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92)
2023(10637)
2022(8742)
2021(8029)
2020(6463)
2019(14335)
2018(14294)
2017(26004)
2016(14724)
2015(16458)
2014(16779)
2013(16299)
2012(15735)
2011(14601)
2010(15052)
2009(13624)
2008(13616)
2007(12535)
2006(11463)
2005(10585)
作者
(46232)
(38540)
(38503)
(36140)
(24667)
(18360)
(17329)
(15046)
(14867)
(13978)
(13358)
(13113)
(12750)
(12502)
(12385)
(11807)
(11387)
(11362)
(11224)
(11021)
(10058)
(9784)
(9526)
(8982)
(8727)
(8675)
(8656)
(8596)
(8038)
(8003)
学科
(64872)
经济(64801)
管理(36228)
(32639)
(23867)
企业(23867)
地方(23230)
中国(22213)
(19234)
方法(18467)
(16265)
数学(15195)
业经(15143)
数学方法(14951)
地方经济(13342)
农业(13194)
(12776)
金融(12767)
(12699)
(12380)
银行(12345)
(12104)
(11967)
(11729)
环境(11479)
理论(10594)
(10205)
(9768)
贸易(9758)
(9617)
机构
学院(213302)
大学(210653)
研究(85437)
(81269)
经济(79231)
管理(72176)
中国(63892)
理学(60051)
理学院(59125)
管理学(57713)
管理学院(57318)
科学(55658)
(48186)
(46116)
(42937)
研究所(41945)
(38405)
中心(37625)
(36107)
农业(33603)
(33377)
业大(33031)
师范(32965)
(31681)
北京(30979)
财经(29012)
(28978)
(28437)
技术(26638)
师范大学(26373)
基金
项目(139530)
科学(108144)
研究(102521)
基金(96154)
(86145)
国家(85384)
科学基金(70277)
社会(62130)
社会科(58677)
社会科学(58661)
(57638)
基金项目(49961)
(48891)
教育(46602)
自然(44236)
自然科(43135)
自然科学(43115)
编号(42441)
自然科学基金(42260)
资助(39013)
(36817)
成果(36310)
重点(33002)
课题(32183)
(29083)
发展(29075)
(28590)
(28576)
创新(26845)
计划(26644)
期刊
(103383)
经济(103383)
研究(67064)
中国(53715)
(40762)
学报(38448)
科学(34724)
教育(31961)
管理(27872)
农业(27857)
大学(27832)
(27762)
学学(26024)
(22367)
金融(22367)
技术(19441)
业经(18546)
经济研究(16234)
(14408)
财经(13728)
问题(13117)
(11913)
图书(11880)
资源(11799)
(11272)
科技(10958)
(10795)
论坛(10795)
统计(10411)
(10165)
共检索到346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本海  
一、区域持续发展评估的指标体系根据区域持续发展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区域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一)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指标(E)1.经济总量E1(1)GDP(E11);(2)GDP年均增长率(以五年为周期)(E12);(3)人均GDP(E13);(4)人均GDP增长率(以五年为周期)(E14)。2.经济结构E2(1)农业占GDP的比重(E21);(2)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E22);(3)高新技术产值占GDP的比重(E23);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余颖琳  赵黛青  陈勇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评估的重要前提。本文结合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等政策议题,初步建立了整合性的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广东、山西、青海和新疆这几个典型区域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做了分析,检验了本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和权重设定的合理性,并对四省区构建可持续能源发展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慧  
本文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出发,论述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陆地系统科学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并围绕食物保障度、生态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区域内部平衡四个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确定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评估方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志强  周丽琴  
建立科学、适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衡量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针对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结合中国区域的特点,本文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了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余丹林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念自提出以来,立即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响应。但各个团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理解又各自不同。本文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大致框架进行了设计,并就指标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及指标选取中定性与定量的关系问题作了扼要的论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求实  沈红  
本文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分析了区域社会大系统的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存德  
发展可持续性的测度是衡量发展持续能力高低的手段.根据测度结果,可为实践可持续发展提供适时反馈信息,对系统进行调控.因而,测度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科学界定为基础,以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现实为依据,指出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是:(1)目标的可实践性;(2)资本的异质互补性和同质可替代性;(3)可持续性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认为发展可持续性的测度可以通过协调性的度量来实现,并把协调性高低的数量指标定义为协调度.同时还给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判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蔚兰  曾鹏  
关于广西经济发展差异,曾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过定量研究,得出过一些非常有益的结论。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这一切都改变了广西经济的发展。因此,这里我们顺应形势的变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正发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脚点和切入口。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需要配套标准,构筑这套标准,建立相对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昕  高彦淳  
本论文基于旅游本质特征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发展力进行了再认识。从社会和经济利益群体协调角度,采取德尔非方法构建了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雪莲  
以新疆为例,从系统基本健康状况、系统运行效率、系统适应力及其他系统的影响四个维度出发考虑警情,构建初始预警指标体系。并利用主基底方法,在保证原始变量信息损失尽可能小的前提下,排除初始指标体系中存在的大量冗余信息,对初始指标体系进行了简化,克服了变量之间的多重相关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执令  
以衡阳市农业生产现状为例,运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衡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指标取值、计算及分析,指出衡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处于一般程度,进一步分析了衡阳市农业经济、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社会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四个方面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莉  姚建  秦远清  
本文从区域系统整体出发,提出了分析研究区域的系统结构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特征的方法,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系统组成要素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可持续发展和系统工程理论,按照有关原则要求去选择和设置定量指标,同时分析它们与总体目标的相关程度,并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可在其它区域借鉴和应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镭  成升魁  
可持续发展是指导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在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变成现实过程中 ,关键问题是对可持续性的评价。本文采用博塞尔·哈特缪特的“标识星(OrientorStar)”方法 ,对青藏高原重点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确立和定量评价 ,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文章在系统分析目前国内外关于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建立具有高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作者按照人类、支撑及自然 3个亚系统建立了川滇藏接壤地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并应用标识星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在 1959年、1999年和 2 0 39年该区的区域可持续性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