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5)
2023(15317)
2022(12586)
2021(11460)
2020(9148)
2019(20083)
2018(19534)
2017(36283)
2016(18921)
2015(20698)
2014(20323)
2013(19741)
2012(18421)
2011(16828)
2010(17072)
2009(15978)
2008(15153)
2007(13497)
2006(12193)
2005(11151)
作者
(52534)
(43811)
(43671)
(41275)
(27974)
(20838)
(19635)
(16739)
(16568)
(15529)
(14995)
(14657)
(14005)
(13958)
(13433)
(13380)
(12952)
(12730)
(12425)
(12337)
(11003)
(10636)
(10476)
(10181)
(10014)
(9736)
(9591)
(9556)
(8688)
(8654)
学科
(95462)
经济(95390)
管理(55921)
(52917)
(43778)
企业(43778)
中国(28869)
地方(28686)
方法(27235)
(23742)
业经(23267)
数学(21741)
数学方法(21530)
技术(19602)
地方经济(17015)
(16818)
农业(16623)
(16462)
(15815)
(15441)
金融(15438)
(15169)
银行(15154)
(14800)
环境(14570)
(14339)
理论(14241)
(14148)
贸易(14134)
(13530)
机构
学院(268768)
大学(262918)
(118431)
经济(116069)
管理(99899)
研究(96707)
理学(84580)
理学院(83562)
管理学(82309)
管理学院(81772)
中国(73525)
科学(55543)
(55318)
(52467)
(47510)
中心(43576)
研究所(42539)
(42438)
财经(40674)
(38511)
师范(38197)
(37460)
经济学(36899)
(36753)
(35301)
北京(35208)
(34320)
业大(33133)
经济学院(32749)
师范大学(30359)
基金
项目(173915)
科学(139377)
研究(135031)
基金(123728)
(106094)
国家(105114)
科学基金(91080)
社会(88693)
社会科(84129)
社会科学(84113)
(71104)
基金项目(64742)
教育(61269)
(58376)
编号(55057)
自然(53592)
自然科(52359)
自然科学(52350)
自然科学基金(51419)
资助(47338)
成果(44875)
(44575)
(41668)
重点(39897)
课题(39737)
创新(37966)
(37252)
发展(36850)
国家社会(36760)
(36248)
期刊
(147411)
经济(147411)
研究(87579)
中国(61708)
管理(42104)
(39076)
教育(36682)
(36556)
科学(35305)
学报(34205)
(28410)
金融(28410)
大学(26968)
技术(25813)
学学(25142)
农业(25056)
业经(24925)
经济研究(24379)
财经(20585)
(18113)
问题(17990)
技术经济(15169)
科技(14167)
(14121)
商业(13782)
(13524)
论坛(13524)
(13329)
世界(12907)
现代(12792)
共检索到427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浩  
作为一个空间概念,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区域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首先阐述了区域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地域文化、地方文化等相关概念的界定,然后分析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意识、发展动力、发展特征的影响,最后,从区域文化的视角,给出了基于区域经济价值观念、区域文化比较优势、区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和特色产业培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爱萍  
经济转型背景下,科学选择金融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优化具有关键意义。结合时代背景提出经济转型与金融创新路径选择: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发展科技金融,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开展绿色金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消费金融,支持需求结构调整;开展分层金融,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发展县域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丽君   李甫   陈鹏  
科技创新是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要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持续提升应对国际复杂局面的能力,也要把科技创新建立在有效利用全球资源的基础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获得更多创新资源的支持。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美、日等9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探究国内自主创新与国际创新溢出双驱动机制下,研发人员投入、国内研发资本、标准水平、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产出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自主创新与国际创新溢出均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产出,但国际创新溢出存在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对深入践行创新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揭红兰  
文章基于2002—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结果发现:科技创新在东、西部地区科技金融综合指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在中部地区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科技创新对公共科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对市场科技金融只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东、中、西部地区的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发展差异,导致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曾牧野  
珠海市委书记、中山大学兼职教授方旋同志的专著《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广东经济出版社已于2002年10月出版)是一部较为系统、深入地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力作。这部著作以区域经济理论和区域科技创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模型,阐明了科技创新促进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施建军  吴琼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科技园、工业园、开发区到产业经济区、产业带,乃至于长三角、珠三角、渤海三角洲、国际经济合作区以及部分中国与邻国的世界经济区发展态势尤其明显。在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的形态中,也显示出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征,从经济角度讲,它显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陆磊  
当前的宏观调控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诸多影响。本文基于对当前宏观经济问题与金融风险的认识,分析宏观调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冲击,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比较优势的思路,通过金融创新来将区域经济增长所受宏观调控的冲击降到最低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战勇  
我国经济在连续保持了近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正逐步进入到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新常态,区域经济只有转变发展模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才能获得长期、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区域经济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借助统计分析,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假设和检验,并给出了区域经济创新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战勇  
我国经济在连续保持了近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正逐步进入到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新常态,区域经济只有转变发展模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才能获得长期、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区域经济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借助统计分析,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假设和检验,并给出了区域经济创新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渠爱雪,孟召宜  
区域文化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并以其为载体和中介,在微观层次,影响企业的发展水平、产权安排、产业选择等;在宏观层次,影响区域经济活性、区域创新和区域综合力等。而二个层次的对接、互动与耦合,使得区域经济模式打上明显的地域文化烙印。同时,区域经济对区域文化观念也有重要的影响。二者的互动发展与一体演进又构成了更深层次的区域发展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寅  孟昕  余华义  
文章在总结国内外房地产行业发展路径的基础上,从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供求状况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型地产经济在我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其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路径提供了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寅  孟昕  余华义  
文章在总结国内外房地产行业发展路径的基础上,从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供求状况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型地产经济在我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其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路径提供了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寅  孟昕  余华义  
文章在总结国内外房地产行业发展路径的基础上,从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供求状况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型地产经济在我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其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路径提供了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抑制我国中部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及经济开放度低;资金、人才流失严重等。中部经济结构整体优化应充分利用紧邻“长、珠、闽”的区位,充分发挥经济成本低、生产环境好、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主动对接经济发达地带,加强区域合作,大力推进大城市经济圈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宗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致力探索出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公平和效率的高度统一,使"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完美结合,构建起以企业为主的区域经济主体,带动区域经济效率的整体提升,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三中全会彪炳史册的又一巨大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