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4)
- 2023(11446)
- 2022(9763)
- 2021(9006)
- 2020(7308)
- 2019(16252)
- 2018(16105)
- 2017(31648)
- 2016(16745)
- 2015(18557)
- 2014(18401)
- 2013(17966)
- 2012(16539)
- 2011(14839)
- 2010(14879)
- 2009(14021)
- 2008(13648)
- 2007(12351)
- 2006(10983)
- 2005(9715)
- 学科
- 济(72063)
- 经济(71997)
- 管理(48420)
- 业(44846)
- 企(35580)
- 企业(35580)
- 方法(27340)
- 数学(23513)
- 数学方法(23317)
- 中国(21763)
- 农(20423)
- 地方(18418)
- 财(18287)
- 业经(17252)
- 制(14884)
- 贸(14313)
- 贸易(14304)
- 易(13743)
- 农业(12982)
- 银(12323)
- 银行(12314)
- 产业(12125)
- 行(11817)
- 学(11672)
- 环境(11623)
- 地方经济(11178)
- 融(11133)
- 金融(11131)
- 务(10934)
- 财务(10914)
- 机构
- 学院(239870)
- 大学(233596)
- 济(101257)
- 经济(99133)
- 管理(89466)
- 理学(76736)
- 理学院(75854)
- 研究(75488)
- 管理学(74670)
- 管理学院(74218)
- 中国(58676)
- 财(49116)
- 京(48336)
- 科学(43992)
- 财经(38980)
- 所(36563)
- 江(36418)
- 中心(35178)
- 经(35132)
- 研究所(32501)
- 范(32488)
- 经济学(32351)
- 师范(32247)
- 农(30946)
- 北京(30229)
- 州(29696)
- 业大(29641)
- 经济学院(29603)
- 财经大学(28802)
- 院(27849)
- 基金
- 项目(153481)
- 科学(122433)
- 研究(118128)
- 基金(110340)
- 家(94142)
- 国家(93372)
- 科学基金(81051)
- 社会(76735)
- 社会科(72988)
- 社会科学(72977)
- 省(61580)
- 基金项目(58772)
- 教育(53944)
- 划(50540)
- 编号(49680)
- 自然(49064)
- 自然科(47904)
- 自然科学(47894)
- 自然科学基金(46986)
- 资助(43401)
- 成果(39468)
- 发(35529)
- 重点(34799)
- 课题(34241)
- 部(33589)
- 创(32781)
- 国家社会(31888)
- 创新(30549)
- 项目编号(29914)
- 人文(29797)
- 期刊
- 济(117327)
- 经济(117327)
- 研究(73809)
- 中国(43328)
- 财(37686)
- 管理(33385)
- 学报(29185)
- 科学(28840)
- 农(28424)
- 教育(26715)
- 融(22994)
- 金融(22994)
- 大学(22668)
- 业经(22536)
- 学学(21212)
- 技术(20899)
- 经济研究(19985)
- 农业(19443)
- 财经(18859)
- 经(16473)
- 问题(16128)
- 商业(14271)
- 贸(13391)
- 现代(11915)
- 技术经济(11728)
- 理论(11329)
- 图书(10849)
- 统计(10595)
- 国际(10322)
- 坛(10217)
共检索到354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翠微
产业集聚是区域效应、集聚效应和空间成本协同作用的结果,以往研究更加重视从集聚层面探究产业发展的方向,但却未能更好地对区域效应和空间成本加以分析。本文建立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考察区域流通业自相关性、空间成本对流通产业集聚产出的影响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差异和成本影响与流通产业集聚之间存在较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区域效应对流通业集聚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且具有方向性,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流通空间自相关性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是流通业产业空间集聚的正向促进因素,而西部地区面积广大,区域内部城市沟通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流通的区域集聚。在此基础上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行相应的产业发展引导,提高流通业集聚发展能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雄浪 李国平 杨继瑞
产业集聚是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联合作用的结果,单独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有所偏颇。我国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区域效应的作用,也有集聚效应的作用,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都是动态变化的,空间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的地理集聚。
关键词:
区域效应 集聚效应 空间成本 产业集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力 刘宇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流通产业集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各区域禀赋条件差异诱发地区经济出现分化情况,流通产业集聚也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化投射。就此,本文着重考虑区域空间异质性原则,基于行政规模异质性、人口规模异质性以及地理区位异质性,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深入探讨流通产业集聚空间异质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级行政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具有正向效应,其中西部地区城市正向效应最显著;人口规模较大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东部地区城市由于人口增加成本约束,很难形成正向促进作用;沿海城市产业集聚会对区域经济形成抑制性,但中部地区城市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消减并中和了本区域的抑制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雍明 柏丽
流通业贯穿于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探究其集聚效应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演进规律、对于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以及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采用2006-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产业集聚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和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其能源利用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直接和间接溢出效应。此外,流通产业集聚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在中西部地区具有显著的间接影响。因此,最后提出完善产业集聚政策、推广低碳商业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包晓红
本文首先基于空间集聚与劳动分工等关联理论,阐述了流通产业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机理,其次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流通产业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产业空间集聚对提升本区域城镇化水平具有积极影响,而对邻边区域城镇化发展产生抑制作用。为更好验证外在因素的影响效果,加入控制变量进行研究发现,工业水平、外商利用水平均与本区域城镇化呈正相关关系,与邻居省份呈负相关关系;教育水平对城镇化影响作用不够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洋阳
"十三五"期间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迅速,本文基于2007-2017年数据对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空间集聚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我国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是上升幅度较小;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南方地区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水平明显高于北方地区,东部经济带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经济带。随后本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商贸流通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但是对东部地区带动作用更强,对中西部地区带动作用较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永超
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的重大战略抉择。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逐步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经济内循环显得尤为重要,打造高效率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流通环节,促进商贸流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由程开明、李惠蓉、唐杰君主编的《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空间格局及溢出效应研究》一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婕
规模经济的存在虽然能够提高产业发展效率,但也会加大区域产业发展差异。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区域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检验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与空间差异。研究表明: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空间差异性的存在不利于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争峻
流通业是影响我国产业格局的战略性产业。本文选取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将流通业分为消费型流通业和生产型流通业,通过构造流通业集聚指数,实证分析流通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从创新水平视角检验流通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流通业集聚、消费型流通业集聚和生产型流通业集聚均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随着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整体流通业集聚和消费型流通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增强,而创新水平的调节作用在生产型流通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源 陆可晶
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区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偏微分方法构建了空间杜宾模型,并对我国区域流通产业的空间依赖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和政府参与对本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存在促进作用;对外开放度和政府参与能够推动周边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而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和基础交通对周边区域流通产业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黎明 刘彦志
产业空间集聚与产业产值增长的关系的理论研究在空间经济学的框架下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空间经济学将主要精力放在制造业的集聚上,对于第三产业关注甚少,流通产业是第三产业的典型代表,文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然后实证检验我国流通产业集聚程度与流通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证明我国流通产业集聚不但促进流通产业产值增长,而且二者之间互相促进,存在正向循环累积关系。
关键词:
区位商 产业集聚 正向循环累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琳
本文首先利用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2008-2021年我国287个地级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并依托空间杜宾模型探索了流通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和碳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和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和碳减排效果明显低于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最后,文章指出碳排放强度是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中介变量,流通产业集聚可以通过碳减排作用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翎 窦静雅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得,反之区域经济的增长又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空间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模型的基础上,试图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产业集聚发生的一般特征以及它在促进某个特定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
空间经济学 集聚 区域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艳
现代经济学特别注重从市场外部性、交易成本、报酬递增等影响因素来研究产业集聚,认为产业间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会通过市场外部性来推动产业集聚Jan I.Haaland&Ian Wooton[1],Krugman[2]曾借助规模报酬递增假设来推导交易成本与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之间非线性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韩坚 费婷怡 吴胜男 段进军
区域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考虑到经济活动中影响区域创新的要素资源配置会受到空间因素的影响,为研究产业集聚对于区域创新的影响,我们把产业集聚因素引入到创新产出和投入的生产函数中,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产业集聚、R&D资本投入以及R&D人员投入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我们首先通过Moran’s I指数验证区域之间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外溢效应使得邻近区域之间的创新发展能够相互影响。其次通过回归分析表明产业集聚对创新产出具有积极正向作用,产业集聚显著影响区域创新产出;制造型产业集聚和服务型产业集聚正向影响区域创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差距受产业集聚程度高低的影响。最后针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空间外溢 区域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