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24)
2023(16728)
2022(13497)
2021(12189)
2020(9789)
2019(21721)
2018(21062)
2017(40271)
2016(21635)
2015(23877)
2014(23766)
2013(23505)
2012(22108)
2011(20152)
2010(20681)
2009(19562)
2008(18772)
2007(17122)
2006(15500)
2005(14703)
作者
(62939)
(53283)
(52374)
(49716)
(33393)
(25535)
(23788)
(20382)
(20182)
(18832)
(18222)
(17757)
(16968)
(16894)
(16674)
(16231)
(15356)
(15276)
(15257)
(15170)
(13485)
(13118)
(12817)
(12270)
(12001)
(11845)
(11844)
(11724)
(10786)
(10463)
学科
(96219)
经济(96096)
(70966)
管理(61935)
(48675)
(47470)
企业(47470)
中国(33616)
农业(32757)
方法(28909)
(28627)
金融(28624)
业经(28080)
地方(27937)
(27836)
银行(27815)
(26962)
(26129)
(25256)
数学(25045)
数学方法(24824)
(17391)
(16889)
(16372)
(16348)
贸易(16329)
(15845)
技术(15077)
(15061)
财务(15020)
机构
学院(311947)
大学(306894)
(133995)
经济(131149)
管理(116211)
研究(112399)
理学(98511)
理学院(97408)
管理学(95985)
管理学院(95397)
中国(92387)
(67368)
科学(65789)
(65223)
(64453)
(57066)
中心(53548)
农业(51449)
研究所(51034)
(49864)
财经(49331)
业大(48497)
(44708)
(41368)
师范(40971)
经济学(40937)
北京(40930)
(40110)
(39803)
(36988)
基金
项目(203341)
科学(161392)
研究(153588)
基金(147055)
(127810)
国家(126628)
科学基金(108453)
社会(100122)
社会科(94762)
社会科学(94743)
(81190)
基金项目(76992)
教育(67689)
(66877)
自然(66005)
自然科(64446)
自然科学(64431)
编号(63488)
自然科学基金(63270)
资助(58133)
成果(52008)
(49569)
重点(45935)
(44936)
课题(43708)
(43016)
(42941)
国家社会(42341)
(40613)
发展(40317)
期刊
(160977)
经济(160977)
研究(96814)
中国(73578)
(69595)
(48726)
(48315)
金融(48315)
学报(47668)
农业(46325)
科学(44881)
管理(41672)
大学(37250)
学学(35282)
教育(33345)
业经(30929)
技术(25972)
财经(24650)
经济研究(23820)
(22560)
问题(21595)
(21126)
世界(16408)
农村(16408)
(16408)
(16169)
农业经济(15233)
技术经济(14847)
经济问题(14841)
(14378)
共检索到498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瑶佩  郭峰  
数字金融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给地理偏远、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带来了普惠金融的希望,但区域数字金融的发展引致农户参与数字金融服务上的具体渠道、机制和异质性问题,仍有待深入考察。利用一套家户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考察了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参与数字金融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区域数字金融发展确实会影响到农户参与数字金融的决策,区域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对农户参与数字金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则对农户参与数字金融的决策没有显著影响;家庭教育水平高、年收入高的农户,受到区域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更大。基于此,建议加强农村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数字金融下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粟麟  何泽军  杨伟明  
基于2014—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数字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及其三个子维度,即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均显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2)数字金融存在以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从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3)较高的资本配置效率、资本产出效率会强化数字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效果;(4)对于西部地区县域、贫困县域、金融排斥较强的县域,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较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燕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文章选取2015—2019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及农户收入结构的相关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不同农户收入结构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工资性收入影响最大,其次为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影响最弱的是转移性收入。分区域进行检验后发现,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工资性收入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影响最大。进一步按照收入高低进行分组检验发现,除财产性收入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在低收入组中更加明显。最后,从数字普惠金融基础建设、服务水平、组织系统和经济辐射效应视角出发,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齐美东  吴金科  
本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层面数据,从直接、间接两个层面,区域、维度、门槛三重视角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异质性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得以充分发挥,其使用深度维度赋能实体经济的效果较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要好;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呈“边际效应递增”特征,存在非线性效应;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挥“数字效应”强化区域创新、“普惠效应”提升消费水平、“金融效应”促进资本积累,间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温涛  刘渊博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识别影响农户数字金融行为的关键因素,提高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尤为关键。本文采用2021年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调查数据,将数字素养、金融知识和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运用Probit模型、Poisson模型和OLS模型从是否响应、响应广度和响应深度三重视角研究数字素养、金融知识以及二者交互项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素养和金融知识均是影响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关键因素,数字素养对于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和响应广度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而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数字素养和金融知识在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和响应广度的影响上存在替代关系,在对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的影响上存在互补关系。第二,基于数字金融产品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数字素养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支付、数字理财产品中,数字素养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信贷、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基于收入水平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相对贫困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提升效果弱于非相对贫困户,而金融知识对相对贫困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提升效果优于非相对贫困户。本文为科学认识数字素养与金融知识的不同作用、构建乡村数字金融包容性发展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翁飞龙  霍学喜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厘清数字金融对农地转入的影响,可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在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对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基础上,利用2022年陕西苹果主产区407户苹果种植大户的微观数据,采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缓解苹果种植大户信贷约束,激励其增加生产性投资,进而促进农地转入。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新生代和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需要重视数字金融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在加快农村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老一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金融技能培训,以及利用数字技术,加大对收入水平较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其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梅媛  边丽娜  
本文通过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相关行业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关系,并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同时探讨社会收入水平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但这种影响作用在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影响作用最小;从影响因素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度、应用深度和便利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覆盖度的影响作用最大,应用深度的影响作用最小;从影响路径上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商贸流通业发展不仅存在直接影响效应,而且通过社会收入水平的调节间接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商贸流通业均衡发展、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效率支持中小流通企业融资需求、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社会收入水平提升的能动作用促进商贸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海燕  岳华  李韫琪  
随着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的快速攀升,家庭部门"加杠杆"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结合,从数字金融发展的角度,给出了一个近年来家庭杠杆率上升的解释,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潜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推动家庭杠杆率的攀升,并对家庭杠杆率的攀升具有长期影响。从数量上看,数字金融发展每增加1%,相应杠杆率将上升0.0058%。在考虑了潜在的内生性后,文章所得结论依然成立。对该影响在不同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杠杆率的提升在有房贷、消费贷和经营贷家庭、中西部地区家庭、25-55岁家庭、农村地区家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提高金融可得性、强化支付便利性和降低家庭面临的不确定性而对家庭杠杆率产生积极影响。文章研究结论对制定"数字中国"战略、理解结构性去杠杆中"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方面提供了有益思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洪心  陈慧敏  
本文基于2011—2020年337个地级市数字金融指数和中国上市公司的匹配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虽然作用效果无法避免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约束,但在长期内保持了强劲态势。从结构上看,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而数字化程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尚未显现。第二,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提高企业信贷资金比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等路径,最终达成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功效。第三,从调节效应来看,行业竞争的加剧会强化数字金融对企业风险承担的积极效应。第四,基于企业内外部特征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成长期企业中,以及在经济政策稳定性强的情境下,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提升带来更为突出的驱动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多渠道赋能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升的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星  李麦收  
从理论上厘清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2011—2019年的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DID的政策评估,该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结构中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制度环境对数字金融影响经济增长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国家进一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实施差异化数字发展策略、持续优化制度环境等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庄腾跃   李顾杰   罗剑朝  
农村居民数字金融使用率较低、使用广度和使用深度不足、使用质量不高是制约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发展的因素。本文研究利用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四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面板Logit模型、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识别农户数字金融使用决策的邻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邻里数字金融使用率对农户数字金融使用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邻里效应的示范和带动下,农户数字金融使用率、数字金融使用广度和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均得到显著提升;邻里效应通过消弭农户知识型数字鸿沟和使用型数字鸿沟、改变农户风险态度两条途径影响其数字金融使用决策。异质性分析发现,邻里效应会因“领头羊”群体得到强化,且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更突出。相较于对数字信贷产品使用决策的影响,邻里效应对农户数字支付和数字理财产品使用决策的影响更明显;政策宣传与邻里效应在促进农户使用数字金融的过程中存在交互效应,二者为替代关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雪雄  程秋旺  石玉婷  
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地流转,有助于盘活农地资源,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地流转,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地流转中发挥中介作用;门槛效应检验表明,在不同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影响下,数字普惠金融与农地流转存在非线性影响效应,当农业机械化或市场化达到某一水平时,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地流转。因此,应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政策指引,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深化农地制度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艺璇  李中建  
本文在财政支农、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减贫增收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反映三者关系的计量模型。以中部六省2006-2018年为样本,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财政支农的异质性,借助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测度了金融发展水平,深入研究了财政支农和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及结构性收入的差异性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从农户的总收入看,财政支农和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减贫增收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从农户的收入结构看,财政支农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普惠金融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以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省份,普惠金融的作用是积极的,但在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省份其作用是消极的;从财政因素看,财政支农效应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U”型特征,说明中部六省财政支农力度相对不足;从财政支农的异质性看,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有差异的财政政策更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上述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农村经济环境,充分发挥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冰彬  王林萍  
农户家庭发展韧性是衡量农户家庭在面对各种压力源和无数冲击后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在运用高阶条件矩测算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基础上,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反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其中,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是作用机制之一。最后,从继续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及社会资本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冰彬  王林萍  
农户家庭发展韧性是衡量农户家庭在面对各种压力源和无数冲击后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在运用高阶条件矩测算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基础上,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反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其中,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是作用机制之一。最后,从继续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及社会资本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