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82)
- 2023(8650)
- 2022(7270)
- 2021(6564)
- 2020(5383)
- 2019(11562)
- 2018(11270)
- 2017(20901)
- 2016(11849)
- 2015(13196)
- 2014(13077)
- 2013(12301)
- 2012(11331)
- 2011(10204)
- 2010(10478)
- 2009(9763)
- 2008(9683)
- 2007(8829)
- 2006(7801)
- 2005(7232)
- 学科
- 济(45137)
- 经济(45051)
- 管理(38441)
- 业(31857)
- 企(27420)
- 企业(27420)
- 方法(14589)
- 财(14386)
- 制(14331)
- 农(12910)
- 地方(12604)
- 中国(12503)
- 数学(12213)
- 数学方法(12077)
- 业经(11431)
- 体(11060)
- 务(8955)
- 财务(8936)
- 财务管理(8913)
- 学(8817)
- 环境(8744)
- 理论(8645)
- 体制(8642)
- 企业财务(8522)
- 农业(7996)
- 融(7785)
- 金融(7782)
- 划(7747)
- 银(7731)
- 银行(7713)
- 机构
- 学院(165909)
- 大学(163255)
- 济(64341)
- 经济(62784)
- 管理(59125)
- 研究(56828)
- 理学(50301)
- 理学院(49699)
- 管理学(48914)
- 管理学院(48594)
- 中国(42041)
- 京(34170)
- 财(33743)
- 科学(33391)
- 所(28222)
- 江(26700)
- 财经(25849)
- 中心(25368)
- 农(25349)
- 研究所(25198)
- 经(23261)
- 范(23089)
- 师范(22867)
- 业大(22587)
- 院(21512)
- 北京(21252)
- 州(20766)
- 经济学(19895)
- 农业(19450)
- 财经大学(19023)
- 基金
- 项目(110511)
- 科学(87446)
- 研究(84788)
- 基金(78425)
- 家(67825)
- 国家(67250)
- 科学基金(57799)
- 社会(54048)
- 社会科(51087)
- 社会科学(51073)
- 省(45058)
- 基金项目(41250)
- 教育(40564)
- 划(37298)
- 自然(35341)
- 编号(35173)
- 自然科(34452)
- 自然科学(34440)
- 自然科学基金(33791)
- 资助(30571)
- 成果(29048)
- 制(26546)
- 课题(26079)
- 重点(26012)
- 部(24575)
- 发(24445)
- 创(23609)
- 国家社会(22310)
- 创新(22180)
- 性(22012)
共检索到254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红霞
都市圈"中心–外围"格局的特殊性决定都市圈治理区别于传统的区域治理。都市圈治理主体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于经济、社会、空间、环境四个层面,建构合理的经济和空间秩序,以实现都市圈协调发展是都市圈治理的中心。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机制、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梯度产业格局的培育机制、重点领域的优先发展机制构成都市圈治理主体利益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都市圈 区域治理 都市圈培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民 韩占兵
新生代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基于课题组在河南、山东等地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的特征和利益诉求,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培育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 农民教育 利益诉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蒋本莺
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地勘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化解这种需求的关键在于地勘单位的人才培育机制有效管用。文章以福建省煤田地质勘查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地勘单位面临的人才培育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其人才培育机制的策略,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增进地勘单位服务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关键词:
人才培养 需求分析 培育机制 地勘单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林思仪 赵渺希 王笑涵
【目的】在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持续阻滞的国际环境下,应对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城市收缩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新命题,研究局部收缩下的都市圈企业更替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对未来城市规划向“精明收缩”范式转变、整合优化低效闲置土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深圳都市圈为研究区域,以街镇为研究尺度,借助GIS空间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典型案例分析,识别2010—2020年深圳都市圈发生人口收缩的地区,解析都市圈企业更替时空格局及驱动机理,归纳都市圈局部收缩的机制动因。【结果】(1)人口收缩主要发生在都市圈核心区80 km外的惠东、博罗两县城镇。(2)都市圈整体企业更替特征为高进入、高退出,人口收缩地区的企业更替水平较弱。(3)从不同产业部类看,人口收缩程度仅与制造业企业更替量显著负相关;相对人口因素而言,交通、创新、网络因素对信息技术业、商贸流通业企业更替量的解释力度更高,启示人口收缩地区依托其他生产要素积极转型。(4)分析内城、中心城区边缘、大都市圈外围3类区位的人口收缩地区发现,金融危机后外资外贸退潮、中心城市对外围的持续吸引、地方的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传统的国际劳动分工模式难以为继等不同程度地造成了都市圈的局部人口收缩。【结论】在发达都市圈,内城和中心城区边缘的人口收缩带有偶发性,较易实现转型增长;大都市圈外围的人口收缩具有普遍性,消除人口收缩的负面影响、实现“以收缩换发展”面临着更加艰巨和严苛的挑战。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积极嵌入区域网络,减少增量规划,促进市场有序更替是人口收缩地区精明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新民 韩占兵
新生代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基于课题组在河南、山东等地的调查数据,文章实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的特征和利益诉求,提出了新生代职业农民培育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 农民教育 利益诉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维华 赵义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在于挖掘乡村内生动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行动者网络理论从"广义对称原则"出发,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视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点、线、面、网的构建过程使政府、农民、返乡群体、培育机构等人类行动者和观念、环境等非人类行动者广泛连结,进而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行动者网络,并以"转译"为根本机制,通过厘定行动者、寻找必经之点、问题具体化、制定准目标、实施准行动等环节使该网络实现动态化运转,为乡村振兴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落地提供可行之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晓慧
通过对苏北地区科技领军人才现状的客观分析,从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对苏北地区科技领军人才的现有状况进行研究,找出现存主要问题。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对苏北地区科技领军人才培育机制提出建议,要强化人才意识,构建特色政策体系,增加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经济环境,创建以领军人才为首的科技创新团队,搭建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载体,加快推进领军人才项目产业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婷
作为制造强省和职业教育强省,江苏的制造业和职业教育引领全国。文章分析了中国工匠精神的发展历程及其所体现的新时代要义,认为江苏要实现制造业集群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充实到产行业一线。为应对这一历史机遇和挑战,江苏职业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助推创新创业,营造工匠精神校园氛围,为全国职业院校树立典范。
关键词:
制造强省 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钰
合作治理乃是当前我国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新视野、新思路、新途径,它能够通过推进各区域缔结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合作治理共识,厘清治理责任,从而有效应对蔓延性、外部性、跨域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然而,利益整合问题仍是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的掣肘和短板。因此,通过搭建区域信任与利益协商桥梁、健全利益诉求与利益表达体系、统一利益目标与增强利益分配规范化、优化利益共享与利益补偿格局等途径来构建利益整合机制乃是协调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利益关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跨区域 生态环境治理 合作 利益整合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成果 陶小马 金旭晔
以创业板企业数据为样本,使用Logit模型及工具变量法,研究不同区域环境下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事前甄选与事后培育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经济区域对政府背景风险投资行为影响有限,与非核心发达地区相比,金融发达地区的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没有表现出差异性甄选行为,但却有更好的事后培育作用,而且这种培育作用会随着地区投资环境优化而增强;②行政区域对政府背景风险投资行为影响显著,与异省投资相比,本省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事前甄选具有显著优势,但对被投企业后续创新投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这种作用会因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占有董事会席位而加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徐明
创建与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是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规划的关键问题。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理论内涵、形成路径、影响因素的理论剖析及知名度较高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路径的案例分析表明,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培育主要有企业驱动型与政府驱动型两种路径。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培育应选择在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共同驱动下,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及品牌簇群协同发展的路径。通过农业产业集群、农产品区域品牌及品牌簇群相互促进、互相借势、共同发展,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认知,提高产品附加值,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产品区域品牌 培育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俊青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建设的国家战略,"双创"战略的有效实施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高质量增长的重要保障。为了破解国家"双创"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找到适应当前发展阶段适宜现状的战略路径,为推动"双创"战略制定匹配的政策提供依据,本期专家从产学合作助推大学生"双创"升级、"双创"战略背景下企业家精神培育、虚拟孵化器平台建设、企业孵化生态体系构建以及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林青 谭力文 马海燕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战略管理和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国家和企业都是全球竞争市场上的行动者,它们已成为提升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时需要同时关注的力量。国家和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发挥作用治理是关键。与单一公司的治理相比,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治理显得更加复杂,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治理问题:企业内治理、产业治理和市场治理。本文从产业治理与市场治理的交互出发,构建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产业的二维治理模型,并由此区别出五种典型的主导治理模式,分别是自由市场、公共治理、产业治理、共同治理和网络治理。不同的主导治理模式体现了国家和企业在其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进而形成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
市场治理 产业治理 产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素芳
构建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以下简称学共体)的区域协同机制,是指在街道区域内建构促进学共体发展的资源、活动、人员、评价"四环相扣"和政府部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民间社会组织"四体联动"的协同机制探索,以促进培育学共体发展优良环境的形成,加强学共体之间的关联与交流。
关键词:
社区学习共同体 区域协同机制 四体联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寒 胡慧源
由于在文化传承、社会认知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自我特性,文化遗产区域品牌的形成机制存在着与其他产业不同之处。该文在明确文化遗产区域品牌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文化遗产资源—文化遗产产品—文化遗产品牌—文化遗产区域品牌"的形成机制,指出企业集聚发展、混合经营管理和政府主导培育是文化遗产区域品牌培育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区域品牌 机制 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