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0)
2023(10936)
2022(9372)
2021(8313)
2020(7250)
2019(16330)
2018(15713)
2017(31044)
2016(16703)
2015(18960)
2014(19117)
2013(19256)
2012(18328)
2011(17017)
2010(17122)
2009(16211)
2008(15882)
2007(14441)
2006(12730)
2005(11415)
作者
(50588)
(42747)
(42665)
(40841)
(27351)
(20684)
(19471)
(16496)
(15972)
(15035)
(14639)
(14542)
(13722)
(13488)
(13390)
(13278)
(12826)
(12551)
(12490)
(12315)
(10583)
(10545)
(10346)
(9798)
(9768)
(9659)
(9328)
(9218)
(8634)
(8416)
学科
(100461)
经济(100387)
管理(45748)
方法(42295)
(42008)
数学(37501)
数学方法(37274)
(32673)
企业(32673)
地方(23867)
(20427)
中国(20342)
(18645)
(17876)
业经(17098)
地方经济(15022)
农业(14390)
(13905)
贸易(13901)
环境(13359)
(13299)
(12999)
(11959)
(11930)
金融(11928)
(11189)
财务(11174)
财务管理(11141)
理论(11032)
(10841)
机构
大学(259983)
学院(259895)
(118838)
经济(116527)
管理(97835)
研究(90836)
理学(84382)
理学院(83313)
管理学(82059)
管理学院(81545)
中国(67039)
科学(54551)
(53845)
(51671)
(45941)
财经(42146)
研究所(41665)
中心(41202)
(40577)
(38932)
经济学(38857)
(38157)
业大(35513)
(35330)
师范(35027)
经济学院(35020)
北京(33891)
(32324)
农业(31905)
财经大学(31135)
基金
项目(169926)
科学(135296)
基金(125883)
研究(122195)
(109188)
国家(108363)
科学基金(93231)
社会(81312)
社会科(77342)
社会科学(77320)
基金项目(67365)
(65827)
自然(59220)
自然科(57808)
自然科学(57792)
自然科学基金(56791)
教育(55696)
(55201)
资助(52333)
编号(47509)
(38667)
重点(38556)
(38446)
成果(37834)
国家社会(34463)
(34229)
教育部(33197)
课题(33141)
科研(32714)
人文(32564)
期刊
(134252)
经济(134252)
研究(76594)
中国(42906)
(39086)
学报(38016)
科学(36504)
(35519)
管理(33036)
大学(28355)
学学(27103)
农业(23898)
(22669)
金融(22669)
经济研究(22496)
财经(22055)
技术(21232)
业经(19599)
(19049)
教育(18716)
问题(18058)
技术经济(14943)
统计(14515)
(13951)
商业(12928)
(12784)
资源(12616)
(12565)
世界(11949)
决策(11735)
共检索到379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鑫  陈翔  王少峰  霍俊卿  
文章基于统计学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规模综合排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各市进行分类,两种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引力模型对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强度进行测算,进而对比分析各城市对周边区域旅游经济的辐射能力,借助ArcGIS10.5可视化11个城市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网络图。结果发现:河北省旅游经济具有"双核四驱"的特征,即以石家庄、保定为核心的中部旅游带以及以秦皇岛、承德的东北部旅游带;城市旅游经济规模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石家庄旅游经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最大,沧州最小。整体来看,形成了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的旅游经济辐射圈。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孙盼盼  戴学锋  
本文借助ArcGIS技术,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2000年以来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均旅游收入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2000年~2011年的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互动关联模式以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局部上则长期表现出高高相聚和低低相聚的两极分化格局;邻接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关联互动,使得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不断演变并出现新的空间格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亮  李洪娜  卢晓君  
区域旅游经济是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来源之一,而其中城市的发展对于该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辽宁省的旅游中心城市进行测度,并对其进行联系度和隶属度分析,旨在发挥中心旅游城市的辐射效应,从而真正实现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双核联动",最终形成辽宁省内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雅萍  吴丰林  
分析了旅游流影响下的要素流动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进而就旅游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旅游业影响下的我国区域要素集聚能力呈现东、中、西三级递减的空间格局,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初始年份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拥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旅游业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要大于东部地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慧林  马运来  
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我国2007年省域旅游经济数据,对我国省域旅游经济总体和局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较大的空间正相关特性表明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存在;(2)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关联模式可分为扩散效应区(H-H)、极化效应区(H-L)、过渡区(L-H)和低速增长区(L-L)四种类型;(3)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禀赋呈正相关关系,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军  崔郁  
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样本数据,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分析了1995-2005年间我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状况的区域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金龙  
文章以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指数模型、变异系数、熵值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1999-2016年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状况,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筛选影响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地域类型进行了划分,并针对不同类型区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模式与建议。结果表明: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呈现出先缩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导影响因素为旅游业总收入、旅行社总数、星级饭店从业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地域类型划分为需求水平约束型、供给水平约束型、支持力水平约束型、保障力水平约束型四种类型;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晓红  
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径向力主要体现于微观意义上的圈内企业市场控制力和区域内产业间的关联效果两个方面。在旅游经济圈视角下的地力空间格局则主要体现为企业分布、基础设施分布和自然地理状况等三个方面。地理空间格局和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影响力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地理空间格局对规模经济、企业成本、产品差别和产业波及效果的影响作用上。以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托,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地理空间之内各种要素的整合过程,对区域旅游经济圈影响力与空间格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毛润泽  
在界定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概念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利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程度是促进全国和三大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正向因素;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在全国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作用减缓,而在西部地区仍然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仅在全国范围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区域制度环境还不健全,对旅游经济发展没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贯彻执行分类指导的基本思想,实现宏观经济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玉珍  
"资源诅咒"几乎成为发展经济学中一个颠扑不破的命题。文章以山西省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变异系数、旅游经济区位熵、聚类分析和空间同步错位等方法,证实了一些基本判断:旅游资源只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之一;在一个省域范围内,资源与收入之间存在空间同步性和错位性同时并存的现象,即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可能比较高,也可能比较低,反之亦然;在省域范围内,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之间存在"资源诅咒"的现象。基于此,文章进一步剖析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佑印  顾静  黄河清  
利用区位熵、产业集中度指数和产业结构变化指数以及产业结构变化方向四个理论模型,以2000—2009年旅游产业统计数据基础,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旅游核心产业之间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旅游核心产业的区位熵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递减格局,其中旅行社业的区域特征最为明显。从多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旅游产业的区位熵总体呈现出区域均衡化发展的趋势;产业集中度指数方面区域特征相对较弱,但总体向酒店行业集中。发展趋势方面,总体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说明我国旅游产业间的空间差异也在向均衡化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指数近年来发展趋势相对平缓,空间方面总体呈现出北大南小,东、西部变化大,中部小的格局;产业结构变化方向有一定差异,但较为一致,总体表现为旅游景区业和旅行社业上升,旅游星级饭店业下降的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侯志强  
本文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以中国30个省域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以铁路和公路为交通基础设施变量,并将公路分为三级分别构建其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从全国看,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占总效应比重的3/4左右。(3)不同地区、不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空间差异:ModelⅠ中,公路在三个地区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铁路在中、西部正效应显著但在东部不显著;ModelⅡ中,西部的高速公路、东部和西部的一级公路、东部和中部的二级公路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而东部和中部的高速公路表现为不显著的负效应;且三个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对该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均明显大于直接效应。(4)同时验证了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投入等六个变量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协同影响,发现这些要素作用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和区域差异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闫莉莉  董平  陆玉麒  
本文以河南省18个市为研究单元,通过对河南省2000-2005年入境旅游收入空间差异的分析,表明河南省入境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在波动中扩大,相对差异呈波动趋势。随后又分析了2005年河南省18个市的入境旅游收入空间差异状况,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市的入境旅游经济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呈现出"极核式"分布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莉  张克勇  王润飞  
选取2004~2013年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相关数据,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以此为基础,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点。研究发现,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集聚性分布,形成了以大同为中心的晋北宗教旅游区;以太原为中心的中部晋商文化旅游区;以运城为中心的晋南特色旅游区,并对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空间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朋  周静莉  刘晶芝  
鉴于我国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旅游经济的影响程度可能表现出区域异质性。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及各省区旅游经济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检验,结果也支持了影响程度具有区域异质性的论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