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21)
2023(19744)
2022(16528)
2021(15077)
2020(12628)
2019(28571)
2018(27817)
2017(53236)
2016(29216)
2015(32564)
2014(32625)
2013(32535)
2012(30277)
2011(27554)
2010(28220)
2009(26472)
2008(26616)
2007(24208)
2006(21834)
2005(20065)
作者
(89052)
(74491)
(74356)
(70363)
(47747)
(35623)
(33553)
(28934)
(28091)
(26719)
(25641)
(24660)
(24123)
(23943)
(23511)
(22842)
(22370)
(22074)
(21620)
(21526)
(18892)
(18588)
(18225)
(17087)
(16927)
(16678)
(16615)
(16498)
(15042)
(14970)
学科
(140889)
经济(140736)
(99602)
管理(92964)
(85443)
企业(85443)
方法(53304)
数学(43425)
数学方法(42979)
(39602)
中国(37192)
业经(36402)
(36002)
地方(32389)
农业(27330)
(27255)
(25976)
(24719)
贸易(24702)
(23918)
(23718)
财务(23658)
财务管理(23616)
企业财务(22271)
技术(21965)
(21942)
(20883)
(20785)
银行(20720)
理论(20709)
机构
学院(435089)
大学(430220)
(187433)
经济(183717)
管理(164142)
研究(154478)
理学(139756)
理学院(138107)
管理学(135895)
管理学院(135077)
中国(118243)
科学(95090)
(91773)
(85725)
(81681)
(81037)
研究所(73272)
中心(69239)
(68973)
财经(67161)
业大(65633)
农业(64331)
(60744)
北京(58126)
经济学(57396)
(56073)
师范(55443)
(54885)
(54059)
经济学院(51510)
基金
项目(279182)
科学(219496)
基金(201855)
研究(200424)
(177467)
国家(175889)
科学基金(149618)
社会(128727)
社会科(121996)
社会科学(121961)
(110992)
基金项目(106161)
自然(96837)
自然科(94593)
自然科学(94560)
(93263)
自然科学基金(92910)
教育(90588)
资助(82273)
编号(79378)
(65025)
成果(64645)
重点(63689)
(60776)
(59666)
课题(56409)
创新(55330)
(53541)
科研(53432)
国家社会(53005)
期刊
(221093)
经济(221093)
研究(130305)
中国(88180)
(75550)
学报(70252)
(68013)
科学(65102)
管理(64747)
大学(52024)
农业(50891)
学学(49567)
(43950)
金融(43950)
教育(41682)
技术(39734)
业经(36339)
经济研究(35254)
财经(34240)
(29659)
(28844)
问题(28642)
技术经济(24349)
(23487)
世界(21507)
商业(21171)
(21006)
国际(20730)
统计(20422)
现代(20253)
共检索到671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廷瑞  
指出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主要是通过增长极效应、带动效应、扩散效应和贸易拉动效应而起作用的,接着研究了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最后提出要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作效率、实现物流产业与生产制造产业互动发展、加强区域物流产业的整合力度和企业联合程度以及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方面来实现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和质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闫葳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因此利用实证手段深入分析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全国以及分区域角度分别对此进行了研究,选取上海、河南以及重庆分别代表东、中、西部地区,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志新  杨巧红  王林伶  
通过选取宁夏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1978—2010年的宁夏相关统计数据,构建宁夏全区物流业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时间序列模型,对宁夏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脉冲响应模型、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经济发展与物流业的关联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文斌  马祖军  武振业  
现代物流业 ,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 ,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 ,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业 ,有利于促进区域生产力发展 ,有利于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 ,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 ,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敬松  黄细洋  
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论述了物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然后分析了区域物流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并针对当前区域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小平  
产业集群是市场体系下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一个区域只有在地理空间、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特征、技术创新和制度文化等方面满足了相应的条件,才有可能出现成功的产业集群。文章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和动力机制出发,分析和研究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并从政府宏观管理的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立人,张剑平  
为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选取若干反映经济水平的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如人口密度,人均耕地、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工农业总产值等。但人为地选择、确定指标难免存在片面性,或把某些有一定相关程度的指标同时引入,从而影响评价的客观性。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所考虑的众多指标进行数学处理,变成某些相互独立、为数较少的综合指标——主成份,以这些综合指标作为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新的数值依据,数值大小的顺序排列即代表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娟  段军山  
文章基于对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解,从经济规模、经济质量、要素流动和制度环境共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2007—2020年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对其空间差异、分布动态和演进趋势展开分析。结果显示:(1)2007—2020年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状态。(2)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并由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所带动。(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水平的分布曲线有右移现象,主峰高度下降,宽度扩大,存在右拖尾现象,单峰特征明显。(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稳态性较强,存在“俱乐部趋同”和“马太效应”。考虑空间因素以后,该稳定性出现下降,“跳跃式转移”在部分地区成为可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宾宾  白雪  
交易成本和效率制度的概念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也为其他应用经济学科提供了新的视角。区域制度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政府的行政效率以及政府所提供制度的效率,这是现阶段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硬约束和瓶颈。本文从制度效率的角度探讨我国目前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内在原因,以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验证,并据此提出提高制度效率的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新  相丽君  
文章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7"的数据(2006年数据)进行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分列第一、二位;由于受到政策的倾斜,西藏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九;贵州的指标数据表明,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贵州享受了大量财政支持,而是财政支持不足,证了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7)关于国家预算内资金对西部地区支持相对不够的结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璐  李成标  
选取经济总量、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4个系统共24个区域经济指标,构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回归分析法和KMO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合理有效的。依据2012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类,进而提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瑞  
通过SWOT分析方法,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特征,分析了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从政府统筹规划、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物流园区合理布局、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信息平台构建4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湖斌  齐源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合系统理论和耦合度模型,本文首先构建了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2001-2016年的数据,对长三角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区域内协同度、区域间协同度进行了具体计算。最后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演化规律和空间协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提升1. 051个百分点。同时两个子系统对协同发展的贡献机制并不一样,上海市、浙江省的情况正好和江苏省相反。在空间协同发展特征上,整体协同度伴随着区域内地区之间协同度的趋同性而逐步提升,体现出良好的协同发展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