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41)
- 2023(16566)
- 2022(14218)
- 2021(13030)
- 2020(10844)
- 2019(24426)
- 2018(23948)
- 2017(45870)
- 2016(24928)
- 2015(27645)
- 2014(27370)
- 2013(27138)
- 2012(24589)
- 2011(22170)
- 2010(21776)
- 2009(19586)
- 2008(18853)
- 2007(16322)
- 2006(14132)
- 2005(12043)
- 学科
- 济(99267)
- 经济(99167)
- 管理(71527)
- 业(69317)
- 企(56209)
- 企业(56209)
- 方法(46363)
- 数学(40545)
- 数学方法(40151)
- 农(27317)
- 中国(25289)
- 财(25096)
- 学(22745)
- 贸(22282)
- 贸易(22277)
- 业经(21921)
- 易(21727)
- 地方(21664)
- 技术(20025)
- 农业(19048)
- 环境(16383)
- 理论(15709)
- 制(15549)
- 和(15040)
- 务(14950)
- 财务(14883)
- 财务管理(14859)
- 企业财务(14045)
- 出(13979)
- 划(13660)
- 机构
- 大学(355277)
- 学院(353701)
- 管理(139524)
- 济(139504)
- 经济(136667)
- 理学(122852)
- 理学院(121448)
- 管理学(119303)
- 研究(118853)
- 管理学院(118676)
- 中国(84602)
- 科学(77852)
- 京(74421)
- 农(64855)
- 所(60218)
- 财(60152)
- 业大(59264)
- 研究所(55796)
- 中心(53486)
- 农业(51488)
- 财经(49795)
- 江(49732)
- 范(46326)
- 北京(45881)
- 师范(45746)
- 经(45622)
- 院(43330)
- 经济学(42618)
- 州(40275)
- 经济学院(38961)
- 基金
- 项目(256921)
- 科学(201585)
- 基金(186985)
- 研究(181409)
- 家(166381)
- 国家(165033)
- 科学基金(140595)
- 社会(115341)
- 社会科(109472)
- 社会科学(109443)
- 省(100833)
- 基金项目(100127)
- 自然(93409)
- 自然科(91260)
- 自然科学(91235)
- 自然科学基金(89605)
- 划(85550)
- 教育(83031)
- 资助(75766)
- 编号(72055)
- 重点(58224)
- 成果(56212)
- 部(56002)
- 发(55160)
- 创(54179)
- 创新(50607)
- 科研(49628)
- 课题(49418)
- 计划(48325)
- 国家社会(48066)
- 期刊
- 济(141820)
- 经济(141820)
- 研究(97261)
- 学报(65106)
- 中国(61991)
- 农(57711)
- 科学(56877)
- 大学(47969)
- 管理(47779)
- 学学(45552)
- 财(43593)
- 农业(40389)
- 教育(37009)
- 技术(30375)
- 融(24645)
- 金融(24645)
- 业经(24028)
- 经济研究(23601)
- 财经(23421)
- 业(20772)
- 经(20076)
- 科技(19790)
- 问题(19014)
- 技术经济(17796)
- 版(17676)
- 业大(17647)
- 图书(17548)
- 资源(15894)
- 贸(15874)
- 理论(15823)
共检索到492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丽文 吴林飞 齐培潇
区域技术转移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但目前我国区域技术转移呈现出极不平衡现象,导致科技强国建设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探究我国区域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内地30个省域的技术转移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区域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可归纳为5种类型,其中,高效率组态可分为能力-中介主导型、环境-中介主导型和经济主导型;而在能力-中介缺失型和经济-能力-环境缺失型组态下呈现出低效率。此外,能力-中介主导型组态可同时推动技术输出方与吸纳方发展,环境-中介主导型组态可单方面提升技术输出效率,而经济主导型组态可促进技术吸纳实现高效率。结论可为合理规划技术转移发展路径、促进技术转移协调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亚萍 朱录 胡兰丽
利用2006-2018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技术吸纳和技术输出视角研究技术市场对重大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输出和技术吸纳对重大科技创新的影响呈现异质状态,即技术输出能够显著促进重大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而技术吸纳对重大科技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考虑到技术输出与重大科技创新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选取劳动争议处理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研究表明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此外,研发人员与经费投入、高等教育水平等因素在促进重大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过程中具有一定局限性。基于此,提出强化技术市场对重大科技创新影响效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翠玲 毕婷 施莹 吴潇
从过程/能力视角提出IT吸纳能力的概念,剖析IT吸纳能力的维度结构,深入分析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提出14个假设,利用问卷调研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全部假设都得到验证。揭示出IT吸纳能力的三个维度各自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造成企业IT吸纳能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吸纳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崇锋 韩丰宇 晁艺璇 孟星辰
区域创新是促进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专利技术转移是区域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将我国区域层面专利技术转移按照转移方向及边界划分为区域外部专利技术流入、流出以及区域内部专利技术流动3个维度,探讨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以及产业结构距离等多维距离对上述3个维度区域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效应。基于我国2001—2015年区域面板数据,采用Tobit模型对上述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①区域外部专利技术转移明显弱于区域内部专利技术转移,且空间不均衡现象明显;②在多维距离中,产业结构距离对区域专利技术转移具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受区域创新环境的调节。产业结构距离增加使得区域内部专利技术流动减少,区域外部专利技术流入与流出增加,且上述作用在区域创新环境较差时尤为明显。最后,基于区域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程华 李珍珍
基于文献研究,从技术吸纳视角,研究多维距离对企业技术转移的影响,并探究行业类型、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等异质性因素对多维距离与企业技术吸纳关系的影响。采用杭州技术交易市场技术吸纳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地理、经济、技术和社会距离均对企业技术吸纳有显著影响,其中技术距离对企业技术吸纳影响最大,其次是地理距离和社会距离,最后是经济距离;(2)技术距离对小规模企业技术吸纳影响最大,而社会距离对大规模企业技术吸纳影响最大;(3)技术距离对非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吸纳影响最大,而社会距离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吸纳影响最大。
关键词:
多维距离 异质性 技术吸纳 技术转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潘雄锋 刘清 张维维
本文在对我国区域能源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从空间效应和产业转移效率视角对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收敛性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说明在对我国能源效率收敛性进行检验时不应忽视空间效应;(2)1998-2009年期间我国能源效率长期和短期存在着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并且在控制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等初始条件后的收敛速度要高于绝对收敛速度;(3)2004-2009年期间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收敛速度均高于1998-2004年期间的收敛速度,这反映出2004年以来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收敛水平提升。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收敛 空间效应 产业转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陆燕春 梁苏丹 赵红
区域技术吸纳是创新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基于技术吸纳生态系统对其效率的影响,从技术吸纳的驱动群落、扩展群落、协调群落及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建立效率评价指标,通过超效率Malmquist指数得出我国29省的技术吸纳效率指数,并用Tobit回归分析生态系统中群落和环境对技术吸纳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技术吸纳效率指数高于东中部,且技术吸纳群落对其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最后提出应突出企业技术吸纳主体的地位及完善网上技术市场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陆燕春 梁苏丹 赵红
区域技术吸纳是创新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基于技术吸纳生态系统对其效率的影响,从技术吸纳的驱动群落、扩展群落、协调群落及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建立效率评价指标,通过超效率Malmquist指数得出我国29省的技术吸纳效率指数,并用Tobit回归分析生态系统中群落和环境对技术吸纳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技术吸纳效率指数高于东中部,且技术吸纳群落对其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最后提出应突出企业技术吸纳主体的地位及完善网上技术市场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全喜 宋戈 隋虹均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压力、状态与响应因素的多重并发影响和因果组态复杂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的影响分析和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法(fsQCA)的组态分析。研究结果:(1)2004—2020年中国耕地“非农化”面积总体呈增长态势,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和不同单元分别表现出“东多西少”“阶梯递增”“中西扩散”特征。(2)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体现出明显时空异质效应,其中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是普遍性的因素。(3)压力、状态与响应中单因素并不构成影响耕地“非农化”的必要条件,不同地区耕地“非农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构成的不同组态构型并发协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不同组态构型的核心因素和辅助因素会发生角色和地位的转换。研究结论:耕地“非农化”受经济、社会和资源配置等多重因素影响,地方政府在制定调控管理政策时需着眼于不同组态路径中压力、状态及响应多重条件的适配关系,加强城市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规划管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研 王磊 毕新华 苏婉
文章基于余翠玲提出的信息技术吸纳能力三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结合中小企业的特性及原有模型的不足,提出新的影响因素模型;同时,结合吉林省中小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一方面,揭示了地区、行业作为控制变量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揭示了信息技术咨询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特殊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吸纳能力 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符大海 曹莉
本文在全球区域贸易协定向深度一体化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构建各国区域贸易协定中环境条款的深度指数,利用扩展的结构引力模型,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双重视角全面考察了区域贸易协定中环境规则对各国污染密集型产品和绿色产品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随着环境条款深度的提高,区域贸易组织成员方之间的污染密集型产品和绿色产品出口均显著下降,且该效应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强。异质性分析显示,缔约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和制度质量对环境规则的贸易效应有重要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缔约方之间污染密集型产品和绿色产品的出口会随着缔约方与非缔约方的环境保护条款加强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贸易转移效应。这些结论对各国通过区域贸易自由化来实现本国对外贸易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鹏鹏 檀竹平 罗必良
在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的互动关系中,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务农劳动力具有替代与挤出效应是学界的一致共识。但作为改造传统农业重要力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其本身所具有的革新农业经营方式,吸引农村劳动力留农或返乡的功能并不被主流文献所重视。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分析农机外包服务对农户务农劳动力和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选择农机服务将有效替代务农劳动力,但并不必然诱发劳动力外出务工,甚至具有抑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部门转移的趋势;特别是在村庄层面,机耕服务的改善将显著抑制劳动力外出务工。机理分析发现,农机外包服务将显著提高农户在农村部门的务工收入;统一提供机耕服务的村庄更可能发展非农产业,从而解答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去向之谜”。正是由于社会化服务所具有的改造传统农业并深化其分工的功能,决定了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并非是单纯地挤出劳动力,反而会拓展农村就业空间。由此强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成为农村与城市争夺优质劳动力的重要策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鹏鹏 檀竹平 罗必良
在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的互动关系中,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务农劳动力具有替代与挤出效应是学界的一致共识。但作为改造传统农业重要力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其本身所具有的革新农业经营方式,吸引农村劳动力留农或返乡的功能并不被主流文献所重视。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分析农机外包服务对农户务农劳动力和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选择农机服务将有效替代务农劳动力,但并不必然诱发劳动力外出务工,甚至具有抑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部门转移的趋势;特别是在村庄层面,机耕服务的改善将显著抑制劳动力外出务工。机理分析发现,农机外包服务将显著提高农户在农村部门的务工收入;统一提供机耕服务的村庄更可能发展非农产业,从而解答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去向之谜”。正是由于社会化服务所具有的改造传统农业并深化其分工的功能,决定了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并非是单纯地挤出劳动力,反而会拓展农村就业空间。由此强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成为农村与城市争夺优质劳动力的重要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豪 陈中峰
运用我国1997—2011年29个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吸收国际技术转移的视角,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和国内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地区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仍未能达到国际技术许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要求;国内技术转移对吸收国外技术转移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其贡献度比自主研发更高;进口贸易是我国各地区获取国际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FDI显著促进了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豪 陈中峰
运用我国1997—2011年29个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吸收国际技术转移的视角,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和国内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地区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仍未能达到国际技术许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要求;国内技术转移对吸收国外技术转移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其贡献度比自主研发更高;进口贸易是我国各地区获取国际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FDI显著促进了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