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62)
2023(12584)
2022(10646)
2021(9455)
2020(8114)
2019(18143)
2018(17417)
2017(33215)
2016(18193)
2015(20652)
2014(20722)
2013(20674)
2012(18867)
2011(17244)
2010(17268)
2009(16171)
2008(15796)
2007(14330)
2006(12588)
2005(11142)
作者
(57334)
(48213)
(48042)
(45825)
(30412)
(23271)
(21815)
(18978)
(17885)
(16692)
(16589)
(15813)
(15421)
(14994)
(14957)
(14935)
(14866)
(14326)
(13836)
(13737)
(12248)
(11770)
(11618)
(11032)
(10924)
(10697)
(10430)
(10395)
(9720)
(9581)
学科
(97819)
经济(97742)
管理(50821)
(45487)
方法(37816)
(35730)
企业(35730)
数学(34011)
数学方法(33765)
地方(23734)
中国(22695)
(21775)
(20315)
(18768)
业经(18407)
(15800)
贸易(15796)
(15221)
地方经济(14926)
农业(14614)
环境(14180)
(13616)
(12437)
(11842)
金融(11840)
(11427)
银行(11375)
(11219)
财务(11177)
财务管理(11149)
机构
学院(276380)
大学(275054)
(122175)
经济(119835)
管理(102004)
研究(98905)
理学(88541)
理学院(87402)
管理学(85924)
管理学院(85419)
中国(71830)
科学(63371)
(57344)
(53665)
(51939)
(50807)
研究所(47757)
业大(45191)
中心(44192)
农业(42842)
财经(41528)
(40966)
经济学(38782)
(37578)
北京(35604)
(35121)
(35019)
经济学院(34960)
师范(34671)
(32138)
基金
项目(187164)
科学(146324)
基金(136441)
研究(128379)
(121809)
国家(120840)
科学基金(101964)
社会(83999)
社会科(79769)
社会科学(79742)
(73919)
基金项目(73328)
自然(67242)
自然科(65657)
自然科学(65631)
自然科学基金(64435)
(62769)
教育(57495)
资助(54563)
编号(48991)
重点(42946)
(42234)
(40403)
(38630)
成果(38288)
计划(36673)
科研(36627)
创新(36331)
国家社会(35316)
课题(34554)
期刊
(135268)
经济(135268)
研究(77489)
学报(49931)
(47294)
中国(47291)
科学(43773)
(38638)
大学(35805)
学学(34529)
管理(34353)
农业(31621)
技术(24986)
经济研究(23459)
(21738)
金融(21738)
财经(21071)
业经(20598)
教育(18503)
(18213)
问题(17938)
(16955)
技术经济(15390)
商业(14209)
统计(14035)
(14019)
(13977)
资源(13238)
(12837)
科技(12650)
共检索到398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广东  杨天剑  张雪梅  
文章基于2011—2016年安徽省域数据,利用Geoda和Stata软件对安徽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进行了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分析,探究安徽省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计量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在全局统计分析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但在局部自相关表现得并不明显;局部统计分析显示安徽物流发展相对缓慢,空间依赖性较小;各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各不相同,邮电业务量作用最大,物流从业人数和货物周转量次之,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小,公路里程呈现负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丹妮  
文章利用广东省21个城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构建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空间自回归模型(SAR)与空间误差模型(SEM)来分析广东省经济增长及其空间相关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腾云  徐勇  张同升  
在对近20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讨论的基础上,以1978~2000年我国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探讨了1978~2000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型显示:(1)1978~2000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对区域经济集聚起促进作用;(2)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对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再次是第一产业,这说明在我国各省市区之间第一产业发展是比较均衡的,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是不均衡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志英  岳缘希  
绿色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本文以中国30个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绿色创新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绿色创新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绿色创新在省际间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环境改善资金投入会抑制区域经济增长;环境改善项目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率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最后给出结论及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廖霄梅  林烨  
运用区位熵分析法对广西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以广西14个地级城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检验金融集聚对广西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广西各个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但总体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其对广西经济增长也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而银行业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证券业和保险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元三  李惠娟  
区域经济的协调增长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省内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现象却日渐突出,这种现象在发达东南沿海发达省份也同样存在。文章以江苏省为例,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过去三十年里,苏北、苏中对苏南的经济都有促进作用,苏北对苏南的促进作用大于苏南对苏北的带动作用,苏南、苏中对苏北有带动作用,但是作用不甚显著,苏南对苏中的带动作用与苏北对苏中的促进也不甚显著。不论是促进作用还是带动作用,都有滞后期。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差距的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映梅  叶峰  
基于1990年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区域人力资本指标10年间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人均GDP的增长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率、识字率提高率、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变动和每千人医生数增长率,但它们对人均GDP影响的方向不同,这一结论不同于许多学者的总量研究结果。本文还利用因子分析进一步解释了人力资本各指标的层次结构对经济作用的影响。这对于在经济转型期深刻认识人力资本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尹伟华  张焕明  
本文利用区域面板数据,对1979—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基本上存在收敛趋势,形成了所谓的"收敛俱乐部"现象;在条件收敛回归中,如果控制了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非国有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经济变量,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则呈现显著的条件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高  张行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增长俱乐部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模型框架,利用1978~2012年31个省际的经济数据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收敛进行研究。计量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发散—收敛"的S型增长,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俱乐部收敛,东中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了收敛速度,区域金融发展影响下的经济发展状态是相对收敛的。同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省级空间尺度上的区域外溢显著存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鹏军  曾良恩  路海艳  胡昊宇  刘彦平  
使用超效率EBM测度中国31个省份2008年至2017年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值,并用空间杜宾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全国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整体偏低,大部分省份的城市建设用地仍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为主;从空间分布来看,区域差异较为显著,东部大于中西部,沿海大于内陆地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是全国最高水平地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是最低地区;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全国大部分省份城市建设用地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进步水平与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城镇化水平对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显著负相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国富  兰宇宁  
文章以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在综合考虑内生经济增长和累积因果循环效应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可能影响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和导致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而验证上述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政策提供依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群特征,城市所属省份的增长态势、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政策等因素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未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经济或不经济。文章分析了其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上官绪明  
基于广东省1985-2011年的统计样本,本文借助协整理论考察了区域物流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运用OLS对协整方程进行估计,得出区域物流规模与需求每增加1%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0.483%和0.512%。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区域物流规模与需求的增长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是物流业和经济发展未呈现互动的趋势,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不配,因此广东省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促进物流业发展,避免未来经济增长失去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向伟  陈斐  李峰  
文章以中国339个地市为分析单元,对五大区进行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特征。结果表明:五大区在经济增长收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存在经济收敛情况,收敛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其次,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四大区域,具体表现为其经济增长方式对空间位置关系较为敏感,因此在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时需要区别对待。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静  
研究目的:研究省域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跨地区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思路。研究方法:在面板数据中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及空间杜宾模型(SDM),对2003—2008年间中国大陆的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设用地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省域建设用地面积与GDP、总人口数和城市化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性。(2)通过在模型中引入空间内生滞后项与外生滞后项说明一个地区建设用地的增长会驱动邻近地区建设用地的相应增长;而区域GDP的增长则使得邻近地区建设用地规模减小。研究结论:要高度重视GDP...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向伟  陈斐  李峰  
文章以中国339个地市为分析单元,对五大区进行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特征。结果表明:五大区在经济增长收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存在经济收敛情况,收敛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其次,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四大区域,具体表现为其经济增长方式对空间位置关系较为敏感,因此在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时需要区别对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