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83)
- 2023(8578)
- 2022(7272)
- 2021(6726)
- 2020(5506)
- 2019(12076)
- 2018(11870)
- 2017(22524)
- 2016(12246)
- 2015(14071)
- 2014(13951)
- 2013(13721)
- 2012(13378)
- 2011(12196)
- 2010(12313)
- 2009(11458)
- 2008(11128)
- 2007(10040)
- 2006(9170)
- 2005(8288)
- 学科
- 济(74188)
- 经济(74120)
- 管理(32743)
- 业(24985)
- 地方(24391)
- 方法(21887)
- 企(19594)
- 企业(19594)
- 数学(18968)
- 数学方法(18733)
- 中国(15603)
- 地方经济(15017)
- 学(14726)
- 农(14688)
- 业经(13197)
- 财(11663)
- 环境(10404)
- 农业(10217)
- 制(10182)
- 和(9029)
- 融(8744)
- 金融(8742)
- 贸(8609)
- 贸易(8600)
- 经济学(8590)
- 理论(8439)
- 体(8269)
- 易(8139)
- 发(8094)
- 银(7425)
- 机构
- 学院(180254)
- 大学(179606)
- 济(80340)
- 经济(78632)
- 研究(67359)
- 管理(63244)
- 理学(53379)
- 理学院(52605)
- 管理学(51574)
- 管理学院(51221)
- 中国(50878)
- 科学(41072)
- 京(38706)
- 财(35473)
- 所(34283)
- 研究所(30803)
- 中心(30568)
- 江(28587)
- 农(27542)
- 财经(27541)
- 范(25959)
- 师范(25769)
- 经济学(25737)
- 经(24683)
- 院(24544)
- 北京(24543)
- 业大(24037)
- 州(22959)
- 经济学院(22800)
- 农业(21154)
- 基金
- 项目(116070)
- 科学(90967)
- 研究(85612)
- 基金(83154)
- 家(72333)
- 国家(71745)
- 科学基金(60880)
- 社会(55569)
- 社会科(52551)
- 社会科学(52534)
- 省(45652)
- 基金项目(43889)
- 划(38041)
- 教育(37901)
- 自然(37576)
- 自然科(36555)
- 自然科学(36545)
- 自然科学基金(35849)
- 编号(34330)
- 资助(33627)
- 成果(28190)
- 发(27538)
- 重点(26583)
- 部(24827)
- 课题(24439)
- 国家社会(23292)
- 创(22981)
- 发展(22399)
- 展(22107)
- 创新(21683)
共检索到287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泽照 王娟丽 田海峰
区域经济整合是我国当代经济社会深度调整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长期以来,基于地区利益关系形成的"行政区思维模式"交织着来自市场、政府、社会三方的各种利益冲突,构成了"行政区"向现代"经济区"转变的时代梗阻,滞缓了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以协同为导向的政策支撑是推动区域经济整合、化解利益链阻的关键。作为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区域发展规划之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运行过程中存在地方政府及市场层面的多重利益冲突,其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地方公共管理部门的改革创新,迫切需要在区域发展观、社会力量培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书明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政府合作开始成为经济区发展中重要问题。区域政府合作在完善区域公共事务治理机制,应对区域公共事务治理失灵,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区域政府合作意识逐步增强,合作方式渐趋多样,合作成效逐渐显现。但是存在着行政区域分割、利益协调困难;合作时间晚;合作领域相对单一;合作体系不完善、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稳定性较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提高区域政府合作意识、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拓宽区域合作领域,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兆君 王礼力
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十分明显。笔者以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为例,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计量等分析工具,对我国2000-2011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地方政府投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总投资对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均具有正效应,地方政府总投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其中地方政府总投资对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影响最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宏波 张小溪
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治理模式在国外已推行多年,被证明是一条成功的经验。目前,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治理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地方治理的重要途径。借鉴欧盟跨区域合作治理的经验,通过组建精简、高效、科学的决策机构、着力打造大西安都市圈、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公共基金、优化区域内政府绩效评估体系、选择适宜的区域合作领域来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治理体系,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区 跨区域合作 地方政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高瑞
借助G IS技术,通过空间关联模型,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和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关联性较弱,城镇人口呈高集簇分布。其中关中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差异,同时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针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发展趋势及空间关联性,提出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关中—天水 经济区 空间 关联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莉 任志远
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建立1 km×1 km栅格单元的人居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该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人居环境指数可以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关—天地区人口明显集中分布于人居环境适宜程度较高的地区。评价结果显示,关—天地区人居环境一般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面积最大,接近全区总面积的95.09%,相应人口最多,占全区总人口的96.19%。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彬 胡滨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合作由天水市旅游局主动发起,经西安市旅游局、咸阳市旅游局、宝鸡市旅游局、渭南市旅游局、铜川市旅游局和天水市旅游局共同协商,于2008年8月就关中——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伟全
尽管长三角区域经济取得巨大成绩,但各地方之间的利益冲突依旧时常发生,并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文章阐述了长三角经济圈内地方利益冲突的现状,总结了地方利益冲突造成的结果,分析当前长三角地方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状况及其效果,并提出了协调地方利益冲突、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合作 地方利益 利益冲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建军
区域创新网络是解决当前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助推关中-天水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组织工具",积极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创新网络,应扬长(优势因子)避短(劣势因子),通过选择区域创新网络的重点"区位"、培育并完善区域创新网络主体功能、优化区域创新网络环境、选择区域创新网络运行模式以及强化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构建中的主导作用等途径和措施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和发展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实践过程。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区 区域创新网络 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世涌 施国庆 陈兆开
矿区作为生态经济系统的一个有机载体,存在不同的经济组织和利益群体。这些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整体水平和获取利益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由此引发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以经济博奕论理论为基础,运用F-H分析法构造了非量化的矿区博弈分析模型,详细分析了矿区生态经济系统中利益冲突的可能结局,并得出了维护矿区生态经济利益的关键在于矿区所在地的政府和环保执法部门执法力度的结论。
关键词:
矿区生态经济 冲突分析 博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妙妙 曹小曙
选取城市规模、经济、社会、设施水平4类26个指标测算城市综合质量修正交通通达性和引力模型,测度1980—2014年关中—天水经济区与全国329个城市通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及隶属度,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公路、铁路站点、航空机场的城市经济联系总量逐年递增,基于航空机场的城市经济联系总量变化率最大,其次是铁路站点和公路;2基于公路、铁路站点、航空机场的城市经济联系热点区域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冷点区域集中在华南和东北地区,主要联系城市具有地域临近性和城市综合质量高双重特征,基于铁路站点和航空机场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优于公路;3基于公路、铁路站点、航空机场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分别呈现倾斜"十"字型向"K"型或倾斜小"T"型转变、倾斜大"米"字型向小"米"字型转变;4以西安为中心的经济联系范围逐渐扩大,西安与全国329个城市联系紧密且具有稳定性,其它7个城市外向联系微弱,整体空间经济联系轴线未形成。研究认为,应塑造大西安的核心地位,以宝鸡、渭南等城市依托交通干线培育"米"字型经济联系轴,形成内外圈层相互促进的整体经济联系网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汪伟全
由于区域利益与地方利益之间存在一致性与差异性、群体性与集中性、中观性与微观性的矛盾属性,导致区域合作中的地方利益冲突无法避免,且利益冲突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等诸多领域,阻碍了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了协调利益冲突,亟待树立合作共赢理念,完善利益分配协商、利益分享与补偿、利益争端调解、利益共享等机制。
关键词:
区域合作 地方利益 利益冲突 利益协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栋材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建设的经济区之一,由陕西省的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杨凌五市一区和甘肃省的天水市共同组成。经过两省长期的互补互动,各城市之间相互吸引辐射,空间地域毗邻相连,多种基础设施相通对接,从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带和经济区。从空间结构理论的角度审视,关中-天水经济区还存在核心不强,区内城市等级体系不完善,地区之间产业趋同、关联度弱等明显制约经济区健康发展的因素,因此,需要通过西安、咸阳两地一体化,建立区域副中心和实施大城市发展战略,城市间实施产业的有序转移和扩散等措施,使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空间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以产生特有的结构效益。
关键词:
空间结构 优化 关中-天水经济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白永平 陈博文 吴常艳
通达性是人文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交通运输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应用需求的持续加大和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达性测度方法和度量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交通路网为例,本文试图将城市、交通和区域结合起来全面阐述区域通达性。采用空间句法模型、可达性相关指标和等时圈通过特征点算法,多视角综合测度经济区路网通达性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路网体系较为完善,路网线段集聚明显;线段式空间伸展格局呈"点—轴"状发散,轴线式空间伸展格局呈"干—枝"状发散,初步形成核心圈、中间圈、外围圈三大等级圈层以及"米"字型路网骨架,区域交通运输与城镇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强的共轭协同发展关系。②城镇区域可达性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中心性和周边路网发达程度,区域路网单中心极化现象比较明显,西安市对整个区域路网的控制作用过于突出。③区域通达度空间分布各异,核心板块连续性较好,外围板块破碎化明显。关中、天水两大梯度板块差异较大,天水与关中通达度中高值区出现断裂。鉴于区域中心偏于西安以西的现实,适度培育杨陵或宝鸡为区域路网的副中心城市;加快关中—天水高等级快速交通建设,推进关中—天水区域一体化进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正军 任志远 张晖 卢锦容 李晶
一个地区发展的结果往往直接体现在物质财富的生产和积累上。因此可以从资源角度出发,以资源转化为视角,以区域物质财富为着眼点来反映区域发展进程。论文从基础设施水平、交通通达度、经济发展水平三方面,构建物质积累指数模型;运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以20062、007、2008三年数据为例,计算关中-天水经济区分县(区)物质积累指数,系统评价经济区物质积累水平。结果表明:①除个别县(区)外,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县(区)的物质积累指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增幅都不大,只有7个县(区)的增长幅度超过了4%,增长最快的并不是各市辖区,而是物质积累指数处于中等水平的部分县(区);②经济区物质积累指数中心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