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增强商贸流通业服务产品技术创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城市经济发展韧性战略,加大商贸流通业人才引进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凌云 洪怡恬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金融、文化等产业的聚集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然而,对于物流产业聚集能否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本文基于京津冀的面板数据,定量研究地区物流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区物流产业聚集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较低。物流产业聚集水平越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就越大。反之,物流产业聚集水平越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越低;内陆城市的物流产业聚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明显弱于沿海城市物流产业聚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物流产业聚集 区域经济增长 区位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伟斐
物流供应链集成强调供应链物流系统信息、资源、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的协调与配合,对流通企业创新韧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流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物流供应链集成对流通企业创新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文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流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军 杨浩昌 李廉水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能有效推动协同创新,促进知识的产生;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溢出与扩散,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实证分析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产业聚集显著促进技术创新;分区域比较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结合当前东部地区产业聚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产业聚集 技术创新 区域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1年省份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物流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东部及中部地区相对明显。从作用机制分析来看,市场化水平间接作用于数字物流与产业链韧性的关系。
关键词:
数字物流 产业链韧性 市场化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徐康宁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从收入和消费两个方面研究产业聚集对区域居民福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力资本水平、资本投入和对外开放制度的条件下,产业聚集显著影响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产业聚集与居民福利水平存在"U型"关系,其对福利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只有产业聚集程度高于某个"门槛值"时,产业聚集对居民福利才有促进作用。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产业聚集空间异质性特征,推导出居民福利的地区性差距将不断扩大。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居民福利 区域差异 门槛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冠凤
本文主要阐述金融集聚、FDI技术溢出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从实证角度证明通过金融功能的深化及FDI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如果某地区FDI溢出程度高,金融集聚特征明显,则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较快。基于对中国31个省份的金融聚集、FDI技术溢出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变动和区域经济差距变动趋势之间存在着一致性,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集聚、FDI技术外溢、承接国际投资转移具有很强的正相关。金融集聚、投资规模、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金融集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金融聚集 外部性 技术外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柳彩莲
本文基于2012-2020年沪深两市A股流通类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供应链的供应商韧性和客户韧性,对供应商韧性的提升效果高于客户韧性;供应链韧性受企业规模和成长性因素的影响突出,与企业年限和股权结构等因素的关联性不大;市场地位正向调节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果;企业支撑层数字化转型对客户韧性的影响更明显,应用层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韧性的提升更显著;企业的应用层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韧性和客户韧性的提升均高于支撑层。本文得出发挥数字技术优势锻造流通企业供应链长板和培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合力补齐供应链短板的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顾宁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产业通过集聚式发展可有效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本文基于2011-2020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间的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市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还对相邻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异质性。基于此,还需加速推动流通产业空间集聚、构建跨城市流通产业协同集聚机制、引导城市间流通产业均衡发展,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子彪 刘爽 李喆
利用1995—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生物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运用阈值协整模型,对中国及三大区域的生物制造业产业聚集度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生物制造业的产业聚集与其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阈值协整关系;生物制造业的产业聚集度过高或过低对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负向影响;生物制造业的产业聚集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银
本文采用我国2011-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智慧物流发展对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物流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提升,并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地区异质性表明,相比于中西部地区,智慧物流发展对东部地区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推进智慧物流发展,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传导路径促进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提升。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刚 李翔飞
产业聚集一方面促进了产业向更加聚集化、专业化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区域物流的顺畅流通。基于此,对产业聚集的区域物流发展进行分析,首先概述产业聚集区域物流发展,分析产业聚集区域化发展对物流发展的影响,从物流供应、物流仓储、物流加工、物流配送等方面对物流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最后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促进产业聚集的区域物流发展。
关键词:
产业聚集区域 物流发展 发展模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卫明 陈晓红 肖光华
产业集群的形成由产品运输成本、企业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函数、区域效应和聚集效应等因素决定 ,当运输成本高于一定数值时 ,聚集不能形成。当运输成本低于这一数值时 ,则存在产业聚集现象 ;聚集虽很可能发生于有区域效应的地区 ,但聚集效应足够大时 ,聚集也可以发生于缺乏区域效应的地区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效应 聚集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冲槐 张蔷薇
本文分析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出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复合DEA分析法对青岛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进行评价,找出目前青岛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 支持能力 支持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