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91)
2023(18165)
2022(15685)
2021(14835)
2020(12504)
2019(28785)
2018(28240)
2017(54144)
2016(29140)
2015(32893)
2014(32262)
2013(31508)
2012(29081)
2011(26240)
2010(26240)
2009(24100)
2008(23682)
2007(20547)
2006(17995)
2005(15831)
作者
(81007)
(67394)
(66891)
(63950)
(43016)
(32208)
(30545)
(26289)
(25433)
(23815)
(22967)
(22442)
(21239)
(21157)
(20871)
(20363)
(19868)
(19837)
(19357)
(19308)
(16594)
(16352)
(16234)
(15363)
(15174)
(15044)
(14835)
(14825)
(13548)
(13274)
学科
(118369)
经济(118253)
管理(86999)
(83068)
(69332)
企业(69332)
方法(55956)
数学(49088)
数学方法(48461)
中国(33802)
(30946)
(30816)
业经(26142)
地方(24399)
(22966)
技术(22341)
(22179)
(21896)
贸易(21882)
(21252)
农业(20666)
(19504)
理论(19503)
财务(19432)
(19407)
财务管理(19389)
银行(19365)
(18763)
金融(18760)
(18471)
机构
大学(408698)
学院(406160)
(165827)
管理(163898)
经济(162417)
理学(142417)
理学院(140881)
管理学(138344)
管理学院(137590)
研究(132666)
中国(101663)
(86379)
科学(80195)
(77876)
(64362)
财经(62539)
中心(61561)
(58829)
研究所(58468)
(57948)
业大(57340)
(56973)
北京(54709)
(53481)
师范(53007)
经济学(50463)
(49118)
(47449)
财经大学(46729)
农业(45814)
基金
项目(278767)
科学(221037)
研究(205874)
基金(203430)
(176221)
国家(174773)
科学基金(151593)
社会(130934)
社会科(124145)
社会科学(124116)
(107990)
基金项目(107418)
自然(97889)
自然科(95641)
自然科学(95619)
教育(95460)
自然科学基金(93915)
(91173)
编号(84199)
资助(83810)
成果(67828)
重点(62201)
(61973)
(60322)
(59125)
课题(57334)
创新(55796)
国家社会(54190)
教育部(53676)
科研(53266)
期刊
(175069)
经济(175069)
研究(120448)
中国(76578)
管理(61088)
学报(59966)
(58338)
科学(56404)
(51292)
教育(47321)
大学(46606)
学学(43423)
技术(37059)
(36737)
金融(36737)
农业(35761)
财经(30130)
经济研究(29086)
业经(28776)
(25727)
问题(22771)
图书(22065)
理论(20673)
技术经济(20388)
统计(20101)
科技(19861)
(19094)
实践(18822)
(18822)
(18727)
共检索到594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武  王学军  
本文采用智力资本的"H-S-C"范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2006年的区域智力资本和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人口素质、医疗与社会保障水平对区域人力资本的贡献最大,国内外贸易及经济往来对区域关系资本的贡献最大,政府服务保障与社会沟通机制对区域结构资本的贡献最大,创新投入与创新过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最大;区域人力资本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力度的影响较大,区域关系资本受区位优势的影响较大,区域结构资本受体制、制度、机制和经济发展环境氛围的影响较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琦  柴亮  
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创新系统状况的重要尺度,是增强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应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加强环境建设,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学军  陈武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1995—2006年的区域智力资本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测度来定量研究二者的关系,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的理论分析和定量的实证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探寻了湖北省区域智力资本各要素的构成对各要素的贡献度,以及区域创新能力各要素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度。并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湖北省12年来的区域智力资本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运用相关性分析,定量地探索了湖北省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强弱。运用回归分析,探索了湖北省区域智力资本各要素的构成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定量关系。根据研究发现,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武  王学军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市、区)2006年的截面数据,定量研究了区域智力资本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智力资本及其各要素(区域人力资本、区域关系资本、区域结构资本)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人力资本和区域结构资本的各构成要素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区域智力资本三要素之间高度相关,区域关系资本与区域结构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最强,这说明区域智力资本三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地区的关系资本很大程度上受结构资本的影响和制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武  何庆丰  王学军  
构建了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理论模型,并提出了14个作用关系假设。在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以我国268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SEM)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实证分析。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了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经验模型,并得出了区域智力资本及其要素(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系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运华  吴洁  
基于已有关于区域智力资本的研究,提出了区域智力资本评估指标体系,并对这一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进而利用30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2的数据,对区域智力资本进行了评估与比较。研究认为,智力资本的维度划分以及相应指标体系的选择是完全合适的。地区智力资本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平衡,除市场资本以外,智力资本及其各维度在所考察的8年期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对中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在2005~2012年间在智力资本各维度均具有绝对优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武  王学军  
运用复杂科学管理理论(CSM),分析研究了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都是区域这一巨型社会复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提出了基于CSM的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静态互动关系模型和动态互动关系模型,旨在为深入探索二者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鹏  张剑波  
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代表的国际技术溢出和通过官产学研合作形成的本土创新能力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并不相同,现有的研究很少将两者做综合的比较分析。本文以2001—2010年我国十三省市的经济数据为基础,分别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和官产学研合作对新产品和专利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新产品产出促进作用明显,而对专利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官学合作、官研合作和产学合作不论对新产品产出还是对专利产出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官产合作和产研合作对两类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茹兰  
技术壁垒一旦形成并且实施,壁垒对进口产品就产生了明显的数量控制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的双重作用。即它既具有配额的数量控制作用,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价格调节作用,其作用类似于关税但有其特殊性,是一种复合机制。本文研究分析了技术壁垒引致出口产品价格变化的空间梯度场模型,并根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价格梯度的影响,提出了积极应对这种技术壁垒,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  付军明  卫平  
在采用永续盘存法(PIM)测算出FDI存量的基础上,利用1998—2012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在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下,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来分析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通过把人力资本与FDI的交互项引入到模型中,证实了人力资本门槛的存在,同时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人力资本门槛的存在。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从区域层面分析,FDI并没有直接地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有跨越相应的人力资本门槛,FDI才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  付军明  卫平  
在采用永续盘存法(PIM)测算出FDI存量的基础上,利用1998—2012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在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下,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来分析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通过把人力资本与FDI的交互项引入到模型中,证实了人力资本门槛的存在,同时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人力资本门槛的存在。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从区域层面分析,FDI并没有直接地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有跨越相应的人力资本门槛,FDI才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桑瑞聪  岳中刚  
文章利用1999~200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有明显的正面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上,对发明专利的授权量没有显著影响。对东、中、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FDI对中国东、中部地区的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创新能力具有较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对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凌志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从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两个视角考察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并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传统创新投入要素结合后,对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影响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当前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要素协同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对于区域创新质量的促进效果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逾坤  吴见平  管连龙  
文章根据建立评估体系的原则,提出科技创新评估体系的架构,探讨了如何在因子分析基础上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动态分析,同时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0年至2003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同其他静态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更好地描述、解释和预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爱芹  赖德胜  
集聚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在空间和就业人口上的密集程度会影响其作用的发挥。然而,当前关于人力资本密度特别是纳入空间因素的人力资本密度对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非常有限,基于中国数据的分析更是少见。为构建人力资本密度新内涵,实证检验其对创新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基于2003—2019年我国省级数据,以单位行政区划面积和就业人口总量为密度单位,构建包含地理空间密度和人口结构密度两个指标的人力资本密度变量,使用创新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整体看,人力资本密度两个指标对我国创新产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人力资本密度有助于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分地区看,人力资本地理空间密度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创新产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但对中部地区具有负向显著影响;人力资本人口结构密度对东部地区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中部地区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为更好地推动人力资本集聚与区域创新,一要在继续扩大人力资本规模的同时,重视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加强对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培养;二要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三要发掘区域发展政策红利,结合地区发展特色与所处阶段,制定配套的人才发展与集聚政策;四要充分发挥东部地区人才和创新优势,推动其在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和引领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