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1)
2023(6798)
2022(5525)
2021(4797)
2020(3939)
2019(8305)
2018(8044)
2017(15148)
2016(7738)
2015(9294)
2014(9347)
2013(9447)
2012(8404)
2011(7713)
2010(7932)
2009(7243)
2008(6852)
2007(6159)
2006(5807)
2005(5314)
作者
(24813)
(20918)
(20854)
(19925)
(13311)
(9931)
(9342)
(8172)
(7876)
(7373)
(7161)
(6930)
(6930)
(6707)
(6467)
(6446)
(6220)
(5943)
(5889)
(5794)
(5379)
(5158)
(5007)
(4817)
(4732)
(4732)
(4395)
(4216)
(4177)
(4109)
学科
(61367)
经济(61331)
管理(22152)
地方(19282)
方法(16110)
(15388)
数学(14505)
数学方法(14426)
中国(14075)
地方经济(13572)
(12278)
企业(12278)
(11815)
业经(11140)
(9557)
环境(8321)
经济学(7358)
(6709)
(6657)
金融(6656)
(6603)
农业(6506)
(6457)
(6455)
产业(6215)
资源(5832)
(5750)
贸易(5743)
(5706)
(5498)
机构
学院(125117)
大学(122090)
(62299)
经济(61196)
研究(48781)
管理(44203)
理学(37677)
理学院(37114)
管理学(36469)
中国(36445)
管理学院(36230)
科学(29444)
(25651)
(25132)
(25111)
研究所(22905)
中心(21022)
经济学(20454)
财经(19905)
(18961)
经济学院(18041)
(17942)
(17757)
(17551)
(16858)
师范(16732)
北京(16371)
业大(15585)
科学院(15584)
(14978)
基金
项目(81619)
科学(65341)
基金(59929)
研究(58247)
(52532)
国家(52164)
科学基金(44673)
社会(39923)
社会科(37935)
社会科学(37925)
(32116)
基金项目(31640)
自然(27634)
自然科(26933)
自然科学(26928)
(26790)
自然科学基金(26398)
教育(25239)
资助(23557)
编号(21254)
(20569)
重点(19361)
(17295)
国家社会(17168)
发展(16975)
(16735)
(16486)
成果(16485)
课题(16057)
创新(15623)
期刊
(77642)
经济(77642)
研究(40893)
中国(23531)
科学(18012)
学报(17562)
(17342)
管理(17319)
(15454)
技术(14791)
经济研究(14202)
大学(13226)
学学(12867)
财经(10649)
业经(10638)
农业(10532)
(10416)
金融(10416)
(9384)
问题(9282)
技术经济(7900)
教育(7865)
资源(7351)
商业(7112)
统计(7037)
(6682)
世界(6485)
(6428)
经济问题(6030)
国际(5937)
共检索到195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曾流  
从区域物流业的特征出发,从区域物流中心的"增长极"作用、区域物流产业的带动作用、区域物流网络的扩散效应、区域物流的成本最小化效应以及区域物流对区域贸易的拉动作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明菲  李兰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基础和促进作用可以通过物流发展带来物流体系的改善,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建立数量模型对区域物流与经济的互动作用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物流产值的增加速度与GDP关联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彦秋  
论直接投资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推动作用冯彦秋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倍受世人瞩目。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东亚域内海外直接投资(FDI,下同)的深化发展,发挥了突出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东亚域内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燕  
本文基于1997-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长期和短期影响考虑构建动态误差修正模型,从区域差异动态角度对比分析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FDI、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结果表明,FDI、商贸流通业是GDP的格兰杰原因,且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商贸流通业对GDP的推动作用整体大于FDI的推动作用;东、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推动系数较大、推动效率较高,且GDP的增长变化受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影响;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推动系数较大、推动效率较高,GDP的增长变化主要受短期波动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湖斌  齐源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合系统理论和耦合度模型,本文首先构建了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2001-2016年的数据,对长三角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区域内协同度、区域间协同度进行了具体计算。最后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演化规律和空间协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提升1. 051个百分点。同时两个子系统对协同发展的贡献机制并不一样,上海市、浙江省的情况正好和江苏省相反。在空间协同发展特征上,整体协同度伴随着区域内地区之间协同度的趋同性而逐步提升,体现出良好的协同发展特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龙跃  陈晓莉  
基于对重庆职教基地发展现状的实地调研结果,本文从建设职业教育基地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探讨了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并分析当前职业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其他地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文慧  
文章采用我国31个省(市区)2008年和2009年的截面数据,实证研究吸引外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1)外资特征的区域差异是导致外资行为的重要因素,并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外资企业的就业比重越高则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2)外资出口比重过高不利于经济增长,这会削弱本地的积累;(3)区域差异化的开放战略和引资政策仍然是影响外资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灏  杨爱义  
阐明了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内涵 ;论述了现代物流管理与区域经济的密切联系 ;提出了首先在市场经济较成熟的区域内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以期推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申兵  党丽娟  
区域分化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特点之一,主要表现为南北分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发展动能的转换,区域分化的态势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延续。为此,区域发展政策应予以相应调整和完善,按照长短结合、因地施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利  朱喜钢  李小虎  
以地带、市级、县级三个尺度地域为分析的基本空间单元,基于云南省1985—2012年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统计分析方法,对云南省近30年来的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锡尔系数的分解,探讨了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域构成。结果发现:1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呈现倒"U"型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经历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区域之间发展差异波动较大;2一阶段锡尔系数分解显示:滇中地区锡尔系数远远大于其他地区,滇中内部之间经济发展二元结构突出,是全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3二阶段锡尔系数分解表明:不同尺度地域单元下,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市内差异大于地市间差异、地市间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规律,地市内和地市间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呈现波浪式变化,波动较地带间大,地市内的差异主导着全省区域经济差异走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文仙  
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分析了2000—2015年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过程,并从空间维度和产业维度解析了广东区域经济差异持续变化的动因。研究表明,广东区域经济差异以2009年为转折点呈现出先持续较快上升后平稳缓慢下降的变化过程。在空间维度,影响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四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其次是四大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在产业维度,四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发展差异大于区域内部的产业发展差异。其中,工业对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服务业和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影响在增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德勇,段原  
本文从基本的国民收入等式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出发,结合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与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个探讨,分地区相应的给出了各地区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哪些,希望能给各地区经济发展及其相关研究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舜  
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区域经济有两种类型:经济区域经济和行政区域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区域经济增长内含着适时调整行政区划的要求,具有向经济区域经济演化的必然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冯亮  
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进特征,查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给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索性地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转向、历史沿革与定量测度进行有机结合,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演进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地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空间辐射性影响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在时间上整体呈现波动缩小态势,且表现出周期性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点,且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是影响区域经济相对均衡的关键。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新型城镇化作用主要通过区域间的空间辐射体现,而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主要通过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体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睦军  龚勤林  
经济新常态标志着宏观经济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分析经济转型的方向和动力,发现经济基本面开始发生实质性变化。区域经济伴随宏观经济的深度调整也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经济增速空间分化、空间结构协调发展、增长动力突出创新驱动等重大变化,区域政策作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手段,需要顺应区域经济新常态积极进行重构。首先阐释区域经济新常态的理论逻辑,进而分析区域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最后从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空间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提出区域政策重构的取向,以期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重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