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3)
2023(4451)
2022(3766)
2021(3165)
2020(2572)
2019(5835)
2018(5508)
2017(10493)
2016(5655)
2015(6830)
2014(7081)
2013(6943)
2012(5675)
2011(4912)
2010(4773)
2009(4459)
2008(4280)
2007(3695)
2006(3220)
2005(2834)
作者
(16708)
(13780)
(13716)
(12988)
(8490)
(6826)
(6371)
(5557)
(5260)
(4773)
(4735)
(4649)
(4357)
(4356)
(4343)
(4160)
(4156)
(4155)
(3928)
(3828)
(3489)
(3466)
(3284)
(3110)
(3102)
(3080)
(2969)
(2948)
(2908)
(2835)
学科
(31447)
经济(31428)
管理(16795)
地方(12649)
(12415)
方法(12268)
数学(11467)
数学方法(11322)
(10478)
企业(10478)
中国(9012)
地方经济(7792)
业经(6408)
(6348)
环境(5623)
(4515)
(4295)
(4236)
农业(4154)
(3855)
贸易(3853)
(3851)
(3645)
(3594)
资源(3554)
技术(3313)
(3288)
金融(3287)
物资(3242)
理论(3042)
机构
学院(82529)
大学(79284)
管理(33486)
(32960)
经济(32263)
理学(29121)
理学院(28768)
管理学(28266)
管理学院(28126)
研究(26969)
中国(19512)
科学(17948)
(16655)
(13286)
(12823)
研究所(12368)
中心(12337)
(12062)
(11789)
业大(11731)
师范(11716)
(11422)
财经(10583)
(10427)
北京(10248)
(9808)
技术(9499)
师范大学(9496)
(9493)
经济学(9385)
基金
项目(61276)
科学(49067)
研究(44580)
基金(43127)
(37140)
国家(36898)
科学基金(32476)
社会(29159)
社会科(27852)
社会科学(27843)
(26533)
基金项目(23066)
(21561)
自然(20232)
教育(19975)
自然科(19743)
自然科学(19738)
自然科学基金(19282)
编号(17121)
资助(17118)
(15060)
重点(14210)
课题(13203)
(12681)
成果(12614)
(12516)
发展(12361)
(12119)
创新(12050)
国家社会(11975)
期刊
(34263)
经济(34263)
研究(20960)
中国(15779)
技术(12233)
科学(10960)
学报(10567)
管理(10400)
(9251)
(8271)
教育(7954)
大学(7787)
学学(7346)
农业(6901)
业经(6258)
统计(6167)
资源(6052)
(6013)
经济研究(5800)
物流(5488)
决策(5418)
商业(4902)
技术经济(4798)
科技(4536)
(4364)
金融(4364)
财经(4185)
问题(4170)
(4106)
(3648)
共检索到115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林晓伟  李建军  
本文建立了区域物流整个系统(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计算公式和子系统内部的协调度计算公式,提出了区域物流协调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02~2010年间的数据对中部六省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截至2010年,中部6省区域物流内、外部协同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和江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建军  舒辉  
区域物流的成长是一种协同成长,我国各地区因所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水平、人力资源、政府调控、支持力度等方面不同,区域物流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为真正促进本地区物流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正确理解区域物流成长与区域物流协同的内涵,客观认识并正确处理区域物流成长与协同间的关系,科学评价本地区物流所处的成长水平与协同水平,在制定物流相关政策时既要考虑结果,也要看到现状,更要关注过程。各地区主管部门、物流企业等只有客观认识区域物流协同成长关系,对本地物流所处的成长水平与协同水平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评价,按照区域物流成长规律办事,才能真正促进本地区物流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湖斌  齐源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合系统理论和耦合度模型,本文首先构建了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2001-2016年的数据,对长三角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区域内协同度、区域间协同度进行了具体计算。最后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演化规律和空间协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提升1. 051个百分点。同时两个子系统对协同发展的贡献机制并不一样,上海市、浙江省的情况正好和江苏省相反。在空间协同发展特征上,整体协同度伴随着区域内地区之间协同度的趋同性而逐步提升,体现出良好的协同发展特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楼高翔  曾赛星  
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对区域创新系统具有重大影响。构建一个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对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和分析。本文根据技术创新协同网络成员、协同过程及协同形式形成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框架,对测度内容分配具体评价指标,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永冬   任声策   操友根  
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系统论与协同法,首先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4个维度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复合系统,进而利用2001-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数据对全链条协同水平开展实证测度,最后分析不同区域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度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研究发现,从复合系统视角,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度呈现“中部不平稳,东部优于西部”的特征,且全链条协同度对经济水平具有一定贡献;从子系统视角,创造子系统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中度或轻度协同,存在区域分化现象,知识产权运用子系统协同发展水平是目前的短板,未来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方曲  刘卫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各区域进行了大量科技创新资源的建设投入。但科技投入只有真正转化为创新能力、产出创新成果,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分别从国立、地方、企业三方面综合评价了各省的科技创新资源,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国各省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正相关趋势,但具体到各省份,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的增加,其经济发展水平却有升有降。为充分发挥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作用,提高科研成果产出,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配置关系仍需优化调整。探索中国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驱动与响应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模型,实现国家用于宏观调控的国立科技创新资源、各地区自主决策的地方科技创新资源、市场驱动的企业科技创新资源三者有机结合、高效配置,以更大程度地实现科技产出,促进经济发展,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实现由依靠传统资源要素进入到依靠科技资源支撑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鹏  罗新星  
运用四维空间分析方法对区域物流协同要素进行分析,指出现代区域物流协同依赖于时间、成本、效率、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约束因素的协调,从而为现代区域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战略框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桓  张梅燕  
本文从需求角度对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两种主流的电子商务物流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物流服务滞后的原因,最后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特点,提出区域化协同物流模式的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晓艳  杨方方  
分析了区域物流协同的内涵,构建了供应链维、产业维、空间维的区域物流协同三维结构模型。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每个维度协同的内容及协同运作过程,并论证了各个维度之间的协同模式。研究表明三维结构模型提高了资源配置,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区域物流整体效益,提升区域物流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物流协同化,推进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涧桥  
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产品物流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而越来越成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产品物流不仅可以增值农产品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对农产品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这同样也是两大方面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产。本文主要辨析了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产品物流的互动性联系,且对现阶段存在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进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提出,并指出依托农产品物流的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几种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韵  朱德米  
文章基于窗口分析法,运用超效率非期望产出MinDS模型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等主要区域的环境效率指数,并使用协同度模型测算了不同区域环境效率的协同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我国环境效率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北地区的环境效率相对较低,而珠三角地区的环境效率较高。进一步根据协同度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来看,我国环境效率整体协同度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且2019年后迈入高度协同的发展状态;不同区域之间的环境效率多处于中度协同的发展状态;环境效率高度协同的区域多位于南方地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海龙  
从基本要素、系统结构、服务范围等分析入手,界定了物流网络的内涵,探讨了内在构成要素、外在关联因素与物流网络构建的关系。在分析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及区域物流网络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全区物流网络的基本思路,并从区域协同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内蒙古区域物流网络"三横两纵、分层次、多节点"的层次结构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在对我国省际政治协同度进行测度评价和时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加入公共资本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和实证分析了区域异质性视角下政治协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1我国政治协同度呈现出了显著的区域特征且不平衡性较强,政治理念定位和地理临近性是其重要影响因素。2在政治资源配置视角下,区域政治协同可以通过政治趋同效应和政治良性互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3整体而言,政治协同度对后发省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比其对先发省域的作用更强;当两个省域属于地理邻近区域时,政治协同度对先发省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当两个省域具备共同经济区位比较优势时,政治协同度对后发省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炳南  
指出目前我国许多区域内价值链协同发展滞后,特别是受行政体制门槛约束,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主体之间较难构建协同合作的良好格局,区域内部竞争仍比较激烈,在物流平台、交通基础设施、物流发展机制等方面较难实现有机联动,不利于构建完善的区域物流体系。然后基于政企价值链协同的视角,从组织体系、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区域物流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欣雨  王健  
本文创新性地引入复杂网络模块化分析,该方法可以通过建模将区域物流网络中具有相同增长趋势的地区区分开来,模块数越少说明网络整体的相似度越高。本文选取2005~2019年区域物流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利用结构熵权法计算出各区域物流的综合水平,然后利用复杂网络刻画出中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之间物流发展的相关性,最后根据各区域物流相关性的强弱进行模块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物流发展的协同性较高,且区域物流间平均相关性整体呈上升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