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0)
- 2023(9337)
- 2022(7797)
- 2021(6896)
- 2020(5495)
- 2019(12487)
- 2018(12015)
- 2017(23618)
- 2016(12493)
- 2015(14525)
- 2014(14589)
- 2013(14707)
- 2012(13680)
- 2011(12523)
- 2010(12713)
- 2009(11577)
- 2008(11303)
- 2007(9983)
- 2006(8973)
- 2005(8360)
- 学科
- 济(71150)
- 经济(71100)
- 管理(34360)
- 业(33080)
- 方法(28160)
- 数学(25766)
- 数学方法(25650)
- 企(24545)
- 企业(24545)
- 地方(23471)
- 中国(21905)
- 农(17827)
- 业经(15129)
- 地方经济(13620)
- 财(12731)
- 农业(12439)
- 贸(11828)
- 贸易(11818)
- 融(11426)
- 金融(11425)
- 易(11313)
- 发(11077)
- 环境(10833)
- 银(10459)
- 银行(10450)
- 学(10209)
- 行(10195)
- 制(9721)
- 技术(9067)
- 和(8280)
- 机构
- 学院(187982)
- 大学(184107)
- 济(82820)
- 经济(81273)
- 管理(70481)
- 研究(66818)
- 理学(60171)
- 理学院(59400)
- 管理学(58575)
- 管理学院(58214)
- 中国(50761)
- 京(39588)
- 科学(39308)
- 财(36877)
- 所(33340)
- 中心(30492)
- 研究所(30009)
- 财经(29241)
- 农(29106)
- 江(28873)
- 范(26673)
- 经(26529)
- 师范(26444)
- 经济学(26251)
- 北京(25382)
- 业大(24560)
- 院(24417)
- 经济学院(23812)
- 州(23685)
- 农业(22490)
- 基金
- 项目(123579)
- 科学(98950)
- 研究(91931)
- 基金(89520)
- 家(76925)
- 国家(76268)
- 科学基金(66329)
- 社会(60748)
- 社会科(57920)
- 社会科学(57910)
- 省(49389)
- 基金项目(47263)
- 教育(41972)
- 划(41055)
- 自然(40725)
- 自然科(39779)
- 自然科学(39774)
- 自然科学基金(39024)
- 资助(36772)
- 编号(36045)
- 发(33176)
- 成果(28785)
- 重点(28311)
- 部(27390)
- 发展(27359)
- 展(26922)
- 课题(26499)
- 创(25644)
- 国家社会(25439)
- 创新(24067)
共检索到289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子婧
本文通过对2006—2015年江苏省物流业GDP、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物流业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构建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的计量模型,发现固定资产投资与物流发展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并通过检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市域物流投入产出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劳动投入驱动增长阶段即将结束,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物流业发展格局变化的关键变量,物流业发展步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虎 杨勇攀
地区经济要发展,研究区域经济现状与区域物流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长期以来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中心城市,而对于非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物流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还较少研究。文章则基于这一点通过对四川攀枝花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物流能力水平之间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协整分析加以研究以丰富区域经济理论,并以此为地方的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物流能力水平 因果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新 戴胜利 张志胜
文章首先对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内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构建城市化效率与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一方面采用全局参比法、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采用熵权法对不同区域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1)2008—2019年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但是教育发展水平的上升速度快于城市化效率。(2)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呈现阶梯状分布,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3)2008年我国的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处于轻度失调和中度失调状态,但是经过12年的发展,在2019年我国城市化效率与教育发展水平达到了勉强协调和初步协调状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使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特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获益能力要强于中部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创新主体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要强于高校与科研机构。由此,建议可从提高创新主体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跨区域数字合作发展格局,消除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等方向着手,推动区域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 门槛效应 创新主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燕飞 曾令华 刘亦文
贷款反映的是投入一个地区的信贷资金量,体现的是对该地区的支持力度。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分析我们得到两个基本结果:一是贷款余额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贷款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二是贷款的增加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作用呈现区域差异性。对于不同区域,当期贷款带来的影响不一样:东部地区当期贷款每变化一个单位GDP变动0.1776个单位,中部和西部当期贷款对GDP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金融支撑 区域经济 非均衡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使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特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获益能力要强于中部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创新主体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要强于高校与科研机构。由此,建议可从提高创新主体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跨区域数字合作发展格局,消除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等方向着手,推动区域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 门槛效应 创新主体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珍 谢五洲
选取地区GDP和货运量作为中部六省区域经济和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运用协整分析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来定量研究中部六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物流产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部六省经济增长与物流产业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区域物流发展是推动中部六省区域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中部六省GDP增长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不是太显著。最后建议中部各省应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来制定相关政策,将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物流产业之间的长效良性互动,从而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继田 阮敬
文章从社会福利函数的角度出发,推导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设计多参数收入分布拟合方法刻画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分配格局,并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其相对差距在缩小,绝对差距在扩大,居民家庭收入分布函数呈现向右偏移的态势。与之对应,居民家庭收入分配格局正由“倒丁字型”向“水滴型”转变,“橄榄型”结构的初步形态已具雏形。现阶段,收入增长仍是实现共同富裕最为有效的手段,但收入不平等和共享不平等的下降同样能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共同富裕 收入分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司玉静 曹薇 赵伟
运用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研究框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区域创新整体及五个维度上识别创新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2016年“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及东、中、西部发展的差异性,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创新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五个维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且创新环境的中介效应最大,滞后期的创新绩效也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此外,从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检验结果看,东部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最优,中部次之,西部略有显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艳 王林萍
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而现有的农村资金主要来自于金融系统的涉农贷款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农支出。文章采用VAR模型,针对福建省的涉农贷款、财政支农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问题展开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涉农贷款、财政支农与地区农业发展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两者都有力的促进地区的农业发展,但是这种效应表现的并不充分,主要原因在于转化效率的不高。
关键词:
涉农贷款 财政支农 区域农业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闫丽瑞 田祥宇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我国31个省1978—2009年数据的面板模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东、中、西部划分标准,采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分别对这三个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接下来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怡颖 赵子萌
文章以要素错配为研究视角,旨在通过双重差分法分析三大区域政策对缓解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机理,找出抑制区域政策效果的内在诱因,证明我国“空间干预”与“空间中性”政策兼容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区域政策对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效果具有地区异质性,而地区异质性背后存在同一的作用机制,要素错配在区域政策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机制中发挥着中介效应,适度的要素错配有利于缓解发展不平衡,过度的要素错配则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依赖于“空间干预”与“空间中性”政策的良性互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米冰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调整,我国经济尤其是区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而若想让教育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要确立教育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以及量化教育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笔者以DEA模型为基础,构建超效率DEA模型,研究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相关教育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雪彬 胡建光
笔者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基于2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广义矩分析,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与经济福利的关系。得到的结果是: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福利的影响较为微弱,财政支出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福利的提高,但是当地政府同时面临着"福利磁铁"的矛盾。在分省区研究中发现:不同的区域金融发展、财政支出对当地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
区域金融发展 财政支出 经济福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帝文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中部、东北以及西部四大地区第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2016年我国30个省市相关数据,使用GVAR模型检验了四大地区之间第二、三产业的溢出效应。结果发现: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溢出效应较为明显,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较小,说明我国四大区域经济之间目前并不存在经济发展联动性;从产业层面看,东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其它地区第二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明显,并且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第二产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促进机制,而四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溢出效应均较小,另外,四大地区第二、三产业间的溢出效应也不显著,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机制。
关键词: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溢出效应 GVA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