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2)
- 2023(9157)
- 2022(7783)
- 2021(6781)
- 2020(5658)
- 2019(12545)
- 2018(12012)
- 2017(23825)
- 2016(12061)
- 2015(14299)
- 2014(14307)
- 2013(14527)
- 2012(13072)
- 2011(11994)
- 2010(12014)
- 2009(11388)
- 2008(10666)
- 2007(9394)
- 2006(8638)
- 2005(7827)
- 学科
- 济(86067)
- 经济(86017)
- 管理(37519)
- 方法(34332)
- 业(32610)
- 数学(31559)
- 数学方法(31347)
- 企(26159)
- 企业(26159)
- 地方(21785)
- 中国(18570)
- 农(15242)
- 业经(15104)
- 地方经济(14439)
- 财(14062)
- 学(13385)
- 环境(10907)
- 农业(10831)
- 贸(10524)
- 贸易(10518)
- 融(10191)
- 金融(10190)
- 易(10072)
- 制(10026)
- 和(8775)
- 银(8762)
- 银行(8749)
- 发(8499)
- 产业(8434)
- 行(8384)
- 机构
- 学院(192293)
- 大学(190253)
- 济(94880)
- 经济(93293)
- 管理(74317)
- 研究(65731)
- 理学(64434)
- 理学院(63765)
- 管理学(62830)
- 管理学院(62472)
- 中国(49729)
- 财(40414)
- 京(38925)
- 科学(37266)
- 财经(32895)
- 所(32064)
- 经济学(31689)
- 经(29916)
- 中心(29558)
- 研究所(28974)
- 经济学院(28455)
- 江(27626)
- 农(25474)
- 北京(24588)
- 业大(24433)
- 财经大学(24429)
- 院(23793)
- 范(22848)
- 师范(22591)
- 州(22090)
- 基金
- 项目(128334)
- 科学(103090)
- 基金(96192)
- 研究(92362)
- 家(83054)
- 国家(82484)
- 科学基金(72194)
- 社会(63431)
- 社会科(60574)
- 社会科学(60560)
- 基金项目(50462)
- 省(49565)
- 自然(45092)
- 自然科(44047)
- 自然科学(44042)
- 自然科学基金(43233)
- 教育(42113)
- 划(40998)
- 资助(40124)
- 编号(33948)
- 发(29394)
- 重点(29162)
- 部(28909)
- 国家社会(27723)
- 成果(26482)
- 创(26300)
- 教育部(25428)
- 人文(24925)
- 创新(24755)
- 课题(24430)
共检索到284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维林
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及耦合结构进行模型设计和仿真实证,分析了其三大作用子系统及多重嵌套反馈回路,结合天津滨海新区案例,模拟了自适应、物流系统适度超前和其它产业优先三种发展模式下的协同演化路径。结果表明二者存在自适应调节机制,物流适度超前短期内会略微减缓区域经济增速,但长期则能使区域经济增速显著提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逯进 陈阳 郭志仪
文章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省域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水平的变迁特征,并通过耦合模型衡量了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借此系统论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明显,且各区域均存在福利的拐点。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协调度的下降和福利拐点的到来将恶化二者的耦合趋势。因此,当前各省应发挥增长在二者耦合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并结合自身发展特征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持续促进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共进,从而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深化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
社会福利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耦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逯进 朱顺杰
本文在构建金融生态和经济增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机理实证解析了我国31个省区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就其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识别和检验。结果显示:各省区的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协调演进之态势,但二者的耦合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东北次之,西部最差,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格局也验证了上述特征。
关键词:
金融生态 经济增长 耦合 Moran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逯进 周惠民
本文基于系统耦合原理,构建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交互作用的耦合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两者的耦合优化原理,并实证测算与解析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变动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并呈现由东至西递减的态势,同时区域间存在耦合趋同。值得一提的是,本文通过借鉴适宜性理论对各区域的适宜性耦合跃迁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认为东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应更加注重人力资本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中西部地区应注重人力资本对先进技术的吸收模仿能力。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耦合 适宜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靓 李晓梅 姚若羲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19年的数据,测算了数字物流、生态环境治理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并对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三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差异较大;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表现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在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表明其对总体耦合协调度起到重要作用,其他驱动因素依次为物流产业增加值、区域GDP、R&D经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及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军
本文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研究了2006~2015年度我国省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经济区划的角度,三大经济区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匹配国家战略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多层级物流体系结构、强化经济落后地区物流建设投资以及丰富物流产业发展的金融渠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军
本文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研究了20062015年度我国省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经济区划的角度,三大经济区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匹配国家战略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多层级物流体系结构、强化经济落后地区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瀑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变量,理论分析表明三者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累积性、双向循环式的作用机制,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具有作用与反作用关系。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个变量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及其内部的非均衡发展割裂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间的互动,需要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劳动就业的扩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劳动就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利平
城市群、产业集群及其耦合关系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章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地理单元,城市集聚、产业集群、城市群产业集群耦合集聚、全球经济联系为解释变量,以区域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以耦合协调度衡量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耦合互动水平,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构建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城市群。在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系统耦合协调状态下,城市群和产业集群耦合互动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贡献并不明显,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力度还很欠缺,中原城市群需要持续扩大外商投资规模和提升外商投资质量。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集群 耦合 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路正南 杨雪莲
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将资源、环境、经济三大系统量化,基于耦合度与协调度双重评价模型,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三大系统的时空耦合特征及其分类。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四大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度均呈缓慢上升态势,由拮抗型升级为磨合型;协调度共经历快速上升、剧烈振荡和反复不定三个阶段,除东北地区出现明显回落,退化为勉强型协调外,其他地区协调度均有所提升但增速放缓,维持中级良好协调水平;各区域耦合度与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较为显著,其中,河南、山西、安徽、辽宁等为良好互动耦合的典型代表;耦合作用与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具备明显的不对应性。
关键词:
资源环境 经济 耦合协调 时空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永安 陈才 黄馨
首先计算各地区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然后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计算1997—2007年不同地区的建筑业技术效率,最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度出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与建筑业技术效率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经济增长与建筑业技术效率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可分为优质协调、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五种类型,且大部分省区处于初级协调阶段。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建筑业 耦合协调度 空间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辉煌 李峰峰
将收入分配视为包含城乡收入分配、地区收入分配、所有制收入分配、行业收入分配的系统,基于系统论和耦合理论测算了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之间的耦合度即匹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之间的总耦合度较高,这种较高的匹配程度使我国收入分配至少在中短期内推动了消费需求结构的有效升级,从而促进了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收入分配差距相对缩小时,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之间的总耦合度相对较高;相对突出的城乡收入差距,使城乡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关联度总体上要低于其它各类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关联度。因此,为了增强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进一步降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应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遏制城乡收入差距的过快增长。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消费需求 耦合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崔晓迪
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从区域物流供需耦合系统特征和系统要素因果关系出发,建立耦合系统的SD模型,并以该模型仿真模拟了天津市物流供给、需求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动态机制,据此对区域物流供需比、物流业经济贡献率和就业贡献率等参数进行分析,为促进区域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系统动力学 供需 耦合 仿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卢志滨 王要武
本文定义了区域物流经济环境系统的构成,阐述了系统耦合、耦合发展及耦合发展度的概念。选择了BP神经网络中的非线性自回归模型作为耦合发展度预测模型,并利用我国东北地区数据在Matlab上进行了编程和实现,计算和预测了2003-2020年系统的耦合发展度,得到物流时滞效应为2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建双 虞晓芬
采用随机边界分析方法测算了1997—2009年省际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水平,并进行了区域差异化比较;然后借鉴物理学的耦合度理论,构建建筑业TFP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效应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遴选出二者耦合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和阶段进行了研判。研究表明:区域建筑业TFP增长存在较大差异,依据其增长率大小将31个地区划分为负增长、低增长、中增长和高增长四种类型;二者的耦合程度较高而耦合协调度较低;约束建筑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GDP水平,判断中国区域建筑业的经济增长仍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和资本经济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