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9)
- 2023(16352)
- 2022(13604)
- 2021(12225)
- 2020(10232)
- 2019(23338)
- 2018(22627)
- 2017(43512)
- 2016(23606)
- 2015(26709)
- 2014(26961)
- 2013(27009)
- 2012(25152)
- 2011(22751)
- 2010(23378)
- 2009(22048)
- 2008(22117)
- 2007(20177)
- 2006(18096)
- 2005(16906)
- 学科
- 济(127447)
- 经济(127324)
- 业(89224)
- 管理(80024)
- 企(77987)
- 企业(77987)
- 方法(47243)
- 数学(37899)
- 数学方法(37637)
- 农(34073)
- 业经(33947)
- 中国(32615)
- 财(31659)
- 地方(30619)
- 农业(24091)
- 务(22065)
- 财务(22014)
- 财务管理(21977)
- 制(21911)
- 学(20868)
- 企业财务(20707)
- 技术(20240)
- 和(19963)
- 贸(19897)
- 贸易(19883)
- 易(19178)
- 理论(18167)
- 环境(17846)
- 地方经济(17376)
- 划(17280)
- 机构
- 学院(357426)
- 大学(351049)
- 济(160565)
- 经济(157497)
- 管理(137557)
- 研究(124286)
- 理学(116693)
- 理学院(115361)
- 管理学(113848)
- 管理学院(113161)
- 中国(96447)
- 京(74745)
- 科学(73411)
- 财(72216)
- 所(64115)
- 农(60725)
- 研究所(57490)
- 财经(56789)
- 江(56708)
- 中心(56107)
- 经(51244)
- 业大(49548)
- 经济学(49498)
- 北京(47743)
- 农业(47494)
- 范(45334)
- 师范(44936)
- 州(44664)
- 经济学院(44438)
- 院(44183)
- 基金
- 项目(224006)
- 科学(177600)
- 研究(166077)
- 基金(161764)
- 家(139452)
- 国家(138209)
- 科学基金(119374)
- 社会(107811)
- 社会科(102356)
- 社会科学(102329)
- 省(89709)
- 基金项目(85472)
- 自然(74700)
- 教育(74523)
- 划(73777)
- 自然科(72903)
- 自然科学(72883)
- 自然科学基金(71638)
- 编号(66506)
- 资助(65385)
- 发(54287)
- 成果(53317)
- 重点(50898)
- 部(49252)
- 创(48804)
- 课题(46636)
- 创新(45005)
- 业(44634)
- 国家社会(44511)
- 发展(44355)
- 期刊
- 济(192551)
- 经济(192551)
- 研究(109727)
- 中国(73098)
- 财(58744)
- 农(56463)
- 管理(55148)
- 学报(49497)
- 科学(48565)
- 农业(38437)
- 大学(37562)
- 技术(35703)
- 学学(35599)
- 融(35278)
- 金融(35278)
- 教育(33855)
- 业经(31962)
- 经济研究(30588)
- 财经(29365)
- 经(25500)
- 问题(24857)
- 业(22692)
- 技术经济(21896)
- 贸(19462)
- 世界(18544)
- 商业(18369)
- 统计(17576)
- 现代(17286)
- 国际(16734)
- 策(16400)
共检索到556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雪
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将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建立经济和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利用Super-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区域物流业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进。结果表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物流高质量发展及其耦合协调程度存在较大地区差异,主要原因是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差。因此,在大力提升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同时,应加强物流业与经济的高质量联系,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清华 于振山 郭兰英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及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两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从轻微失调上升到勉强协调阶段,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等级的协调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东西部差异明显,呈现出东—中—西部水平依次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核密度曲线不断向右移动,表明两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波宽增加,波峰降低,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动态演进过程出现了明显的梯度差异;各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格局基本保持不变,主要集中在“H-H”集聚区和“L-L”集聚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长花
文章采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了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测算,从压力层、状态层和准则层视角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全国以及四大经济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协同性与时空演进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省份在三大准则层的表现和排名具有差异性;Dagum基尼系数测算结果显示,中国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区域逐渐趋向协同发展;Kernel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渐提升,但各区域的演进规律呈现差异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陈胜利
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2011—2019年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Spatial-Markov链刻画其空间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发展质量保持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依然偏低,且呈现“东优西劣”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差异,地区内差异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地区间差异构成空间差异最重要的来源;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发生跨阶段转移的概率较小,低水平地区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邻近地区之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建平
本文基于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物流业发展水平、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主要驱动因素,探究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分异机理。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物流业发展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平稳上升趋势;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协调水平总体处于较低区间且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一直呈正向空间集聚;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政府支持、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强度对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空间布局发挥综合影响作用,且不同时期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也不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宝友 高家璐 谭旭睿 孟丽君 于艳娜
文章在把握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与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测2005—2021年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距与时空分异。研究发现:(1)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三大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但发展速度有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其发展速度最快。(2)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地区差距较大,呈“先下降后上扬”的变化趋势,造成地区差距的主因是地区间差距。(3)全国及三大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均呈收敛特征,总体上考察期后期要比前期的收敛速度更快。基于上述发现,现阶段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应考虑效率导向与创新驱动并重,注重空间溢出效应,实施差别化政策,促进物流业均衡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桔 郑红玲
文章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标准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TOPSIS分析方法对我国2013—2017年30个省份及五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泰尔指数对高质量发展差异进行测算与分解;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五个维度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我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差异变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中部地区增速最快,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特征相似,西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各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五个维度对于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创新和协调因素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闫葳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因此利用实证手段深入分析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全国以及分区域角度分别对此进行了研究,选取上海、河南以及重庆分别代表东、中、西部地区,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物流业 区域经济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方菲 胡强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以长江经济带区域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物流智慧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物流智慧化转型有效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效率,促进了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物流智慧化转型主要依靠提升物流效率、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传导机制,进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褚钰 付景保 陈华君
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8年河南省19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2018年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耦合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研究期内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较高,二者的相对发展指数波动较为频繁,耦合协调等级逐年升高,但距离理想值仍有较大差距,并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集聚特征,随着与郑州距离的增加,耦合协调等级逐渐降低。未来,河南省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以郑州为中心带动全省整体联动,扩大全方位开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褚钰 付景保 陈华君
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8年河南省19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2018年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耦合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研究期内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较高,二者的相对发展指数波动较为频繁,耦合协调等级逐年升高,但距离理想值仍有较大差距,并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集聚特征,随着与郑州距离的增加,耦合协调等级逐渐降低。未来,河南省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以郑州为中心带动全省整体联动,扩大全方位开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谢玲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加速创新,迅速融入经济发展各领域,给物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日益成为重塑物流业竞争格局的决定力量。如何深度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脉博,顺应数字经济和物流业发展规律,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从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研究了数字经济时代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数字经济时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壮 林栋
本文研究了“双碳”目标下物流业绿色转型对商贸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重点考察了物流业绿色转型的总体效应与门槛特征。结果发现:从线性层面来看,物流业绿色转型显著抑制了商贸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从非线性的角度来看,物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符合“U”型曲线规律;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居民收入低于第一门槛值时,物流业绿色转型并不利于商贸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当居民收入大于第一门槛值时,物流业绿色转型所表现出的经济动能逐渐显现,并且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明显的增强趋势。因此,在促进物流业的绿色技术革新的同时,要立足于地方实际,逐步推进物流业绿色转型,坚持适度原则,促进物流业与商贸流通业的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育民 田思苗
本文利用2005年-2020年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物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城市的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相关测度,进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物流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样本下,物流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不同方法测算所得的核心解释变量替换后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果;在分地区样本下,其影响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异质性,珠三角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粤东西北地区的促进作用则较弱,这说明物流高质量发展只有达到较高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正外部效应,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广东省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要素自由顺畅流动的正确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侠 徐晓红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基于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区域差距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年均分别增长2.48%、-0.53%、3.03%,技术进步是经济质量优化提升的动力源泉;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质量随着时间推移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下游地区经济质量均值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经济质量高值区空间分布格局由上、下游地区演化为中、下游地区,效率变化高值区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双中心的空间集聚格局,技术变化高值区分布在中、上游地区;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总体区域差距有扩大趋势,区域间差距是导致总体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