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70)
- 2023(15589)
- 2022(13398)
- 2021(12523)
- 2020(10274)
- 2019(23370)
- 2018(23457)
- 2017(44136)
- 2016(24295)
- 2015(27668)
- 2014(28139)
- 2013(27530)
- 2012(25342)
- 2011(22860)
- 2010(23040)
- 2009(21014)
- 2008(20365)
- 2007(17924)
- 2006(15965)
- 2005(14379)
- 学科
- 济(100261)
- 经济(100156)
- 管理(67947)
- 业(62053)
- 企(50379)
- 企业(50379)
- 方法(39399)
- 数学(33459)
- 数学方法(33055)
- 中国(30996)
- 地方(28076)
- 农(27606)
- 业经(23565)
- 学(23164)
- 财(21691)
- 制(18819)
- 农业(18517)
- 银(17136)
- 理论(17122)
- 银行(17087)
- 贸(17014)
- 贸易(17000)
- 环境(16725)
- 融(16626)
- 金融(16617)
- 行(16490)
- 和(16369)
- 易(16368)
- 技术(15768)
- 地方经济(15285)
- 机构
- 学院(343201)
- 大学(342254)
- 管理(132457)
- 济(130667)
- 经济(127496)
- 研究(121124)
- 理学(113288)
- 理学院(111911)
- 管理学(109871)
- 管理学院(109252)
- 中国(90645)
- 科学(77515)
- 京(75763)
- 所(62134)
- 财(59665)
- 农(58861)
- 研究所(56603)
- 中心(54504)
- 业大(52549)
- 江(52276)
- 北京(48539)
- 范(48483)
- 师范(47944)
- 财经(46814)
- 农业(45986)
- 院(44651)
- 州(42896)
- 经(42367)
- 技术(39821)
- 师范大学(38611)
- 基金
- 项目(233954)
- 科学(182505)
- 研究(171543)
- 基金(165731)
- 家(145194)
- 国家(143943)
- 科学基金(122372)
- 社会(104837)
- 社会科(99123)
- 社会科学(99099)
- 省(93628)
- 基金项目(88027)
- 自然(79890)
- 划(78965)
- 教育(78808)
- 自然科(77964)
- 自然科学(77948)
- 自然科学基金(76462)
- 编号(71064)
- 资助(68063)
- 成果(58101)
- 发(53752)
- 重点(52858)
- 课题(50577)
- 部(49972)
- 创(48328)
- 创新(45070)
- 科研(44283)
- 项目编号(43155)
- 发展(42573)
- 期刊
- 济(151640)
- 经济(151640)
- 研究(102816)
- 中国(74022)
- 学报(56519)
- 农(54107)
- 科学(51621)
- 管理(50060)
- 教育(45345)
- 财(43104)
- 大学(41939)
- 学学(39118)
- 农业(37782)
- 技术(33483)
- 融(30952)
- 金融(30952)
- 业经(26646)
- 经济研究(23583)
- 财经(21657)
- 图书(20385)
- 问题(19358)
- 业(19205)
- 经(18450)
- 科技(17562)
- 理论(16436)
- 资源(16250)
- 技术经济(16033)
- 版(15947)
- 商业(15700)
- 现代(15340)
共检索到521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钮小静 武立栋 杨龙
传统区域物流的特征在于各个子系统的单元化运作,由于信息、资源交换不足,不利于区域物流的成本降低与整体发展。因此需要形成多元化的主体系统,实现对区域内的供需、信息、资源的整合。本文首先对区域物流中的多元整合体系结构与功能进行描述,然后对其结构与特征、实施条件与目标进行探讨,最后结合案例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钮小静 武立栋 杨龙
传统区域物流的特征在于各个子系统的单元化运作,由于信息、资源交换不足,不利于区域物流的成本降低与整体发展。因此需要形成多元化的主体系统,实现对区域内的供需、信息、资源的整合。本文首先对区域物流中的多元整合体系结构与功能进行描述,然后对其结构与特征、实施条件与目标进行探讨,最后结合案例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王爱虎 房兴超 郭佳
作为全国商品集散地和国际制造和贸易中心的广东省,物流业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物流业发展规模、发展绩效和发展潜力3个方面,对"十一五"期间广东省21个市区域物流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辨别出各市物流产业中与经济关联的主要和次要因子,进而建立GM(1,N)模型计算出二者的协调度。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各市科学规划区域物流系统的决策依据,并对强化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作用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俊成
多中心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多中心问题与多中心关系成为影响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因子。在大转型背景下,运用共生理论,从多中心主体、多中心层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多中心共生的机理、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区域多中心嵌套共生结构模式;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断裂点、经济能级指数建立了多中心共生空间结构模型,分析了多中心共生机制、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多中心协同共生的发展战略模式。
关键词:
多中心 区域共生 协同发展 武汉城市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任英华 王传引 张晨瑜 高婷婷
本文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熵权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市)2012—2021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指数,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水平,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考察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及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省份间空间关联较弱,区域协同发展程度较低;块模型分析表明,净溢出板块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协同性最好;总体而言,内部驱动因素中的产业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以及外部驱动因素中的政府创新支持度、人口流动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作用较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任英华 王传引 张晨瑜 高婷婷
本文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熵权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市)2012—2021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指数,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水平,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考察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及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省份间空间关联较弱,区域协同发展程度较低;块模型分析表明,净溢出板块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协同性最好;总体而言,内部驱动因素中的产业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以及外部驱动因素中的政府创新支持度、人口流动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作用较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艳 于兆宇
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物流能力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含义和特征,然后选取了区域物流能力及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相关指标,采用协同学理论测量了2002-2009年江西区域物流能力与经济系统协同度值。结果表明:协同度年平均增长9.9%,说明江西区域物流与经济系统得到了较好地协同发展。最后提出了调整优化物流系统结构,进一步促进江西区域物流和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物流能力 协同度 耦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湖斌 齐源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合系统理论和耦合度模型,本文首先构建了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2001-2016年的数据,对长三角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区域内协同度、区域间协同度进行了具体计算。最后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演化规律和空间协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提升1. 051个百分点。同时两个子系统对协同发展的贡献机制并不一样,上海市、浙江省的情况正好和江苏省相反。在空间协同发展特征上,整体协同度伴随着区域内地区之间协同度的趋同性而逐步提升,体现出良好的协同发展特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涂智寿
文章运用灰色理论对重庆邮政物流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邮政物流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总体上相互协调,但也存在邮政网点布局不合理、投递线路不够优化、邮政物流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对区域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了一定制约。为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形成重庆邮政物流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一要优化邮政线路,大力发展农村邮政物流;二要促进重庆邮政物流多元化发展,扩大其在重庆现代物流中的比重;三要降低邮政物流成本,提高邮政物流效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峥
产业集群升级发展与区域物流体系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亳州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产业集群,但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群企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工不明确、产业配套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逐渐突显。在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价值的基础上,结合亳州中药材产业集群的现状,构建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体系协同运行的物流外包、资产整合、股权合作三种机制,并针对三种运行机制分别提出了联合采购、集中仓储、共同配送,物流功能协作、建立物流联盟企业,新设股份制中药材物流企业等实现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峥
产业集群升级发展与区域物流体系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亳州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产业集群,但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群企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工不明确、产业配套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逐渐突显。在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价值的基础上,结合亳州中药材产业集群的现状,构建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体系协同运行的物流外包、资产整合、股权合作三种机制,并针对三种运行机制分别提出了联合采购、集中仓储、共同配送,物流功能协作、建立物流联盟企业,新设股份制中药材物流企业等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世杰
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责任。文章首先从四方面简析职业教育多主体协同发展的现状,进而结合现状阐述职业教育多主体协同发展的三个方面的策略,即提升主体效益,满足个体需求;深化教育改革,保障职业教育;加大资金投入,扶持职业教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多主体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熊小刚
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增长极的"中三角"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实行协同发展战略,对"中三角"区域创新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是促进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首先探讨了"中三角"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然后从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参量系统、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三角"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五条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协同发展 中三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晖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想要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必须正确地运用市场营销策略,而物流就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使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主要对“互联网+”的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系统发展的基本概况进行介绍,阐述企业物流与营销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浅谈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模型构建,并提出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企业物流 营销体系 协同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晖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想要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必须正确地运用市场营销策略,而物流就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使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主要对"互联网+"的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系统发展的基本概况进行介绍,阐述企业物流与营销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浅谈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模型构建,并提出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企业物流 营销体系 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