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80)
- 2023(20344)
- 2022(17082)
- 2021(15861)
- 2020(13190)
- 2019(29741)
- 2018(29323)
- 2017(56401)
- 2016(30271)
- 2015(33449)
- 2014(33404)
- 2013(32795)
- 2012(30202)
- 2011(27222)
- 2010(27560)
- 2009(25571)
- 2008(25404)
- 2007(22778)
- 2006(20312)
- 2005(18733)
- 学科
- 济(131270)
- 经济(131104)
- 业(106729)
- 管理(102774)
- 企(93317)
- 企业(93317)
- 方法(52738)
- 数学(42976)
- 数学方法(42424)
- 财(39934)
- 农(39427)
- 业经(36759)
- 中国(35791)
- 地方(29817)
- 制(29628)
- 农业(27290)
- 务(26755)
- 财务(26685)
- 财务管理(26641)
- 企业财务(25347)
- 技术(23190)
- 学(22522)
- 贸(22399)
- 贸易(22382)
- 环境(22165)
- 和(22056)
- 银(21892)
- 银行(21866)
- 策(21758)
- 易(21736)
- 机构
- 学院(431954)
- 大学(426058)
- 济(181304)
- 经济(177573)
- 管理(169206)
- 研究(144599)
- 理学(144033)
- 理学院(142500)
- 管理学(140203)
- 管理学院(139374)
- 中国(114033)
- 京(89949)
- 财(89074)
- 科学(85548)
- 所(72253)
- 农(70112)
- 财经(68888)
- 江(67734)
- 中心(67478)
- 研究所(64645)
- 经(62493)
- 业大(60217)
- 北京(56671)
- 经济学(55007)
- 范(54885)
- 师范(54298)
- 农业(54284)
- 州(53499)
- 院(52915)
- 财经大学(50824)
- 基金
- 项目(282452)
- 科学(225054)
- 研究(209512)
- 基金(205834)
- 家(178238)
- 国家(176661)
- 科学基金(153703)
- 社会(134705)
- 社会科(127804)
- 社会科学(127780)
- 省(111246)
- 基金项目(107805)
- 自然(98377)
- 教育(96382)
- 自然科(96012)
- 自然科学(95984)
- 自然科学基金(94300)
- 划(92481)
- 编号(84287)
- 资助(84149)
- 成果(68109)
- 发(63777)
- 重点(63726)
- 部(62718)
- 创(60647)
- 课题(58890)
- 创新(56211)
- 国家社会(56011)
- 制(55507)
- 教育部(54138)
- 期刊
- 济(209525)
- 经济(209525)
- 研究(129125)
- 中国(89920)
- 财(72531)
- 管理(69934)
- 农(65317)
- 学报(60392)
- 科学(59434)
- 大学(47640)
- 教育(46254)
- 融(45482)
- 金融(45482)
- 学学(45201)
- 农业(44413)
- 技术(41744)
- 业经(35754)
- 财经(34659)
- 经济研究(32352)
- 经(29891)
- 问题(27116)
- 业(25145)
- 技术经济(22594)
- 贸(21190)
- 现代(20373)
- 版(19713)
- 财会(19627)
- 统计(19520)
- 世界(19508)
- 商业(19417)
共检索到664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雪燕 陶志鹏
受环境规制的影响,区域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一定异质性。本文以西部大开发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三重差分(DDD)方法和"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方法,重点考察该政策对不同污染程度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环境规制较为宽松,西部大开发对当地高污染类型企业的生产率提升较大,对其他企业生产率的改善效果不佳。进一步探究其生产效率提升路径,区分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回归分析发现,西部地区所有行业相对集聚优势都有所上升,但高污染行业提升幅度更大,已形成显著优势;同时,高污染行业在西部区域的选择效应较小,甚至存在吸引较低效率企业进入的倾向。本文的研究为区域政策精准落地实施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鲁元平 杨芳 张静堃
基于西部大开发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对工资与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显著提高了西部地区的企业人均工资和福利,减少了企业雇佣人数。究其原因,工资和福利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税收优惠政策改变了企业与劳动者的相对地位和对产出价格的纳税义务,雇佣人数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政策并没有吸引大量新的企业进入西部地区。据此,完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税收对稳就业和提收入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
税收优惠政策 西部大开发 就业 工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井远 王金秀
目前为止,关于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的研究文献多集中于评估该项政策的经济发展效应等,而城乡收入差距效应未能引起足够关注。本文基于西部大开发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DID和PSM-DID评估了西部大开发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无论是传统DID还是PSM-DID模型,均表明西部大开发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在经过一系列检验之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西部大开发仅是通过提高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柱的第二产业占比为机制,并未有效通过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外,异质性分析表明,省会等较高行政级别城市的政策效应比一般地级市要高。最后,本文从产业升级、公共品供给、就业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魏后凯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璋勇 葛鹏飞
政府干预是资本错配的原因之一,那么政府政策是否必然会导致资本错配呢?西部大开发作为中国较早实施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关于其对资本错配影响的探索可以解答这一困惑。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没有恶化西部资本配置,反而通过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显著缓解了资本错配问题,缓解效应表现出"先大后小"的动态特征。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改善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非出口企业的资本错配,对外资企业、出口企业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会强化西部大开发对民营企业、非出口企业资本错配的改善作用,也会加剧国有企业、出口企业的资本错配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辉航 刘小兵 季永宝
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率,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减税政策是重中之重。文章以西部大开发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减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减税政策能够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名义税率每下降1%,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0.38%-0.75%。减税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既有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直接效应表现为减税有利于存续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间接效应则表现为减税可以刺激更多的创业活动,而新进入企业比存续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异质性检验表明,小企业比大企业对于减税政策更加敏感,而且减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先增加后减小,存在长期收敛效应。文章为我国减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生产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于今后税收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减税政策 企业生产效率 双重差分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辉航 刘小兵 季永宝
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率,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减税政策是重中之重。文章以西部大开发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减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减税政策能够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名义税率每下降1%,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0.38%-0.75%。减税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既有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直接效应表现为减税有利于存续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间接效应则表现为减税可以刺激更多的创业活动,而新进入企业比存续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异质性检验表明,
关键词:
减税政策 企业生产效率 双重差分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清刚 汪帅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经济政策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DID-PSM方法检验了区域经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区域经济政策会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通过改善融资环境、研发环境和人才环境三种渠道实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长江经济带下游企业相比,中上游企业受到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相对更大;在中上游企业中改善融资环境发挥的作用更强,而在下游企业中改善研发环境和人才环境发挥的作用更强。本文结论对今后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促进经济统筹协调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区域经济政策 全要素生产率 长江经济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任佳
欧盟区域政策是欧盟经济社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欧盟一体化目标、提升欧盟整体竞争力的保证。欧盟的区域政策在解决区域发展差距和社会矛盾等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它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有着有益的启示 :划分西部“问题经济区” ,建立可供区域政策利用的区域划分框架 ;处理好国家区域政策与地方的关系 ;建立完善的区域政策制度体系和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 ;建立完善的政策工具等。
关键词:
欧盟 区域政策 西部大开发 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唐松
西部经过10年大开发,经济社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我国东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劳动力素质和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仍然差异较大。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本文借鉴了内部区域发展同样严重不平衡、但在缩小区域差异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欧盟所制定的区域政策,提出了以下建议:我国西部大开发可以仿效欧盟确定明确的援助对象和政策工具、针对各个地区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援助政策,同时完善相关法规和体制以及注重与其他相关政策的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菊花 申伟宁 柴泽阳
以中国2004—2020年1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PSM-DID法考察开发区升级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区升级政策有效推动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区域差异上,开发区升级对中部、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小;政府效率高、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开发区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政府效率低、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开发区升级并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菊花 申伟宁 柴泽阳
以中国2004—2020年1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PSM-DID法考察开发区升级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区升级政策有效推动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区域差异上,开发区升级对中部、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小;政府效率高、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开发区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政府效率低、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开发区升级并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鸣令 范子英 陈晨
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其对非税收优惠地的负外部性没有引起足够关注。本文基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法定税率降低54%),采用变换控制组的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在不同税率地区间产生的再分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优惠能够促进西部地区的税基增长,但是税基的增长无法对冲税率下降的影响,导致西部地区所得税收入的显著减少;由于区域性优惠政策没有覆盖流转税税种,西部地区的税基增长间接带来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显著增加;西部地区税基的增长是以相邻地区的税基流失为代价,距离西部大开发越近的地区,其税基流失越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进一步完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过程中,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合理引导企业与要素的流动,尽可能降低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负外部性,实现区域性税收优惠对效率与公平的兼顾。
关键词:
税收优惠 再分配效应 西部大开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姜帆 吴茂国 陈军
本文基于1994-2017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以及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1)西部大开发有效提升了西部地区的夜间灯光亮度(经济发展水平),但只体现在短期内,长期政策红利逐渐消失。(2)政策没有产生空间溢出效应,政策在具有良好经济基础,高市场化水平和高行政等级的地区能够发挥出更显著的作用。(3)机制检验显示西部大开发主要通过加快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来促进短期经济增长;挤出效应、金融业发展不足和人力资本存量质量不足导致西部地区长期陷入"政策陷阱"。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西部大开发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