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77)
- 2023(16709)
- 2022(13823)
- 2021(12643)
- 2020(10753)
- 2019(24754)
- 2018(23920)
- 2017(45802)
- 2016(24969)
- 2015(27908)
- 2014(27550)
- 2013(27635)
- 2012(25811)
- 2011(23325)
- 2010(23297)
- 2009(22066)
- 2008(22310)
- 2007(20122)
- 2006(17666)
- 2005(16360)
- 学科
- 济(121619)
- 经济(121510)
- 业(95785)
- 企(84906)
- 企业(84906)
- 管理(83829)
- 方法(53896)
- 数学(44554)
- 数学方法(44235)
- 农(35367)
- 业经(34409)
- 财(34213)
- 中国(31165)
- 农业(24911)
- 务(24273)
- 地方(24263)
- 财务(24247)
- 财务管理(24209)
- 企业财务(22983)
- 制(22848)
- 贸(22486)
- 贸易(22475)
- 易(21832)
- 技术(20256)
- 和(19698)
- 学(18594)
- 划(18452)
- 策(18055)
- 理论(17283)
- 银(16866)
- 机构
- 学院(368338)
- 大学(365762)
- 济(164150)
- 经济(161181)
- 管理(145709)
- 理学(125186)
- 研究(124841)
- 理学院(123822)
- 管理学(122157)
- 管理学院(121440)
- 中国(98853)
- 京(77046)
- 财(74347)
- 科学(72489)
- 所(62520)
- 农(59903)
- 财经(59767)
- 中心(57250)
- 研究所(56310)
- 江(55929)
- 经(54335)
- 经济学(51179)
- 业大(50226)
- 北京(48696)
- 农业(46926)
- 经济学院(46417)
- 范(45669)
- 师范(45277)
- 院(45012)
- 财经大学(44103)
- 基金
- 项目(239400)
- 科学(191744)
- 基金(177533)
- 研究(177003)
- 家(153233)
- 国家(151957)
- 科学基金(131898)
- 社会(116442)
- 社会科(110691)
- 社会科学(110664)
- 基金项目(93308)
- 省(91684)
- 自然(83105)
- 自然科(81230)
- 自然科学(81207)
- 教育(80112)
- 自然科学基金(79840)
- 划(77107)
- 资助(72433)
- 编号(70739)
- 成果(56746)
- 部(54432)
- 重点(53972)
- 发(52741)
- 创(51866)
- 国家社会(49370)
- 课题(48095)
- 创新(47892)
- 教育部(47085)
- 业(46252)
- 期刊
- 济(182990)
- 经济(182990)
- 研究(109933)
- 中国(68954)
- 财(60144)
- 管理(56712)
- 农(54696)
- 科学(51203)
- 学报(50844)
- 大学(39032)
- 农业(37256)
- 学学(36862)
- 融(35641)
- 金融(35641)
- 技术(32751)
- 教育(31770)
- 财经(30606)
- 业经(30212)
- 经济研究(29675)
- 经(26468)
- 问题(24520)
- 业(22838)
- 技术经济(21559)
- 贸(21313)
- 世界(19400)
- 统计(19259)
- 国际(18126)
- 现代(17736)
- 商业(17697)
- 策(17667)
共检索到553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俊杰 刘志强 黄薇
基于1998—2007年间年均222650家中国工业企业调查的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双重差分内差分方法研究了区域振兴战略对我国工业空间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运输基础设施、税收和其它区域振兴政策对我国工业空间分布有着显著影响,欠发达地区的实际税率降低10%、人均道路面积增加10%,则当地工业产出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提高0.8%和0.5%;但这两项政策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存在差异,税收政策影响的行业范围更为广泛。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仍然拥有道路基础设施和税收等政策优势,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事实没有根本性变化,但2004年以后有比较缓慢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中部崛起战略促进了中部省份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工业空间布局 区域振兴战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董香书 肖翔
本文立足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振兴东北"战略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该战略有利于企业产值扩张,但并不利于利润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振兴东北"战略对企业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证明该战略显著的降低了企业的税收与负债,促进了资本深化,增加了中间品投入。本文进一步发现企业税收下降刺激了产值的增加但不利于利润提高,负债下降与资本深化对于产值的正影响显著大于利润;中间品投入的增加对利润的负影响显著大于产值。本文认为"振兴东北"战略使企业陷入"经营困难—政府‘输血’—企业进一步扩张—利润下降—经营困
关键词:
“振兴东北”战略 企业产值 企业利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玄
本文以 1 995年全国工业普查的数据为基础 ,从全部 75万家企业中选择了2 0余个产业 ,共计大约 1 7万家具有竞争性特点的企业进行了效率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主要采用了生产函数模型和OLS计量方法 ,分别对普查数据中提供的所有制变量和企业隶属等级制变量对于企业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于所有制变量比较的结果发现 ,私营个体企业的效率最高 ,三资企业其次 ,股份和集体企业再次 ,国有企业效率最低。同样 ,对于等级制变量的效率比较发现 ,由于较低隶属等级的非国有企业效率高于那些等级地位高的国有企业 ,结果使得后者的规模优势丧失。因而旧体制中的隶属等级地位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消极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汪彩君 邱梦
"新"新经济地理学引入企业异质性使产业集聚理论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而技术的异质性对经济行为差异的影响尤为明显。基于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实证研究表明:行业技术密集程度越高其集聚现象越明显,且技术密集程度越高的行业,其行业内的技术异质性也越大;通过将行业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四大类型,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研究发现,行业内技术异质性是一种集聚力,随着技术异质性的增大,产业集聚程度也在加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汪彩君 邱梦
"新"新经济地理学引入企业异质性使产业集聚理论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而技术的异质性对经济行为差异的影响尤为明显。基于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实证研究表明:行业技术密集程度越高其集聚现象越明显,且技术密集程度越高的行业,其行业内的技术异质性也越大;通过将行业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四大类型,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研究发现,行业内技术异质性是一种集聚力,随着技术异质性的增大,产业集聚程度也在加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沈宏亮 张佳 刘玉伟
外商直接投资(FDI)约束下产业集聚作用于产业升级机制需进一步探讨。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交互项回归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产业升级,引入FDI与产业集聚的交互项后,产业集聚对产业升级的总影响受到FDI引入规模的制约,只有达到拐点值后,产业集聚才能对产业升级起到促进作用。对于产业集聚的区域、行业、企业异质性分析发现,珠三角城市群、中低技术性行业、民营与资本密集型企业集聚的产业升级效应受FDI影响更明显。因此,政府需继续引导产业集聚式发展,扩大FDI规模,培养优势主导产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万宗 宗大伟
基于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微观数据(1998-2007),运用修正的OP方法估计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企业实收资本所反映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为视角,深入考察不同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效率差异问题。研究发现:第一,仅仅包含公有资本或者仅仅包含非公有资本的企业效率是相对较低的,而公有资本和其他非公有资本混合的企业是效率更高的群体,其中所有制越多元化效率优势愈加明显,说明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交叉混合能够形成一种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效应,从而提高企业效率;第二,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公有资本和港澳台资本的混合能够发挥出港澳台资本在这类产业内的相对优势,而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说,外商资本的加入,更好地提...
关键词:
改革 转轨经济 混合所有制 企业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彩艳 刘修岩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区县面板数据和19个城市群数据,研究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主要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乡村振兴,集聚效应对乡村振兴具有抑制作用,扩散效应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2)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19个城市群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表现出较大的异质性。其中,成熟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发展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具有抑制作用,培育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不显著。(3)进一步分析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5个子系统的影响发现,成熟型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通过提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指数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型城市群通过抑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指数制约了乡村振兴,培育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上述发现,现阶段中国城市群多中心化空间布局应综合考虑城市群发展阶段,实施差别化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曲直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2000~2011年中国各省份的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值进行了估计,计算了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规模变化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并对造成技术无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逐渐下降,虽然国有工业企业存在较明显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提高的趋势却在逐年减弱,且国企规模经济不显著。增强国有企业的自主研发投入、推进国有企业的集约化改革以及深化地区开放与市场化改革是提高国有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有效手段。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美丽 李柏洲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将创新产出分为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以2011-2017年我国内地28省份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控制创新资金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创新资金使用结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自主研发资金比例与专利申请量、新产品销售收入显著正相关,技术引进和技术购买资金比例对专利申请量影响不显著,技术引进和技术购买资金比例与新产品销售收入显著正相关,技术改造资金比例与专利申请量、新产品销售收入负相关;自主研发资金比例在专利申请量、新产品销售收入之间存在显著单一门槛效应,当自主研发资金比例跨越门槛值后,其对专利申请量的促进作用减小,而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促进作用增大。该结论从创新要素结构视角拓展区域创新理论,对提升区域工业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夏业良 程磊
本文采用2002—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进行实证性分析,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包括:引入外国资本存在直接溢出效应,使企业的技术效率大致提高6.28%,但不存在间接溢出效应;而港、澳、台资本既不存在直接溢出效应也不存在间接溢出效应。来自外资企业的行业竞争压力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发挥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积极溢出作用。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保持在55%为佳,这样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果最好。在考察企业的组织形式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时,我们的研究发现,外商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非独资企业这两种企业组织形式比较有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宗庆 郑江淮
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企业加入全球价值链,企业创新活动面临了新的参数环境,本文在技术无限供给条件下提出一个后发国家中企业创新的规模异质性假说,揭示了后发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企业创新行为特征依赖于企业生产所面临的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所需资本支出的利率弹性的特定取值下竞争行为选择。理论与计量研究发现,与西方国家企业创新有显著不同的是:后发国家的企业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活动的意愿随着企业规模增加而逐步增强;小企业更偏向于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大企业更偏向于引进技术和吸收消化再创新。中等规模企业兼顾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促进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在小企业和部分中等规模企业中重点是降低其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西亮 李建强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1985—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企业专利数据,采用面板工具变量方法,考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尽管对制造业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生存压力,但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创新水平,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新产品产值、研发投入水平及研发人员数量均显著增加。但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于东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内资企业及资本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的创新激励作用更为显著;而对于中西部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劳动力成本上升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的创新水平。本文的估计结果为实施中央提出的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为 顾凌骏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检验了当企业面临不同出口成本时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首先,按照出口成本性质差异将企业出口行为划分为三种不同出口决策对企业出口行为的解释是有效的。其次,由于面临巨大的沉没进入成本,融资约束显著阻碍了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再次,由于固定维持成本数额较小,融资约束在企业面临是否维持出口的决策时并不起到显著作用。最后,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行业融资依赖问题与地区金融发展问题后本文得到的结论仍然是稳健的。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 马晓辉
基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和对外开放稳步发展的典型事实,考察不断增加的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企业要素错配。从减少过剩产能和产业结构升级两方面效应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企业要素错配的机制,采用中国微观企业层面的数据并借助PSM-DID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缓解企业要素错配,在替换要素错配衡量指标后,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投向高收入水平东道国以及贸易销售型、多样化型企业对外投资对要素错配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在当前国际市场贸易摩擦频发的背景下,对中国如何借助对外开放政策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具有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