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58)
2023(22989)
2022(19175)
2021(17521)
2020(14729)
2019(33460)
2018(32736)
2017(61665)
2016(33721)
2015(37526)
2014(37329)
2013(37169)
2012(34592)
2011(31457)
2010(31807)
2009(29675)
2008(29675)
2007(26628)
2006(23780)
2005(21627)
作者
(101950)
(85350)
(85060)
(80473)
(54570)
(41038)
(38648)
(33251)
(32555)
(30538)
(29241)
(28775)
(27535)
(27309)
(26614)
(26360)
(25564)
(25241)
(24768)
(24677)
(21367)
(21215)
(20919)
(19692)
(19342)
(19101)
(19069)
(18730)
(17391)
(16948)
学科
(158739)
经济(158577)
(107662)
管理(103001)
(92321)
企业(92321)
方法(64913)
数学(53992)
数学方法(53350)
(42197)
中国(41112)
业经(39382)
(39318)
地方(35222)
(31201)
(30995)
贸易(30978)
(29938)
农业(28949)
(27739)
(26377)
财务(26313)
财务管理(26261)
企业财务(24911)
理论(24556)
(23913)
技术(23899)
环境(22645)
(22413)
金融(22409)
机构
学院(496576)
大学(493550)
(208761)
经济(204544)
管理(188322)
研究(172662)
理学(161459)
理学院(159546)
管理学(156748)
管理学院(155802)
中国(131199)
科学(107611)
(105322)
(94206)
(91062)
(89426)
研究所(81082)
(79021)
中心(78425)
业大(76039)
财经(74883)
农业(71879)
(67887)
北京(65710)
(63788)
经济学(63726)
师范(62984)
(62108)
(60949)
经济学院(57292)
基金
项目(328059)
科学(257993)
基金(238325)
研究(232720)
(210153)
国家(208408)
科学基金(178191)
社会(148934)
社会科(141243)
社会科学(141201)
(129728)
基金项目(125570)
自然(116998)
自然科(114370)
自然科学(114335)
自然科学基金(112323)
(109144)
教育(106579)
资助(97716)
编号(92210)
重点(74861)
成果(74238)
(73781)
(71470)
(69204)
课题(64712)
创新(64400)
科研(63294)
国家社会(61966)
计划(60944)
期刊
(237837)
经济(237837)
研究(143587)
中国(98374)
(82691)
学报(82411)
(74909)
科学(74828)
管理(73368)
大学(61334)
学学(58363)
农业(56120)
教育(46763)
(46505)
金融(46505)
技术(44488)
业经(38604)
财经(37929)
经济研究(37731)
(32736)
问题(32363)
(31919)
(27477)
技术经济(26680)
统计(24724)
(24209)
国际(23936)
世界(23493)
商业(23286)
(22916)
共检索到752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代伟鹏   张娜  
本文采用2012-2021年我国皖江城市群相关产业数据构建计量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区域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结合F检验与Hausman检验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考察期间内,皖江城市群区域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渐进式增长态势;区域内各城市间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异质性,其中合肥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良好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为0.696),芜湖、马鞍山、滁州等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轻度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在0.4-0.6之间),安庆、宣城、六安、铜陵等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中度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在0.2-0.4之间),池州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严重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为0.188);皖江城市群区域内数字经济和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依其作用大小,依序排列为财政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均显著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业正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与此同时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推动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西南地区5省2011-2020年的经济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并开展测度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动态协调发展关系。最后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成渝城市群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领先优势,积极增强辐射效应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运财  
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业是实现地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二者协同发展对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构建包含12个指标在内的城市化发展综合指标体系,6个指标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并采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进行测度,之后构建耦合度、相对发展度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城市化、商贸流通业,还是二者耦合协调度,均具有显著区域差异,但其在时间维度层面具有轻微变动,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为代表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特区、对外开放口岸地区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业达到协调发展阶段,且城市化和商贸流通业处于较高水平,而其他地区仍处于发展阶段或拮抗阶段。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文章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区)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考察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地区城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与信息化协调发展,而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开放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文章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区)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考察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地区城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与信息化协调发展,而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开放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燕   王克强   黄晶  
基于2016-2021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物流业与商贸业(两业)发展水平,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两业协调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两业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及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商贸业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物流业,但二者发展水平均呈正向增长趋势;(2)长江中游城市群两业协调水平不高,处于中度失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处于正向增长的趋势,两业协调发展水平排序呈现长株潭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南昌都市圈的分布格局。(3)长江中游城市群两业协调发展水平的地区内差异程度表现出缩小趋势。两业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是超变密度,其次是地区内差异,地区间差异贡献率最小。(4)长江中游城市群及三大都市圈两业协调发展水平均存在不同幅度的上升趋势。南昌都市圈和武汉都市圈内部无明显极化现象,长株潭都市圈在样本初期出现双峰现象,到样本末期逐渐演变为单峰,内部的两极分化特征在整体上趋于弱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尚艳春  
人口负增长给人口—经济耦合协调带来重大挑战。从区域协调发展视角出发,比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哈长城市群2000—2020年人口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考察各城市群两大系统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2000年以来,各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虽然均有所改善,但由于资源禀赋、社会基础、驱动因素不同,各城市群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的地域差异仍然明显。应尊重区域特点,做好区域发展的超前布局,制定与人口负增长相适应的经济发展策略;深化城市群的一体化合作,提高城市群整体发展能力;尊重各城市群区域禀赋和发展基础,合理规划城市群发展的未来方向;找准区域发展重点,实现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共振,以有效应对人口负增长,实现人口-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雯  陈广强  柴亚丽  孙红  
文章在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演化的思想,建立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二者的动态耦合模型,用以分析皖江城市带2000-2015年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耦合协调状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经济与区域物流耦合协调状态可以分为低度协调(2000-2007年)、中度协调(2008-2014年)和高度协调(2015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此外,2015年皖江城市带经济与区域物流的耦合协调度首次达到高度协调状态,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孝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复杂性、开放性、空间层次性,使传统方法难以深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集成空间经济计量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生驱动因素与多重耦合机制,论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效应及相邻经济区域的耦合关系,给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孝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复杂性、开放性、空间层次性,使传统方法难以深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集成空间经济计量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生驱动因素与多重耦合机制,论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效应及相邻经济区域的耦合关系,给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颜平   周闻宇   王瑞荣   金湖江  
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从整体上看,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在时序演化特征方面呈现高度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从城市层面看,其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2)不同区域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升空间较大。从空间演化特征看,优质协调、良好协调和中级协调占比很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空间相关性看,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体表现为空间集聚特征。(3)相邻城市之间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相互影响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利用外资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最后,提出要强化顶层设计、辐射带动和支撑保障,共同为城市群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耦合协同发展提供源动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姜能涛  
本文以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为样本,实证研究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关系逐渐优化,由中度协调演变为高度协调,又过渡到优质协调。其中,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31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关系虽然持续增强,但省份差异较为明显,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为优质协调状态,西藏和甘肃仍处于中度协调状态,且部分省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经济间的关联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匹配性不够理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冬日  石孖祎  丁莹莹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数据,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考察数字经济及其内部耦合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韧性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及其内部两大系统均对区域经济韧性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且产业数字化的促进作用更大;“梅特卡夫法则”在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韧性的关系中仍然适用,且仅当数字经济内部耦合协调程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其有利影响才得以彰显;数字经济能够对区域经济韧性施加积极的空间效应,且短期外溢影响更为强烈。鉴于此,应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协同数字网络,实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良性互动,以提高区域经济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萌   刘妮雅   王蒙蒙  
本文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1-2021年京津冀区域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协调关系与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耦合度在研究期内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而“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全要素”耦合协调度总体较低,基本以初级协调为主。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支持水平、商贸流通业资本存量和从业人数四项指标对系统耦合度起到主要作用。为进一步实现京津冀区域“数字经济-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系统高水平的耦合发展,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盛亚  郑书莉  
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着商品流通和物资交换的功能,我国流通产业长期受被动成长路径的影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程度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浙江省为例,构建耦合度和耦合发展度指标,研究发现:(1)两系统耦合度呈现短期波动、长期平稳的状态,区域经济发展指数明显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滞后于流通产业发展指数;(2)耦合发展度在2005-2013年期间可划分为过渡阶段和协调发展阶段,随着产业集群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初现成效,流通业内生增长机制逐步形成;(3)预测期内两系统耦合度为优,耦合发展度快速提高,预计在新常态背景下表现更为稳定;(4)依然需要通过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