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4)
2023(8680)
2022(7096)
2021(6534)
2020(4948)
2019(11276)
2018(11082)
2017(19285)
2016(11508)
2015(12895)
2014(13110)
2013(12397)
2012(12108)
2011(11468)
2010(11934)
2009(10773)
2008(10658)
2007(9874)
2006(9325)
2005(8850)
作者
(32709)
(27078)
(26997)
(25585)
(17391)
(13098)
(12409)
(10641)
(10509)
(9916)
(9371)
(9221)
(8913)
(8880)
(8509)
(8493)
(8084)
(7961)
(7915)
(7786)
(7274)
(6893)
(6571)
(6379)
(6229)
(6111)
(6106)
(6045)
(5485)
(5469)
学科
(50716)
经济(50677)
管理(24098)
中国(22830)
(22474)
地方(20901)
教育(20068)
(15492)
企业(15492)
(14748)
地方经济(12507)
(12275)
业经(12257)
(12250)
方法(11732)
理论(10792)
农业(10479)
(9662)
金融(9660)
发展(9468)
(9340)
数学(9212)
数学方法(9084)
(9026)
银行(9017)
环境(8910)
(8901)
技术(8396)
(8211)
(7865)
机构
大学(165459)
学院(163750)
研究(66645)
(61174)
经济(59548)
管理(50817)
中国(45307)
理学(41430)
理学院(40698)
科学(39916)
管理学(39911)
管理学院(39557)
(38815)
(35639)
师范(35444)
(34620)
教育(32384)
研究所(31095)
师范大学(28956)
(28897)
(28656)
中心(28225)
北京(26166)
(24581)
(23755)
(23408)
财经(21702)
技术(21237)
业大(19749)
(19493)
基金
项目(97239)
研究(81011)
科学(77701)
基金(64328)
(54913)
国家(54237)
社会(49032)
社会科(46191)
社会科学(46181)
科学基金(44979)
教育(43134)
(41116)
(36002)
编号(35856)
基金项目(32724)
成果(32496)
课题(29310)
(29077)
资助(25074)
自然(24763)
(24541)
发展(24143)
自然科(24098)
自然科学(24094)
重点(24057)
(23672)
自然科学基金(23607)
规划(22276)
(22046)
(20813)
期刊
(82181)
经济(82181)
研究(65199)
教育(53466)
中国(47853)
(24114)
学报(23117)
科学(21865)
(20782)
管理(19909)
大学(18424)
技术(17874)
(16837)
金融(16837)
农业(16798)
学学(15453)
业经(14358)
职业(13122)
经济研究(12266)
财经(11742)
问题(10564)
(10482)
论坛(10482)
(10273)
(9778)
图书(9733)
(8605)
技术教育(8546)
职业技术(8546)
职业技术教育(8546)
共检索到281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利锋  宋金平  
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空间,其资源禀赋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其社会经济实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启动力,区域的文化背景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和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选择了当前我国的三类典型地区,在诊断其区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薰华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概念和新发展观正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全球学者的关注,中国政府也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指导方针加以贯彻。同时,在中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被认为是保持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如何认识可持续发展观和增长方式转变问题,已成为当前经济理论界的热点话题。前不久,复旦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在伍柏麟教授的主持下邀请了部分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本刊特辟专栏摘录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  
传统的区域开发模式是一种“资源开发模式”,由于缺乏对资源与环境加以补偿、保护和改良的内在机制,其后果不仅是区域经济结构失调,而且使脆弱的生态系统长期超负荷支撑,区域环境总体质量不断下降,自然生态退化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区域开发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开发道路。在区域开发中自觉地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四大系统的协调关系进行科学的调节和管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巧生,王华  
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环境因素既是系统的自身要素之一,也是系统演进的约束条件。只有把环境保护和治理放在包括发展在内的更大的范围内,环境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本文从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入手,探讨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了环境因素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具有双重意义的特点;指出通过环境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可供选择的战略决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赵波  
文章界定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阐述其理论基础、指导原则和基本内容,构建研究框架体系,最后强调研究的重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翟辅东  
本文针对较流行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好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合理分配”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大多数不可再生资源不存在有解决当代与后代人分配的机制,对稀缺或富裕资源也不发生作用。正确的观点应当在科技的带动下通过资源节约、资源替代、开拓新资源来优化资源结构。可持续发展资源观是由资源品种和储量结构、开发技术和设施结构、区位结构、市场需求结构综合塑造,是个时空动态过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召海  吴泉源  
本文论述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各自发展的特点及其集成 ,并对“3S”集成技术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章尺木  骆玲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它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与和谐以及公众积极参与发展的基础上,它特别强调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生态合理性。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城镇与乡村之间、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各单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勤江  常冬梅  
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是对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之处是将区域经济理论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宜从五个方面推进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认清区域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正确界定区域金融资源的效应功能;对不同的效应功能进行遴选并区分主次,把握关键;理顺金融产权关系,营造适应效应功能发挥的制度环境;构建区域金融监管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治彦  
新时代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人口老龄化、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多重挑战,也拥有诸多机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发展",核心是"可持续",必须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标本兼顾。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开发利用新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积极应对人口问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新时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以科学规划引领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制度确保可持续发展,以市场机制推进可持续发展,以智慧中国建设助力可持续发展,以陆海统筹保障可持续发展,以国际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关键词: 区域教育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金鑫  边馥苓  
本文通过分析人类文化发展伴随生态恶化的发展历程 ,试图揭示人类文化与自然生态演化之间的深层机制 ,给出了二者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 ,并刻画了人类文化循环与自然生态循环的作用过程 ,同时探讨了GIS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