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1)
2023(12261)
2022(10489)
2021(9502)
2020(7992)
2019(18396)
2018(18067)
2017(34822)
2016(19061)
2015(22024)
2014(22461)
2013(22417)
2012(20968)
2011(19189)
2010(19528)
2009(18048)
2008(17978)
2007(16420)
2006(14547)
2005(13274)
作者
(59342)
(49751)
(49715)
(46867)
(31297)
(23934)
(22699)
(19612)
(18682)
(17760)
(16813)
(16670)
(15848)
(15796)
(15452)
(15376)
(15286)
(14775)
(14208)
(14189)
(12521)
(12491)
(12138)
(11253)
(11252)
(11221)
(11077)
(10980)
(10204)
(10015)
学科
(91779)
经济(91699)
管理(52172)
(50510)
(38938)
企业(38938)
方法(36619)
数学(32189)
数学方法(31921)
中国(26937)
地方(26544)
(25781)
业经(20397)
(18358)
(18296)
农业(17426)
(16647)
贸易(16637)
(16000)
地方经济(15019)
(14704)
环境(14235)
(13933)
金融(13931)
(13898)
银行(13850)
(13422)
(13394)
(13243)
技术(12716)
机构
学院(286686)
大学(283960)
(117667)
经济(115091)
管理(106237)
研究(102623)
理学(91028)
理学院(89799)
管理学(88174)
管理学院(87642)
中国(76439)
科学(65455)
(61502)
(54735)
(54220)
(51731)
研究所(49332)
中心(46429)
(45049)
业大(44996)
农业(43159)
财经(40815)
(40313)
师范(39900)
北京(39061)
(36805)
(36376)
(36077)
经济学(35429)
(32385)
基金
项目(187288)
科学(146683)
研究(135036)
基金(133182)
(116737)
国家(115712)
科学基金(97956)
社会(85085)
社会科(80615)
社会科学(80588)
(75829)
基金项目(71256)
(63692)
自然(63021)
教育(62125)
自然科(61519)
自然科学(61501)
自然科学基金(60402)
编号(54786)
资助(53873)
(46346)
成果(44559)
重点(42886)
(40606)
课题(39322)
(38897)
发展(36990)
(36396)
创新(36342)
科研(35714)
期刊
(136454)
经济(136454)
研究(83381)
中国(60619)
(50522)
学报(47488)
科学(43731)
(38547)
管理(37718)
大学(34909)
农业(34412)
学学(32859)
教育(32387)
技术(27824)
(26547)
金融(26547)
业经(24152)
经济研究(21776)
财经(19883)
(18334)
问题(18131)
(17137)
商业(15152)
技术经济(15046)
资源(14061)
(14032)
(13995)
科技(13689)
图书(13613)
统计(13289)
共检索到434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中强  
本文从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把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平行的放在同一层次作为区域物流发展的要素,并界定了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的含义与范畴。在此基础上,利用东部相关地区的相关指标数据分析了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问题。并对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机理作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研究认为,区域物流的发展是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这两个要素间正反馈环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结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舒辉  
在已有研究及调研结果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7个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的影响要素,在此基础上运用ISM模型分析法对这些影响要素进行了层次结构分析,研究发现它们的影响在各个层次上不同。地理区位、政府作用和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最基础要素,具有基础和引导作用;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产业集群、市场与贸易的完善度同属于区域的经济基础要素,是最终决策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直接要素;而物流基础设施则处于中间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炳军  刘俊娟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要素通过影响劳动就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等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作用。文章根据资本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借助于经济增长资本贡献率、科技进步资本弹性、劳动就业资本弹性等指标,测度了资本要素对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并运用DTOP SIS法对资本要素的综合作用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文柳  赵艳霞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从要素集聚走向结构优化,逐步形成目前的新型城镇化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要素所表现出的路径依赖性对区域内部的产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考察新型城镇化和区域流通业发展的内生经济关系,本文结合静态时点、动态时变和灰色度模型展开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新型城镇化能有效助力流通产业发展,其特点是通过城市生态空间的优化梳理实现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流通业的外部经济性。第二,人力资本要素和金融资本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时有利于流通产业发展,但人口的过度集中和过度投资都不利于流通产业发展,而技术资本的持续投入则始终有利于流通产业发展。第三,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技术资本的投入都会对新型城镇化和流通产业发展造成路径依赖,我国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之间的“黏性”滞后阶为3,东部地区相对较低,但也存在2阶滞后,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是降低新型城镇化对流通业发展滞后效应的最佳方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韩民春  冯春晓  
我国的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是由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是在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如自由港、自由贸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诸裕祥  陈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曹泽  李东  彭志胜  
一个地区科技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各指标要素进行因子分析,我们从具有复杂关系的原始指标中提取五个因子,利用因子得分比较各地区科技创新的能力,解释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灵莹  乔楠  成涛  
在省级区域内各地级城市是各省经济最活跃最基础的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和信息辐射能力,但地级城市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这种巨大的差异又将阻碍地级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本文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并在结合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城市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是影响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水平和人才因素是影响中小城市信息化的瓶颈因素,为此,提出了促进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建忠  
部分地方政府为增加收入、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其会优先保护地方产业,这使得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边界要素的影响。边界要素包括地理边界、行政边界和制度边界,它们对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协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汇聚了广东省、香港和澳门三地的经济实力,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多元化的市场。商贸流通产业在这个区域内可以更广泛地获取潜在客户和消费者,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多元化,商贸流通企业能够更好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本文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深入分析边界要素对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探讨如何克服边界要素带来的挑战,促进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结果显示:2012-2021年10年间,粤港澳大湾区商贸流通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制度边界能够显著抑制商贸流通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地理边界能够抑制商贸流通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行政边界能够显著抑制商贸流通产业协同发展水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闫葳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因此利用实证手段深入分析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全国以及分区域角度分别对此进行了研究,选取上海、河南以及重庆分别代表东、中、西部地区,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子婧  
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思想,选取物流业总产值、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三个变量来研究其对江苏区域物流发展格局变动的影响,并探索各要素投入上的驱动效果及作用机理,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江苏物流新格局的发展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子婧  
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思想,选取物流业总产值、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三个变量来研究其对江苏区域物流发展格局变动的影响,并探索各要素投入上的驱动效果及作用机理,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江苏物流新格局的发展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明菲  李兰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基础和促进作用可以通过物流发展带来物流体系的改善,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建立数量模型对区域物流与经济的互动作用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物流产值的增加速度与GDP关联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丹丹  
物流投入与产出是衡量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从物流投入产出视角进行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16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水平和科技信息水平对区域物流投入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信息水平对物流投入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交通运输水平对物流投入产出有显著负向影响。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期促进区域物流产业的良好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綦良群  李蒙蒙  王莉静  
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对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动因进行分析,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过程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并分析出各时期的发展特征,归纳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即城市化水平、市场需求、基础设施、政府支持、人力资本等因素,揭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机理。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检验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和方向,最后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