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0)
2023(12089)
2022(9816)
2021(8868)
2020(7471)
2019(17081)
2018(16922)
2017(32742)
2016(18292)
2015(20816)
2014(21009)
2013(20820)
2012(19651)
2011(17665)
2010(17582)
2009(16311)
2008(16145)
2007(14755)
2006(13101)
2005(11843)
作者
(54454)
(46020)
(45616)
(43633)
(28998)
(22224)
(20929)
(17944)
(17466)
(16348)
(15590)
(15502)
(14830)
(14404)
(14373)
(14212)
(14173)
(13463)
(13220)
(13193)
(11472)
(11380)
(11117)
(10619)
(10374)
(10300)
(10296)
(10028)
(9285)
(9217)
学科
(82317)
经济(82167)
管理(45455)
(43870)
方法(32465)
(31909)
企业(31909)
数学(28781)
数学方法(28530)
(26880)
地方(25142)
中国(22853)
农业(17752)
业经(17676)
(17346)
(16862)
(14413)
(13178)
贸易(13170)
地方经济(12664)
(12619)
环境(12084)
(11573)
(11008)
金融(11005)
(10884)
(10710)
银行(10680)
理论(10636)
(10157)
机构
大学(261443)
学院(261386)
(105539)
经济(103002)
管理(95705)
研究(93654)
理学(81726)
理学院(80575)
管理学(79020)
管理学院(78526)
中国(69530)
科学(59840)
(56827)
(50713)
(48516)
(47157)
研究所(44243)
中心(44116)
(42758)
业大(41609)
农业(39681)
(38340)
师范(38003)
财经(37003)
北京(35452)
(33859)
(33701)
(33373)
经济学(32465)
(31922)
基金
项目(176129)
科学(137457)
研究(128670)
基金(124779)
(109250)
国家(108301)
科学基金(91502)
社会(80609)
社会科(76037)
社会科学(76010)
(72003)
基金项目(67230)
(59769)
自然(58353)
教育(58257)
自然科(56884)
自然科学(56865)
自然科学基金(55800)
编号(53240)
资助(49504)
成果(43166)
(40607)
重点(40481)
(37956)
课题(37784)
(35837)
科研(33708)
创新(33672)
国家社会(32824)
发展(32593)
期刊
(122083)
经济(122083)
研究(76161)
中国(56376)
(47007)
学报(43209)
科学(39741)
(36496)
大学(31793)
管理(31727)
农业(31571)
学学(29683)
教育(29480)
(23677)
金融(23677)
技术(22904)
业经(20834)
经济研究(18311)
财经(17769)
问题(17311)
(17108)
资源(15422)
(15330)
图书(13971)
(13620)
技术经济(12915)
(12077)
统计(12005)
理论(11974)
科技(11954)
共检索到396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海锋  卢阳禄  李波  胡月明  刘轶伦  
本文基于最新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要求,建立由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GIS空间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04-2013年广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以及障碍因子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海锋  卢阳禄  李波  胡月明  刘轶伦  
本文基于最新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要求,建立由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GIS空间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04-2013年广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以及障碍因子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卢敏   王露  
数字贸易是改变未来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要素,更是我国加快贸易强国建设的战略选择。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数字经济大省,探索其数字贸易提质路径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新时代数字贸易竞争力的内涵特征,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3-2021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熵值法测度城市数字贸易竞争力水平,并运用空间GIS、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等多种方法探究其区域差异及其来源与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13-2021年数字贸易竞争力整体不强,数字创新环境更是制约数字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广东数字贸易竞争力呈现“珠三角—其他城市”的梯度分异空间格局,且不同城市间差异是引致数字贸易空间非均衡性的首要原因;广东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数字贸易发展更快,但区域多极化态势较为固化。基于此,提出促进广东数字贸易环境改善、数字贸易差异化及区域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忠暖  江锦  曾舜英  
运用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对1994,2003,2012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城镇化与交通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借鉴物理耦合协调概念建立协调发展指数,对广东省域城镇化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4—2012年间广东省城镇化加速发展,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珠三角为当前城镇化高值区,粤西为城镇化高速发展区,粤北为城镇化塌陷区;广东交通系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内部差异增大,粤东地区交通发展始终处于落后地位;各地级市城镇化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状况不断改善,但以低层次协调发展为主,城镇化与交通系统两者的关系由20世纪90年代的城镇化滞后转变为现阶段的交通滞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丛海彬  邹德玲  刘程军  
以全国285个地级市层面2003—2014年产城融合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对产城融合的发展指数、融合度进行测度、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并不均衡,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产城融合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达到有效融合状态的城市极少。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虽然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产城融合三要素内部协调发展程度不一,城镇化建设指数和人口集聚指数所属要素基本都处于低度协调的颉颃发展阶段,只有产业支撑指数所属要素耦合协调情况表现相对良好。但从时间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丛海彬  邹德玲  刘程军  
以全国285个地级市层面2003—2014年产城融合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对产城融合的发展指数、融合度进行测度、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并不均衡,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产城融合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达到有效融合状态的城市极少。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虽然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产城融合三要素内部协调发展程度不一,城镇化建设指数和人口集聚指数所属要素基本都处于低度协调的颉颃发展阶段,只有产业支撑指数所属要素耦合协调情况表现相对良好。但从时间序列上三者均呈现出逐步提升态势,总体状况趋于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晓园  李学坤  
[目的]探索云南省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方法]以云南省为例,以多因素综合加权法评价其2000—2016年耕地生态安全度,并利用GIS分析功能,分析其2000年、2005年、2010年、2016年空间格局变化,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索其障碍因子。[结果](1)云南省耕地生态安全总值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07年,缓慢上升阶段;第二阶段为2008—2010年,缓慢下降阶段,第三阶段为2011—2016年,高速发展阶段。(2) 2000—2016年,云南省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空间差异格局显著。Ⅰ级风险区及Ⅱ级风险区数量逐渐减少,Ⅲ级临界安全区、Ⅳ级次安全区及Ⅴ级安全区数量明显增加。(3)通过障碍度模型得出云南省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农户经济发展状况及农业生产需求两方面。[结论]云南省耕地生态安全在向良好态势方向发展,提高农户耕地保护意识及农户经济状况能确保耕地生态安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彩江  李艺芳  
采用广东省2009—2014年2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引入空间效应,对广东省金融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地区差异进行空间计量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对本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分区域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非珠三角地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空间集聚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邹荟霞  任建兰  刘凯  
基于绿色城镇化的内涵,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了我国291个地级市的绿色城镇化水平,定量分析了其时空格局的演变状况,并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地级市的绿色城镇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绿色城镇化水平增长较快;经济较落后地区城市的绿色城镇化水平呈现负增长的状态;从冷热点结果来看,沿海到内陆整体为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分布状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王平  甘晨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人口、产业、空间三方面选取了7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2-2014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上升态势,但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浙东北地区明显高于浙西南地区。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金融规模、金融中介机构发展指数、金融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和作用。结果显示: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据此认为,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和制度,加大金融支持规模,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秀  姚玲玲  李阳  陈晓红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8、2011和2014年为评价时点,采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指标的方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分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大多滞后于新型城镇化质量,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异显著;(2)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均处在颉颃耦合阶段,以中等强度耦合为主,高强度耦合城市渐少;(3)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协调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呈典型"T"型地域分布特征,与优质协调存在一定差距,但呈不断优化态势;(4)城市间的协调性呈弱相似属性随机分布状态,集聚状态趋好但远不及最佳规模效应;协调性的次热点区数增加,冷点区数减少,冷热点演变渐趋稳定,热点区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南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秀  姚玲玲  李阳  陈晓红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8、2011和2014年为评价时点,采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指标的方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分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大多滞后于新型城镇化质量,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异显著;(2)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均处在颉颃耦合阶段,以中等强度耦合为主,高强度耦合城市渐少;(3)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协调度相对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韶清  夏安桃  
运用综合评价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近1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与阻碍该地区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环长株潭城市群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武汉城市圈则最低;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总体差异在逐渐扩大,且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各地市的差异;从整体上看,城市群城市韧性各阶段的变化较为显著,经历了"中高水平集聚""中低水平分散",最后演变为"中等水平聚集";阻碍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由经济—基础设施方面逐渐过渡到了基础设施—社会—生态方面。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恩  王惟  
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7—2016年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正空间自相关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人力资本可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人力资本-区域创新能力的结构还未形成;进一步研究时将广东分为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实证表明,与粤东西北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显著;无论是在珠三角还是在粤东西北,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刚  
[目的]为了对河南省地级市新型城镇化效率差异进行准确把握,努力改善城镇化差异,促进城镇化之间合理发展,缩减城镇化之间的距离。[方法]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更加契合新型城镇化的投入产出指标,运用DEA方法计算河南省地级市新型城镇化效率,分析部分地级市新型城镇化DEA无效的原因。[结果](1)郑州市、鹤壁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周口市及济源市的新型城镇化效率是DEA有效的,驻马店市、商丘市及信阳市的规模效率虽然是DEA无效的,但是纯技术效率却是有效的;(2)平顶山市、安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南阳市、开封市及洛阳市的新型城镇化效率是DEA无效的,并具体分析了DEA无效的原因;(3)部分城市新型城镇化效率DEA无效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资源分配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及资源消耗过多等,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对新型城镇化内涵认识不足、管理不当等造成的。[结论]在以上分析DEA的差异化基础之上,可以从地方政府管理、资源合理分配、节约资源及环境保护等角度入手,提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并注重以人为本,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