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4)
- 2023(9109)
- 2022(7829)
- 2021(6955)
- 2020(6108)
- 2019(14184)
- 2018(13714)
- 2017(27261)
- 2016(14991)
- 2015(17256)
- 2014(17646)
- 2013(17785)
- 2012(16251)
- 2011(14655)
- 2010(14668)
- 2009(13708)
- 2008(13696)
- 2007(12491)
- 2006(10687)
- 2005(9551)
- 学科
- 济(73679)
- 经济(73631)
- 管理(41421)
- 业(40786)
- 企(33293)
- 企业(33293)
- 方法(32374)
- 数学(28877)
- 数学方法(28565)
- 地方(19520)
- 农(19168)
- 中国(18314)
- 业经(15927)
- 财(15792)
- 学(13831)
- 农业(12246)
- 制(12052)
- 贸(11970)
- 贸易(11969)
- 地方经济(11608)
- 易(11540)
- 产业(10900)
- 技术(10384)
- 和(10209)
- 务(9897)
- 财务(9831)
- 财务管理(9806)
- 环境(9704)
- 理论(9395)
- 融(9208)
- 机构
- 学院(223753)
- 大学(220321)
- 济(94730)
- 经济(92829)
- 管理(85398)
- 研究(75276)
- 理学(73968)
- 理学院(73107)
- 管理学(71841)
- 管理学院(71438)
- 中国(55145)
- 科学(47987)
- 京(46180)
- 财(40183)
- 农(39212)
- 所(38826)
- 研究所(35555)
- 中心(34536)
- 业大(34216)
- 江(33608)
- 财经(32493)
- 农业(31146)
- 经济学(29420)
- 范(29322)
- 经(29311)
- 北京(29026)
- 师范(29000)
- 院(26968)
- 州(26847)
- 经济学院(26828)
- 基金
- 项目(150128)
- 科学(117845)
- 研究(108298)
- 基金(107221)
- 家(93452)
- 国家(92730)
- 科学基金(79018)
- 社会(68277)
- 社会科(64967)
- 社会科学(64947)
- 省(61158)
- 基金项目(57267)
- 划(50940)
- 自然(50785)
- 教育(49598)
- 自然科(49529)
- 自然科学(49514)
- 自然科学基金(48627)
- 资助(43864)
- 编号(43600)
- 发(34981)
- 成果(34549)
- 重点(34506)
- 部(32862)
- 创(31476)
- 课题(30910)
- 创新(29519)
- 科研(28855)
- 计划(28240)
- 发展(28225)
共检索到318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蒙玉琴
提升区域物流周转能力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采用2006-2016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耦合度模型对两者发展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物流周转能力与产业水平正处于耦合对抗阶段,两者关联性有待提升,而两者的协调性相对较高,即两者存在着优势互补的发展关系,以东部地区最为突出。因此,要进一步改善区域物流周转能力,不断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促进物流运输效率水平的提升,为物流周转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同发展奠定良好社会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荣光 杨楠 骆毓燕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而现代经济活动的发展有赖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文章运用灰色关联法和耦合度模型对西部12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两者的耦合度呈"M"型趋势变化,整体耦合度较高;各地区的耦合度演化趋势存在差异,2009年之前云南和广西地区的耦合度最先上升,随后四川、青海和新疆等地也表现出类似特征,表明产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增强;2009年之后,新型的自然资源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正在构建,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大部分地区的耦合度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西部地区 自然资源 产业结构 耦合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柳军锋
本研究在对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2017年相关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方法计算得到我国产业与消费2个系统结构间的耦合度来对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匹配程度做出量化判断,以此对我国消费升级趋势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做出合理预测。根据测算结果,本研究对我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促进虚实体经济协同并进、多维度创新匹配商品体系、突破相关体机制现有障碍等相关的具体配套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迪 王雪芹
研究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以及耦合路径,对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碳排放效率,应用扩展的耦合模型考察了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并根据耦合程度和耦合特征对各省份进行多重分类,在分布动态学框架下设计了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耦合路径。研究发现:(1)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时空格局存在差异,近一半省份的耦合程度介于0.2~0.4之间,处于轻度到中度的失调衰退水平,且近一半省份的耦合特征属于发展度较低、协调度较高的"低水平协调"类型。(2)从地区间的分布动态上看,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明显的动态不协调,前者固化程度大于后者,区域碳排放效率的"低水平陷阱"现象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更严重,故中国应在缓解区域间碳排放效率固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各地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3)本文设计的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路径,既能缓解二者在地区之间的动态不协调问题,又能有效提升二者在各地区内部的耦合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强 沈玉志
以区域能源碳足迹为研究对象,对辽宁省1996~2014年碳足迹及其耦合度进行了测算。利用脉冲响应分析了碳足迹与经济发展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效率效应、人口压力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碳足迹年均增幅8.249%,碳足迹耦合度由1996年的3.4732变为2014年的0.2484,耦合过程经历了耦合失调——初级耦合两个阶段。经济发展效应、人口压力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足迹增加有推动作用,其中经济发展效应是碳足迹增加的主要因子,能源效率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对碳足迹增加有抑制作用。降低辽宁省碳足迹的对策可以从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发展服务业三方面实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永锋 喻微锋
本文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选取2006—2015年西部地区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模型与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西部地区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上,西部地区的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之间属于高度耦合,符合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观点;(2)在金融体系的分指标中,除了保险密度外,其他都是导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但是具体到各个省区市,则存在显著的差异;(3)在金融体系的三个子系统中,金融结构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最高,金融规模居中,关联度最小的为金融效率。
关键词:
金融体系 产业结构 最优金融结构 耦合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的基础上,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并对1985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序基本处于颉颃阶段,且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较低;②从空间上看,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明显存在着地域性差异,且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东部省区普遍高于中西部省区的规律,同时它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③由于经济发展、历史基础、自然条件和政策影响的差异作用,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对应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严昕 郑建明
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是我国城镇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建立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13个地级市整体耦合的空间表现以及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耦合度、耦合要素做深度分析。研究表明:江苏13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耦合度从空间上分为磨合型、相对协调型以及较低水平协调型;从时间上看存在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各要素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信息化 耦合分析 耦合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光华 邹敏
通过对湖南省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物流需求关系的分析可知,对物流需求影响最大的是第二产业,而且随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以及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公路运输提升很快,铁路运输逐年下降,物流量年增长由近几年的快速增长会逐步放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鸿 赵晓菲
我国农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空心化背景下,了解农业生产现状、明确生产要素关系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文章利用2018年的截面数据,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和Moran’s I来测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吻合,总体上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局面;农业基础要素投入效率降低,信息水平、创新水平、价格指数等成为影响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成本效益方面,区域投入产出水平配比失衡;我国农业围绕地形条件、经济水平在空间上形成集聚,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德君 王科涵 胡继亮
本文利用熵值综合评价法和耦合法,研究了2002—2011年西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和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总体上,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水平不够高,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西北民族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城镇化超前,土地集约利用滞后的勉强协调发展特征;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度存在区域差距,但呈趋同趋势;就土地利用而言,发展大中型城市有助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政策建议:若要集约土地利用,则应大力发展大中型城市;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广泛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沛武 张雪舟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分析了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及耦合特征,阐述了耦合系统和系统耦合度概念及测度方法的选择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采用斜率关联度计算方法,建立了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系统的耦合度模型。以伊春市双丰林业局林业产业为例,结合该局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关于林业系统耦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调研数据验证了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结果显示,该地区的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系统间的耦合度为0.47,耦合关系中等,相互影响的程度一般。最后,基于耦合度测算结果给出了林业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林业产业 耦合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守可 丛彬彬
文章从江苏省南通市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角度,分析了区域社会经济现状、人力资源现状、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从专业规划、专业设置、专业服务三个维度描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契合的现状,从规模适应、结构适应、质量适应三个维度揭示了问题所在,提出了规划契合、主体契合、微观契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专业结构 产业结构 契合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4年数据,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流域城市产业升级综合得分显著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长江经济带城市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长江外围城市耦合度明显高于沿江城市,且纵向来看下游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而中上游城市却有所降低;对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研究与开发、制度质量是实现产业与环境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降低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从全球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跃升、经济增长、制度优化是提高产业与环境耦合发展的关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4年数据,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流域城市产业升级综合得分显著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长江经济带城市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长江外围城市耦合度明显高于沿江城市,且纵向来看下游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而中上游城市却有所降低;对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