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5)
2023(7568)
2022(6381)
2021(5493)
2020(4465)
2019(9737)
2018(9303)
2017(17649)
2016(9038)
2015(10085)
2014(10024)
2013(9773)
2012(9377)
2011(8808)
2010(9154)
2009(8407)
2008(8111)
2007(7485)
2006(6997)
2005(6462)
作者
(27288)
(22893)
(22763)
(21655)
(14948)
(10885)
(10312)
(8747)
(8654)
(8018)
(8003)
(7616)
(7563)
(7362)
(7322)
(7044)
(6841)
(6578)
(6401)
(6230)
(5842)
(5582)
(5540)
(5318)
(5247)
(5201)
(4946)
(4712)
(4538)
(4475)
学科
(66047)
经济(66000)
管理(25364)
(23170)
地方(19851)
(18954)
企业(18954)
方法(17729)
数学(15419)
数学方法(15316)
地方经济(14254)
中国(14187)
业经(11864)
(11437)
(11114)
环境(8919)
农业(8161)
(8109)
(7880)
金融(7879)
(7739)
(7729)
(7405)
(7340)
贸易(7334)
经济学(7313)
(7212)
(7179)
(6996)
产业(6869)
机构
学院(142452)
大学(141607)
(72470)
经济(71200)
研究(55504)
管理(52657)
理学(44812)
理学院(44214)
管理学(43657)
管理学院(43348)
中国(40310)
科学(31181)
(29217)
(28952)
(27554)
研究所(25000)
经济学(23621)
中心(23616)
财经(23380)
(21775)
(21086)
经济学院(20876)
(20025)
(19617)
师范(19508)
北京(18596)
(17939)
财经大学(17132)
科学院(17023)
(16866)
基金
项目(91256)
科学(73543)
研究(68212)
基金(67418)
(59225)
国家(58343)
科学基金(49665)
社会(47056)
社会科(44778)
社会科学(44764)
(34976)
基金项目(34515)
教育(29788)
(29452)
自然(29240)
自然科(28507)
自然科学(28500)
自然科学基金(27980)
资助(26801)
编号(26121)
(22928)
重点(21384)
成果(21172)
国家社会(20435)
(20106)
发展(19286)
(18986)
课题(18888)
(18716)
创新(17610)
期刊
(90408)
经济(90408)
研究(47407)
中国(27049)
管理(22518)
(20421)
科学(19394)
学报(18019)
(16526)
经济研究(15504)
大学(13986)
学学(13364)
技术(12878)
(12635)
金融(12635)
财经(12490)
业经(12314)
教育(11769)
农业(11250)
问题(11234)
(11054)
技术经济(9135)
(8866)
世界(8782)
统计(8196)
国际(8157)
(7379)
商业(7284)
资源(7257)
经济问题(7181)
共检索到225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泽宇  张震  韩增林  孙才志  林迎瑞  
区域海洋经济作为沿海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测度其实现其对国家海洋战略响应程度的高低。本文梳理了中国各个时期海洋发展战略的演变趋势,运用以综合赋权法为基础的模糊识别模型、VAR模型及GIS空间技术对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海洋经济与国家海洋战略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低值地区发展速度提升较快,高值地区发展有减缓趋势,区域差距逐渐缩小,整体发展水平呈现波动性上升态势;(2)山东、浙江、江苏对国家海洋战略响应程度一直保持高水平,海洋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趋势明显;辽宁、天津、河北早期响应程度较高,2006年以后趋于弱递减平稳状态;上海、广西对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训华  
国家海洋战略教育是从国家层面在教育、文化、科技、社会等领域面向全体国民特别是大中小学生开展的以提升海洋意识和培育海洋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的总和,包括专业海洋教育、学校海洋教育、社会海洋教育、科技海洋教育、产业海洋教育、海洋文化教育等内容,总体目标指向培育海洋国家意识、锻造新型海洋观。战略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海洋教育,难点是社会海洋教育,着力点是文化海洋教育。新型海洋观的价值核心是向海定陆、由海向洋,海洋国家意识在于海洋国家的思维意识,“海洋-国家-教科书”是深入推进海洋战略教育的关键逻辑。从儿童启蒙出发,讲好中国海洋故事,构建国民海洋图景。从“愿意听”到“听得懂”建构中国立场的海洋话语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家校社一体的海洋战略教育推进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郭可蒙  邹玮  
构建适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评价体系,经过主客观综合权重法赋权后,对2000—2014年间沿海11省市的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水平进行评价。通过构建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两者历年的协调发展度,并对两者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利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动态分析各个省市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水平呈上升趋势;(2)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协调发展度逐年递增;2000—2007年,福建省的协调发展度明显提高;2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金森  
把建设海洋经济强国作为跨世纪国家战略杨金森(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敦促世界各国把开发利用海洋列入国家的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ZI世纪议程》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春娟  刘大海  王玺茜  赵倩  
建立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两个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在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各项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增加海洋创新绩效和海洋经济潜力分指数,对海洋创新效率及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潜力予以考察。在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法测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进而测算2004-2018年我国海洋创新与海洋经济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协调关系由中度失调衰退转变为良好协调发展,协调程度变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4-2006年海洋创新滞后于海洋经济发展;2007-2018年海洋创新驱动海洋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海洋创新投入与提高海洋创新绩效、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统筹海洋创新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加林  沈满洪  马仁锋  杨红生  陈一宁  孙才志  刘明  韩喜球  胡志丁  马学广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了系统认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邀请了九位来自海洋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海岸带生态修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地缘政治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前沿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访谈。结果认为:(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明确美丽海洋建设目标、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方法、坚持陆海统筹重大谋略、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要整合现有涉海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创新规划技术与规划治理理念,强化海洋空间管制指标、海洋空间发展能力和海洋空间治理地方特色机制等方面的创新。(3)海洋牧场建设要聚焦产业链条,推进“全域型”海洋牧场建设;强化原创驱动,构建“全域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倡导融合发展,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场新业态。(4)“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强调运用陆海交错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资源管理优化的技术,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机理,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5)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把握数字经济大势,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升级产业结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衔接区域战略。(6)海洋科技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聚焦深海、极地战略新领域,提升关键海域实时精细观测和预报能力,聚焦海洋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加强海工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7)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多学科调查、长周期监测,加强深海开发技术研发,评估深海采矿环境影响,减少深海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扰动,实现深海采矿和深海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8)我国需要实施一种空间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海洋地缘战略,服务于台湾统一和领土争端、服务于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资源利用,服务于海洋运输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并最终服务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9)实施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战略,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必要的空间支点和技术支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东民  何帆  张春宇  伍桂  冯维江  
现代海洋金融的基本特征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并举、开放性和排他性并存,以及产融结合与金融集聚相得益彰。现代海洋金融的工具有银行贷款和信贷担保、海洋基金、企业债券及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海洋保险。当前中国发展海洋金融面临重大机遇。建议中国政府应支持建立海洋金融要素聚集区,以"三个基金、一个银行、一个智库"的模式推动中国海洋金融业的快速崛起。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颖博  张效莉  宋维玲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正确认识海洋经济区域差异和潜在产出水平,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本文以三大海洋经济圈为基本空间单元,以海洋三次产业为基本结构单元,采用劳动力加权变异系数法的空间分解和结构分解,测度2006—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程度,进一步分解区域差异变化的结构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采用Hamilton回归方法估计沿海11省市的海洋潜在产出,进一步对比分析各省市海洋经济潜力实现和变动情况。研究发现,2006—2019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区域差异呈下降态势;其以区域内差异为主;区域内差异的波动大于区域间差异;区域总差异贡献度排名从大到小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区域总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变化均主要来源于集中效应;沿海11省市海洋产出缺口比例曲线可分为类“n”型、类“u”型和类“一”型;2012年以后海洋产出缺口比例的变动幅度相较之前明显减小。研究得到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海洋领域区域一体化和增强海洋经济发展韧性等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李鲁奇  
基于对尺度重组现有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的探讨,运用"策略—制度"分析思路,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分析了以海洋为定位的国家战略区域的建构。其中,策略建构旨在获得不同行动者的支持,关注"蓝色"话语的建构和基于领导权话语的尺度跳跃等策略;制度建构以区域制度架构的形成为目标,关注尺度结构本身的建构和重组,表现为区域协调组织的建立和调整、尺度间行政权限的转移、行政地域空间的整合和跨边界合作。这一思路结合了尺度研究的政治经济路径和后结构路径,对其它国家战略区域的分析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此外,研究还表明尺度重组是一个多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李鲁奇  
基于对尺度重组现有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的探讨,运用"策略—制度"分析思路,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分析了以海洋为定位的国家战略区域的建构。其中,策略建构旨在获得不同行动者的支持,关注"蓝色"话语的建构和基于领导权话语的尺度跳跃等策略;制度建构以区域制度架构的形成为目标,关注尺度结构本身的建构和重组,表现为区域协调组织的建立和调整、尺度间行政权限的转移、行政地域空间的整合和跨边界合作。这一思路结合了尺度研究的政治经济路径和后结构路径,对其它国家战略区域的分析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此外,研究还表明尺度重组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和多向的过程,并同地方上特定的发展条件和行动者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相关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耀光  王国力  刘锴  杜鹏  刘桂春  许淑婷  
在分析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问题。在分析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时,应用了变差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锡尔(Theil)系数以及三轴图方法,并应用图表反映中国各个海洋产业时空差异特征。在进行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时,根据有关经济区划分的理论依据,并应用了主成分分析和丰裕度指数两种方法,确定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的指标,从而划分出Ⅰ级类型:高丰裕度指数、强实力水平具优势海洋经济类型区;Ⅱ级类型:中丰裕度指数、中实力水平具强势海洋经济类型区、Ⅲ级类型:弱丰裕度指数、低实力水平具潜势海洋经济类型区。在各级海洋经济类型区内,还划分了低一级的海洋经济类型区。论文最后提出第Ⅰ、Ⅱ、Ⅲ级海洋经济类型区具有的主导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洋   裴兆斌   韩立民   姜义颖  
以2009—2018年11个沿海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和区间差异指数。结果显示:(1)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差距大,南、北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2)海洋经济质量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但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整体上较低。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3)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4)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协调性的差距明显,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正由低质量、无序、非均衡向高质量、可持续、均衡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洋   裴兆斌   韩立民   姜义颖  
以2009—2018年11个沿海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和区间差异指数。结果显示:(1)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差距大,南、北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2)海洋经济质量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但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整体上较低。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3)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4)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协调性的差距明显,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正由低质量、无序、非均衡向高质量、可持续、均衡转变。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张宝印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共产主义信念本意相通,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人心所向,历史必然。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实践共产主义信念一样,虽阻力很大,道路曲折,但是,前途光明。实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把海洋环境保护放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并重的地位。做好海洋环境保护,必须认真做好江、河和沿海产业以及海洋产业对海洋排放的污染控制工作。要做好排污入海的控制工作,必须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加强海洋环保的技术基础建设,加强海洋环保的管理基础建设。同时,要学习国外管理经验和技术,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内外合作,积极发展海洋环保产业,繁荣海洋环境保护市场,实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和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发挥东部经济发展优势,统筹海洋开发与西部开发两个战略领域,相互促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梵  高强  刘韬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海洋科技创新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效率进行测算,其结果显示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效率的整体效率不高,不论是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海洋科技创新投入的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管理因素都直接影响海洋经济增长效率。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考察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效率值以及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外溢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