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6)
- 2023(15767)
- 2022(13332)
- 2021(12289)
- 2020(10264)
- 2019(23311)
- 2018(22814)
- 2017(43479)
- 2016(23900)
- 2015(26736)
- 2014(26981)
- 2013(26730)
- 2012(25609)
- 2011(23516)
- 2010(23787)
- 2009(22054)
- 2008(22046)
- 2007(20027)
- 2006(17728)
- 2005(16404)
- 学科
- 济(104553)
- 经济(104439)
- 管理(66076)
- 业(59935)
- 企(45900)
- 企业(45900)
- 方法(40914)
- 数学(34793)
- 数学方法(34419)
- 中国(30434)
- 农(29888)
- 地方(29556)
- 学(24886)
- 财(24389)
- 业经(22342)
- 农业(20425)
- 环境(19876)
- 贸(18952)
- 贸易(18937)
- 制(18711)
- 易(18275)
- 融(16574)
- 金融(16572)
- 和(16537)
- 银(16495)
- 银行(16445)
- 地方经济(15993)
- 行(15884)
- 理论(15818)
- 发(15539)
- 机构
- 学院(350828)
- 大学(349510)
- 济(139131)
- 经济(135902)
- 研究(130099)
- 管理(126654)
- 理学(107500)
- 理学院(106072)
- 管理学(104096)
- 管理学院(103433)
- 中国(97013)
- 科学(84267)
- 京(77245)
- 所(69246)
- 农(68220)
- 财(64464)
- 研究所(62979)
- 中心(58757)
- 江(55757)
- 业大(55293)
- 农业(53818)
- 范(50234)
- 财经(50210)
- 师范(49647)
- 北京(49398)
- 院(47363)
- 经(45364)
- 州(44937)
- 经济学(42253)
- 省(41822)
- 基金
- 项目(231879)
- 科学(180165)
- 研究(165288)
- 基金(164959)
- 家(147410)
- 国家(146200)
- 科学基金(121902)
- 社会(103141)
- 社会科(97623)
- 社会科学(97592)
- 省(92184)
- 基金项目(87247)
- 自然(79729)
- 划(78507)
- 自然科(77628)
- 自然科学(77596)
- 自然科学基金(76187)
- 教育(74803)
- 资助(68353)
- 编号(66887)
- 发(55646)
- 成果(54816)
- 重点(53951)
- 部(49952)
- 课题(47697)
- 创(46928)
- 科研(44770)
- 创新(44041)
- 计划(44027)
- 发展(43466)
- 期刊
- 济(161448)
- 经济(161448)
- 研究(102196)
- 中国(75921)
- 学报(62493)
- 农(62286)
- 科学(56014)
- 财(49272)
- 大学(45243)
- 管理(44891)
- 农业(42488)
- 学学(42483)
- 教育(39969)
- 融(32285)
- 金融(32285)
- 技术(28678)
- 业经(27349)
- 经济研究(25607)
- 财经(24590)
- 业(23052)
- 问题(21527)
- 经(21229)
- 图书(20387)
- 资源(19416)
- 版(17737)
- 贸(16862)
- 技术经济(16508)
- 科技(16429)
- 商业(15927)
- 统计(15442)
共检索到539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齐子鹏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公共福利的改善意味着环境质量的改善,但对旅游景区,这一结论缺乏有效性。公共福利的改善,有时会给环境质量带来负效应,因此二者之间就存在一个合意性问题。本文正是对此展开的讨论。
关键词:
旅游景区 公共福利 环境质量 合意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晓东
左江风景区无论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别具特色,是广西发展旅游业条件较好的地区,是左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但目前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与风景区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必须认真研究风景区的开发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特征及评价 左江风景区旅游资源的总特征可以归纳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景观资源相结合,内容丰富多彩,国家级、省级与地方级旅游资源并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德天瀑布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的大新县,距南宁市200公里。德天瀑布景区是广西南国边关风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观赏价值、自然保护价值、科研教育价值、旅游经济价值为一体的国家风景名胜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琨 钟林生 成升魁
偏远型景区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旅游资源开发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达那河谷景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偏远型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影响因素分析的指标体系,计算了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权重,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行为对策;进而对实施这些行为对策的投资成本进行了估计,结合各行为对策所对应因素的权重及实施该行为对策的预期成本大小,将这些行为对策分为4种类型;最后认为在偏远型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影响作用及实施成本的大小来进行各种资源的优先配置,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各种行为对策的优先度次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熊伯坚 邹淑珍 李良杰
本文从分析龙虎山旅游资源的优势出发,针对龙虎山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旅游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特色缺乏等问题,提出了龙虎山旅游开发应突出道教文化优势,并提出了对其进行深度开发的对策思路,以期为龙虎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龙虎山 道教文化 旅游开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范保宁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开发规划工作的基础。在旅游资源的评价过程中,只有对旅游资源的显性吸引力和旅游资源的隐性吸引力进行双向评价,才能全面地衡量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明晰资源开发意识,规范旅游资源开发者行为。开发旅游业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开发过程中,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准确地进行旅游市场定位。积极稳妥地寻找旅游业的“增长点”,谋求独特的持续发展途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模 韦新良 李荣勋 张晓满 何相忠
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随机抽取游客进行现场评分的资料,建立了杭州西湖景区6个主要景点的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模型。依据各景点的综合得分值对各景点的旅游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了9个评价要素对西湖景区旅游资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潭印月在各景点中位居榜首,而水景则是影响西湖景区旅游资源质量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淳凡
转让景区经营权是目前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将保护性开发下所获得的旅游收入与地方政府支付给企业的资源补偿相联系,建立景区经营权转让下的旅游资源开发激励契约模型,并提出完善旅游资源开发激励机制的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德成 潘肖澎 周梅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也是主要的旅游吸引物。有关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已成为研究重点 ,但总体上看 ,旅游景区研究还严重滞后于景区开发建设的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了我国旅游资源和景区发展中 10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旅游资源研究 旅游景区研究 前景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冠雄
英、美的一些知名旅游地理学者,如H·罗宾逊和M·马特勒等,都主张把旅游地理学列为应用地理学或者实用地理学。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实践,笔者对此抱有同样的见解。我国的旅游地理学是在七十年代后期应运兴起的。从一开始,大家就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旅游资源研究上。此后几年,许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旅游地理学者,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上的要求,又积极承担任务,对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考察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的成果。实践表明,旅游地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由于能够在发展我国旅游事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显示出了它的创造性和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佳 安珂珂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我国《“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分别强调“市场在文化和旅游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推动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也进一步指出,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尤其将“数据要素×文化旅游”作为重点行动之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世金 颉佳
以西秦岭迭山车巴沟景区为典型案例区,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简称《标准》),评估了车巴沟景区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对比分析了毗邻地区旅游开发的优劣势,初步探索了车巴沟沟域旅游资源的空间开发方案。结果显示,沟域垂直带谱分异特征显著,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中下游区域,其上游主要分布为气象、气候、地质等自然旅游资源。沟域景观类型多样,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分别占国家标准的100%、91.30%和83.64%。根据景区旅游资源的海拔空间分异规律,提出了“一一三”的旅游总体空间规划格局。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车巴沟“甘南之巅,避暑天堂”的一级旅游形象。在保障机制方面,应加大顶层设计,统一管理,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沟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可达性。同时,要拓展营销渠道,提升沟域旅游知名度。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加大沟域生态与文化的双重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小梅 罗正霞 李生梅
三江源区独特的旅游资源彰显了旅游经济发展的价值及突出的比较优势。然而,在区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发展旅游产业,并非仅仅是资源的简单开发就能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本文基于旅游资源开发独特的生态环境背景和突出的环境问题,从战略角度对如何寻求一条科学的旅游发展之路,改善源区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了统筹分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永志
藏彝走廊是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条重要的民族走廊,有着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旅游合作方兴未艾,藏彝走廊只有实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构建"藏彝走廊旅游圈",才能实现这一区域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藏彝走廊 对策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智
鄂西北地处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秦楚文化交汇融合地域,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高度富集,为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鄂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分析,提出该地区旅游开发的设想及旅游产品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鄂西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