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7)
- 2023(14133)
- 2022(12342)
- 2021(11877)
- 2020(9776)
- 2019(22984)
- 2018(22782)
- 2017(44218)
- 2016(23992)
- 2015(26910)
- 2014(27039)
- 2013(26564)
- 2012(24244)
- 2011(21761)
- 2010(21857)
- 2009(19784)
- 2008(18923)
- 2007(16492)
- 2006(14456)
- 2005(12489)
- 学科
- 济(98697)
- 经济(98597)
- 管理(64309)
- 业(61564)
- 企(48887)
- 企业(48887)
- 方法(45736)
- 数学(39650)
- 数学方法(38939)
- 农(28750)
- 地方(25955)
- 中国(23848)
- 学(21533)
- 业经(21292)
- 财(20883)
- 农业(20171)
- 理论(17262)
- 贸(15617)
- 贸易(15604)
- 和(15334)
- 制(15250)
- 环境(15045)
- 易(15025)
- 技术(13946)
- 地方经济(13297)
- 划(12806)
- 务(12440)
- 财务(12366)
- 财务管理(12343)
- 教育(12268)
- 机构
- 学院(332193)
- 大学(331423)
- 管理(132947)
- 济(124449)
- 经济(121497)
- 理学(115513)
- 理学院(114140)
- 管理学(111756)
- 管理学院(111151)
- 研究(109407)
- 中国(80542)
- 京(71519)
- 科学(71458)
- 财(55239)
- 所(54500)
- 农(53538)
- 业大(50803)
- 中心(50410)
- 研究所(50080)
- 江(48871)
- 范(47224)
- 师范(46831)
- 北京(45432)
- 财经(44556)
- 农业(41459)
- 院(40688)
- 州(40485)
- 经(40393)
- 师范大学(37980)
- 经济学(36041)
- 基金
- 项目(234496)
- 科学(183673)
- 研究(170676)
- 基金(168325)
- 家(147112)
- 国家(145878)
- 科学基金(125232)
- 社会(105380)
- 社会科(99628)
- 社会科学(99599)
- 省(92558)
- 基金项目(90188)
- 自然(82930)
- 自然科(80925)
- 自然科学(80907)
- 自然科学基金(79384)
- 教育(78715)
- 划(78161)
- 编号(70932)
- 资助(69972)
- 成果(56373)
- 重点(52473)
- 发(50509)
- 部(50322)
- 课题(48800)
- 创(48187)
- 创新(44882)
- 科研(44672)
- 大学(43154)
- 教育部(42798)
- 期刊
- 济(136554)
- 经济(136554)
- 研究(93198)
- 中国(62584)
- 学报(52463)
- 科学(50070)
- 农(48665)
- 管理(46573)
- 教育(40026)
- 财(39953)
- 大学(39542)
- 学学(37078)
- 农业(33787)
- 技术(30048)
- 融(25064)
- 金融(25064)
- 业经(23892)
- 经济研究(20613)
- 财经(19941)
- 图书(18839)
- 问题(18004)
- 资源(17588)
- 业(17331)
- 经(16969)
- 科技(16672)
- 版(15771)
- 技术经济(15684)
- 理论(15541)
- 统计(15089)
- 实践(14462)
共检索到477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银马华 王群 杨兴柱 司新新
贫困山区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往往具有高度地理重叠性,成为当前旅游扶贫攻坚战重点区域。在当前各种旅游扶贫鼓励政策下,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是旅游扶贫的重要前提和现实基础。利用旅游优势度评价模型和区位熵指数法对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区36个县(市)旅游资源优势度和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空间等级划分与评价。运用多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36县(市)旅游资源与产业进行集聚类型分类,得出由各县(市)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与空间滞后量决定的四种不同旅游扶贫区域类型。依据各区域类型特征提出政企合作模式、战略联合模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模式及区域联动模式4种旅游扶贫模式,以期为各县(市)探索新型旅游扶贫模式实现精准扶贫提供指导,对其他同类型贫困片区旅游扶贫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甘畅 尹建军 王梦晗
旅游扶贫效率作为旅游扶贫成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旅游产业发展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借助基于产出导向的SBM模型测算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率,综合运用G指数、标准差椭圆、重心轨迹,对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率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率呈先降低后提升的态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旅游扶贫效率空间异质性显著,热点地区持续集聚,形成以新洲区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冷点地区跃迁活跃,形成以麻城市为中心的低值集聚区;旅游扶贫效率总体格局呈西北—东南走向,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迁移,主方向呈先扩张后敛缩态势,次方向始终呈极化状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龙
[目的]贫困问题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旅游扶贫可以带来精神和物质双重作用,探讨旅游扶贫的效应对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利用统计分析法对相关年鉴和国民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利用扶贫效应评价指标和指数模型,对其扶贫效应进行评价。[结果]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效应以及总体的扶贫效应的隶属度值分别为0.290、0.506、0.254和0.331,分别对应一般、很强、较强和很强,整体上说明旅游扶贫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效应很明显。同时根据最终评分可以看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效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结论]以继续推进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为目标,加强该片区内经济效应的建设,完善交通体系建设,促进旅游发展进而加快脱贫步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渊基
运用DEA模型开展旅游扶贫效率评价,构建从经典DEA模型到Bootstrap方法的两阶段评价模型,以武陵山湖南片区20个贫困县(市、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该区域旅游扶贫绩效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且存在较大地区差异性。引入生命周期模型分析显示,该区域旅游扶贫效率形态主要为潜力期和朝阳期,尚处于成长阶段,应分别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钱力 倪修凤 宋俊秀
文章基于2003-2015年样本数据,结合精准扶贫内涵,构建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四个维度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模糊数学评价法,对安徽省大别山连片特困区及12个县域精准扶贫绩效进行多维评价,并依据隶属度判断级别,为加快该地区脱贫攻坚步伐提供一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安徽省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精准扶贫绩效整体呈现出波动中逐渐上升趋势;第二,各县域精准扶贫绩效差异较为明显,空间上大体呈现中部较好、边缘一般的分布格局;第三,各维度绩效差异性较大,经济发展、生产生
关键词:
大别山连片特困区 精准扶贫绩效 模糊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凯 林惠 甘畅 邓楚雄
采用SBM模型和熵权TOPSIS分别测算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2010—2016年旅游扶贫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度模型探析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在小幅度波动中稳步上升,但各国家级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差异显著。②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综合指数较低,经济增速缓慢,区域差异显著。③研究期内,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较高且呈持续上升态势,二者处于良性协调发展状态;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双向正相关关系,相较于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区域经济水平的增长对提升旅游扶贫效率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邢慧斌 刘冉冉
教育精准扶贫是集中连片特困区实现脱贫的有效路径和必然选择。实际上,教育精准扶贫在取得成绩同时产生了扶贫绩效的空间差异,而国内外对该问题鲜有关注。本文在全面阐释了集中连片特困区教育精准扶贫概念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技术系统构建了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并以燕山-太行山区8个连片特困县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这8个县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这既表现在宏观层面的不同特困县综合绩效和均衡绩效的差异,也体现在微观层面的"贫困精准识别""教育精准帮扶""扶贫支持环境"等评估指标之间均衡绩效的差别。今后集中连片特困区应在贫困精准识别、教育精准帮扶以及教育扶贫支持环境等方面继续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精准识别各贫困县和村的脱贫短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及改善扶贫环境,以推动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脱贫攻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祎 王芳 秦国伟 田明华
运用SBM-DEA模型与ML指数,对全国10个集中连片特困区189个县(区)乡村全域旅游的扶贫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在集中连片特困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扶贫成效,但发展后劲不足,乡村全域旅游为旅游扶贫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效率持续下降的趋势;整体上特困区乡村全域旅游经营体系较为完善,乡村全域旅游要素投入量与发展规模较为契合,但是乡村全域旅游的技术改进动力仍显疲乏,产业基础不够强劲,技术进步能力匮乏,尤其是燕山—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等区域的纯技术效率较低;各区域间的资源配置、管理能力、技术进步等方面很不均衡,扶贫效率的高低差异显著。因此,应大力推广乡村全域旅游,通过创新要素配置方式、构建利益主体收益共享机制、发挥政府综合带动作用、发挥高扶贫效率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等途径来提高乡村全域旅游的扶贫效率,缩小各区域间扶贫效率的差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祎 王芳 秦国伟 田明华
运用SBM-DEA模型与ML指数,对全国10个集中连片特困区189个县(区)乡村全域旅游的扶贫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在集中连片特困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扶贫成效,但发展后劲不足,乡村全域旅游为旅游扶贫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效率持续下降的趋势;整体上特困区乡村全域旅游经营体系较为完善,乡村全域旅游要素投入量与发展规模较为契合,但是乡村全域旅游的技术改进动力仍显疲乏,产业基础不够强劲,技术进步能力匮乏,尤其是燕山—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等区域的纯技术效率较低;各区域间的资源配置、管理能力、技术进步等方面很不均衡,扶贫效率的高低差异显著。因此,应大力推广乡村全域旅游,通过创新要素配置方式、构建利益主体收益共享机制、发挥政府综合带动作用、发挥高扶贫效率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等途径来提高乡村全域旅游的扶贫效率,缩小各区域间扶贫效率的差距。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志耀 张容
在"精准扶贫"攻坚战背景下,文章运用分形理论对以武陵山片区为例的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人口城镇化演进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1990~2016年69个县市面板数据的分形结果表明:(1)武陵山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人口城镇化明显不同于现代集聚式城市发展模式,呈现出显著的"均等式"城镇化格局;(2)武陵山区的人口城镇化进程以2000和2012年为拐点分成三个阶段,且不同阶段的"均等式"趋势都在持续地强化。同时使用洛伦兹-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莫兰指数对分形结果作了稳健性检验,并进一步从地理条件限制、旅游产业需求、农村人口结构和扶贫政策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均等式城镇化的形成机制。最后,给出了优化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人口城镇化格局的若干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春雷 张明善
精准扶贫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而扶贫效率是检验扶贫手段是否成功的重要保证。基于此本文研究旅游扶贫效率及其空间分异规律,从而检验旅游精准扶贫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文选取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DEA模型、使用Arc GIS软件对扶贫效率评价及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根据研究数据将湖北大别山16个县市区分为4种类型,并针对每种类型的不同特点提出了旅游扶贫模式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超凡 王赟
以罗霄山片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对2010—2014年罗霄山片区20个县(市、区)的旅游扶贫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GMM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旅游扶贫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罗霄山片区旅游扶贫综合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多数贫困县(市、区)的旅游扶贫效率都呈现改善态势,说明旅游扶贫仍具较大潜力。从影响因素来看,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扶贫对改善罗霄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有积极影响,而教育培训水平较低和金融支持能力不足制约了该片区旅游扶贫效率的提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单林波 罗璇 张竞媛
陕西省安康市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金融扶贫工作在安康市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陕西省安康市金融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存在金融扶贫工作机制不顺、信息共享机制不畅、金融扶贫产品创新不足、金融扶贫担保基金额度不高和金融扶贫合力不强等问题,需进一步理顺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创新金融扶贫产品、提升金融扶贫担保基金额度和金融扶贫合力。
关键词:
特困地区 金融扶贫 现状 思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钱力 倪修凤 宋俊秀 曹巍
基于2005—2017年县域数据,从经济发展机会、农业发展机会、潜在发展机会、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5个维度综合测度大别山连片特困区36个县域的多维贫困,并进行维度分解,在此基础上,测算大别山连片特困区贫困重心的迁移路径。结果表明:第一,各县域多维贫困程度普遍较深,阜南县、固始县等一直处于中度到重度的贫困状态;第二,外部风险维度对贫困贡献率最高,其他维度贡献率总体较为接近;第三,贫困重心呈现"东南—西北—东北"的迁移路径,但移动幅度较小,且多年来一直处于皖北和豫南的交界地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连片特困区财政扶贫资金配置效率测评与机制优化——以江西省罗霄山片区18个县(市、区)为分析样本
集中连片特困区开发式扶贫方略
基于能力贫困视角下安徽省大别山连片特困区多维贫困研究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脱贫的政策建议——基于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分析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的规模特征及其经济效率评价——以武陵山片区恩施自治州为例
连片特困区旅游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化及模式研究——以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为例
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区搬迁扶贫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旅游扶贫效率与资源优势度的空间耦合关系——以武陵山湖南片区32个贫困县为例
连片特困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衔接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六盘山特困区两个县的数据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对策——基于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