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3)
- 2023(10030)
- 2022(8440)
- 2021(7607)
- 2020(6297)
- 2019(13856)
- 2018(13502)
- 2017(25347)
- 2016(13301)
- 2015(14985)
- 2014(14816)
- 2013(14613)
- 2012(13751)
- 2011(12713)
- 2010(12767)
- 2009(11867)
- 2008(11191)
- 2007(10102)
- 2006(9435)
- 2005(8289)
- 学科
- 济(79241)
- 经济(79094)
- 管理(35195)
- 业(26535)
- 地方(24880)
- 方法(24313)
- 企(21090)
- 企业(21090)
- 数学(19628)
- 数学方法(19393)
- 中国(17443)
- 农(17374)
- 学(17139)
- 业经(16730)
- 地方经济(15320)
- 环境(14728)
- 和(12627)
- 农业(11969)
- 理论(10916)
- 制(10119)
- 财(9932)
- 发(9597)
- 资源(9486)
- 生态(9455)
- 经济学(8874)
- 融(8815)
- 金融(8812)
- 划(8669)
- 产业(7836)
- 体(7813)
- 机构
- 学院(194606)
- 大学(193768)
- 济(84911)
- 经济(83071)
- 研究(73411)
- 管理(70561)
- 理学(59881)
- 理学院(59053)
- 管理学(57839)
- 管理学院(57464)
- 中国(54746)
- 科学(46115)
- 京(43302)
- 所(36939)
- 财(35197)
- 研究所(33632)
- 中心(33335)
- 江(30434)
- 农(30415)
- 业大(28857)
- 北京(28083)
- 范(28070)
- 财经(27875)
- 院(27851)
- 师范(27827)
- 经济学(26344)
- 经(25013)
- 州(24424)
- 经济学院(23264)
- 省(22810)
- 基金
- 项目(133369)
- 科学(104782)
- 研究(97280)
- 基金(95091)
- 家(83669)
- 国家(83002)
- 科学基金(70553)
- 社会(64089)
- 社会科(59617)
- 社会科学(59597)
- 省(53069)
- 基金项目(50715)
- 划(44615)
- 自然(44470)
- 自然科(43076)
- 自然科学(43066)
- 教育(42635)
- 自然科学基金(42265)
- 编号(38296)
- 资助(38090)
- 发(31548)
- 重点(30827)
- 成果(30331)
- 课题(27790)
- 部(27569)
- 创(26653)
- 国家社会(26255)
- 发展(25419)
- 创新(25057)
- 展(25057)
共检索到305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奕汝 杨培涛
【目的】测度分析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探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驱动因子,为区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28个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模型、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分析。【结果】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呈“倒U形”,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森林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的“S形”趋势,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先升后降再升的“N型”趋势,但2015年后各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均有所放缓。【结论】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以中度协调阶段为主,基本处于中度耦合协调向良好耦合协调的过渡时期,提升空间较大;森林生态-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在1980—2020年均呈不同程度上升,但上升趋势趋缓。建议从构建优良的区域森林成长自然环境子系统、建立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子系统、搭建承载合理与绿色消费的社会子系统3方面提升区域森林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复合系统 耦合协调度 测度 长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建武 姜明军 陈丽佳 翟弘 任伟琳
以长沙市为实证,从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城市化与城市森林之间的耦合关系:城市化加大了城市森林建设的各种投入,城市化对城市森林建设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城市森林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由此,各个城市在快速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也要大力建设城市森林,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打造生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森林 耦合关系 长沙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攀柱 贺琳 张惠军 赵闫春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150户居民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对森林的多种效益的认识程度多停留在宏观层面上的大致了解,缺乏微观层面上的细致把握,在对森林多种效益费用的支付愿望上表现出较强的政府依赖倾向。对此,加大森林、林业知识的普及力度,拓展林业产业的发展空间,是提高人们认识森林意识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城镇居民 森林意识 问卷调查 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贺嘉 许芯萍 张雅文 文传浩
以流域为视角,构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1—2016年金沙江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并结合GIS和泰尔指数分析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从时序角度看,金沙江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协调类型实现濒临失调衰退至良好协调的逐步升级;(2)从空间差异看,金沙江流域耦合协调状态区域差异明显且组内非均衡性显著,耦合协调类型呈现三角格局、半包格局、中心—外围格局、西北—东南格局的依次演化进程。建议金沙江流域走全域绿色发展之路,高效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英 刘思华
城市森林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两型社会内涵,建立了一套两型社会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描述两型社会构建中城市森林在自然、经济、社会各个系统的状态,体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并以长沙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关键词:
城市森林 两型社会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琦 林爱文 周亚娟 钱婧
森林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构建湖北省森林经济与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10—2019年湖北省森林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发展协调关系。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9年湖北省森林经济指数和生态文明发展指数稳步增长;森林旅游产业与森林资源基础对湖北省森林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控制污染物排放、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大影响;湖北省森林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关系经历了失调期、过渡期和协调发展期,森林经济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认为,为保障生态文明有序建设、森林经济稳定发展,需要从森林资源管护、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加强对林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建立森林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着手促进森林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
森林经济 生态文明 湖北省 耦合协调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建武 康文星 尹少华 谢欣荣
主要介绍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及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并以中国第三个"国家森林城市"长沙市为实证分析,计算了长沙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和释氧功能的经济价值分别约为27.12亿元/a和10.61亿元/a,固碳释氧总价值约为37.73亿元/a,最后做了进一步分析与对比。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固碳 释氧 价值评估 长沙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丽芳 苏建军 黄解宇
本文运用耦合度模型,对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耦合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次第攀升,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正耦合关系。因此,在发展森林公园旅游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促进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森林公园 山西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定惠 杨永春
在阐述区域经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安徽省1990~2008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中等水平的勉强协调类型。近年来三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嫣 马耀峰 高楠 王永明
文章在分析了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间的互动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东部地区的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等十省(市)为样本,对2001—2010年该区域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互动效应明显,只有粤一省达到高度耦合协调,京、鲁、苏、沪、浙五省(市)仅达到了中度耦合协调,而辽、冀、津、闽则呈现出低度耦合协调。
关键词:
东部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红梅
文章以黄山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4-2011年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状况。研究得出结论: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状况分为两个阶段,即2004-2007年的失调阶段与2008-2011年的协调阶段,当前两系统仅处于初级协调状态。黄山市应努力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不断促进旅游业发展,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黄山市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洪启颖
科学探究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作用关系对于推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基于其生态旅游环境特点,构建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2016年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6年间福州市森林公园旅游经济水平呈线性上升趋势,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整体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V形变化趋势。(2)福州市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大多处于0.8~1之间,说明福州市森林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基本保持在高水平耦合状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正向影响,互相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彩霞 孙海清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态势以及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差异。结果表明:2006—2016年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之前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波动,2012年之后耦合协调发展逐渐稳定趋向良好(耦合协调度均大于0.62);云南省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显著,普洱市与昆明市耦合协调发展良好,怒江州与迪庆州耦合协调发展较差,其他州(市)都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因此,云南省应注重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合理开发林产品;促进森林生态经济失调衰退的州(市)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梦媛 陈振杰 张云倩 张亚楠
为了遏制长沙市城市的无序扩张,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保障生态空间质量,划定长沙市城市开发边界成为重要举措。基于居民活动空间扩展,选取人口密度、居民活动分布、基础设施布局等多源时空数据,通过量化居民活动空间扩展概率,并利用植被覆盖度构建生态约束强度,确定二者协调规则,作为CA模型的约束条件,进行城市建设用地模拟,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结果表明:划定的长沙市城市开发边界,结果与长沙市"十三五"规划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基本一致,对未来建设用地扩展方向预测合理,而且避免了侵占重要生态资源,达到了兼顾城市空间发展和生态资源保护的多重目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恭映璧 胡曰利 吴晓芙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城市森林空间范围划分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沙市城市森林规划与建设为例,对城市森林空间范围划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城市森林空间边界范围划分应与城市规划区范围一致;提出了城市森林空间各层次划分和面积计算的方法;提出了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森林空间基本单元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城市森林飞地的定义、标准和界定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